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岷江的河谷气候导致岷江上游的干湿季节比较分明,属于干旱型气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本文中,笔者对岷江的河谷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岷江地区的河谷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以期对在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岷江的河谷气候导致岷江上游的干湿季节比较分明,属于干旱型气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本文中,笔者对岷江的河谷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岷江地区的河谷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的建议,以期对在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析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局地焚风的影响下,干旱河谷还会出现隐域性分异现象,针对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和对数据源的分析,最终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比如利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改善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物种贫乏,α多样性指数波动幅度均较小,各样地植物群落在物种组成和结构上差异均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保护这些半荒漠地区有限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岷江上游的生态状况和经济状况,针对岷江上游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基础,以及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具体要求,详细分析在岷江上游合适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影响因素,包括岷江上游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劳动主体因素等,并对建立农业生产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和优化措施,以提高岷江上游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推动岷江地区农业的发展,优化农民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研究了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比较分析了不同径级根系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及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的根桩、粗根、中根和小根(φ>2mm)的根系生物量总和占单株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87%、58.99%、76.8%、83.0%和35.79%,细根(φ<2mm)生物量占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大小顺序为辐射松>岷江柏Ⅱ>榆树>岷江柏Ⅰ>刺槐。②岷江柏Ⅰ、岷江柏Ⅱ、榆树、刺槐和辐射松单株总根系长度分别为45.87、20.43、9.22、14.08和17.85m,单株总根系干质量分别为39.643、11.867、7.307、6.683、2.900g,相关分析表明根长与根质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干旱河谷区人工林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的垂直分布格局一致,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和根体积比与根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成都平原及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成都市区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及其毗邻的岷江上游地区,共同组成了中国西部唯一的一片“森林-水田农业生态区”,也是中国西部最发达的经济区。近50年来,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成都平原缺水,天气变得干而热,岷江上游森林植被萎缩,干旱河谷扩大,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等。在考察中发现了以下事实成都市区近60年来,降水量减少25%;地下水位由1-3m下降到10-20m;都江堰供水区年缺水量达12亿m  相似文献   

8.
杂谷脑河流域河谷区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干旱河谷区典型地段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干旱河谷区植物种类较少,且具有荒漠化半荒漠化性质,阴坡植被明显比阳坡丰富;该区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在阴坡和阳坡均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趋势;该区域植被恢复宜从阴坡着手。  相似文献   

9.
赵永华  刘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508-3511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截至20世纪末,岷江上游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侵蚀强度增强,养分流失严重,土地质量下降,干旱河谷面积不断扩大,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强度与破坏性也有所增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岷江下游、成都平原及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掌握岷江干温河谷区花椒林病虫害爆发成因,分析其致灾机制及解决方案,并通过筛选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形成典型花椒病虫害综合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花椒园种植技术,实现该特色经济作物在岷江干温河谷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热河谷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具有热量充足、干湿季分明、土壤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社会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加之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该地区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特点决定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干热河谷成因、分布、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干热河谷地区新银合欢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干热河谷地区人工造林技术及恢复山地植被的有效方法,对新银合欢在干热河谷地区上山造林进行研究,认为在做好苗木培育的基础上,重点是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新银合欢与其它适宜树种相比较,具有投入低、见效快、病害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土壤呼吸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但是其排放特征与主要影响因子尚不清楚。  方法  以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静态箱法,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对元江土壤呼吸进行测量,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  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温度、水分和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高于干季。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呈指数和抛物线关系,土壤5和10 cm处温度Q10分别为1.73和1.98,小于全球均值2.0,采用10 cm土壤温度能更好地模拟土壤呼吸。通过土壤温度、湿度与土壤呼吸双因子拟合分析得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年排放量为4.20 t·hm?2·a?1,其中雨季2.71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64.5 %,干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9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35.5 %。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均值为8.16 t·hm?2·a?1。  结论  元江土壤呼吸总量在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中处于较低位置,主要是因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降水量较全球萨王纳低,而降水量与萨王纳地区土壤呼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1,P<0.001)。图4表1参72  相似文献   

14.
元谋干热河谷是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它的环境问题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的一些思想就人类活动对元谋干热河谷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及论述,并对引起这些影响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元谋农业生产偏重于种植业,既体现了与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相适应的特点,同时在客观上也起到加剧人地关系矛盾、影响农林牧协调发展的作用。正视农业对水利的依赖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必善,在确保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农民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切实保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地区核心区,地形复杂、山高坡陡谷深,降雨集中暴 雨频繁,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攀枝花市多年以来非常重视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条件等采取了多项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 料,结合自身在水土流失治理当中的一些经验,详细分析了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水土流失治理 措施及其效果,认为之所以能够在水土流失治理当中取得不错效果,主要是采取了系统性的治 理措施,并保证治理措施的贯彻执行。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其它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些 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样地和线路调查,经室内鉴定,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常见非结瘤植物共有46科97属111种。对这些植物的适应性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的分布状况等级,抗干旱性,抗瘠薄性等因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一年两熟作物的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效应,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进行玉米-油菜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土壤贮水量、保蓄水度、耗水强度、经济效益等指标,以揭示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水分利用机理。结果表明:秸秆、地膜覆盖都具有一定的保水效果,尤其以地膜秸秆两元覆盖效果最为突出;土壤贮水、保蓄水度呈现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趋势,且0~30 cm 的变化>30~60 cm 的变化>60~100 cm 的变化袁即0~30 cm 土层水分变化较为活跃,30~60cm层水分变化相对稳定,60~100cm土层水分变化最为稳定;覆盖方式不同保水栽培措施的经济效益与对照(处理Ⅰ)相比,增收在11.39%~26.50%,表明覆盖保水栽培对于提高干热河谷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世界分布属、热带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本区木本植物总属数的5.1%、31.3%和66.4%,植物区系整体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在起源上也与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木本植物的个体和营养器官对干暖河谷生境具有多样化的适应形式,以落叶、植株矮化、减少叶面积、阻滞蒸散、枝叶刺化为主要适应途径.主要生长型为落叶阔叶小乔木和低矮落叶阔叶灌木,落叶树种占总种数的90.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57.99%,其次是微型叶和中型叶,分别占26.77%和10.78%.叶片质地多半为中生形态草质叶和以坚纸质叶和薄革质为主的旱生形态硬叶.很多种以叶片被毛或鳞片和枝叶刺化适应干旱生境.依据优势种原则将干旱河谷木本植物群落大致划分为38个群系,其中落叶阔叶灌丛有28个群系,是构成干旱河谷植被的主体,其次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半灌木灌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元谋干热区退化山地复合生态农业模式3年的监测,分析总结了4种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对光能、水分、土地3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与单作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模式系统的总光能的利用率、总水分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都比单作系统有明显的提高,说明多层次的复合生态农业模式系统的建立,更有利于光、水、土地自然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