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美国农业科技体系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对美国农业科技体系及运行机制进行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构成该体系的联邦农业部科研机构,赠地大学农业科研及推广机构、私人企业科研机构等三方面的运行机制。分析总结了美国农业科研及美国农业科技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认为美国农业科研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在农业科研工作中的分工、服务对象和经费主要来源不同,但三者之之间能够实现相互配合、紧密合作,从而保证了农业科研体系的有效运转和效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业科研体系及成果产业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美国农业生产概况,农业科研体系,农业科研经费的来源,农业公共科研机构成果产权的归属与转让,科研成果产业化及科技企业的管理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国际农业科技体系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科技体系组织构成、农业科技体系的特点和主要动向以及农业科研管理机制等问题。对新时期完善上海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促进上海农业科技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农业科研体系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强国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80%,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及强大的科技实力在美国农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分析研究美国农业科研体系建设的经验和特点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一、美国农业科研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农业科研领域中,美国农业科研体系比较完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科研体系及运行机制应该从美国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在科研体制、推广体系、经费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完善农业科研体系,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类高校和农业公益性科研机构科研评价体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类高校和农业公益性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多年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科研评价是整个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科研学术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文章阐述了科研评价的内涵、建立科研评价体系的意义与原则,对农业类高校和农业公益性科研机构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了异同点,并指出了农业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以期为完善农业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1~2002年我国农业科技论文作者机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依据,对2001~2002年我国农业科技论文的作者机构分布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研究体系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我国农业科技中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型科研机构实行企业化改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逐步形成。农业科研院所积极应对改革带来的挑战,利用自身在各农业学科领域的优势创办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企业。但大量的农业科技企业均仅为昙花一现,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其平均寿命仅为3~5年。  相似文献   

9.
联邦财政投入与美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与美国政府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巨大财政投入密不可分。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并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政府的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功不可没,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农业科技及推广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文宝  马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90-20192
针对当前农村科技创新体系中存在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农业科研投资颁布不均、农村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匮乏、激励机制和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缺乏等问题,提出对策:加大农业科研投资力度,优化地区间农业科研资金配置;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壮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合理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广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作机制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广东省农科院、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为工作主体,其他科研、教学单位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密切配合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组织体系,研究并创新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运作机制,实施有效组织运作,实现信息和示范工作的有效互补,在政府的支持下,有效促进科研与推广的结合,以及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实施5年新增社会经济效益及减少损失共5.25亿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初步形成新型科技创新体系的组织构架;通过多方争取,搭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形成适应生产和市场需要的学科结构;通过加强管理,形成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做大做强科技产业,培育新型创新主体;不断创新科技服务的形式,带领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研单位是农业科技成果产生的主要来源,在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具有较大优势。文章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的优势,介绍了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技推广的主要模式,如"一场四站"、"四个一"、"农业科研机构+合作社"、"4C"农资连锁推广等,并针对农业科研单位在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多学科联合,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设立专门农技推广部门,完善督导和考评机制;逐步完善农业科研、推广分工协作的推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三螺旋理论入手,以金颖农科孵化器作为实证研究案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主体相互作用下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行机理,探索金颖农科孵化器在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核心的农业类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间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是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螺旋体相互影响下突变的结果,在突变过程中强调三方在各自开放的边界上进行合作及扩展。只有三方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良好互动,才能发挥各自的最大作用。因此,今后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将是通过协调各方力量,实现科研院校、企业、政府3个螺旋主体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建立起高效高质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以及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并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模式发展3个方面提出加快高校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农业生产的任务特点,从共性角度分析农业多机器人实施的关键技术,定位作业与群体运移的控制策略,提出规则作业任务与不规则作业任务的组织与控制规划,考察不同组织方式下的多边协商通信质量,提出开发无线蓝牙技术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广播通信模式,提高通信质量。分析动态环境的运移、定位作业的感知避碰、系统死锁、辅助机具与多机器人执行部件模块化更换等技术,以增强农业多机器人的生产任务的适应力,提高农业多机器人的应用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创新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机制的着力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研院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文章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体系的管理工作探索实践,从转变管理理念、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创新科研组织形式、推进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和创新财务管理等5个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创新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有效做法,以供其他农业科研院所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建廷 《农业展望》2013,(10):33-35,44
无论是《GATT1947》,还是《农业协定》或《农业框架协定》,都未禁止农业补贴政策,而是采取了逐步强化限制的措施。这使各成员国意识到,大幅度削减对生产和贸易带来扭曲作用的农业补贴措施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展望未来,中国要进一步改革调整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法律体系,适应农业补贴规则导向。  相似文献   

19.
回顾我国台湾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分析概括其经营模式,剖析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特点,总结其经验,进而提出台湾地区农业保险对祖国大陆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些启示:(1)明确的政策法规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保证;(2)积极的财政扶持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保证;(3)完善的组织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条件;(4)有效的运行方式是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所在;(5)农业天然灾害救助体系是农业保险发展的积极补充。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的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大职能,结合河北农业大学的实际,对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探索。河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地方性高等农业院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起了立体现代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实施空间的拓展和服务方式等转变,拓宽了服务领域,不断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向;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通过创新机制,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弘扬“太行山精神”,传承优秀特色校园文化,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