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的单一属性逐渐向多功能性拓展,承载了更多的价值与社会职能。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农业多功能性的演进历程,展现了农业多功能性对欧盟农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中国提升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探索估算贵州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促进对农业的认识及其科学发展;根据农业多功能性相关理论、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等分析贵州农业多功能性概念,并作实证计算,初步得出贵州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为5494.48亿元(WTP法价值:4342.97),其价值大于当地的经济总值,说明当地的农业系统不仅仅提供经济产出,还提供了更多的附加值。贵州农业与世界农业发展具有一致性特点,需要正视农业多功能并用以促进区域乃至我国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伍国勇  卢凤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96-5697,5699
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的发展,突破了民众对传统农业的认识局限,强化了农业新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使农业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多功能性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基于多功能性理念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比较现有休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2002年2月25日至3月1日,“东盟—日本稻田多功能性项目第二届工作组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除日本和东盟10个成员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外,会议首次邀请中国和韩国派代表参加,会议正式参会代表约45人。1.会议的背景和目的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提出农业(稻田)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的概念,之后在国际上相继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推广其农业多功能性理念,日本与东盟10国“可持续农业与稻田多功能性”合作项目研究,便是最近值得…  相似文献   

6.
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日本和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两国的研究进展。日本农业多功能性提出具有复杂的国际与国内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农业恢复时期、基本法农政时期和新基本法农政时期。研究发现:日本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积累了重视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地域社会的形成与维持、对农业多功能进行直接补贴等实践经验。基于此,中国在坚持粮食安全战略不动摇、推进农业农村法制体系建设、放大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挖掘农业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推行农业多功能直接补贴政策方面获得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伴随城镇化、工业化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正处在发展与变迁的转折点上。三农领域中,不同的学术主张大多是以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基于农业范式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陕西省关中地区农业多功能性,探讨农业范式选择以及小农生计问题。农业范式主要分为三类:生产主义范式、后生产主义范式、以及多功能范式。不同的农业范式中,农业发挥的主要功能存在差异。农业经济功能在生产主义范式中居于主要位置,而在后生产主义范式和多功能范式中居于最次要的位置。陕西省关中地区小农经济在农民生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了基本农产品、熟人社会的生活场所以及良好的生态场所。将农业范式、农业多功能性与陕西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相结合,倡导农业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相平衡,避免走上农业生产主义范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多功能性理念赋予了农业更丰富的内涵,显现了农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现状的研究,提出了新时期安徽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实质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进展,日本农业发生了极大变化,进口农产品激增、国内农产品价格下降、粮食自给率下降和对外依存度增大等.在WTO体制下如何更好保护本国农业,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维持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农业的焦点问题.日本政府在2004年提出了农政改革基本构想,强调农业多功能的发挥,又在2005年正式立法确立了农业多功能性的具体实施思路.本文沿着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演进,日本国内农业多功能建设推进体系,农业多功能性对农业保护的实质作用这样一个路径分析,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的实质是借农业多功能性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福清市现代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表现在经济生产功能优势明显、社会保障功能突出、生态环境功能与文化休闲功能逐步显现等方面,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现代农业资本投入不足、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农业人力资本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依据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及其内涵,提出了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创新经营模式、拓展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加强新型职业农民与现代农业人才的培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要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结合西安市临潼区的实际,探讨了农业多功能性在临潼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并对临潼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谌飞龙  王礼力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0):1595-1599
[目的]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从协调性的角度研究农业多功能,完善农业多功能理论,并为陕西省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000~2010年陕西省农业及农村发展数据,采用协调度模型分析农业多功能协调度的动态变化.[结果]陕西省农业经济功能已经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状态,但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仍然处于失调状态;整体上陕西省农业多功能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但与2000年的极度失调相比,2010年的失调状况有了极大好转.[建议]政府部门应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收益的提高,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实现陕西省农业经济、社会、生态功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四化同步”的重要组成,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对差距,界定中国农业发展的全球定位。【方法】FAO在相关研究中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规律性过程,该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基本特征的趋势性变化。承认农业现代化发展内在的规律性是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如下两个核心假设作为使用年代差距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国际比较探究的基础:①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共性特征,不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会经历相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②核心指标在农业现代化某阶段的单位变化率相同,即不同国家的相关指标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相同的变化率。据此提出计算不同指标序列年代差距的核心计算公式:Dj=Ya-Wjb±(Xa-Xjb)/Xjb。论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农业经济效益、经济结构转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定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南非六国作为国际比较的典型国家。其中美、英、日三国农业现代化起步早,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历史特征,可以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长期对照,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同为高速变革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众多相同的机遇和挑战,宏微观政策各有得失,经验教训更为深刻,将巴西、印度、南非作为典型国家作对比具有参照意义。【结果】测算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大体相当于美、英等国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水平,同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相当,与印度、巴西等国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从分项指标看,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存在自身发展不均衡问题,各核心指标分化较为严重,耦合性不高,这种不均衡限制了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结论】基于年代差距法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易理解,结果直观的特点,可作为分析农业现代化问题,评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分析南太平洋5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萨摩亚、汤加和瓦努阿图)与欧盟15国农产品贸易,总结5岛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期推动南太平洋岛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方法/过程】利用UN Comtrade数据和HS编码,描述南太平洋5岛国与欧盟15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与结构,测算贸易强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分国别探析5岛国不同类别农产品对欧盟15国贸易特征状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南太平洋5岛国与欧盟15国之间整体农产品贸易联系不紧密,出口比较优势不明显;与欧盟15国第三类、四类农产品互补性较强;指出南太平洋5岛国存在生产要素缺乏,产品生产单一,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不健全等不足;提出5岛国应互相借鉴,抓住机遇深化与欧盟15国发展合作,利用比较优势优化出口结构,提升对欧盟15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The emerging concept of food sovereignty refers to the right of communities, peoples, and states to independently determine their own 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ies. It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ich type of food producti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pursued to guarantee food security for the world population. Social movements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readily integrated the concept into their terminology. The concept is also beginning to find its way into the debates and policies of UN organizations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in both developing and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Beyond its relation to civil society movements little academic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ncept of food sovereignty and its appropriateness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imed at reducing hunger and poverty, especially in comparison to the human right to adequate food (RtAF). We analyze, on the basis of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the concept of food sovereignty with regard to its ability to contribute to hunger and poverty reduction worldwide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attached to this concept. Then, we compare the concept of food sovereignty with the RtAF and discuss the appropriateness of both concepts for national public sector policy makers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ies. We conclude that the impact on global food security is likely to be much greater if the RtAF approach predominated public policies. While the concept of food sovereignty may be appropriate for civil society movements, we recommend that the RtAF should obtain highest priority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 and developm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16.
注重开发我国多功能农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功能农业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与决策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多功能农业内涵,用发展的视角分析多功能农业,着重对我国建国以来多功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认识到多功能农业是农业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是一个伴随时代发展紧跟国情的动态概念。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现阶段开发多功能农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发展多功能农业不但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还可以有效的缓解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彰显农业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燕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504-14506
结合循环农业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三农"问题矛盾突出;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农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食的需求。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我国循环型农业发展的4大创新模式:农业种养结合模式、休闲观光型发展模式、生态整合模式、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型发展模式。各地要在不同的功能区选择或创造使用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模式,以更好地利用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源投入品消耗,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为应对国际挑战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农业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的现状、来源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美国、日本和相关国家及出版机构的开放获取信息资源,主要是开放获取农业期刊、科技和研究报告、开放获取仓库资源等。论述了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与途径,对我国农业科技用户将是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与其他国家的异同,研判未来农业经济增长潜力,本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从生产要素视角出发测度本世纪以来不同生产要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并就不同农业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国际比较。结果表明:1)2000—2019年,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6%,是农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能;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2%,近年来贡献水平有所上升;土地、化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和4.4%。2)国际比较发现,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以全要素生产率为农业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增长仍是以资本驱动为主。3)通过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发现,随着一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模式将逐步由投资驱动转换为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仍表现出较强的资本依赖性,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将成为决定中长期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我国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当今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农业科技全球化进程,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农业发展重大挑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阐述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我国农业国际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机制、加强投入、平台建设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开展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