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随着薄膜覆盖棉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生育期提早,伏前桃比重增大,棉花烂铃愈来愈严重,直接影响纤维品质与棉农经济收益。我们于1983、1984两年进行了棉花的烂铃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现报导于下。 (一)棉花烂铃的病因分析 棉花烂铃,是由烂铃病菌侵害引起的腐烂现象。1983、1984两年,在整个烂铃期间,  相似文献   

2.
短季棉叶枝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主茎早打顶措施下,研究了单株叶枝的发育、叶枝成铃的时空分布、铃重以及叶枝铃的纤维品质。结果表:主要茎早打顶可使单株形成3-4个有效叶枝和大量叶枝铃;叶 的开花时间比主茎晚7-10d,但能在优质铃开花期内大量结铃;叶枝的内围果节成铃比例较大,第1果节成铃占全株成铃的62%-79%,同比主茎为47%-54%;叶枝的平均铃重低于主茎,同节位理显著低于主茎,同花期铃重略高于主茎;叶枝铃的纤维品质优于主茎  相似文献   

3.
烂铃直接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影响了植棉的收益。不同的种植密度造成烂铃的程度不同,但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别。我们选用河北省主推品种,通过对抗烂铃相关特征特性的比较试验研究发现:冀丰1271株型松散、叶片皱折、叶量少、果枝上举,第一果枝离地高度和节位较高,结铃期晚但结铃集中,铃壳薄,吐絮快、集中,烂铃率低且高稳产,是较为理想的高稳产、抗烂铃品种。  相似文献   

4.
烂铃危害已成为影响湖北棉花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作者通过对湖北棉区棉花烂铃的发生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品种选育、药剂研发、栽培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防治棉花烂铃的对策,并提出了加大对烂铃成因和预防措施的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陕西关中陆地棉抗倒伏性与植株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陆地棉7种植株性状与抗倒伏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1果枝高度、株高和每株大铃数与抗倒伏性呈正相关;伏前桃、铃期、铃重和黄萎病发病指数与抗倒伏性呈负相关。植株性状与抗倒伏性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铃重>铃期>第一果枝高度>黄萎病指>株高>伏前桃>每株大铃数。第一果枝高度和黄萎病指与抗倒伏性的相关达0.05显著水平,铃重和铃期与抗倒伏性的相关达0.01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可直接选择抗倒伏性的性状有株高、第一果枝高度、铃期、铃重和黄萎病指,其它性状不能直接选择抗倒伏性。在这7种性状中,对抗倒伏性选择效果最好的是第一果枝高度,其次为黄萎病指、铃重和铃期。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南京、丰县、泗阳、太仑、射阳、如皋等6个不同生态棉区试点研究表明:亩产百公斤优质棉优化成铃的指标有3个:亩铃数需6.5~7.0万以上,铃重4g左右,衣分38%~39%;成铃期间棉田成铃强度要求1500个铃/亩·日左右,优质铃占亩铃数的70%~80%,单铃经济系数75%以上;8月底前形成85%~90%大铃,10月底前有85%~90%棉铃吐絮,霜前花率90%左右。本文还提出了棉田优化成铃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部位棉铃性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遗传背景和世代的棉株为材料,研究了棉花不同部位棉铃的性状规律和5室铃与4室铃的性状比较。试验结果,第二圆锥体铃重最大,子指、出苗率和棉苗生长高度以及子指与出苗率的关系,因材料而异。果枝不同节位的铃重,第1果节最大,依次为第2、3、4果节。5室铃与4室铃相比,铃重大,每铃种子数多,子指大小因材料而异。  相似文献   

8.
辽宁棉花烂铃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3-1985年、1992-1994年先后共6年时间的研究,明确了辽宁棉区烂铃病的主要种类是棉花铃疫病。烂铃病发病的关键因子是降雨量和铃期,当田间棉花开花后的一个月左右,遇连续降雨或日降雨量超过10mm时,烂铃病严重发生,出现明显烂铃高峰。通过烂铃剧增期3天前的连续5天累积降雨与烂铃增长率回归分析,得出烂铃病剧增期前3天的短期预报模型y=ax^b=0.00603x^1.218,结合当日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发生原因,为新疆棉田僵铃和裂铃有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田间症状,研究花蓟马和棉蚜为害情况,比较其发生与以往烂铃病害的区别。采用尼龙纱网罩接虫法,观察花蓟马和棉蚜的危害症状;在新疆南北疆棉区分别采集僵铃与裂铃病样,对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调查分析棉蚜危害和僵铃与裂铃发生的关系。【结果】 棉铃表面产生锈褐色斑纹主要是花蓟马危害造成;单纯棉蚜为害并不直接产生僵铃和裂铃症状,但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会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枝孢属真菌(Cladosporium spp.)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的感染,是造成黑色和黑褐色或橄榄绿色僵铃和裂铃的主要原因。【结论】 花蓟马是造成新疆棉田铃面产生锈色斑纹主要原因;棉蚜的单纯为害虽不直接形成黑色僵铃和裂铃,但其为害及其所产生的伤口和分泌物可明显诱发一些弱寄生菌:如链格孢菌(Arternaria spp.)和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的侵染和繁殖,导致发生僵铃和裂铃。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单株成铃的变异系数最大;关联度分析表明,铃重是制约株铃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铃重、衣分及子指的主导因素,子指是制约衣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铃邋对籽棉产量的综合直接作用最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成铃、单铃籽棉重、衣分3个产量因素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占总决定度的77.16%,基本上反映了产量因素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1.
对棉铃炭疽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生和流行作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此病始发于8月下旬,主要发生在9月份,有些年份可延长至10月上旬。棉铃龄期与病害发生有关,40~60天的棉铃发病比率相对较高,病害主要发生在中下部棉铃上。影响病害发生的气候因素分析表明,降雨量是影响炭疽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在病害流行阶段,雨量多的年份病害发生往往严重。  相似文献   

12.
棉花烂铃的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烂铃是棉花结铃期到吐絮阶段的主要灾害之一,在我国主要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少棉花烂铃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以及降低棉农的用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冀优01为试材,比较了在棉花烂铃发病初期喷施9种杀菌剂(20%乙酸铜WP 500倍液、75%百菌清WP 800倍液、20%噻森铜WP 400倍液、12.5%烯唑醇WP 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40%甲硫.30%福美双WP 500倍液、20%松脂酸铜EC 500倍液、25%腈菌唑EC 400倍液、50%多菌灵WP 600倍液)以及在棉花管理中运用5种常用农艺措施(化控、推株并拢、整枝、浅锄松土、去除苞叶)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防治或降低棉花烂铃的杀菌剂种类和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试验的9种杀菌剂中,8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对棉花烂铃防治效果最好,有机铜类杀菌剂也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的5种常用农艺措施中,推株并拢对棉花烂铃防治效果最好,浅锄松土和去除苞叶对减少烂铃也有一定效果。今后对棉花烂铃防治的研究重点应在高效杀菌剂的开发和筛选,以及抗烂铃棉花品种的选育上。  相似文献   

13.
影响棉花烂铃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改英  许永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898-1898,190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黄河流域棉区直播棉烂铃流行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烂铃流行期间,雨日、雨量和菌源基数是影响烂铃流行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苎麻疫霉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测定了引起中国棉花疫病病菌──苎麻疫霉(同宗配合种)菌株ECSZI-8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等生物学性状在游动孢子和卵孢子后代的遗传。结果表明上述性状在无性和有性后代均可稳定地遗传,认为苎麻疫霉ECSZI-8菌株控制上述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  相似文献   

15.
徐道青  郑曙峰  王维  屈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6-14887,14925
[目的]研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生长状况、棉铃特征和产量变化,为沿江棉区找寻高产优质的合理种植密度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湘杂棉8号为试验材料,起始密度为12000株/hm2,密度梯度为9000株/hm2,共设6个处理。研究其生长周期、产量、棉铃、棉纤维等特征变化。[结果]密度对棉花的株高和其各生长周期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处理中籽棉衣分、纤维品质差异不明显,但对单铃重、"三桃"分布、蕾铃脱落率、僵烂比及产量等均有较大影响,且差异显著。基本规律为:棉花单铃重和伏桃比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脱落率和僵烂比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但都在处理5时表现最差。皮棉产量以处理2、3和4较高,最高的为处理3,密度最低的处理1产量最低。[结论]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在沿江棉区种植杂交抗虫棉以30000株/hm2的种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茄子白粉病、红腐病、果实疫病、花腐病、绵疫病和交链孢果腐病的危害症状及发病特点,提出在正确识别病害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是减轻损失、增大收益的最佳途径。为提高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沃壤农作物增产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沃壤农作物增产剂,使棉花植株生长势旺盛,增加棉花果枝数、成铃数、铃重等,减少落花、落铃及烂铃,显著增加棉花产量,且随着喷施次数增多效果越明显。其中临邑、德城两试验地喷施4次增产剂后分别比对照增产30.65%、24.58%。  相似文献   

18.
在2003—2004年秋淋灾害年,对早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5和33B及中熟类棉花品种中棉所41和SGK321的产量形成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期阴雨寡照,导致烂铃增多,早衰加重。棉株上部和外围成铃率不足10%,早熟棉花烂铃率达25.4%,比中熟棉花高4倍多,失去早发优势,10月10日早熟棉花收获量比中熟棉花减产31.1%。中熟棉花伏桃比例较高,7月集中成铃性强,与关中棉区最佳成铃期吻合,对关中棉区秋淋发生率高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棉铃疫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安徽省宣城、芜湖、无为、望江、合肥、肥东、滁州、寿县、淮北、宿县等10个市、县采集棉花疫病病铃,从中分离得到58个疫霉菌株,对其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致病性、寄生范围等进行了鉴定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和主要疫霉分类检索表,将上述菌株均鉴定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据此认为试疫霉是引致 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20.
两种VA菌根真菌菌株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