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波 《甘肃农业》2007,(6):28-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最新的、具体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件的理论主线,并指导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发展农业必须不断深化理论认识,找准农业竞争力不强的深层根源,积极推进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矛盾观点、实践观点、生产力观点是其哲学基础的三根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宝贵财富,对于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为我国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正在发生一场哲学变革,其目的在于克服旧教科书体系的系列缺陷,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探索和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使哲学更加贴近实践,有两层涵义。一是,要以科学实践观为透视点,对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关系进行理论反思并形成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二是,就当前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实践就是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陶富源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正是这样一部集中反映上述哲学变革成果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提出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支撑,它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一个世纪构想,是长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的产物。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视角梳理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发展、具体内容、实现方式以及最终目的,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还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应用,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在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农村的指导地位,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传播主体专业素质欠缺、受众群体思想易受干扰及宣传方式传统单一等问题。需要从根源入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高受众群体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发展繁荣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历史经验。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紧密结合农林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和素质教育实践,坚持服务“三农”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特色专业和创新型学术研究群体,为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策略是,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确立围绕“三农”问题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创立创新型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和整合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  相似文献   

10.
林宝 《河南农业》2019,(18):62-6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首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经引入、传播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经验和教训并存。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时代背景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整行装再出发,立足于实践,坚持和创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正确认识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对于更好把握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最新诠释,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更高层次的结合,对突破我国的发展难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要为高等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与高等农业院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与高等农业院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农业大学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与"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相结合,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创新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推动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认清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课题,概括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农民问题的经验和教训,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恩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上有创新也有缺憾,主要体现在对矛盾产生的生产力根源、矛盾解决的经济手段的忽视和对民主的片面认识上。分析其得失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陈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科学地回答了执政党必须搞好和怎样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理论。重温他的党风廉政思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使之中国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着力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认识。对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对于正确地认识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内各要素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50多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以及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其逻辑构成包括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及判断、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对中国革命手段和社会主义建设手段的创造等三个方面。从认识论角度来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规律性的继承,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目的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必然性。就理论而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想社会观在当下的客观要求;就现实而言,这是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体制产生的贫富差距采取的制衡之举;就逻辑而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与完善为构建和谐社会生成着条件;就目前而言,发挥社会主义调控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