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定了90份刺五加茎皮粉末及其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HPLC法测定了上述样品中紫丁香苷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样品紫丁香苷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内部交叉检验进行评价优化。评价结果显示:内部交叉检验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89.35%和86.35%,交叉检验均方差值分别为0.028 9和0.040 4,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3.07、2.71。对10份验证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近红外检测技术测定刺五加茎皮粉末及其提取液中紫丁香苷含量与HPLC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近红外检测技术可应用上述样本中紫丁香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样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对其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研究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积累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法对吉林省敦化地区5个不同种群结构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根及茎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中紫丁香苷含量除4年生和5年生植株外,均高于根中紫丁香苷含量;根中紫丁香苷含量在4年生和5年生较高,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次生代谢产物紫丁香苷含量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而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不同样地中榆树川样地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较高。该试验结果对刺五加的种植、采集及药材的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HPLC法对刺五加根与叶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临江刺五加根皮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466%,茎皮为0.043%~0.313%;黑龙江刺五加根皮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333%,茎皮为0.316%;甘肃刺五加根皮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054%,茎皮中为0.027%;临江仿生栽培的刺五加叶中紫丁香苷的质量分数为0.089%~0.206%.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产地短柄五加根、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16:84)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体积为10μL,柱温30℃.[结果]刺五加苷E在8.0~160.6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2%,RSD为0.5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适用于短柄五加根、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的测定,可作为倒卵叶五加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份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昆木  郑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07-14708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根皮和茎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进行测定,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茎皮和根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刺五加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高于根皮,且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而根皮中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刺五加最适宜采收年限及最佳药用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扦插育苗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五加 (Acanthopanaxsenticosus)是五加属灌木 ,我国有26种 ,广布于南北各省 ,长江流域最盛 ,五加又名南五加、刺五加、五加皮等。其根、根皮、茎皮为传统中药 ,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北出人参 ,南产五加 ,能与人参比美的五加科植物即为本种。据测定刺五加可食部鲜样每100g含胡萝卜素5.4mg,维生素BO .52mg,而维生素C含量极高 ,可达121mg。除鲜食外 ,还可研制成清淡型罐头食品 ,其含有16种氨基酸和16种无机元素 ,氨基酸含量为20.8 % ,比鲜蕨还高 ,尤其是人体必需的6种氨基酸含量之和占了总氨基酸含量的30.42% ;钙、磷等大量元素含量远远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短梗五加中刺五加苷B、E的超声提取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短梗五加茎皮中的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刺五加苷B、E的提取条件。[结果]刺五加苷B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甲醇浓度为52.46%,超声提取时间75min,料液比为40g/ml;刺五加苷E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浓度49.36%,超声提取时间为75min,料液比为40g/ml。[结论]响应面法优化短梗五加刺五加苷B和E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提高刺五加苷B和E提取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姜英  李昌禹 《特产研究》2012,34(1):55-57
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样品,以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人工栽培的刺五加在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部位(根、茎、叶片、果实)中K、Na、Ca、Mg、Zn、Fe、Mn、Cu等8种矿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刺五加在不同生长时期及不同部位的8种矿物质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看,不同生长时期各元素含量以夏季生长期(6月)较高,休眠期(3月)次之,生长后期(9月)为较低;不同部位8种矿物质含量除Na以外,其余7种元素含量均以叶片最高,果实次之,茎、根较低.  相似文献   

9.
江苏地区杨树林下套种细柱五加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地区不同杨树林分栽培条件下,套种不同栽培密度的细柱五加,对其农艺性状、产量、次生代谢产物有效成分含量以及综合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杨树林分栽培条件下,套种的细柱五加株高、根长、根宽、根冠比、根皮鲜质量等农艺性状以及根皮产量部分显著高于露地无遮阴、中林分、高林分处理,株幅、分枝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和对照(P0.05),具有相对较高的株高,较窄的株幅,单一粗壮的主枝,根较粗壮向下,不向两侧扩展;低林分条件下更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有效成分紫丁香苷、总黄酮和总三萜的积累,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条件处理(P0.05);低林分时细柱五加35 cm×35 cm栽培条件下,杨树和细柱五加单位面积综合收益最高,达到5 005元/667 m2。结合本次试验结果,杨树与细柱五加套种复合经营模式应选择在低杨树林分即树龄3年,郁闭度50%左右条件下,以收获一年生或二年生细柱五加根皮为生产目的栽培株间距应为35 cm×35 cm。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刺五加根、茎干、新枝、茎皮、茎韧皮部、叶、花蕾、果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并研究了金丝桃苷体外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刺五加花蕾中金丝桃苷含量最高,达2.4%,金丝桃苷对胰脂肪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mg/mL时抑制率为24.85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花粉中矿质元素含量与营养价值问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经干化与湿化法处理的板栗、梨、青杆、白皮松花粉中B、Mg、K、Ca、Cr、Mn、Fe、Cu、Zn等9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种花粉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常量和必需的微量元素.矿质元素含量存在物种差异,即同一种矿质元素在不同的物种含量不同,其中,Ca、Mg、Fe、Mn、Cu在板栗花粉中含量最多,Zn、B、Cr在梨花粉中含量最多,板栗次之;K在青杆花粉中含量最高.同一物种花粉含有的矿质元素含量也不同.本测定结果为开发4种花粉资源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前处理方法上湿化法较优于干化法,精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武夷山茶区特色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测定了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K>P>S>Mg>Ca>Mn>Al>Fe>Na>Zn>Cu>Ba>B>Ti>Ni>Cr>Co>Se,变异系数在12.65%(P)~47.86%(Fe)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6(Ti)~2.47(Ca)之间;Ca、K、P、S、Al、B、Na、Cr、Cu、Mn、Se、Zn 12种元素含量呈正态分布,Mg、Ba、Co、Fe、Ni、Ti 6种元素含量呈偏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性;基于矿质元素的聚类分析将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聚为3个类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8种矿质元素综合为6个主成分,能够反映 18种矿质元素78.30%的信息,Al、Fe、Cu、P、Mg、Co是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特征元素,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五位的武夷名丛为石乳、小红袍、大红袍、醉贵姬和向天梅,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乌龙茶新品种选育与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鹍  周毅  李鹂  龙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24-15626
[目的]分析舞花姜(Globba racemosa Smith)植株和生长的土壤中矿质元素的相关性。[方法]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不同居群的舞花姜及其土壤的12种矿质元素进行测定,描述了不同元素在植物、土壤中的分布及吸收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中元素Ca、P、Al、Zn的含量与植株中多个元素含量明显相关,说明它们在维持舞花姜吸收矿质元素这一化学特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舞花姜的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凌裕平  高远  王昌龙  周福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28-9529,9628
应用能谱分析(EMA)技术发现:银杏3个品种种子外壳主要矿质营养元素成分以S的含量最高(19.22%~26.93%),其次是P(12.69%~19.75%),含量比较高的元素还有Na(9.36%~13.3%)和Si(9.77%~14.11%);数据显示银杏是一种耐盐植物;3个银杏品种种壳的内外壁营养元素成分有差异,外壁高于内壁的元素有S、P、Si,低于内壁的元素有K、Ca、Cl。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在大熊猫取食时对不同竹种以及竹种不同部位选择的影响,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邛崃山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拐棍竹、白夹竹这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单宁、粗蛋白以及钙、镁、铜、锌等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比,综合分析了不同主食竹种、不同营养器官以及不同部位中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与大熊猫取食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种竹种相比较,冷箭竹的单宁含量最低,拐棍竹含量最高;3竹种中,全竿单宁平均含量高于茎部含量,各竹种的中、上部含量明显低于下部含量。2)冷箭竹粗蛋白含量最高,拐棍竹含量最低;不同竹种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主食竹的粗蛋白含量和锌元素含量都与大熊猫取食的断桩高度呈负相关性。3)大熊猫趋向于选择单宁含量低而粗蛋白含量高的竹种及部位,单宁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可以共同作为大熊猫对主食竹种以及主食竹不同部位取食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差异特性,探究伴生植物叶片及根系矿质元素与根系层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筛选出影响其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明确伴生植物与笃斯越桔矿质元素含量和土壤肥力因子间关系的差异,为笃斯越桔及其伴生植物的合理抚育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及回归方程的建立,探究大兴安岭地区3种立地条件(山地、水湿地冻土、水湿地有土壤)中的笃斯越桔伴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性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1) 明确了立地条件主要影响柴桦植株中K、Fe、Mn、Zn及根系N、P、Mg的含量和杜香植株中P、Ca、Mg、Mn、叶片K及根系N、Fe的含量,不同立地条件下元素含量差异显著。(2) 3种植物叶片与根系中的矿质元素相关关系强弱表现为笃斯越桔 > 杜香 > 柴桦,且笃斯越桔与其伴生植物叶片和根系的矿质元素含量比值差异显著(P < 0.05),说明笃斯越桔和伴生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效率不同。(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伴生植物柴桦、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为土壤pH,且除柴桦叶片中Mn含量外,其余元素含量均随pH的减小而增加;影响柴桦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因子有有效Zn、土壤有机质,且柴桦叶片还受土壤中硝态N、有效Cu含量的影响;影响杜香矿质元素含量的土壤养分因子为有效P和有效Cu。结论笃斯越桔伴生植物柴桦和杜香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并与土壤因子有明显相关关系,且主要受土壤pH及有效Cu含量的影响。伴生植物叶片与根系的矿质元素比值较小,相关性较弱,较笃斯越桔而言,受环境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找到一种对农产品中矿质元素进行快速鉴定的物理方法,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对产自山西省太谷县的3个品种红枣果实中的矿质元素Ca、Fe、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枣果肉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品种中Fe元素的含量要明显高于Ca和Na元素的含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测手段可以应用于农产品的矿质营养元素检测.  相似文献   

18.
番茄果实不同采收时间矿质元素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分析番茄果实不同采收时间矿质元素的变化,以粉太郎和181两个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不同采收时间番茄果实中钾(K)、磷(P)、镁(Mg)、钙(Ca)、铜(Cu)、铁(Fe)、锰(Mn)、锌(Zn)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研究不同采收时间番茄果实矿质元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采收时间有显著差异,2个参试品种的K、Ca、Mg、Cu元素含量在整个采收期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Cu元素下降趋势显著;2种果实的Fe元素含量在整个采收期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上升的趋势,粉太郎果实在4月7日含量最高,181果实于4月28日达最高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矿质元素间存在正相关性,粉太郎果实中Mg元素与K、Cu、Zn元素分别呈显著正相关,181果实中Mg元素与Ca、Cu元素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品质番茄栽培和采收时间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