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小麦“灰包”病,就是散黑穗病。该病菌丝体潜伏在种子胚内,小麦播种后菌丝体开始萌动,发展到幼苗生长点,并随麦株的发育向上生长,等  相似文献   

2.
首先探索了利用薄层色谱分离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BC4菌株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溶剂系统,在此基础上分离得到了该菌4个代谢产物组分;然后以小麦纹枯菌为生物测定对象,观察了这4个组分对小麦纹枯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同时利用显微技术进一步观察了抑菌活性组分对小麦纹枯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部位。结果表明:在4种不同的薄层色谱溶剂系统中,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分离灰葡萄孢BC4菌株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较好展开剂。对利用该溶剂系统分离得到的4个代谢产物组分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2个组分具有生物活性,其中组分4对小麦纹枯病菌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相反组分2对其生长却有促进作用,组分1和3对该病菌没有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接触组分4的小麦纹枯病菌菌丝顶端外部有深色液滴,对照则没有这种现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接触组分4的菌丝与对照明显不同,菌丝停止向前延伸生长,分支增多,菌丝体出现不规则的膨大与缢缩,有些菌丝体新生部分变薄、模糊,有熔化迹象;有些与其它菌丝体粘合或融合在一起。表明灰葡萄孢BC4菌株代谢的抑菌活性成分对小麦纹枯菌的菌丝体体壁的形成具有严重阻碍作用,与三唑酮具有相似的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冬小麦秋播拌种季节,做好麦田秋播拌种工作对预防小麦病虫害至关重要。播期、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是压低病虫基数、前移防治关口,减轻来年病虫害发生为害的一项关键性措施。通过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可有效防控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病毒病、地下害虫、麦蚜、灰飞虱等病虫。主要技术措施:1、药剂拌种技术:"三剂"拌种就是麦播前对未包衣种子选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5月11日,北京市种子管理站举办了"小麦种子质量控制技术培训班",来自通州、房山、大兴、顺义等8个小麦生产区县种子管理站的主管站长、技术人员以及小麦繁种企业负责人、检验员等50余人  相似文献   

5.
一、症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基腐性病害。幼苗被侵染后,表现为下位黄叶多,植株矮小,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褐色,严重时麦苗连片枯死;成株期其典型症状为黑根、白穗,在潮湿条件下,基部一、二节间形成基腐性"黑脚"。二、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病原是一种土壤寄居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及种子上越冬、越夏。引入混有病残体的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残留有病  相似文献   

6.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等,在我国许多小麦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发病率在1%~5%,严重者可达l0%以上.近年来,特别是在农民自留麦种的地区,小麦散黑穗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减轻灰飞虱对小麦的危害,控制好小麦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淮安市楚州区加强了农业措施防治工作,主要包括实行土壤耕翻,套种田水稻收割时留矮茬、适当迟套,铲除"四边杂草"、清洁灰飞虱适生场所等内容,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种子包农技术可以充分让种子吸收药物膨胀而且不易脱落。并且还可以随着种子的不断生长发育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缓慢释放,持续发挥抗病虫害的作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成芽率,促进幼苗生长发育,而且还有效地调节了作物生长、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小麦产量。结合多年的经验,以小麦种子为例,从优质种子选择、包衣技术的操作、技术要点、包衣处理的注意事项以及包表效果与作用进行介绍,以指导小麦种子包衣。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区之一。1999年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小麦亩产千斤市。几年来,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小麦产量高、质量优、品种好三大优势,积极调整小麦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三优小麦"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和推进小麦种子产业化经营,在小麦生产上成功地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从高产到高效的战略转型,由全国小麦千斤市变成了小麦种子大市和优质小麦大市。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小麦病害的种类也是较多的,其中种子带菌引起的病害就达十来种,并时常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检验部门,必须严把种子质量关,加强检验,提高供种质量。 一、小麦种子常见的病害种类 由于气候条件及品种间抗性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小麦种子发生病害轻重及其种类  相似文献   

11.
李少安 《中国农垦》2014,(10):38-40
<正>湖北省粮食种子长期依赖外供。为改变"楚地种粮、吴蜀供种"局面,湖北省农垦局充分发挥农垦特有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进种业集群化、集团化发展,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农垦农业发展转型,为破解湖北省种业困局闯出了一条新路。2013年湖北农垦种业产销小麦种子2000万斤,棉花种子120万包,其他种子6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成为全省粮食种子生产流通的领军企业之一。一、活机制,创建现代种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1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黑龙江省是春小麦的主要种植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麦种植面积曾达到226.7万hm2。1996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及政策导向等原因,小麦面积逐渐减少,至1999年小麦播种面积减少将近一半。在黑龙江省北纬47°以北,克山等30个县(市)原"豆麦"产地区,出现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66.7万hm2,小麦种植面积不足40万hm2的现象,原有合理"豆麦轮作体系"不复存在。大豆重茬现象严重,病虫草害加剧,土壤生  相似文献   

13.
郑伟 《河南农业》2020,(4):30-30
近年来,驻马店市小麦全蚀病、黑穗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小麦条锈病连年在全市偏重流行,麦田杂草尤其是野燕麦、猪殃殃等发生程度和地下害虫的危害程度居高不下,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因此,在播种期和苗期要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确保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一、严把种子检疫关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是检疫对象,严禁在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等检疫对象发生区繁育小麦种子;凡未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种子不得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繁育小麦种子必须进行检疫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竞争的市场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多年来,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地神种业有限公司一步步走来,腰身愈发挺拔。守好种子生产这扇"门"地神种业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种子企业,是国家"种子工程"项目重点示范单位、国家优质小麦种子标准化示范单位,中国种业50强企业。据河南省统计局信息中心统计,地神种业占全国小麦种子市场份额的2.2%,占河南省小麦种子市场份额的11%。  相似文献   

15.
"沼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抗性和营养性物质。利用沼液浸种可促进小麦种"!子新陈代谢活动,使小麦出苗整齐,根系发达,长势旺,增强抗寒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据试验,小麦沼液浸种可增产5% ̄7%。具体作法是:在播种前1天将小麦种子浸泡在沼液中,浸泡时间长短以小麦吸足水分为标准,后  相似文献   

16.
许多农民朋友为减少投入而自留一些小麦种子。如何保证小麦种子的纯度和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正>2010年4月,北京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有关人员成立8个督导工作小组,分别对通州、房山、顺义、大兴、平谷、昌平、密云及怀柔等区县所承担的"北京市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工程"项目工作进行督导。各督导工作小组认真检查了所负责区县的小麦繁种田和新品种丰  相似文献   

18.
1小麦丛矮病 小麦丛矮病是靠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侵染有2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在小麦播种出苗后;第2个高峰期是在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始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感染越早,对产量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9.
<正>小麦纹枯病又称小眼斑病,在我省北部小麦主产区,近几年随着种植方式、施肥、引种、气候的变化,该病从1995年起发病程度逐渐上升,现已成为小麦主要病害之一。 一、发病症状 小麦苗期感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渐扩大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白色的菌丝体,有时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菌核。以病组织表面出现褐色菌核作为其诊断识别的依据。 二、发病规律 该病是角担菌属菌引  相似文献   

20.
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室内发芽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明确7种种子处理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药剂处理小麦种子后,进行室内发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药剂在处理浓度下对小麦发芽、出苗及生长无不良影响,各处理小区的小麦白穗率显著低于对照区,各药剂浓度处理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2 4;苯 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0 mL/100kg种子处理、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00 mL/100 kg种子处理、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200 mL/100 kg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结论]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咯菌腈+3.3;精甲霜灵+6.6;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和125 g/L哇噻菌胺悬浮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对小麦全蚀病防治效果较好,在生产上可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