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2007—2016年中国省域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数据,首先进行主成分分析测算农业现代化得分;而后对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行空间自回归检验验证两者关系,并拟合出库兹涅茨曲线,探究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省域农业现代化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空间自回归性较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呈平滑"N"型曲线,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根据曲线走势可得到3个结论,首先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库兹涅茨曲线上的分布较散,差距较大;其次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影响;最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应结合省际之间的带动作用和自身的积极发展,并重视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不同阶段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能源消耗强度对我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影响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和驱动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有助于推动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测度我国2004—2018年省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驱动二者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和交互因子。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农业现代化空间布局呈现“梯次递减、东西分化、中心极化”的特点,省域城乡融合空间布局呈现“三极驱动、断层分化、整体偏低”的特征,二者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迈进勉强协调,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南低”的层级递减特征。二元对比系数、城镇化率、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比、城乡失业保险率、城乡居民收入比、非农与农业从业比、农业电气化是驱动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主导因子,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会增强两者的耦合协调,但促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的主导因素存在异质性和阶段性。因此应从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和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着手,差异化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  相似文献   

4.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省域层面城镇化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相对发展指数模型对2004─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4─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的城镇化水平、粮食生产水平,以及2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指数总体上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2021年,我国省域层面的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空间分布,粮食生产能力整体上呈现西部最低、东部次之、中部最高的空间分布,城镇化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南北低中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但地区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8—2020年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Moran’s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除东北区域2014年后出现负增长外,其他三大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持续上升,但不同省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区域发展最好、中部区域发展最快、西部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集聚模式以“高—低”或“低—高”为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但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且东部区域内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在测算出各地区2005—2014年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较好且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距不断扩大,东部与西部的区域内差距相对较大,而总体差距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户投资能力显著正相关;各区域农村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同中存异,人均GDP对东部和西部、城镇化水平则对中部和东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镇化水平和生态保护社会投资对西部农村绿色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测度林业技术进步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检验林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以及进行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空间计量.结果 表明: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各区域存在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现象;林业技术进步对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区域空间影响效应表现为东部区域不显著(P>10%),中部区域负显著(P<10%),西部区域正显著(P<10%).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大陆31个省为研究对象(1),构建其"五化"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变异系数赋权、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测算31个省份"五化"发展强度及其协调阶段类型,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探讨其空间格局差异,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农业现代化整体平均水平居首位,绿色化次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对滞后;(2)东部地区"五化"强度大于东北与中部,西部最低,呈现以东部沿海省份向内陆腹地扩散、延伸的态势;除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潜力巨大,其他四化在东部优势最为显著;(3)东中部为城镇化高值区,信息化高值区集中在沿海省份,工业化高值格局与京沪、京广、杭福深高铁线状布局相吻合,绿色化高值区集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与北部湾城市群及武汉与江淮城市圈,农业现代化主阵地布局在黑吉辽内蒙古等省份;(4)粤苏鲁浙京"五化"强度独占鳌头,川沪豫辽鄂次之,皖黑渝闽冀再次之,陕湘吉赣桂津与内蒙古较低,其他最低;(5)31个省份"五化"协调发展度整体均呈上升态势,东部与中部"五化"整体处于濒临失调衰退,东北与西部处于轻度失调衰退,多数省份"五化"仍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类型;以苏鲁粤等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五化"协同区覆盖范围广泛,新青藏贯穿的西部地区较薄弱。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新五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中坚力量,构建内蒙古自治区的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系统,利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测度其12个地市盟的三化强度,并划分其协调发展阶段,借助3D立体与2D平面视角下的全局趋势与内部空间插值手段模拟其空间格局变化态势,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强度超前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最为滞缓,整体为轻度失调衰退,面临着工业化成本大于收入的不良、农业产出大于预算的优势两种截然相反的境遇,社会城镇化是其城镇化重心。(2)呼和浩特、包头城镇化位居首位,鄂尔多斯、包头工业化实力不可小觑,赤峰与通辽农业现代化实力雄厚,乌海、阿拉善盟等三化处于劣势地位,其中仅鄂尔多斯为勉强协调发展,其余均为失调。(3)3D视角下的内蒙古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全局空间分异明显,东西向多呈现倒U形结构且强度超于南北向,协调发展度的整体差异大于三化综合值和耦合度;2D平面内部以乌兰察布为分界线的西部工业化大于东部、以锡林郭勒为分界线的东部农业现代化实力超于西部,城镇化高值区位于鄂尔多斯-呼和浩特-包头的中心地域;协调发展度高低值区与三化综合分布相吻合,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低谷点位处呼伦贝尔、赤峰-通辽、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高峰地之间,断裂态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陆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建立产销通路 ,并提及物流在流通环节的重要性。最后就大陆各地的招商引资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2.
苦荞的成分功能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苦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既能食用 ,又能防病、治病 ,为许多其它主要食物所不及。我国有丰富的苦荞资源 ,对苦荞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本文就苦荞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条件两方面分析了保护地蔬菜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落花落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两门课程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独立设课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秸秆切碎灭茬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轴击切式破碎秸秆和根茬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单轴压切原理和非等长刀切碎模型,并对秸杆切碎灭茬机的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该机田间试验表明切碎率达91.4%,根茬破碎率达86.5%。该机的应用必将促进一年两熟平作旱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副猪嗜血杆菌分离鉴定与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养猪场送检的猪肺病料中分离到3株疑似副猪嗜血杆菌(HPS)可疑菌株。经形态镜检、染色特性、生化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初步鉴定为HPS。在细菌学鉴定基础上,设计合成3对引物,分别以3株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均扩增出822 bp8、24 bp和1.9 kb的预期特异性条带。以HPS GD株作为参考阳性菌株,以P1、P2为引物,设计优化PCR反应程序,建立HPS 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病料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PS PCR检测方法特异与敏感性高、适用性强,可应用于HPS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万寿菊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寿菊又名金盏花、臭芙蓉 ,千寿菊、蜂窝菊 ,属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人工栽培万寿菊主要是取其花朵作为提取黄色素的原料。在正常条件下 ,种植万寿菊可实现公顷产鲜花 2 2 .5t以上、产值可达 135 0 0元左右、利润可达6 0 0 0元左右 ,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0.
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杆菌渗入烟草表皮瞬间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观察实验为例,对植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创新型实验的选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了探讨。该实验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生物科学特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