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传统炼山块状整地(A处理)、不炼山机械2种规格挖穴宽度(B1处理200 mm,B2处理300 mm)等3种类型的10年生杉木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情况,分析不炼山机械造林杉木生长过程与传统人工炼山造林的差异。结果表明,与A处理相比,B1、B2处理均表现为幼林早期(3-4年)胸径生长较慢,后期(8-10年)反之,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1年多;平均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过程基本相似,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时间预计推迟3.5年左右;材积生长量B1处理和B2处理分别比A处理提高8.8%和11.8%,且杉木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均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杉木树高生长呈“正态分布”的林分,应用“正态分布”标准差作为不同个体生长类型划分临界值,对林分不同生长个体进行分类,探讨不同个体生长类型的年生长量对养分供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树高生长表现类型好的个体,表现更强耐瘠薄能力,树高生长表现类型差的个体,在养分能满足高生长需求量时,同样也有良好的树高年生长量。不同生长表现类型的胸径年生长量对养分供求响应,表明胸径生长表现类型好的个体在养分供应不足时,个体胸径年生长量也不会高,养分充足时胸径年生长量大;生长表现类型差的个体在养分供应不足时,个体胸径年生长量低,而养分供应充足时,个体胸径年生长量接近生长遗传表型好的个体年生长量。该研究揭示杉木不同生长表现类型树高、胸径年生长适应性机理和对养分供应的响应,这对杉木低产林分改良和提高杉木经营水平及林分大径材培育中目标树的选择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人工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杉木无节材的科学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4年生杉木林中建立4种不同修枝强度(修掉树干直径6、8、10、12 cm位置以下的枝条)的试验小区30个,在各试验小区中随机选择修枝木和不修枝对照木,修枝木每年修枝1次直至修枝高度达7 m后停止修枝。试验后连续20 a调查试验林杉木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修枝对杉木树高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修枝后1 a(5年生)至修枝后8 a(12年生),6 cm和8 cm的高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有显著抑制作用,10 cm和12 cm的中低强度修枝对杉木胸径和单株生长量有显著促进作用;杉木修枝后20 a与未修枝杉木相比,6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0.4%、3.7%和3.7%,8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增加了2.0%,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降低了4.4%和2.2%,10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6.5%、8.0%和6.7%,12 cm强度修枝处理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增加了5.5%、6.2%和8.5%,但不同修枝强度与对照杉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陈乘贵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137-139,193
试验研究了15年生木荷丰产优质材培育的主要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立地质量、经营密度、修枝等技术措施对木荷丰产优质材培育有重要影响。宜选择Ⅰ、Ⅱ类地,调控保留密度为900株/hm2,对胸径生长影响是最大的,保留密度为2 250株/hm2对胸径生长影响最小。不同经营密度对平均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对优势木树高影响不明显。经营密度越大,林分的郁闭度大,通风透光差,导致枝下高上升,冠幅生长受到抑制,叶量及叶面积降低,不利于林木生长。修枝后,木荷树高生长均大于未修枝。3种修枝处理间,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树高越高。胸径生长A2、B2处理比对照高。3种修枝处理间,B2处理胸径生长量最大,立木材积从大到小依序为B2〉A2〉C2〉D2处理。B2处理与C2、D2处理间材积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A2处理与C2、D2处理间材积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处理间都没有显著差异,修枝强度以不超过1/3为好。3种不同强度修枝与不修枝比,树干圆满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着修枝强度的提高,高径比趋于不合理,尖削度变小,圆满度提高。强度修枝使形率加大,使尖削度减少,圆满度提高是以降低径生长,也就是以降低树干材积为代价,这对于培育丰产林是不可取的。因此修枝能够提高林木干形,但要选择适当的修枝强度。  相似文献   

5.
詹碧芳 《现代农业科技》2012,(13):155-156,159
杉木与毛红椿按8∶1比例插花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毛红椿混交林中毛红椿和杉木胸径和树高生长规律存在差异。毛红椿树高早期生长迅速,且持续时间较长。杉木在造林后2~3年高生长缓慢,从第3年开始上升。2种树种进入速生期的时间有差别,速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利用2种树种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进行混交具有合理性。混交林中毛红椿胸径生长在早期比杉木快,生长高峰比杉木来得早,与树高生长规律有相似性。混交林中杉木树高生长有3个高峰期,杉木纯林只有1个高峰期,混交林中杉木胸径连年生长量及平均生长量均高于杉木纯林。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交点出现在9.3年,比杉木纯林推迟0.7年,峰值更大,混交后促进了杉木高径生长。同时探讨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经营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三明对临近的、土壤肥力相近的33年生福建柏与杉木人工纯林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蓄积量福建柏人工林分别为975株/hm^2,21.6cm,21.37m,420.7m^3/hm^2;而杉木则分别为1117株/hm^2,23.3cm,21.89m,488.7m^3/hm^2.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低于杉木.福建柏在幼林阶段生长慢,但在成林阶段连年生长量超过杉木.福建柏10年生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均显著小于杉木,10年生后连年生长量逐渐增加,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5,18,19年生时超过杉木,33年生时树高、胸径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是杉木的1.20,1.35和1.50倍.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凭祥14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保存密度为1 219株·hm-2)为对象,设置69%(处理Ⅰ),60%(处理Ⅱ),51%(处理Ⅲ),40%(处理Ⅳ)4个间伐强度处理和不间伐对照,定期观测间伐后9 a内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等林分生长指标,并计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从而揭示林分生长对间伐的动态响应,筛选适宜的间伐强度,为杉木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杉木林分胸径、枝下高、单株材积和蓄积生长(P0.05),对树高和冠幅的影响不显著(P0.05);胸径和单株材积以处理Ⅲ为最高,枝下高和蓄积则以对照为最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年均增量在间伐后第1~3年最大,处理间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树高、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年均增量高峰则出现在间伐后第3~5年。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为了快速培育杉木大径材,建议在杉木近自然化改造中选择间伐强度约50%(处理Ⅲ)为宜。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杉木良种子代生长适应性的基础上,对所筛选8年生杉木优良个体与气候条件相适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优良个体在高、胸径与材积生长表现不同适应性;在2011—2016年明杉6、10号高生长表现明显的生长下降趋势,生长量趋于平均值个体,其他个体能表现优良生长特性;在2015年降雨量偏大和夏季生长期日最高温度基本低于35℃气候异常年份,明杉4、6、9号表现良好的高生长,明杉9号高生长达3.5 m,而明杉1、12号等个体在2015年生长量低于其他年份,明杉8、9、10号有很好的胸径生长量,其他个体胸径生长则表现略低于上一年;材积生长变化与胸径、树高保持一致性,综合树高、胸径与材积生长,明杉4、6、8、9、10号个体更适宜于肥沃的土壤与光照条件相对较弱的、湿度相对大的立地条件,明杉1、2、3、5、7、11、12、13号个体表现更适宜于相对的高温、干旱与较瘠薄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立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家系的生长差异研究,了解杉木家系生长性状与立地的互作效应,选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适应性强的杉木家系进行推广。用营造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和开化县林场的3年生杉木家系(21个家系,1个对照)区试验林,开展了不同立地杉木家系生长性状的差异、互作效应和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家系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在不同立地以及同一立地不同区组间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余杭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采伐迹地)3年生杉木家系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树高为3.21 m,胸径为4.31 cm)比开化点(杉木林采伐迹地,树高为2.33 m,胸径为2.31 cm)分别高出37.77%和86.58%。树高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 < 0.01),胸径性状在家系与地点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P < 0.01)。通过树高和胸径2个生长性状的速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评价,选出在两地幼林期表现良好的杉木家系7个,它们可在两地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引进杉木无性系的生长效果及其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设杉木丰产林基地,引进浙江开化林场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在Ⅲ类地上分2片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3年生时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单株平均材积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其中38号表现最好,13年生树高达13.02m,胸径达16.82cm,单株平均材积0.1470m^3;与实生苗对照比,57号、28号可作为采穗、繁育材料;110号、3号、38号可在进一步试验后推广.  相似文献   

11.
15年生杉木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间伐,保留密度分别为375(Ⅰ)、488(Ⅱ)、594(Ⅲ)和732(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 a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间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第3年,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出现生长高峰;第5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出现生长高峰;第9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增长量最大。2)套种5个阔叶树的3个方面(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总体表现看,其生长速度最快为大叶栎,其次为红椎、灰木莲,再次为香梓楠,最慢为格木。3)杉木间伐强度对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大多表现为中度间伐强度优于强度和弱度处理,但并未呈现明显规律。香梓楠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最慢,大叶栎则生长最快;大叶栎在间伐处理Ⅱ(488株·hm-2)下套种优于其余3个间伐处理,格木则适合在间伐处理Ⅰ(375株·hm-2)下套种,红椎、灰木莲和香梓楠适合在间伐处理Ⅲ(594株·hm-2)下套种。大叶栎、红椎和灰木莲适合在间伐处理Ⅰ和Ⅱ下套种;香梓楠和格木适合在间伐处理Ⅲ和Ⅳ下套种。  相似文献   

12.
兰士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505-8507,8511
[目的]系统分析了东北白桦家系子代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生长规律,筛选并推荐优异群体。[方法]以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自然分布的东北白桦为研究对象,采取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测定和临时标准地随机调查点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分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动态规律,综合评价了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将东北白桦适生地域的立地条件划分4个立地级,各立地级的生长进程大致经历速生期、均稳生长期和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且不同立地级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生长量存在较大差异,但生长动态规律却趋于一致。群体间树高、胸径、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变异幅度较大,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能力强,遗传增益较大,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58 2、0.762 3、0.652 3和0.721 9,遗传增益分别为8.09%、17.67%、14.56%和17.53%。[结论]综合各项评价指标,确定MES(帽儿山)群体为优异群体,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较小,生长稳定,且生长势强健,遗传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赖仕样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31-132,139
研究3种不同抚育模式对杉木幼林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5a生杉木的地径、胸径总量及蓄积量增益分别达34.5%、32.9%、44.9%,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4~5a均有显著生长效应,3种抚育模式以模式1效果最佳,投入产出比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宁市宁张公路的行道树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根据数据生成散点图,通过图可以看出,树高生长量与胸径生长量、胸径生长量与树冠生长量之间的线形关系,之后求出其相关系数。应用生长相关性分析理论,开展西宁市宁张公路小叶杨的生长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生长变量自身的数据序列,建立起小叶杨树高生长与胸径生长、冠幅生长与胸径生长的动态预测模型,建立线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小叶杨树高与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y=19.042 8x+4.147 233,求得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小叶杨胸径与树高相关极显著,可以用胸径生长预测到树高生长;小叶杨冠幅与胸径之间的回归方程:y=44.095 699x+0.222 465 944,同样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小叶杨胸径与冠幅相关显著,可以用胸径生长预测冠幅生长;通过生长预测,能够准确地预测小叶杨的未来生长趋势,能够创造最佳的生长空间,保证树木生长,合理地安排公路绿化部门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5.
抚育间伐对成熟期杉木人工纯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成熟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生长受抑制问题, 选择生态疏伐、卫生伐等2种处理对成熟期的杉木人工纯林进行抚育间伐, 运用方差分析的方法, 对60块标准地中杉木生长量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疏伐、卫生伐与对照比较, 树高因子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 而胸径、单株材积因子生长影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 且生态疏伐的影响较卫生伐影响大。由此可见, 给成熟期的杉木人工纯林以足够的生长空间, 虽然对林分树高因子生长没有影响, 却能有效地促进林木胸径生长, 增加单株材积, 获得更多优质、高产、高效的木材, 提高单位面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樟子松种子园无性系之间生长性状的变异情况,对其树高、胸径、冠幅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差异不显著,无性系内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重复力估算结果表明:树高为0.399~0.497、胸径为0.132~0.201、冠幅为0.179~0.182,以树高的重复力为最高。依据树高的多重比较对无性系进行排序,一、三区无性系7、9、1、2、10较好,其高生长量超出平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14.41%;五、六区无性系34、7、26、49、51较好,其高生长量超出平均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28.65%。  相似文献   

17.
引种秃杉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2代更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秃杉在引种试验区的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平均达到98%以上,2项指标与杉木林相比,相应地分别高出6.65%和28.24%;在未成林阶段,秃杉年均树高、胸径分别达0.52 m和0.44 cm,比2代连栽杉木分别提高了48.57%和33.33%,其生长量比杉木有明显优势。进入中幼林阶段,14年时秃杉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材积和蓄积量分别达13.75 cm、7.37 m、2.97 m、0.058 m3、71.340 m3,年均分别达到0.98 cm、0.53 m、0.21 m、0.004 1 m3、5.095 7 m3,各项生长指标分别比杉木提高了20.93%、18.49%、19.76%、56.76%、43.67%;杉木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高,而秃杉个体间差异相对较小,树高、胸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仅为24.19%和28.14%,其林木生长的分化程度较小,林相相对较为整齐。从适应性和变异性看,秃杉作为杉木更新树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3代杉木彬要伐迹地营造杉木火力楠混交林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杉木的树高生长量始终比对照的大,在6年生前对照杉木和混交林杉木树高总生长量、树高平均生长量的差异较小,随后其差异逐年增大,混交林的胸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始终比纯林的大、混交林中的杉木材积生长指标 始终比对照的大,且差异基本上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营造秃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代全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7-159
以福建洋口(顺昌)林场杉木多代连栽迹地改植的14 a生秃杉人工林和连栽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2种人工林的生长量和造林后1~14 a的平均树高、胸径(去皮)、单株材积(去皮)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4 a生秃杉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15.54 cm、12.03 m、0.11484 m3/株和269.88m3/hm2,分别比密度相近的杉木林高16.32%、10.27%、29.37%和25.37%。秃杉平均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前3 a总生长量与杉木相近;秃杉3 a生时胸径总生长量略小于杉木,4~14 a生超过杉木;秃杉树高总生长量在10 a生前与杉木接近,但10 a生后明显大于杉木,且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秃杉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始终大于杉木。说明在福建顺昌杉木多代连栽采伐迹地上轮作秃杉可以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的间伐效应,结果表明:11年生杉木乳源木莲8∶2混交林,林分密度3 600株.hm-2,经间伐后现存密度2 432株.hm-2,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比例3∶1,间伐后有利于珍贵树种乳源木莲的生长,也有利于保留杉木的生长。间伐后6 a间伐林与CK相比,乳源木莲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分别提高了47.2%和22.1%,杉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立木材积分别提高了59.7%、32.3%、177%,间伐与未间伐对比,两者间平均胸径达到显著水平,立木材积生长量达到极显著水平。乳源木莲平均单株净生产量7.02kg.a-1,杉木平均单株净生产量仅2.13 kg.a-1。间伐不但提高了林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珍贵阔叶树的生长量,改善了林分结构,能够更好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