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太湖新银鱼个体虽小,生命周期只有1年,但它却在河北省徐家河水库成为最大的鱼类优势种群,形成较大的生产量,这是它所具有的狂特生物学特性而决定的。经过多年研究,特别是能动地1995年5月至1996年4月每月采的近太湖新银鱼的样本分析和研究发现,与同时生活在该水库的其它硬骨鱼类相比,近太湖新银鱼在繁殖方面表现出广泛的繁殖策略。主要表现为:生殖腺成熟发育时间短,完成卵黄沉积的大生长期只需50d左右,繁殖  相似文献   

2.
白龟山水库移植太湖新银鱼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龟山水库是一座平原型水库,其水域理化因子及生态条件很适合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繁殖。该水库原有的鱼类区系不饱和,表现为水体饵料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鱼产量低下,渔业效益差。因此,采用移植太湖新银鱼的受精卵,选择合适的受精卵投放场,使该水库的银鱼移植获得成功。检测表明,将太湖新银鱼移植到白龟山水库后,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原产地相似或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同工酶遗传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法,对采自内蒙古岱海、天津津南水库、天津黄港水库、天津于庄水库和江苏太湖的大银鱼Protosalartx hyalocranius共5个群体,以及采自太湖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1个群体的AAT、α-GPD、GPI、IDH、LDH、MDH、PGM和PROT进行了电泳分析。在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中各检测出16个基因座位,若以最高基因频率小于0.99为判别基准,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多态基因座位比例分别为0—12.5%和18.8%;若以小于0.95为判断基准,则大银鱼中没有多态基因座位,太湖新银鱼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为12.5%;两种银鱼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分别为0—0.0057和0.0178。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在α-GPD-4^*、LDH-1^*、LDH-2^*、LDH-3^*以及PGM^*基因座位上存在种间差异。大银鱼群体间的Nei遗传距为0.000010—0.000103,大银鱼与太湖新银鱼间的Nei遗传距为0.2996~0.3019。与大多数鱼类相比,银鱼的遗传变异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女山湖移殖太湖新银鱼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山湖的水体资源调查结果 ,证明该湖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可供太湖新银鱼作饵料 ,有一定数量的沉水植物可供产卵、繁殖 ;凶猛鱼类量少 ( 5 %以下 ) ,无生存威胁 ;水体生产力仍有空间可利用 ,因此可移殖太湖新银鱼  相似文献   

5.
太湖大银鱼源于我国江苏省太湖地区,是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太湖大银鱼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外贸出口产品,现在太湖大银鱼移植养殖已成为内陆水域开发的有效措施,且养殖效益在不断提高,因而,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一、生物学特性太湖大银鱼的成鱼体长约13~22厘米,形态略圆,形似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太湖大银鱼生长周期为一年,在自然水域中能自行繁殖,12月中、下旬至来年九月初为其繁殖盛期,繁殖期的最适水温为3~4℃,受精卵孵化时间为63~65天,孵化出膜水温为6~7℃。太湖大…  相似文献   

6.
根据太湖1973~2002年的鱼类分类产量统计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太湖主要鱼类产量变化对银鱼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银鱼和主要鱼类产量间的最优化回归模型为W=225.084 3+1.486 0 W3+0.087 7 W7(W为银鱼产量,W3为鲌鱼产量,W7为其他鱼类产量,n=30,R=0.868 0,P<0.000 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鲌鱼对银鱼产量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鱼类,”其通径系数分别为:Py.3=0.890 8,P<0.000 1,Py.7=0.388 7,P=0.000 6。而鲚鱼、鲤鲫鱼、鲢鳙鱼、青草鱼产量变化对银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太湖自然渔业结构特征及其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07年太湖鱼类资源调查及太湖历年鱼类资料,结合太湖水域环境演变,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结构特征及其变化驱动机制.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太湖鱼类调查采集到鱼类57种,与历史资料比较,种类明显减少;主要经济鱼类鲢、鳙、鲤和草鱼年龄组成以Ⅰ~Ⅱ龄的低龄为主,Ⅰ龄和Ⅱ龄鱼分别占25%和70%左右,鱼类种群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1987-2006年20年渔业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太湖经济鱼类产量和组成均以刀鲚为优势,四大家鱼、银鱼和鲌的产量和组成均较低,并且银鱼和鲌产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江湖阻隔等自然环境改变以及河网水系的严重污染是导致太湖鱼类种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太湖水体逐渐富营养化、过高的捕捞强度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以及鱼类沿岸产卵繁殖场所的破坏等因素是造成太湖鱼类小型化、低龄化、低值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太湖银鱼和主要鱼类渔获量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湖1973-2002年连续30年的鱼类渔获量统计资料,研究了太湖银鱼和主要鱼类渔获量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2004-2005年的食性调查初步结果对相互关系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太湖银鱼和鲌鱼、鲢鳙鱼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表明,太湖银鱼和鲌鱼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和其它鱼类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和鲢鳙鱼渔获量间的正相关关系虽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但有一致趋势;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均表明,太湖银鱼和和鲚鱼渔获量间的相关关系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分析认为:太湖银鱼渔获量的变化除受捕捞强度及环境理化等因素影响外,鲌鱼通过捕食调节,可能降低了鲚鱼和银鱼的食物竞争强度,从而有利银鱼增加;鲢、鳙鱼通过和鲚鱼的食物竞争,从而间接促进了银鱼种群数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卵细胞粘丝,鳔管长与鳔长比值,锶膜宽度与全长比值,产卵群体等4个方面对近太湖新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行的初步比较,证明近太湖新银鱼与太湖新银鱼均为2个有效种。  相似文献   

10.
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卵巢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淤泥湖近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卵巢组织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银鱼的卵巢发育基本上相同。均属分批产卵类型;只有一个春夏季繁殖群体;当年6月至翌年1月卵巢处于Ⅱ、Ⅲ期,翌年2月末发育到第Ⅳ期;3至5月为生殖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喀斯特深水水库叶绿素a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以阿哈水库为例,研究了2010年1~12月叶绿素a变量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并采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对阿哈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阿哈水库水体叶绿素a含量在3~5和9月相对较高,6~8月相对较低,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变化趋势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叶绿素a含量与透明度、溶解氧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氨氮呈显著相关(P〈0.05);阿哈水库全年营养状态指数较高,除8、10和11月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外,其他月份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结论]该研究为湖泊富营养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富水水库太湖新银鱼性腺发育、生殖群体、生殖力和产卵场和卵母细胞粘丝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产卵群体数量占99%,生殖季节为2 ̄4月,盛产期为2月底到3月上旬;产贸场主要分布在库湾;卵母细胞粘丝为粗细不同的短丝、其间距不等、长短不一且呈辐射型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监利老江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主要生态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6月至1993年4月测得监利老江河浮游植物初级毛生产量年平均为(O2)1.56g/m2·d-1,年平均总毛生产量为10497t氧;鱼类生长期(4~10月)浮游植物初级毛生产量平均为(O2)2.17g/m2·d-1,4~10月总毛生产量为8385t氧,占年总毛生产量的79.88%。水温、透明度和氮、磷营养元素是影响老江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经过估算,监利老江河四大家鱼种质资源天然生态库鲢鳙鱼产力为132.9t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泼河水库富营养化水平以及氮、磷污染与水库富营养化的关系,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调查了河南省泼河水库的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浮游植物含量。泼河水库的总氮最高含量为1.21mg/L,总磷最高含量为0.120mg/L,叶绿素a最高含量为0.033mg/L。总氮和总磷平均含量分别为0.489mg/L和0.059mg/L,叶绿素a为0.01mg/L,为蓝藻型富营养化水体。9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高达2.75×108个/L,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1月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降低到2.32×106个/L。调查结果说明,水库已经处于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菘蓝刚长出小角果时开始定期采样,测定种子各生长发育阶段的千粒重及种子中蛋白、还原糖、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累积含量,并对不同时期采收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率、发芽势等,以确定种子采收时间与种子活力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菘蓝种子中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千粒重在5月下旬达到最大值7.410 g;从04-11~04-20,种子中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分别于04-19达到最大值17.30和54.00 g/kg,之后呈先急剧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同期淀粉含量不断上升;菘蓝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5月之前快速积累,到05-05达到最大值32.34 g/kg,之后含量亦呈先急剧降低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粗蛋白含量在5月份呈缓慢增长趋势;不同时间采收的种子活力差异极显著,种子活力与成熟度成呈正相关,但是过熟的种子活力急剧下降,5月底至6月初为种子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天津市3座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2011年5月、7月、9月分别对天津市于桥水库、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的1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各水库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状况,并评价各水库的水质情况。[结果]所有采样点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22种,其中水生昆虫6种,软体动物7种,甲壳类2种,寡毛类7种。于桥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11种、8种、10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2.43 ind./m2、50.09 g/m2;采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于桥水库为轻-中度污染。北大港水库5月、7月、9月种类分别为5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218ind./m2、2.7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北大港水库为重度污染。尔王庄水库5月、7月、9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别为3种、5种、5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04 ind./m2、0.20 g/m2;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Shannon多样性指数H值和均匀度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尔王庄水库为中度污染。[结论]三座水库均受到了富营养化污染,污染程度为:北大港水库尔王庄水库于桥水库。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对气候响应的滞后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植被驱动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以1982-2015年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GIMMS NDVI3g及气象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滞后系数探讨内蒙古地区荒漠草原NDVI对气候因子的滞后性。结果表明:1)荒漠草原NDVI、降水、气温和太阳总辐射年内变化都是单峰型。8月草原NDVI值达到最大,NDVI值年内变化不明显;降水也是8月达到最大;气温和太阳总辐射7月达到最大。2)从草原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和显著相关面积占比来看,气候因子对草原NDVI影响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降水>太阳辐射>气温。3)荒漠草原生长季植被的 NDVI与气候的滞后性分析表明,5-9月NDVI与降水相关关系显著,滞后时间为1个月左右。4月NDVI与1-4月的降水不显著,降水不是草地返青的主导气候因子;6-9月草原NDVI与气温成负相关,滞后时间为0~1个月。4-5月草原NDVI与气温成正相关,该季气温的回升是植被返青的关键因子;6-9月草原NDVI与太阳辐射成负相关,滞后时间为1个月。5月草原NDVI与太阳辐射成正相关,滞后时间为1个月;4月NDVI与1-4月的太阳辐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26°00′~35°00′N、121°00′~127°00′E以西海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及其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和连青石渔场中南部;全年平均渔获率为0.143 kg/h,数量分布的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平均渔获率为0.298 kg/h,其次是冬季,为0.143 kg/h,春季最低,只有0.032 kg/h;渔获物体长为27~650mm,平均为268 mm,体重为0.6~6 715 g,平均为806 g,冬季渔获个体最大(292 mm,951 g),夏季最小;4—5月为黄鮟鱇的集中产卵时间;黄鮟鱇分布海域的底层水温为6.43~20.01℃,平均为13.02℃;底层盐度为30.37~35.03,平均为32.90;水深分布为17.0~107.2 m,平均为64.4 m,密集分布区的水深为40~80 m。  相似文献   

19.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华北地区某水库5个采样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RR和YR)3种异构体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研究3种异构体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体中3种异构体(-LR、YR和RR)含量分别为0.941±1.338、0.365±0.647和(2.893±5.387)μg·L-1;3种异构体出现时间不一样,LR异构体出现时间最早,在4月下旬即可检测到,而RR和YR异构体则需到5月中旬才能检测到;3种异构体峰值出现时间也不一致,LR和YR异构体峰值出现在8—9月,而RR异构体出现时间较晚,到10—11月才达到全年最高值;LR和RR异构体的含量比较高,是主要毒素,5—11月,其比值由2.20降到0.04,这与水体中的N/P比值有关,它随N/P比值的减少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典型沙源区水库大气氮干、湿沉降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典型沙源区水库大气氮干、湿沉降污染特征及其对水域氮素污染的贡献,以京蒙沙源区大河口水库库区为研究区,于2014年沿水库岸边布设12个大气氮沉降监测站点,采集干、湿沉降样本,测定干、湿沉降TN质量浓度,计算全年各月大气TN干、湿沉降通量和年入库TN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干、湿沉降季节差异显着(P<0.05):全年各月TN干沉降通量变化范围为116.31~382.02 kg·km-2,主要集中在春季4月和秋季10月,最大TN干沉降通量出现在春季风沙最为严重的4月,其值为382.02 kg·km-2;湿沉降通量变化范围为0.73~195.53 kg·km-2,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最大TN湿沉降通量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8月,其值为195.53 kg·km-2.大气氮沉降以干沉降为主,全年月平均TN干沉降通量是湿沉降通量的2.9倍,且TN湿沉降通量与降水量变化呈显着正相关(R2=0.961 3).同入库河流径流TN污染负荷对比,2014年大气TN沉降入库污染负荷量为7.15 t,占同年滦河和吐力根河两条河流入库TN污染负荷的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