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其次着重分析我国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助政策,在此基础上针对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补偿政策提出了制度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正在探讨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但在补偿范围、补偿标准和补偿资金来源等很多问题上还存在争议,因而尚无具体、可行的补偿措施。本文从补偿的根本目的出发,认为应该由营林者与政府交易形成补偿标准,森林生态效益价值估算的理论依据可由交易双方共同选定;确定补偿范围要兼顾必要性与可行性原则,从最需要的区域不断扩大补偿范围;同时,各级政府要不断拓展财政以外的补偿资金来源,合理确定补偿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3.
论森林生态效益实现的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提供的生态效益属于社会公共产品,从目前我国政府公共选择的手段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践来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的实现,必须经过3个阶段,即从征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逐步过渡到开征森林生态税,进一步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森林生态效益的市场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云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88-90,160
目前洱海流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存在补偿资金来源有限,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形式单一等问题,指出政府要强化生态建设和保护责任,构建森林价值评估体系和补偿标准,拓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渠道,建立健全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法规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75-14476,14478
阐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核算、标准、筹集现状,并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核算、补偿基金标准的核算、补偿基金筹集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标准,强化补偿基金的征收与筹集,促进林业健康快速发展和森林生态效益的积极发挥。  相似文献   

6.
探讨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生态效益的内涵、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碳汇交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公共物品、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在解决森林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从区域碳汇交易角度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设想,分析了其适用性,并从补偿原则、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和补偿治理4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区域碳汇交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8.
浅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投入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必须制定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主体与对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雍新琴  张安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80-11581,11642
从补偿与产权的一般关系,分析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涉及到的耕地产权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主体和对象。补偿主体包括中央政府、未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非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补偿对象包括拥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耕地未承包到户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过多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0.
<正>1.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5元,其中0.25元用于公共管护支出。2.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8元,按省、市(州)、县(市、区)  相似文献   

11.
刘英基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10-3113
针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过程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包括农村工业企业)的利害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质就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业经营者三方进行利益博弈与协调的过程,根椐三方博弈关系与行为特征,在统筹协调、投入保障、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省中部山区热带天然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补偿是森林资源外部效益内部化的一种手段.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天然林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功能,中部落后的文化经济水平促使该区天然林生态补偿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在对海南中部山区热带天然林的主要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及深入中部与相关市县进行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对中部山区热带天然林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并确定了中部天然林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及补偿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土地生态价值的凸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博弈逐渐引起关注。由于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对生态价值观念的忽视、土地规划中生态价值效应的弱化、生态补偿制度在集体建设用地中的缺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执法监督的缺失、法律责任体系的滞后等原因,导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生态价值维度出现失衡,需要在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贯彻生态价值观念,加强土地规划中的生态效应,构建生态补偿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并从法律责任体系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海洋生态补偿的最优补偿方式,实现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均衡发展.[方法]建立两个动态博弈模型,第一个模型是开发商、渔民两方参与的动态博弈,第二个模型是开发商、渔民、政府三方参与的动态博弈,分别求得模型最后的均衡解,并比较两个模型不同的均衡解对渔民的不同影响.[结果]从模型的均衡解比较来看,海洋生态补偿中的最佳方式是政府参与的三方博弈模型.[建议]政府需要参与到海洋生态补偿,并注重保护渔民的利益,增加政府海洋生态补偿补贴额,建立一套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及相关的配套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桂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80-5381,5384
从现行征地制度的缺陷和博弈主体地位不平等两方面探讨了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农民博弈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作为典型的公共品具有很强的外溢性,而且其外溢性具有单向流动的特征,围绕水资源生态补偿引发的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间矛盾日益突显。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析我国跨区域上下游地方政府的博弈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达成合作的局面长期内主要受上游地方政府惩罚值、下游地方政府惩罚值、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的补偿收益以及上游地方政府保护水资源的成本等四个方面因素影响,而与下游地方政府因水资源受到保护而获得生态收益无关。高层级政府解决水资源补偿问题时,不能仅考虑下游地方政府获得生态收益,而应该综合考虑上游地方政府惩罚值、下游地方政府惩罚值、下游地方政府对上游地方政府的补偿收益以及上游地方政府保护水资源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公益林管理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公益林经营管理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公益林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面积已占到林业用地面积的38%,全国公益林面积已占到森林面积的56%.公益林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通过实施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中央财政建立了稳定增长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机制,地方财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了地方公益林补偿机制,公益林建设成效已有显现.但也存在诸如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各地对公益林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相关法律依据缺失等问题.要根据国家财力状况逐步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实施差别化的补偿政策;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公益林保护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立法,建立公益林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公益林管理政策贯彻落实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用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其中以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博弈最为激烈.基层政府占据制度优势,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驱动下进行征地;农民受资源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征地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从基层政府与农民的行动目标出发,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在博弈论视角下分析了两者在征地中的关系和行为,从土地制度、政府、农民3个角度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