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ICAPS、天气雷达、加密自动站等资料,从大气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分析等方面对2014年8月23~25日营口地区发生的一次局地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贝湖槽东移南下,冷空气沿槽前西北气流南下,配合地面低压共同作用,为营口地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同时850 h Pa切变线有利于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产生,配合有利的水汽条件,进而产生局地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MICAPS资料、EC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4—5日发生在吴忠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200 h Pa急流,500 h Pa西风槽、冷涡,700 h Pa切变线、低涡,850 h Pa偏东风以及地面鞍型场是此次降水的有利背景;此次降水以大尺度降水为主,并伴有对流性降水,无雷暴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发生在朝阳地区的一次雨夹雪转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形势、相关物理量和雷达回波分析,得出结论:高空贝加尔湖低压槽东移南压和地面倒槽共同影响,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天气形势,并有充足的水汽供应,高空槽南压伴随温度的快速下降,暖区降水随之结束,降水相态由雨夹雪转为雪。此外,EC数值模式在此次雨转雪预报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MICAPS实时资料、雷达资料、数值预报资料等,对2018年7月13—14日营口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春季普遍高温少雨,各数值预报对降雨把握不准。对降水预报的根本还应该是基于对天气形势的分析,特别是基于最新的天气实况图,从天气实况出发,对降水预报作出必要的调整;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副高北抬发展、副高的位置限定了水汽输送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加密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天气图、FNL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对2016年6月发生在辽阳地区的2次短时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短时暴雨过程都存在高空槽及低层切变系统影响,且都有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不同的是过程Ⅰ有源源不断水汽供应,降水时间较长,最终产生大范围短时暴雨天气;过程Ⅱ在冷涡背景下不稳定能量较强,降水强度大,短时内产生大范围强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6.
2009年辽宁春季第一场透雨的人工增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广元  王永亮  王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06-2509,2514
利用M icaps实时资料、高分辨率T639零场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8日夜间~21日白天辽宁省降水系统的宏观特点及物理量场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纬高空槽的合并加强与地面江淮气旋北上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东部高压的阻挡及低空急流对水汽的不断输送是造成近3 d多持续降水的主要降水机制;500 hPa以下高度为水汽辐合区,同时又是上升运动区,700 hPa是急流区,也是水汽输送最强区;雷达回波的零度层亮带与高度场、温度场配置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春运尾声营口地区迎来一次大风大雪强降温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从物理量场入手,对此次暴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冷暖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系统是江淮气旋;此次降水过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表明对流发展旺盛;充沛的水汽输送是强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此次过程江淮气旋北上为大雪提供充足水汽。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产品等对2014年8月24—25日辽宁地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降水过程主要是高空槽、底层切变线于华北气旋相配合产生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均较好,适合产生局地对流性降水天气;雷达回波演变与降水过程基本一致;由于局地强对流性降水存在面积小、小时雨强大、作用时间短等特点,在预报中很难把握落区和量级,沈阳气象局大气环境研究所开展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均较好地预报了此次降水形势,大尺度、中尺度环流背景上对预报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梁宝元  刘君  梁凤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04-5606,563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对2013年6月15~16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两槽一脊”环流背景下,高空短波槽引导西北涡北上影响河套地区,较好的水汽输送和强烈的水汽辐合是出现河套地区大雨的原因之一;正涡度平流和暖平流对河套地区上升运动的产生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强降水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喇叭口地形可以加强上升运动并使降水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和常规自动站观测资料,对2018年5月1—3日延边地区一次雨夹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回流降雪过程,高空槽前强烈的辐合上升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条件,低涡系统前部西南暖湿气流为延边地区带来充沛的水汽,是产生强降水的有利条件。降水过程中高空系统匀速缓慢东移,低层系统加速东移,偏东的低空急流改变延边地区上空温度的垂直分布,降水相态发生转变。降雪开始时间与大气中下层风向转为偏东风和风速增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张国栋  葛洪燕  杨扬 《北京农业》2012,(18):171-172
2010年5月2日伊犁地区出现持续降水、雷暴较强天气过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地分析此次天气中环流背景、物理量场、云图、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分析得出,这次大降水是西伯利亚至咸海槽区,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之间以南一短波槽这2个系统共同配合的系统性天气;丰富水汽条件并有持续的水汽输送是产生大降水的必要条件;垂直抬升运动与地形的作用是造成这次大降水天气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16~18日,新疆巴州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天气过程环流形势、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预报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巴州地区汛期大降水天气过程发生的有利天气形势、水汽来源以及云图和雷达特征,积极探索了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为今后预报巴州大降水天气和防灾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本溪地区2014年3月3—4日降水天气过程中的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及T639、日本、欧洲数值产品输出资料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环流背景分析及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揭示了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地面气旋的演变等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大到暴雪过程是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东北冷涡与乌拉尔山高压脊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冷空气持续南下,使辽宁西部低值系统建立和发展,为本溪地区的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环流背景;本溪地区3月降水相态主要包括雪、雨夹雪和雨,在降水的预报中根据850 h Pa、925 h Pa、地面温度以及0℃层高度可以作出降水相态的预判;在低空急流的影响下,暖湿西南气流沿低空急流倾斜上升,与高层冷空气形成下暖湿、上干冷的大气不稳定层,低空急流作为低层能量和水汽的集中输送带对此次大到暴雪过程的产生和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响,为此次大雪到暴雪天气提供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FY-2E气象卫星资料、数值预报和自动站资料等,对营口地区2013年10月20—22日的持续性大雾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形势场、水汽条件和层结条件,可以得知:较弱的形势场配合南来的暖湿空气,造成空气湿度大。2~5 m/s的微风对雾的形成与持续最有利。加上前日出现降水,地面相对湿度大;温度露点差为0.1~3.7℃,空气达到饱和。K指数均小于28,且近地面存在3~5℃的逆温,层结稳定;同时,临海的地理位置也为雾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应用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及其同化模块(WRFDA)对常规观测资料和青岛市气象台多普勒气象雷达资料进行同化试验。以山东半岛2009年7月8日夜间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为例。首先,以7月8日00:00(文中所有时间均为国际时间)NCEP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对00:00的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同化,积分36 h;其次,将上述试验积分12 h后对7月8日12:00的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循环同化试验,并积分24 h。将以上同化后得到的初始场结果和数值预报场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规观测数据的同化对初始场各层的风、温度、水汽等要素均有影响,但对雨水混合比影响较小;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同化,使初始场的对流层中低层水汽增加,高层水汽减少,并且使中低层雨水混合比增大;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初始场各层的风均有明显影响。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初始场的调整比常规观测资料大一个量级以上,同时同化上述2种数据后显示,风、水汽、雨水混合比结果明显趋近于单独同化雷达数据的结果。以00:00为初始场同时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并积分36 h的结果,对较大范围的强降水落区的修正效果最好:同化前降水中心位置和降水量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相差较大;同化后降水中心和降水量都与实况比较接近,但模式没有模拟出青岛地区小范围的暴雨天气。同化12:00雷达资料后,模式模拟的青岛地区的降水落区与降水量均与实况接近。试验结果说明,同化常规观测资料对中尺度环流形势有较好的改善,能较好地模拟出大范围的降水落区,但对小尺度的系统模拟效果较差;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的模拟效果较好,但仅适用于短时临近预报;而循环同化可以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综合利用2种资料能改善模拟效果,增加预报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褚昭利  李宏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3-1636,1727
应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1年6月25~27日台风"米雷"影响威海期间的环流形势、暴雨形成的水汽和动力热力条件及其他相关要素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的强降水及大风是由强热带风暴北上直接影响山东半岛地区造成的;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米雷"东部和北部以及副高边缘的低空急流;东北高压同副高合并加强,对阻挡"米雷"东移,引导其北上起重要作用;由于此次过程没有伴随明显的冷空气入侵,整个降水过程主要以层状云降水为主,并未产生较强的对流活动;"米雷"中心靠近时存在风速减弱的"台风眼效应"。  相似文献   

17.
张帅  张治  崔景林  鲁杨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4):129-135
该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东北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场资料和欧洲中心细网格模式预报场资料,针对冷涡背景下沈阳地区对流性降水预报误差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抬升触发条件、不稳定条件、水汽条件、探空图等方面。结果表明:(1)此次弱降水过程,受东北冷涡和南支槽共同影响,水汽条件较弱,850h Pa上无明显切变线,但高空存在弱系统快速过境,中层有弱冷空气入侵,地面存在辐合线。(2)不稳定条件:850h Pa温度平流不明显,500h Pa存在干冷空气侵入。市区、新民、辽中地区K指数大值区与Cape值大值区相互叠加,为此次弱降水过程提供热力条件。(3)水汽条件:沈阳地区比湿在8~10g/kg,相对湿度在70%~80%。(4)预报着眼点:当有弱系统过境时,水汽的强弱不可作为判别降水产生的标准,不稳定能量的堆积、地面辐合线的产生及中层干冷空气侵入,是判别对流是否产生的关键。关注数值模式预报调整变化,大值区的位置对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形势场、垂直速度场、假相当位温场及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中,东北冷涡与华北气旋相结合是促发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南来水汽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湿度条件;露点锋、暖式切变线、高能量场对3次暴雨过程起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静  任川  崔胜权 《农林科学实验》2014,(7):266-267,269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对2013年汛期辽宁地区3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形势场、垂直速度场、假相当位温场及水汽通量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暴雨过程中,东北冷涡与华北气旋相结合是促发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2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暴雨落区与上升速度中心对应;南来水汽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湿度条件;露点锋、暖式切变线、高能量场对3次暴雨过程起促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抚顺自动站观测资料,从动力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等方面对抚顺地区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稳定性降水为主,高温高湿不稳定形势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热力因子;充足的水汽源、良好水汽输送带的建立以及水汽辐合大值区的形成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