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代学者通过对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出土众多的丝织物和福建崇安武夷山出土商周间丝织物的研究,确认中国江南地区蚕业自有其独特的起源中心,这与《禹贡》“扬州”所载的贡物有“织贝”相合。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蚕丝业的发展远不及北方之盛,待至东晋以后,随着祖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而逐渐兴盛起来,北方蚕丝业科技在南方普及,待至宋代,南方成了全国的主要蚕丝产区,南方蚕丝业科技自成为独立的体系,举凡栽桑、养蚕、制种和缫丝都适应江南的生态环境和具体条件,显著区别于北方的传统科技,这从宋以后南方出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2013,(6):76-77
《蚕书》是我国现有最早、内容丰富的一篇有关桑蚕的科学专论,在蚕桑技术发展史上占一席之位。其中记述的许多原理和方法至今还在延用,如蚕种的筛选、焐蚕等。人们至今还记得脍炙人口的诗词"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都以为作者秦观只是一位婉约派词人罢了。其实不然。在扬州科技史的研究中发现,秦观原来还是位农学家,他曾写下了现存世界上最  相似文献   

3.
在对山西省5个蚕桑示范基地县共100户蚕农进行《蚕业风险及其防范》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统计了蚕业风险和蚕业风险防范等相关内容,分析了蚕业风险对农户收益及其生产行为的影响,总结了蚕业风险、蚕业风险防范及蚕业风险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2,(1):304-307,324
植桑养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几近乎与文明的发展同步,不仅民间重视,皇家也以此为要事。古代即有皇帝亲耕为范的先农坛,又有皇后采桑喂蚕为范的先蚕坛,这足以说明先人对蚕桑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关于桑方面的文献出现很早,但多已亡佚。目前能见到的最早文献,是清代王仁辑佚的的汉代刘安所撰《蚕经》,虽然仅存只言片语,终是仅存早期的文献。成秩现存最早文献是宋代秦观所撰的《蚕书》。曾有南宋嘉定7年(1214)真州刻本。有人认为《蚕书》是秦观之子的作品,近人余嘉熙考证确认是秦观之作。宋代蚕桑之作……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我国是世界蚕业的起源地,任何国家的蚕业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过去的。这早已为中外学者所公认。中国的蚕业(包括蚕、桑、丝)中心,从远古时代开始,一直在黄河流域。至宋代才出现根本的改变,蚕业中心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下游太湖地区。从此黄河流域的蚕业就一蹶不振,昔日“沃若”的桑林也逐渐凋零,而东南太湖地区的蚕业却得到迅猛地发展,蚕业技术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形成我国历史上新的蚕业中心。这个转移开始于唐末五代,完成于南宋,历时数百年,贯穿有宋一代,涉及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纵贯中国南北,影响深远,是中国蚕业史上的大事。这个转移的来龙去脉如何?它的原因是什么了对中国蚕业以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研究这个问题有何现实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值得我  相似文献   

6.
江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临大江,大致上是一个以赣江、鄱阳湖为中心的大盆地。境内地形多样,江河纵横,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江西,是中华大地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蚕业渊源也甚早。一九七八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战国时期的崖墓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纺织品和纺织工具,其中也有丝绢,表明江西地区至迟到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蚕桑生产。但是,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使江西蚕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走了一段相当艰难缓慢迂回曲折的路程。直到唐代,江西蚕业和全国蚕业发达地区相比,还不占重要地位。《唐六典》和《元和郡县志》所列全国丝绢产地和贡赋中还未见江西的材料。宋代,随着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劳动人民艰苦开拓下,江西蚕业出现了繁荣兴盛的新局面,达到了江西蚕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试图就宋代江西蚕业发展情况,作  相似文献   

7.
四、中国蚕业中心南移原因的探讨如前所述,太湖地区的蚕业在唐以前还远远逊于北方,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竟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取黄河流域而代之,一跃而为全国蚕业中心,黄河流域则从此江河日下,再也恢复不过来,其原因何在?有无内在规律可寻?这些问题值得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北宋以后黄河流域蚕桑生产衰退的原因是由于少数民族(女真、蒙古)入主中原普遍进行的破坏。我们认为这是不公允的。过去人们常有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中国皇帝的宝座是容不得少数民族来坐的,他们一坐就必然会破坏农桑生产,因此总爱把农  相似文献   

8.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全国部分)
正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蚕业》《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9.
<正>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蚕业》《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通过了中国丝绸协会按照《茧丝绸行业特色基地评定办法》的审核,被授予"中国茧丝之都"称号,这是凉山州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获得的一大殊荣。近年来,凉山州不断夯实桑树和产业两个基地,深化蚕业技术与蚕用物资两个服务,强化蚕种市场和蚕茧收烘两个管理,蚕桑产业每年上一个台阶,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蚕业生产大国,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蚕利逐渐被日本所夺。在国际生丝市场上,日本也渐渐的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的生丝出口大国。这时,国内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蚕业是中国重要产业,由于技术因循传统技术,没有象日本引入近代科学,逐渐的衰落,因而发起了向日本学习的口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不同的途径大量引进日本的先进蚕业科技,对当时中国的蚕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290-20292
苏南地区在近代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丝织品产地。20世纪30年代之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西方先进蚕业技术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土法养蚕,传统乡村家庭手工式生产受到冲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了振兴蚕业,建立了专门的蚕业改良机构,在乡村中改良蚕种、推广新式技术、开展蚕业合作、推动各种力量投入蚕业改良运动。在乡村技术改良的过程中,国民政府制订了有积极意义的农业科技政策,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对乡村经济的作用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原蚕有禁"的说法出自《周礼》,是指在一年之中禁止多次育蚕。对于"原蚕有禁"的原因,以郑玄"蚕马同气"的感应说影响最大。除此之外,也有从桑蚕业本身出发,认为原蚕育之无益。但实际上由于原蚕对百姓生活意义重大,"禁原蚕"在民间并未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明确中国蚕业在世界蚕业及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以及与蚕业经营和技术先进国日本的差距的基础上,依照蚕业经营与技术的发展规律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蚕业经营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丝绸传入欧洲时,西方人竟不知光辉夺目的丝绸织物何以形成?……这大概是“神”的主宰吧?于是古代西方人象神话中懂憬‘天堂’的美好那样欣羡,惊叹。他们抚摸着轻盈、柔软的丝绸感叹地说:真象一个美丽的梦!……”这是摆在我面前的《蚕业史话》中“写在前面”的话。生动的文笔、精美的插图吸引着我。对蚕桑我虽是门外汉,但因父母以前是蚕桑干部,小时候耳闻目睹,略知一二,也就壮着胆子试图乱涂几笔。翻开《蚕业史话》,如同打开一幅优美的画卷,几千年我国蚕业发展的光辉历史,历历如在眼前。作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蚕业史专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周匡  相似文献   

17.
一些年来有些蚕场遭到破坏,既影响了蚕业生产,又影响了水土保持。蚕场遭到破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蚕场建设和柞树管理不善造成的。柞树的遭遇是双重的,一是林业政策,二是蚕业政策;解决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不能把罪过推到蚕业生产本身上去。——摘自周明安同志生前对《柞蚕生产与山区植被》一文的评语。  相似文献   

18.
《中华农学会报》中刊载的蚕业科技文章共126篇,占全部收录文章的6.08%,内容包括育蚕科技、蚕业通论、茧丝生产、栽桑科技及蚕业资讯五个部分。《中华农学会报》中的蚕业文章集中发表在农村复兴热潮风起云涌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性。《中华农学会报》传播的蚕业科技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是又不面面俱到。《中华农学会报》刊载的以蚕桑丝为主题的文章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中华农学会报》蚕业科技文章涉及到的区域主要是江苏、浙江、广东。  相似文献   

19.
<正> 小蚕片叶立体育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制的一项小蚕饲育新技术。技术标准主要适合于南方,在北方蚕区推广因气候饲育条件不同,需进一步改进。根据莱西的实际情况,经过三年的试验和实践,对饲育箱的规格及饲育技术等主要技术环节和标准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刊载有梁加龙同志《宋代江西蚕业发展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文中对宋代江西蚕业发展进行论述,勾画当时蚕业发展的轮廓,并阐明宋以后江西蚕业衰落的原因,读后引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经查阅有关资料,感到《初探》尚有事例不足和不够正确之处,特作此补正。《初探》在论述宋代江西蚕业的区域中,绘制了宋代江西蚕业分布图和分布表,在文字叙述和图表中,都说明宋代江西的九州四军中,即江西西路的洪、筠、袁、赣、抚六州,临江、建昌、南安三军;江南东路的饶、信、江(南宋时属西路)三州和南康军,有六州三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