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残留量对玉米和胡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地膜残留量(0、180、360、540、720 kg/hm~2)对玉米和胡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对玉米和胡麻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残膜量为360 kg/hm~2和540 kg/hm~2时分别对玉米和胡麻出苗率影响最大,出苗率低,出苗缓慢,随着出苗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0~540 kg/hm~2残膜量范围内,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逐渐升高,胡麻的株高先升后降、单株分枝数逐渐升高。残膜量为540 kg/hm~2时玉米和胡麻干物质均达到最大,残膜量为720 kg/hm~2时降低显著。与胡麻相比,玉米是须根系作物,在土壤中的伸展范围广,与残膜接触的程度大,受残膜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膜两年用后茬穴播冬油菜技术是在全膜玉米生长过程中保护好地膜,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玉米收获前在地膜上点播冬油菜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玉米根茬直接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油菜产量可达到2250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2100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地膜二次利用免耕栽培向日葵是在地膜玉米收获时留10~15 cm的根茬,不进行土地耕翻并保护好地膜,翌年在玉米根茬间直接播种向日葵,实现一次覆膜两年利用。既利用旧地膜的热效应,又实现免耕,还可将上年玉米未完全利用的肥料作为向日葵的种肥,省掉秋翻、春耕、春耙,达到省肥、节种、节膜、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田间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增加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000元/hm2,经济效益达4.0万元/hm2。  相似文献   

5.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栽培蚕豆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年来,临洮县在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下茬栽培蚕豆技术。该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加之玉米根茬直接还田及蚕豆根瘤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养分,减少了化肥用量,作物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2012年发展到110 hm2,玉米产量达12900 kg/hm2,蚕豆产量667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200元/hm2,经济效益达3.1万~4.0万元/hm2。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按照残留地膜在农田土壤中的自然展开状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不同地膜残留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残留地膜对玉米根系,生长势和产量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与无残膜(CK)处理相比,每公顷残膜187.5kg时,玉米减产8.8%,减产幅度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地膜残留累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在定西市现有耕作方式下,根据试验地一次性揭膜后的地膜残留量,设定6个梯度的残膜密度,研究了地膜残留对玉米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残膜密度的增加,玉米成苗率、株高、生物量、穗重、百粒重和产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土壤质量也不断下降,集体表现在:残膜阻碍土壤水分的下渗,造成土壤0~30 cm各个土层之间含水率分布不均匀,当残膜密度达到1 020 kg/hm~2时,20~30 cm土层中含水率减少7.2%;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这造成了生物量积累受阻,进而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8.
地膜西瓜后茬免耕直播向日葵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月君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4):71+85-71,85
地膜西瓜后茬免耕直播向日葵栽培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地膜重复利用、节本增效,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投入。至2010年,该技术在宁夏中南部地区推广面积已扩大到0.66万hm2左右,地膜西瓜平均产量30 000kg/hm2,后茬向日葵产量3 150 kg/hm2,节约成本2 625元/hm2,增加收入900元/hm2,累计增加纯收益3 525元/hm2,抗旱节水和节本增收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厚度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产量及地膜残留的影响,分别设置厚度为0.008、0.010、0.012、0.015 mm的地膜一膜三年覆盖大田试验。结果表明:①厚度0.012、0.015 mm地膜覆盖三年仍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比一年一覆膜(CK)增加1.96%、1.14%,玉米播种至拔节期土壤温度分别降低0.74、0.71 ℃。②一膜三年覆盖不同程度影响了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0.008 mm地膜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 13.24%、18.12%;但0.010、0.012、0.015 mm处理与CK相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幅分别为2.27%~4.09%、2.85%~8.36%。③一膜三年覆盖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玉米产投比比CK分别显著提高13.73%、25.00%、26.47%、25.49%。④一膜三年覆盖显著降低了地膜残留量,比CK降低55.74%~61.42%;但厚度为0.008、0.010 mm地膜使用后易破碎、不易回收,使地膜残留系数分别高达35.60%、32.97%;地膜厚度为0.012、0.015 mm时,地膜残留系数可分别降低到21.99%、19.81%。研究认为,一膜三年覆盖中采用厚度大于0.012 mm地膜,可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产投比,有效降低残膜污染。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地膜玉米后茬免耕再利用旧膜覆盖、黑膜覆盖和白色透明新膜覆盖栽培春蚕豆,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表现,以及对不同深度耕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覆膜方式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缩短生育期,提高产量.以地膜玉米后茬免耕旧膜再利用投入低,效益高,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1.
静宁县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地膜利用率成了目前亟需研究探索的新问题。静宁县种子公司于2008—2009年在细巷乡米岔村示范"全膜玉米套种冬油菜复种马铃薯"栽培技术3.33 hm2,玉米平均产量10 590kg/hm2,冬油菜平均产量2 790 kg/hm2,马铃薯平均产量12 870 kg/hm2,总产量26 250 kg/hm2,实现总收益40 290元/hm2,纯收益25 500元/hm2,实现了两年三熟,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留膜免耕穴播胡麻保墒、增温效果好,胡麻折合产量可达2 359.09 kg/hm2,较露地穴播增产77.13%;纯收入较露地穴播增收6 912.1元/hm2,较膜侧穴播增收4 360.7元/hm2,产投比为14.74。  相似文献   

13.
秦州区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一膜三收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膜多收免耕高效栽培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它具有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病虫危害等特点,可实现“一膜三收,两年三熟”。目前天水市秦州区一膜多收免耕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模式有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甜玉米)、地膜玉米-冬油菜-架豆王(西葫芦)、地膜玉米-冬小麦-大白菜等,尤以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模式的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近年来在天水市秦州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0.91万hm^2,玉米平均折合产量10072.5kg/km^2,冬油菜平均折合产量3278.1kg/hm^2,复种夏大豆平均折合产量3957.3kg/hm^2。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无膜棉对中国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中国农用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逐年上升,但随着地膜的长期使用,残膜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以2017年产量占国内棉花总产74.41%的新疆棉区为甚。新疆棉田内的地膜残留量平均达到了330 kg/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倍,污染严重的个别田块达到735 kg/hm~2,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原棉品质。无膜棉由于省去了地膜、铺膜揭膜和地膜回收等投入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杜绝残膜对原棉的污染,确保原棉品质和价格,保护棉田生态环境保障棉花稳产高产,是确保中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玉米不同时期揭膜,探讨不同揭膜时期对玉米产量及残膜可回收性的影响,寻求玉米产量和揭膜时期最佳耦合点。结果表明:大喇叭口期揭膜既能很好的利用覆膜的覆盖效果,提高产量、又可以减少地膜残留。玉米产量和残膜可回收性最佳耦合点在大喇叭口期揭膜。  相似文献   

16.
在张掖干旱绿洲灌溉区进行了膜草覆盖玉米栽培试验,探讨膜草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膜覆盖相比,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增加1.99%,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仅降低4.05%、5.92%。膜草覆盖地膜投入量比全膜覆盖减少40.94~41.55 kg/hm2,地膜残留量减少11.01~11.54 kg/hm2。综上分析,认为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玉米产量,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7.
残膜污染防治与可降解地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我国使用量十分巨大。2014年全国地膜使用量达到144万吨,比1992年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约为6%;新疆、山东和甘肃三地的地膜覆盖面积占到全国覆盖面积的38%。但传统透明塑料地膜性能稳定,不易降解,大量残留在耕地中,部分地区残膜量远高于我国75.0kg/hm2的残留限值,表现出积累效应明显、污染区域差异大、污染强度逐年增大的特征。可降解地膜是降低残膜对农田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考虑可降解地膜迁移、转化、归趋过程,利用残膜率、未出苗率、蚯蚓死亡率和重金属污染度指标,建立可降解地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将可降解地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为无影响、影响较小、中等影响和影响较大四级,为评价可降解地膜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滦县小马庄镇许河槽村农民,经多年实践探索出了上茬地膜土豆、下茬鲜食玉米两种两收高效种植模式,其中上茬地膜土豆平均亩产达到3500kg,成品率达到85%以上,亩产值3000多元,亩利润1500多元。下茬鲜食玉米亩产3000多棒,产值2100~2500元,亩利润1500元。全年上、下两茬获得平均亩利润3000多元。1地膜土豆栽培技术1.1整地。年前11月份浇足底墒水,每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缓释肥与地膜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玉米品种正大999、三宁复合肥、西洋复合肥及白色、黑色2种地膜为研究材料,设置6个处理,研究缓释肥与地膜互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栽培使用地膜覆盖和施用缓释肥增产效果明显,在生产实际中应用何种地膜(白膜和黑膜)效果差异不明显;本试验中,黑膜+40%西洋复合肥(18-10-12)增产效果最明显,产量达到13 071.43 kg/hm~2。  相似文献   

20.
地膜玉米复种冬油菜一膜两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地膜玉米复种冬油菜一膜两用栽培模式是成县西部易旱区群众为预防冻害和减轻春旱对冬油菜生产的影响而探索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使玉米产量达到7 875 kg/hm2,油菜产量达2 520 kg/hm2,分别较常规栽培玉米增产1875 kg/hm2、油菜增产510 kg/hm2,增产率分别达到31%和25%。可节约地膜投入375元/hm2,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