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毛细管吸取多后型红火蚁(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 Burns)工蚁和蚁后的毒液,以气质联用分析法(GC-MS)比较分析其毒液中的生物碱成分.结果表明,多后型红火蚁毒液中的生物碱属2-甲基-6-烷基或烯基哌啶生物碱,仅有6位取代烃基碳链长短和烯键有无及顺反异构的差异.工蚁毒液中的生物碱主要有4种,分别是2R-甲基-6R-(4-十三烯基)哌啶(transC13:1),2R-甲基-6R-十三烷基哌啶(transC13),2R-甲基-6R-(6-十五烯基)哌啶(trans C15:1),2R-甲基-6R-十五烷基哌啶(trans C15),其占总碱量的比例分别为15.6%、17.5%、43.8%和19.1%;而蚁后的生物碱主要有2种,分别是2R-甲基-6S-十一烷基哌啶(cis C11)和2R-甲基-6R-十一烷基哌啶(transC11),其占总碱量的比例分别为62.6%和26.6%.工蚁和蚁后毒液生物碱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工蚁主要生物碱的链长为C13和C15二种,均为反式结构;而蚁后主要生物碱仅有C11一种链长,且有顺式和反式二种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和美国2个入侵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毒腺生物碱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聚类特征.【方法】以中国广州、惠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以及美国阿拉巴马州采样地共24巢红火蚁为样本,提取各个蚁巢毒腺的生物碱流分,分别以红火蚁顺式生物碱流分中的15种生物碱和反式生物碱流分中的7种生物碱相对含量作为变量,建立2个数据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和结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将红火蚁顺式生物碱流分中的15种生物碱综合成为2个主成分因子,主要是顺式-2-甲基-6-(4'-十三烯)哌啶、2-甲基-6-(6'-十五烯)-Δ1,6-哌啶、2-甲基-6-十五烷基-Δ1,6-哌啶和顺式-2-甲基-6-十一烷基哌啶;反式生物碱流分中的7种生物碱综合成1个主成分因子,主要是反式-2-甲基-6-(4'-十三烯)哌啶和反式-2-甲基-6-(6'-十五烯)哌啶.顺式生物碱流分的聚类分析可以将美国种群与中国种群区分开来,而反式生物碱流分不能.  相似文献   

3.
单个蚁巢红火蚁对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定殖单个蚁巢红火蚁入侵荒草地后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陷阱法和诱饵诱集法调查距红火蚁蚁巢不同距离的蚂蚁类群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群落多样性指数探讨新定殖红火蚁对距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动态变化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红火蚁入侵后与本地蚂蚁竞争激烈,红火蚁对距小蚁巢1 m、大蚁巢1和3 m处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距红火蚁小蚁 巢1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在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6月(45.02%)及占较小比例的8月(16.01%),蚂蚁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增加,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在距红火蚁大蚁巢1、3 m处,红火蚁工蚁数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而后逐渐上升趋势,在红火蚁占较小比例的6月(48.36%,1 m)、7月(34.06%,3 m)和红火蚁占较大比例的9月(89.94%,1 m;59.52%,3 m),蚂蚁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引起荒草地单个蚁巢不同距离蚂蚁类群数量变动的主要蚂蚁种类及其变化情况。【结论】两种入侵荒草地的红火蚁种群对距其蚁巢较近距离蚂蚁类群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在小蚁巢和大蚁巢近距离处,红火蚁工蚁占比例较大,本地蚂蚁物种数、个体数、蚂蚁类群优势度指数增加,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4.
多杀菌素饵剂防治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火蚁是重要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防治药剂登记使用。为了明确0.015%多杀菌素毒饵颗粒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试验评价了单蚁巢撒施毒饵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多杀菌素饵剂对红火蚁工蚁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药剂被带入蚁巢后,通过交哺作用,导致蚁后、幼蚁及其他工蚁死亡,药后25天蚁丘和蚁口减退率分别达到92.00%和92.39%,对红火蚁具有较好的田间防除效果,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红火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5.
生物特征:红火蚁属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红火蚁具有多种形态,成熟蚁巢中有蚁后、雄蚁、兵蚁和工蚁,还有具有翅膀的雌、雄繁殖蚁。工蚁体长2.5~4.0毫米,体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兵蚁体长6~7毫米,体橘红色,上颚发达。红火蚁有蜇刺,人体被叮咬后会有如同被火灼伤般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有效控制文山州红火蚁的进一步入侵和蔓延,在文山市、广南县、丘北县开展了0.02%顺式氯氰菊酯0.45%胺菊酯饵剂、1%乙酰甲胺磷饵剂、0.1%茚虫威饵剂、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田间抑制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均有防治效果,在施药后9 d防治效果逐渐显现。施药后15 d 4种药剂对红火蚁的蚁巢和工蚁的防治效果如下:0.1%茚虫威饵剂,对蚁巢防效93.3%,对工蚁防效92.9%;0.02%顺式氯氰菊酯粉剂0.45%胺菊酯饵剂,对蚁巢防效88.6%,对工蚁防效89.9%;1%乙酰甲胺磷饵剂,对蚁巢防效73.7%,对工蚁防效72.7%;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蚁巢防效57.9%,对工蚁防效64.9%。综合4种药剂对红火蚁蚁巢和工蚁的防效考虑,在进行红火蚁防治时优先选用0.1%茚虫威饵剂。  相似文献   

7.
红火蚁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火蚁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属,是高度分化的社会性昆虫,常见工蚁大小约3~6 mm,红褐色,形状与家里常见的小黄家蚁相似,但比小黄家蚁大,蚁后寿命约6~7年,职蚁(工蚁和兵蚁)寿命约1~6个月。红火蚁是一种外来侵入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拿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  相似文献   

8.
荔枝园红火蚁和哀弓背蚁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红火蚁发生区荔枝园内的哀弓背蚁Camponotus dolendus 和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火蚁发生较严重的荔枝园,哀弓背蚁和红火蚁种群数量间表现为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9 4,而红火蚁发生较轻的荔枝园两者不相关.2种蚂蚁种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竞争系数(α)为0.324 9.在轻度发生荔枝园,气温对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作用最大;而在重度发生荔枝园,气温通过影响红火蚁种群数量进而对哀弓背蚁产生的间接作用最大.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是影响哀弓背蚁种群数量变动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经主成分分析,获得了2个包含3个因子的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95.73%和95.75%,并给出了2个主成分与3因子间函数表达式.建立了哀弓背蚁工蚁数量与气温(X1)、空气相对湿度(X2)、红火蚁工蚁数量(X3)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5.490 2-0.063 0X1-2.813 1X2-0.003 3X3.  相似文献   

9.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真社会性昆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s, CHCs)是其同巢识别的信号物质,对其种群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关于红火蚁主要体表碳氢化合物在近缘种间和不同虫态及品级间的差异比较,但是不同地理种群和红火蚁身体不同部位CHCs组分及其相对比例的差异性却鲜见报道。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浙江省温州、丽水及义乌3个不同地理种群红火蚁老龄工蚁的CHC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头部CHCs含量最高,达到50%以上,其次是胸部和腹部,而且在其身体各部位之间显著差异,CHCs含量在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CHCs主要组分的相对比例发现,该数值在红火蚁头部表现较为规律,5种主要CHCs中的3-甲基二十七烷和3,9-二甲基二十七烷在不同地理种群之间较为波动,而正二十七烷、13-甲基二十七烷和13,15-二甲基二十七烷在温州和丽水种群之间较为稳定。本研究能为今后揭示遗传及环境因素对红火蚁巢间个体CHCs主要组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喷雾法,观察光活化成分α-三联噻吩(α-T)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识别食物能力的影响;采用涂抹法,观察α-T对红火蚁工蚁寻水、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α-T喷雾红火蚁工蚁,光照30 min并放置5、10、15、20、30 min后,工蚁对食物的识别率分别为11.67%、13.33%、10.00%、16.67%、15.00%,寻水率分别为23.33%、71.67%、85.00%、85.00%、88.33%;经α-T涂抹红火蚁工蚁触角,光照30min并放置5、10、15、20、30min后,工蚁的寻水率分别为17.50%、25.00%、31.67%、36.67%、41.67%,聚集率分别为55.00%、62.50%、65.00%、67.50%、70.00%,行走速率为4.60mm/s,失附率为27.50%,其中α-T光照处理与α-T黑暗处理、CK光照处理和CK黑暗处理的差异均显著。这说明α-T光照处理能影响红火蚁工蚁触角的功能,对其食物识别、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寻水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入侵红火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多型性、群居地栖性、好攻击性、受惊转移和堆尸习性等,大多从卵发育为成虫需要22-38d,每个族群中有单个蚁后或多个蚁后,蚁后寿命最长可达7a,一般每天可产卵1500-5000粒,1个蚁巢可有成蚁5~50万只,盛夏和寒冬整个族群均向蚁巢下部转移,有翅繁殖蚁可四季产生,多在春末夏初飞出蚁巢在空中交配,落地后雌蚁脱翅成为蚁后,并产卵繁殖建立新的族群,主要靠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来扩展入侵地。  相似文献   

12.
2009年4月-2010年3月对深圳市某荒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虫口密度以及蚁巢密度进行了自然消长动态规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红火蚁工蚁全年的活动表现为明显的多峰型,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个高峰出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3个高峰出现在次年2月下旬...  相似文献   

13.
入侵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多型性、群居地栖性、好攻击性、受惊转移和堆尸习性等,大多从卵发育为成虫需要22-38 d,每个族群中有单个蚁后或多个蚁后,蚁后寿命最长可达7 a,一般每天可产卵1 500~5 000粒,1个蚁巢可有成蚁5~50万只,盛夏和寒冬整个族群均向蚁巢下部转移,有翅繁殖蚁可四季产生,多在春末夏初飞出蚁巢在空中交配,落地后雌蚁脱翅成为蚁后,并产卵繁殖建立新的族群,主要靠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来扩展入侵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及其毒饵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工蚁的致死作用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乙醇提取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根皮物质并制备雷公藤提取物毒饵,水试管法测定其对红火蚁的毒杀活性.【结果和结论】在室内条件下,雷公藤提取物质量浓度0.023 9、0.047 8、0.239 0和0.478 0 g·L~(-1)处理10 d后工蚁死亡率分别为6.67%、30.00%、56.67%和70.00%,明显高于对照(3.33%).0(对照)、0.047 8、0.095 6和0.239 0 g·L-1提取物饵剂处理10 d后小型工蚁死亡率分别为6.67%、26.67%、40.00%和20.00%,大型工蚁死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0(对照)、0.047 8与0.095 6 g·L-1提取物饵剂处理10 d后红火蚁攻击率分别为90.00%、66.67%和70.00%,抓附率分别为83.33%、60.00%和56.67%,爬杆率分别为93.33%、73.33%和73.33%.表明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及其毒饵在室内条件下对红火蚁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抑制了红火蚁的活动能力,有望成为防治红火蚁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红火蚁克星─Ⅳ型诱杀饵剂对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及其周边绿化区的红火蚁进行了疫情调查和防控,处理结果表明:2个小区红火蚁疫情达到Ⅴ级,属于严重危害区;另有5个小区红火蚁达到Ⅳ级,属于中度危害区。施药后5 d,蚁丘周围开始出现死蚁,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控效果愈高。施药后7 d,红火蚁蚁丘的减退率为20.31%~33.33%,工蚁的诱集量减退率为46.28%~78.72%。15 d后,蚁丘减退率上升至49.41%~80.00%,工蚁诱集量减退率为79.55%~92.34%。药后30 d的工蚁平均减退率、蚁巢平均减退率分别为93.08%、88.64%。施药后6个月,工蚁平均减退率为99.01%,蚁巢平均减退率为98.04%,显著地消除了红火蚁的蚁害威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光活化成分α-三联噻吩(α-T)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致死作用和行为影响。【方法】采用Potter喷雾法研究α-三联噻吩经UVA光照后对红火蚁的击倒活性、致死作用及对红火蚁行走、攀附、聚集能力的影响,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探讨α-三联噻吩对红火蚁光活化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100 μg•mL-1 α-三联噻吩经UVA光照90、120和180 min后,对中型工蚁的击倒率分别为93.08%、98.29%和100%,显著高于药剂黑暗处理90、120和180 min后对中型工蚁的击倒率7.41%、18.52%和25.93%;100 μg•mL-1 α-三联噻吩经UVA光照处理30 min,并黑暗放置1、30、60、90、120、150和180 min后,中型工蚁的死亡率分别为6.25%、10.42%、18.75%、29.17%、37.50%、43.75%和52.08%;行走率分别为25.26%、18.75%、10.67%、6.58%、2.83%、2.08%和0;对倒置一次性塑料杯的附着率分别为20.83%、12.50%、6.17%、4.17%、2.01%、1.96%和0;聚集率分别为20.78%、17.19%、10.94%、15.63%、14.06%、27.08%和37.50%;100 μg•mL-1 α-三联噻吩UVA光照处理30 min后,黑暗放置30 min,中型工蚁触角棒节的毛形感受器和刺形感受器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大部分从中下部发生弯曲,呈倒伏状态,并出现明显指向杂乱的现象。【结论】α-三联噻吩对红火蚁中型工蚁具有良好的击倒活性和一定的致死作用,显著降低其行走能力、对杯壁的攀附能力及聚集能力,显著改变触角感受器的形态及指向,光活化成分有望成为防治红火蚁的安全环保新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入侵生物红火蚁的竞争能力,本文围绕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之间的干扰竞争现象进行观察实验;通过记录两种蚂蚁之间的攻击级别(攻击级别由弱到强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并运用攻击指数公式与两者之间相对抗的死亡率来评价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在个体与群体水平上的攻击强度。结果表明:个体水平攻击测试中,双齿多刺蚁与红火蚁的总体攻击级别占比多为Ⅱ、Ⅳ级,并且随着红火蚁工蚁体型大、中、小的改变,Ⅳ级的攻击级别占比逐渐升高,分别为25.00%、45.00%、60.00%;群体攻击测试中,红火蚁与双齿多刺蚁的数量比例依照5∶1、3∶1、1∶1、1∶3、1∶5进行处理可发现,随着双齿多刺蚁数量的增加,红火蚁的死亡率逐渐升高,当两者数量比例为1∶1时,双齿多刺蚁死亡率为12.00%,红火蚁死亡率为27.33%(t=5.50,p0.01),可见在同等数量比例的对抗下双齿多刺蚁的死亡率低于红火蚁。综合试验结果可知,双齿多刺蚁对红火蚁的攻击程度较为激烈,该蚁在抑制红火蚁的扩张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在广州地区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的觅食嗜好性,为我国防治红火蚁新型饵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7—11月观察了广州桑园和荒地红火蚁工蚁觅食活动的季节差异和日动态,并分析其摄食食物类别与生境、季节的关系,比较分析了固态型、液态型或防御型工蚁的个体分布.【结果和结论】春、秋季的2种生境中,摄取固态或液态食物的红火蚁工蚁数量在2种生境或夏秋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固态型P0.01,液态型P0.05),但这种差异不受生境和季节互作的影响(固态型P=0.373 3、液态型P=0.903 3).工蚁对液态食物的喜好强于固态食物,携带液态食物的工蚁的平均比例[夏季:(36.58±8.74)%,秋季:(37.60±5.16)%],显著地高于搬运固态食物的[夏季:(8.03±1.66)%,秋季:(7.30±1.71)%].取食固态食物、液态食物以及负责防御的3类工蚁的个体多态性均呈连续性偏态分布,其平均头壳宽度分别为(0.652 4±0.007 1)、(0.636 1±0.006 2)和(0.636 3±0.006 4)mm,而且三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制备了0.50%氟铃脲饵剂,对红火蚁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该制剂对工蚁爬杆能力、攀附能力、攻击能力和行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0.50%氟铃脲饵剂可以显著降低中型工蚁的爬杆能力、攀附能力、攻击能力和行走能力,对红火蚁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采用该药剂处理后1、3、5和7 d,中型工蚁的爬杆率为66.67%、30.00%、23.33%和20.00%,攻击率为76.67%、60.00%、56.67%和53.33%,行走能力降低率为6.00%、19%、22.00%和52.00%,其抓附率为100.00%、76.67%、63.33%和63.33%。同时,该饵剂对红火蚁中型工蚁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采用该药剂处理后5~9 d,中型工蚁死亡率为30%~3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田间药效结果表明:0.50%氟铃脲饵剂按15 g每巢剂量施用后3、7、14和30 d,对红火蚁的防效为39.58%、53.55%、60.77%和78.12%。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氟铃脲饵剂有望成为一种防治红火蚁的新型环保制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喷雾法,观察光活化成分α-三联噻吩(α-T)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工蚁识别食物能力的影响;采用涂抹法,观察α-T对红火蚁工蚁寻水、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α-T喷雾红火蚁工蚁,光照30min并放置5、10、15、20、30 min后,工蚁对食物的识别率分别为11.67%、13.33%、10.00%、16.67%、15.00%,寻水率分别为23.33%、71.67%、85.00%、85.00%、88.33%;经α-T涂抹红火蚁工蚁触角,光照30min并放置5、10、15、20、30min后,工蚁的寻水率分别为17.50%、25.00%、31.67%、36.67%、41.67%,聚集率分别为55.00%、62.50%、65.00%、67.50%、70.00%,行走速率为4.60mm/s,失附率为27.50%,其中α-T光照处理与α-T黑暗处理、CK光照处理和CK黑暗处理的差异均显著.这说明α-T光照处理能影响红火蚁工蚁触角的功能,对其食物识别、聚集、行走和攀附能力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寻水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