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河下游鱼类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保护黄河下游鱼类资源,对黄河下游的鱼类组成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现鱼类27种,其中鲤形目19种,鲈形目4种,鲇形目2种,鲻形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下游鱼类群落结构以小型化、低经济价值鱼类为主,而重要经济鱼类较少。郑州花园口段鲤在渔获物中比例较高,可能是近年来开展增殖放流的结果。造成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水库调水调沙、水温偏低和酷渔滥捕。为合理开发利用黄河下游鱼类资源,应采取调水调沙对鱼类影响专题研究、全面调查鱼类资源现状、优化鱼类生境和放流技术、推广适度休渔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梯级开发对北盘江中下游鱼类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水利开发和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对北盘江中下游石板寨以下河段的水生生境和鱼类资源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表明:北盘江中下游生境片断化明显,已不具备产漂流性卵鱼类完成整个繁育过程的生境条件。共采获鱼类45种,其中在流水河段采获鱼类24种,大多数为喜流水生境鱼类;在库区河段采获鱼类21种,喜静水或缓流鱼类12种,喜流水鱼类9种,董箐库区喜流水鱼类种类及比例明显高于光照库区;北盘江中下游新记录鱼类25种,其中11种为喜静水生境鱼类。结合历史资料,北盘江中下游分布鱼类有78种,分属4目15科64属。从渔获物分析来看,流水河段受梯级开发影响相对较小,成为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生活的主要水域,但资源数量未见明显增长;库区水域喜急流或流水生境鱼类仍有少量分布,随着蓄水时间的增长,喜静水生境鱼类在库区鱼类组成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大,一些急流或流水类型鱼类可能退出库区水域。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对海南岛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组成和生境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9种,隶属5目15科34属.鱼类群落中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万泉河水系有27种,多于昌化江水系的25种和南渡江水系的21种,植物食性占12.82%,动物食性占23.08%,杂食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年马鞍列岛潮下带岩礁生境的多网目三层组合刺网逐月调查数据,对鱼类群落月相和季度间的变化、区域尺度上的空间差异和群落的稳态进行了探讨,应用优势种相对丰度和生物量、定居性鱼类和洄游种的季节动态、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和生物量丰度曲线(ABC)分析方法对群落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季节性洄游种集中出现在夏秋季,但对岩礁生境的利用表现出不同区域的强度差异;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周年利用岩礁生境,但强度有别,尤其在冬季;定居性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在春末夏初的种群密度最高,同样表现出某些或大部分月份的区域差异;而河口种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则更多地选择秋冬季出现在岩礁生境。多元分析结果揭示了当地岩礁生境鱼类群落格局上显著的季节和区域差异,这是定居性鱼类对岩礁生境利用的阶段性变化和区域差异、结合洄游种季节迁移和选择性分布等因素作用下共同形成的格局。ABC分析进一步发现,丰富的鱼类生态类型形成了夏季岩礁生境更为稳定的群落状态,而冬季相反;同时各季度A区的群落干扰明显强过B区。研究表明,产卵季节海域西北部的岩礁生境很可能起着主要的产卵场功能,而东南部区域各季度皆侧重于幼鱼育肥场的功能表达。丰富的种类区系加之优势种的季节性交替出现,共同塑造了岩礁生境极具动态的鱼类群落格局,对维持岛礁海域鱼类多样性以及局部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南河新津段流域生境现状并对其水域内鱼类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为岷江支流水域生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分别于9月,11月,4月和7月4次对南河新津段水域进行鱼类资源调查,通过雇佣当地渔民,在3个采样点进行现场捕鱼,将渔获物带回实验室,进行业内鉴定。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流域生境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结果】4次共采集鱼类34种,隶属5目、10科、28属。从鱼类种类比例上看,鲤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占南河河段鱼类种数的55.88%。鲇形目10种,占鱼类种数的29.42%,鲈形目3种,占鱼类种数的8.82%。鲟形目和合鳃鱼目均各有1种,占鱼类种数的2.94%。在渔获物中,经济鱼类如鲤鱼、鲫鱼等所占比例最高,是南河流域优势种。南河流域鱼类多样性较为丰富,夏季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138,高于秋季香农多样性指数(1.956)。在前两个采样点中采集到云斑尖塘鳢、彩鲫及巴西红耳龟等养殖逃逸种。不同季度之间的渔获物组成差异较为明显。各个采样点夏季鱼类种数较高,而冬季鱼类种数最低。且在不同采样点,渔获物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永兴镇主要以棒花鱼等小型鲤科鱼类为主;新南河大桥采样点靠近城镇,由于水域保护区的建立,因此该点鱼类种类较多且以个体较大的大型经济鱼类为主,如鲤、鲫等;而观音寺则出现放流种彩鲫。【结论】说明保护区的建立对鱼类资源保护具有显著作用,人工放流需要科学管理和引导,同时务必关注新品种的引进与逃逸控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7年周年的鱼类调查监测数据,菜子湖目前共有鱼类60种,隶属于8目14科41属。与历史记录相比,菜子湖山溪河流性和江湖洄游性鱼类的数量及其占比均有明显的减少和降低。为了有效保护菜子湖的鱼类多样性,本文提出了4个基本策略:制定鱼类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严格渔政执法;整治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加强湖泊管理;科学监测环境和鱼类资源状况,对湖泊进行实时预警;开展湖泊自然的生态和水文修复,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7.
在鱼类分类研究中,形态学差异最为简单和直观,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物种起源及物种分类鉴定等研究中。但是,许多生物的形态特征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同一类群的生物可能由于生境条件的差异或者对同一生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不同而呈现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影响正确的鉴定分类。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分类学研究。DNA条形码技术是分子分类学中主要的方法,与传统形态进行鉴定的方法相比DNA条形码不会受到生物性别、发育阶段、性状相似性和表型可塑性的限制和影响。通过对海鲂鱼类研究现状的了解,得知目前国内对海鲂鱼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综上可以利用传统形态学描述为基础结合DNA条形码技术来准确鉴定海鲂鱼类。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镉是一种常见水环境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易残留和不可逆性等特点,综述了重金属镉对鱼类的影响,通过分析镉对鱼类个体、抗氧化系统、组织结构和基因表达的毒性效应,来阐述镉对鱼类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葛洲坝枢纽建成后,长江鲟鱼类资源显著衰退。对三峡建坝后宜昌江段鲟鱼类繁殖群体状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就长江鲟鱼类资源增殖与利用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红敬  赵红霞  林小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41-11843
2008年7月~2009年9月对海南岛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组成与生境调查,结果表明,鱼类群落中以山区溪流性小型鱼类为主;鲤科鱼类是其中最大的类群,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体;万泉河水系有27种,多于昌化江水系的25种和南渡江水系的21种,植物食性占12.82%,动物食性占23.08%,杂食性占43.59%,碎屑食性占20.51%。生境丧失和过度捕捞是造成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巢湖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按季节对巢湖河口区、近岸浅水区、敞水区共计9个样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5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63.5%。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类43种,洄游性鱼类大幅较少,增加了外来鱼类须鳗鰕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刀鲚(Coilia nas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为优势种,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为重要种,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鳜(Siniperca chuatsi)等40种鱼类均为偶见种。不同样点的指示物种差异明显,季节间和样点间鱼类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结构较季节间更加离散。鱼类多样性较低,各样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56 ~ 1.09、0.25 ~ 0.57、1.45 ~ 3.82、0.19 ~ 0.32,2018年夏季各项多样性指数高于其它季节,杭埠河口、东湖浅水区域高于其它样点。研究结果补充了巢湖鱼类群落的基础数据,为巢湖鱼类资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安徽通江湖泊4种典型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于2018年4月、7月、10月和2019年1月,对4种典型生境中24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4种典型生境分别为自然湖泊生境(H1)、沉水植被生境(H2)、挺水植被生境(H3)和人工养鱼塘生境(H4)。在4种典型生境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35种,隶属8门94属。物种数最多的生境为H1(196种),物种数量最少的生境为H4(89种)。4种生境中H1优势种以硅藻门为主,其中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优势度最高,为1.384;H2优势种主要分布在绿藻门;在H3中尖针杆藻(Synedra acus)优势度最高,为1.153;H4中蓝藻门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占优势明显。4种典型生境中浮游植物生物量H4 > H3 > H1 > H2,细胞密度H4 > H2 > H3 > H1。H1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H2。4种典型生境的环境条件具有空间异质性,总氮、总磷和透明度等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有水生植被盖度、营养盐和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珠江河口区的鱼类组成进行了初步探究。采用线粒体12S部分序列作为条形码标记,对采自珠江口伶仃洋7个采样点的水样滤膜DNA进行扩增,共获得有效序列26777条,聚类得到35种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序列。经比对共检测出35种鱼类,隶属于9目20科29属。其中30种鉴定到种水平,5种仅鉴定到属水平。在7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到9~31个种类,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鲈形目,共22种。在A和F点检测到易危(Vulnerable)物种——迈氏条尾魟(Taeniura meyeni)。通过与珠江河口不同海域的两项类似的研究对比发现,研究区域、样品采集策略和采用的条形码标记的不同使得检测到的鱼类种类的数量和组成上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适用于珠江河口伶仃洋鱼类种类组成调查,可以作为传统调查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用于河口区鱼类多样性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淀山湖鱼类调查样本量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的独立调查是获得高质量数据的重要手段,可以为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样本量(站位数量)直接影响调查数据的质量。以淀山湖鱼类资源调查为例,利用重采样方法,研究样本量对调查结果精确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样本量的情况下同样可获得较高精确度和准确性的结果。不同指数的相对估计误差(REE)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样本量大于等于8时大部分指数的REE均趋于稳定;REE与指数的空间变异性呈正相关关系,REE存在指数间差异和季节差异。为保持相同精确度,不同指数在同一季节所需样本量不同,分析鱼类多样性指数所需样本量最少,其次是鱼类群体资源量指数,分析单个物种资源量指数所需样本量最多;同一指数不同季节所需样本量也不相同,分析资源量丰度指数冬季所需样本量最多,分析鱼类多样性指数夏季所需样本量最多。适当调整样本量可以在保证调查结果精确度和准确性的情况下降低调查对资源量较小的鱼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拟建的四方井水库为例,从水库蓄水与淹没、大坝阻隔及上下游河道径流变化等方面,分析水库建设和运行对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产生的影响;针对主要生态影响,结合工程布置、区域特点和景观要求,提出可行的对重点保护动植物、古树名木、鱼类资源、生态流量的保护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生态环境影响,使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闸坝枢纽泄洪建筑物下游消能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综合考虑泄洪建筑物泄洪时对下游河床冲刷严重的问题,结合低水头闸坝枢纽一般采用的底流消能方式,提出了在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编制电算程序的设计方案,用试算法确定了坝闸下游消能的最不利工况,并将其结果应用到程序中,对其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电算法能使低水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鱼类的保护愈发受到重视。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上海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发展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河网密布,鱼类资源众多,而违规捕捞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崇明岛鱼类资源。鱼类多样性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评估崇明岛内鱼类资源、揭示鱼类多样性对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首次结合环境DNA技术与传统捕捞手段探究崇明岛内河鱼类多样性。于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崇明岛内河设置了24个采样位点,每个季度进行了1次采样调查。共检出13个目级阶元的78种鱼类,其中鲤形目最多,约占44%。基于捕获鱼类样本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08,基于环境DNA数据计算的全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96,表明崇明岛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两种方法计检测出共同的优势种为鳊 Parabramis pekinensis、似鳊 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子陵吻虾虎鱼 Rhinogobius giurinus、大鳍鱊 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表明崇明岛内河鱼类群落结构由淡水鱼类主导。主坐标分析和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东-西部群落鱼类组成存在差异(R2=0.1012,P=0.0276)。研究结果亦表明环境DNA技术可以作为传统鱼类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本研究为崇明岛内河鱼类资源现存状况、合理利用及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