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进程。该文针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类型及特点,从农业生产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生活污染3个方面阐明了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理清了环境污染问题与农村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9年调查了全国29个省(市)、1 080个乡村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总结了农业生产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生产污染3个方面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原因,针对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提出对策,即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财政投入,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环保法规为基础,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机制;因地制宜,科技兴农;以多种形式开展新农村环境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总结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从3个方面总结污染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提出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以期为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环境的污染,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本文从农药污染、化学肥料污染、地膜污染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及特性,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相关对策,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随着河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面临的农村环境问题也日益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排污水污染、秸秆燃烧空气污染、农业生产耕地质量下降等几个方面,然而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则是薄弱环。本文整体分析了河南省周边城市农村环境污染的目前状况,探讨了农村环境污染导致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谈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村水污染问题,具体分析了农村水污染的成因,其中包括化肥和农药污染、养殖场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4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严格环境执法、发展生态农业、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大农村环保建设的资金投入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苏州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特点,分别从农业生产污染源、农村工业污染源和农村生活污染源3个方面可能存在的水污染潜在风险做了相应的总结分析,并结合苏州当地农村水环境特点对各类潜在风险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对农村地区减少污染事件的发生、应对突发情况造成的污染事故、农村区域性水污染持续治理和水环境的长期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环境污染的调查与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和农村环境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进一步增长,各种工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物质不断地涌入农业环境,使得农业环境的污染负荷增加和农业本身产生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环境污染纠纷已成为基层农业、环保部门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如何调查、鉴别农业生产受到了环境污染,从大气、灌溉水、土壤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生猪养殖造成环境污染有3个方面,一是猪粪尿排泄物及养殖场废水对水源和空气的污染;二是病死猪的尸体分解物对环境的污染;三是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富集的残留物对农产品的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妥善处理好生猪养殖业的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野寺村生猪养殖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沂河源风景名胜区农村生活污染现状,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染控制的源头削减、过程利用和末端循环的3个关键环节。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部分与人们生活相关产生的农田固体废物等不同类型的农村生活污染分别提出了不同环节的控制措施,形成了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类型及特点,阐明了农村环境质量下降及污染的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及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环境现状,发现导致农村环境污染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保护意识淡漠,农业生产粗放,环境管理思想和治理模式与农村现实相脱离,环境保护科研力量薄弱。为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应加强宣传,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及生活用水处理;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基层环保机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有效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加大资金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科研工作,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与生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国明  谢胜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254-4256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两类主要环境问题:一类是由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农村生活等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类是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起的生态破坏问题,并具体指出其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翟海峰  王云峰  张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90-15193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并在借鉴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解决该省日趋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陈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71-17673
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探究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小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352-3353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介绍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农村环境保护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相结合、与科技应用相结合、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李淑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7):206-208
针对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利用粗放、乡镇工业污染加剧、城镇周边污染加重等问题,分析城镇化进程阻碍因素,提出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合理规划城镇化建设工作、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新型农村环境保护理念的建议,旨在引导环境资源合理使用,更好地推进陕西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客观现实,分析了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成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以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之一,也是构建农村标准化建设体系的关键和较棘手的环节,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农业大省河南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主要依据河南省统计数据,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河南省2004—2016年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趋势有所减缓,但是排放总量依然居高不下,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农村生活废弃物、农村养殖业粪便及农业生产化学品等。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加治理污染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和加强农村环保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杨博琼  胡宝贵  陈天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419-6421,6503
环境问题已经是引起人们注目的重大问题,但是却忽视了其差别性影响,即环境公平问题.在我国,尤其是在城镇化背景下的今天,由城乡二元结构所引起的环境公平问题日益严重.该研究从我国目前农村环境管理现状入手,对比分析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的管理制度的差别,发现不仅是法律条款,包括管理文件、行政体系以及财政投入都有较大的差别,由此得出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农村污染的重要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研发以及防治宣传等方面提出我国农村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