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湛江师范学院校园内对不同生境中鼠形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季节变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校园3种不同生境中优势种为臭鼩鼱、褐家鼠和小家鼠3种,分属2目2科。臭鼩鼱在秋季百分比最高,褐家鼠在夏季组成比最高。臭鼩鼱在教室环境所占的百分比最高,褐家鼠在宿舍环境所占的组成比最高。不同生境及不同季节鼠形动物的数量有所不同,但差异不显著,可根据各季节优势种和密度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曲江鼠形动物群落结构.寄生蚤的种类及病原学调查,确定该地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可能。方法:采用逐日捕鼠法及密度调查方法。研究其种群结构及所携带的体表寄生蚤种类。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15991-1995)执行。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10种共1118只.其中野外生境捕获2目6种,以板齿鼠、青毛鼠为常见种;室内生境捕获2目4种共1049只,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主。共捡获蚤类3种,家鼠体蚤染蚤率85%,以印鼠客蚤为主,其中印鼠客蚤指数为3.90。鼠疫痛原学.血清学调壹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广东省曲江地区野外生境鼠形动物种群丰富。室内生境较单一,但室内生境啮齿动物染蚤率和蚤指数较高。由于构成鼠疫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主要宿主、媒介及地理景观等条件在当地存在,虽然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结果为阴性,但不排除鼠疫自然疫源性的存在可能。为此必须制定长期的鼠类种群监测和灭鼠方案。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BS技术对害鼠的控制效果和作用,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旱地开展了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TBS对鼠类都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形动物151只,种类有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鼩鼱4种。其中,封闭式TBS捕鼠58只,开放式TBS捕鼠93只,分别占捕鼠总数的38.41%,和61.59%,开放式TBS捕获鼠形动物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TBS。不同安装方式鼠形动物组成基本一致,均以小家鼠数量最多。两种安装方式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不同,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月份捕获鼠形动物数量与试验周边生境、小气候及作物生育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6-2017年在昭通市昭阳区豌豆、马铃薯种植区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鼠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TBS共捕获害鼠72只,鼠种有巢鼠、齐氏姬鼠、卡式小鼠、臭鼩、褐家鼠5种,巢鼠为优势种,所捕获的鼠种与数量与当地历年鼠害发生情况相类似。TBS捕鼠高峰期出现在11-12月和4月,1、2月份捕鼠数量较少,豌豆、马铃薯种植区控制效果分别为62.18%、58.06%。TBS可用于开展农区鼠情监测和灭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臭鼩的生物学特性,2011 年7 月至2012 年12 月,以花生为诱饵,采用铗日法捕获了115 只臭 鼩,对其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及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臭鼩食道平均长约5.4 cm,重约0.21 g,体积约0.18 mL;满胃 (含胃内容物)平均长约3.15 cm,重约1.83 g,体积约2.06 mL;空胃(洗去胃内容物)平均重约0.91 g,体积约0.94 mL,雌雄间稍有差异。肠的长度平均为51.40 cm,重约3.12 g,体积约3.75 mL。胰腺和肝脏分别重约0.48 g和2.29 g, 体积约为0.54 mL 和2.04 mL,两种主要消化腺也是雄性稍大于雌性。对所有样品胃容物进行检验后,发现臭鼩主要 取食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次之,其中动物性食物约占70.52%,植物性食物占29.48%。臭鼩有一定危害,采取投毒 法不能有效降低其种群数量,无法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院臭鼩;消化系统;食性 广西教育厅项目(201012MS184);玉林师范学院 重点项目(2011YGZD15);玉林师范学院2013 年度高层次人才 项目(G20130011)  相似文献   

6.
思南县是贵州省农区鼠情季节性监测点,1985—2017年采用夹夜法进行鼠情监测,共置夹69685个,捕获鼠类6113只,对鼠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住宅区和农田区(稻田、旱地)的鼠种种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7种;住宅区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鼠数的68.70%;农田区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84.99%;住宅区和农田区的平均捕获率春季、夏季基本一致,春季平均捕获率是秋季的1.13倍,春、夏、秋三季分别为8.68%、8.43%和7.66%,冬季为13.89%.思南县住宅区的灭鼠重点是褐家鼠,农田区的灭鼠重点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丁字湾盐沼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于2020年10月对盐沼植物芦苇、碱蓬、大米草及互花米草4种生境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7种,隶属于5门7纲35科,以多毛纲(17种)和软甲纲(13种)种类较多。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芦苇生境最高,大米草生境最低,平均生物量则反之。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显示大米草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高于其他生境。4种盐沼植物生境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程度较低,互花米草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率先聚类到一起,且与芦苇生境差异较大,芦苇生境以浮游生物食性功能群占优势,互花米草生境多为碎屑食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植被、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沉积物粒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安龙县农区褐家鼠肥满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作为肥满度指标,来反映鼠类身体状况的好坏.对贵州省安龙县2013-2020年农区鼠情监测捕获的229只褐家鼠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研究褐家鼠肥满度不同性别、生境、年龄、年度、月份、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褐家鼠肥满度的变动幅度为1.45~6.27 g/cm3,平均肥满度为(3.05±0....  相似文献   

9.
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010~2011年在贵州省余庆县开展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3个,捕获鼠类12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臭鼩4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吻合。每个TBS围栏平均捕鼠数为24.80只,前2~3个月的捕鼠数明显多于后5~6个月的捕鼠数。对玉米地、水稻田害鼠的控制效果为53.13%。TBS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可用于开展鼠种普查和鼠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
对2013~2018年贵州省息烽县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鼠种种类有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共10种,鼠科占总种数的80%。住宅区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鼠数的56.60%,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7.02%、16.60%,黄胸鼠占比较历年有所上升;农田区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52.67%,占比较历年下降,其次为小家鼠、四川短尾鼩,分别占总鼠数的17.94%、12.21%,为当地农田区常见鼠种,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呈递增状态。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年总平均捕获率为2.12%、2.50%,与历年种群数量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农田区不同季节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全年种群数量2~6月为高峰期。据此提出息烽县现阶段防治的重点是褐家鼠、黑线姬鼠,对常见鼠种小家鼠、黄胸鼠、四川短尾鼩防治也应加强,在鼠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每年在春季3月开展一次集中统一灭鼠,可以控制全年鼠类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息烽县住宅黄胸鼠种群数量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胸鼠种群数量发生动态分析结果可以为该鼠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依据。本文分析了1986-2015年间贵州省息烽县黄胸鼠种群数量调查数据,总结了其季节性及年际种群数量动态。结果发现,在息烽县,黄胸鼠主要栖息于住宅区,作物区仅有零星分布。期间共捕获黄胸鼠938只,总捕获率为1.07%,住宅区黄胸鼠占总捕获鼠数的15.20%,不同年度间其群落占比为1.14%~32.49%,变化差异极显著。从季节性捕获率看,种群数量夏季(6~8月)最高,总平均捕获率为1.32%,其中7月捕获率为1.55%,是全年最高点。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最低,总平均捕获率为0.66%,其中1月数量最低,平均捕获率为0.49%。  相似文献   

12.
1984-2009年贵州关岭县鼠类种群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省关岭县鼠种种类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大面积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关岭县1984-2009年住宅、稻田和旱地3种生境类型的鼠情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岭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7种,黄胸鼠、褐家鼠均为住宅区和农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量的67.15%、31.86%和62.78%、26.11%,合计占总鼠数的99.01%和88.89%,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多年平均捕获率为12.70%,明显高于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捕获率2.76%。住宅区混合鼠种每年在5-7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多年平均捕获率均达13%以上,农田区混合鼠种每年在4-9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多年平均捕获率均达3%以上,每年4-5月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为给雷山县鼠类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雷山县1985—2011年农区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农区鼠类隶属1目(啮齿目)2科(鼠科、仓鼠科)7种,其中,褐家鼠、黄胸鼠为住宅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住宅区总鼠数的52.54%、29.49%,合计占82.03%;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分别占稻田、旱地耕作区总鼠数的71.67%、49.89%,合计占60.67%。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稻田、旱地耕作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通过选取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434.09 hm2,现实潜力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数为13.29%;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将马村区划分为3个等级潜力区。[结论]资金与农户整理意愿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具有显著影响,马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现实潜力大小安排重点区域,以便取得较高整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生物多样性状况。[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兽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鉴定出鸟兽6目11科15种(兽类9种,鸟类6种),其中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Lophura nythemera)、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兽类依次为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华南兔(Lepus sinens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等;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鸟类依次为白鹇(L.nythemera)、大山雀(Parus major)、勺鸡(P.macrolopha)等。核心区红外相机所拍摄的物种数显著多于缓冲区。[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长期监测工作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鼠类对水青冈种子的贮藏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灌丛生境人工释放水青冈种子,对种子在释放处被鼠类就地取食、存留动态、种子被搬运和贮藏的距离、位置、状态、微生境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取食水青冈种子的鼠类是针毛鼠、社鼠和黄胸鼠;水青冈种子大多数被搬运至21 m内,在9 m内最为集中(占74.1%);水青冈种子的中位存留时间为6.82 d;搬运后有53.99%的水青冈种子被埋藏,有15.04%的种子被取食;鼠类趋向于把种子搬运到灌丛下方或灌丛边缘进行埋藏.水青冈种子在贮藏点的数量为1~4粒,多数为1粒.  相似文献   

17.
为了摸清农区鼠类种群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并为其种群数量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分析1984-2010年贵州省30个县(市、区)农区鼠情监测结果表明,贵州省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隶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3科(鼠科、仓鼠科、鼩鼱科)18种,主要集中于鼠科,占总种数的77.78%,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66.67%。褐家鼠、黄胸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数的51.26%、29.16%,小家鼠为常见种,占总鼠数的16.80%;黑线姬鼠为农田区(稻田、旱地)害鼠优势种,占总鼠数的62.57%,褐家鼠、黄胸鼠为常见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2.29%、14.73%,在部分地区为农田害鼠优势种,高山姬鼠为黔西北部分地区优势种。贵州省农区灭鼠的重点是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5种害鼠,应将其列为贵州省主要的监测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区,种群数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年度、不同时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贵州省多年来的农区鼠害测报及防治实践,明确了农区鼠害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区鼠害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适合蜜蜂繁殖季节饲喂的营养饲料配方,丰富蜜蜂营养生理学理论.[方法]以蜜蜂的取食性和蜂群增殖效果为考察指标,分别于2009年8月25日~10月9日和2010年8月13日~10月22日进行不同营养饲料对蜜蜂蜂群增长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在2009年的蜂群秋繁试验中,以花粉+新鲜乳品+糖粉的营养饲料配方效果最佳,其蜂群取食率达100.00%,蜂群群势增殖49.24%;而花粉+土霉素+糖水的效果最差,其蜂群取食率仅74.88%,蜂群群势增殖-10.28%.在2010年的蜂群秋繁试验中,同样以花粉+新鲜乳品+糖粉的营养饲料配方效果最佳,其蜂群取食率94.64%,蜂群群势增殖37.01%.[结论]花粉+新鲜乳品+糖粉是一种能有效促进蜜蜂蜂群增长的营养饲料配方.  相似文献   

19.
北京小龙门地区啮齿类群落结构及变化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扬  朱星  赵豫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97-1598
对小龙门地区啮齿类进行持续调查和数量统计,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群落和年变化的分析,共捕获啮齿类9种,其中大林姬鼠和社鼠是优势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间啮齿类种群密度波动明显,但无周期性;不同生境(阔叶林、针叶林和居民点群落)间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均匀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