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是典型的山区,茶、木是徽州本土两大支柱性产业。徽州木材业研究约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代,徽州大量的民间文献流入北京、合肥、南京等地,徽州木材、木商和山场问题的研究得以重视。从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关于徽州木材业的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分量的专论文章。近10来年,徽州木材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有诸多不足,为研究者留下了继续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明代徽州人多地少矛盾日益突显的状况,研究了明代徽州通过因地制宜、多种经营,解决人多地少的压力,以及通过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完善了防洪、抗旱、灌溉和排涝系统。认为明代徽州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趋于合理化,并展望了今后需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前已知存世的明代黄册文书主要属于徽州府地区,且集中于祁门、休宁和歙县三地。上海图书馆藏《万历归户册》封皮,用多种不同文书进行托裱,且存在多层文书裱糊情况。在其封面裱纸文书中,残存一明代徽州府绩溪县黄册残叶,丰富了徽州地区黄册文书的地域类型。文书内容表明,明代赋役黄册中的畸零人户不仅为史籍所载"鳏寡孤独不任役者",更是"事故绝者"里甲正户的重要补充,为研究明代黄册中的带管户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明代通俗小说中涉及徽商贪慕女色的篇目较多,多类型慕色徽商形象的出现,有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徽州重商、早婚习俗的影响。过早的娶亲外出经商使青年男子对女色难以抗拒。其次是晚明纵欲之风的影响。在时代享乐风气的影响下,缺少文化修养的暴富徽商大多重金狎妓。再次是小说家的渲染与再创作。明代一些小说作者已经具有高度自觉的独立创造意识。明代小说中刻画的这些慕色徽商形象,已经明显淡化了过去小说对商人慕色行为的惩戒色彩,代之以宽容和羡慕,成为透视徽州文化和明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建筑、雕刻、刻书、文房用品、版画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背后不仅是商业经济的繁荣,更有大量工匠的劳动支撑。明清徽州家族式"徽匠"群体崛起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在环境主要有徽州的自然条件、徽商的兴起、交通贸易的便利、民众观念的转变以及有利的政策等,内在因素方面则是因为徽州匠人的技艺高超、同村豪族构建族产需求以及匠人内心世界的寄托等。此外,徽州家族崇尚集体行为,对家庭内部组织的稳定极为重视,也促使了徽州匠人家族式群体的崛起。这些因素共同交织促使徽州工匠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也为当地文化、工商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碧溪乡是泰和县的主要林区之一,共有山场面积13.57万亩,实行林业“三定”后至1994年前,除采取国群联营的方式联营山场5万亩、乡村合办林场1万亩外,剩余的7.57万亩山场为林农单家独户经营。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由于对单家独户经营的山场管理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林区秩序、资源利用、林农收入,村级经济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  相似文献   

7.
牌坊是一种中国独有的建筑符号,文化内涵丰富。徽州文化源远流长,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意蕴美和传统形式美。徽州牌坊凝聚着徽州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色彩与装饰艺术,用独特的建筑艺术传递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审美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反应了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呈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其徽州人独特的艺术审美方式,同时也表现了特有的建筑艺术价值。从意蕴与形式的角度对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分析,赋予了徽州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凸显徽州牌坊的建筑装饰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婺源茶叶的优势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婺源县,建于唐代开元二十八年,因地处婺江之源,故称婺源。婺源在唐代时归歙州辖治,北宋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元代称徽州路,明代改成徽州府沿至清代。到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改为第五行政区,隶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划归江西省,到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又划归安徽省,1949年5月复划归江西省至今。  相似文献   

9.
方超 《农业考古》2020,(2):133-141
茶叶贸易作为徽州商人主要的经营活动,对明清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歙县茶商的经营网络更是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市场亦有涉及。本文所利用的《薛坑口茶行屋业本末》为歙县茶商毕体仁所撰,其内容记载了毕氏家族自道光十五年(1835)创建茶行,历经咸同战火至光绪时茶叶生意衰落的历史,同时涉及撰者的生平经历、家族析产等事。透过毕氏家族的茶叶生意与经营结构的变化过程,我们得以窥见晚清时期徽州地区小资本茶商的经营状况,并深化对徽州茶叶经济及茶商群体的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0.
据史料记载,徽州商帮始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茶叶贸易是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伴随着茶叶外销而传播至世界。徽商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其中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方面都与茶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促进徽商精神与茶文化的交融。茶和天下,徽茶千年,徽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徽茶文化的传播光大得益于徽商的诚信和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11.
明代《兖州府志.烈女传》记载了260多位贞女烈妇,统治阶级的提倡,家族势力的推波助澜,陈规陋习的影响,女性自身的心理因素是造成明代兖州地区妇女守节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和县南义乡地处偏远,半山半圩,全乡总面积6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达1.5万亩,耕地面积2.4万亩。近几年,为变山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化资源为宝藏,  相似文献   

13.
现存古民居建筑一般建成于明清时期,大多以一个庞大的家族为体系组成,村里有创业兴业的历史、有家族兴衰繁荣的记载、有祖上的遗训族规。选取江西婺源为实例研究地,探讨徽州古民居建筑的遗产价值,分析了婺源古民居建筑艺术、环境、科学、历史和情感五个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国乡(村(联营山场20世纪90年代及林改后的利益分成方式,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徽州女性长期生活在封建礼教、宗族制度的压迫下,精神、思想和行为受到严苛的限制。作为徽州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州建筑类型、形态、空间组织方式以及装饰等在展现徽州建筑艺术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对徽州女性精神、思想和行为的禁锢和关怀,折射出明清时期徽州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牌坊与宗祠虽给予女性一定的尊重,而其实是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纪念碑;徽州民居和宅院内向性封闭式的空间格局虽是徽州女性的精神家园,也反映出对徽州女性的制约;有关徽州女性题材的建筑雕饰在反映他们的社会地位、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对妇德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两件清代关于禁止践踏祖坟的告示,通过徽州歙县叶氏家族两次请求县令出告示保护叶家,祖先崇拜不仅在中原农村长期存在,在全国,在世界各国都有着深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汇芸  温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9-7080
徽州园林受徽文化的深刻影响,其植物景观融合了徽州地域文化的方方面面,多以抽象、隐晦的方式反映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内涵。笔者以徽派盆景、具比德内涵的植物、具特殊寓意的花果树木为例,总结出徽州园林植物景观既受新安理学的影响,又体现了徽商的审美情趣,还是徽州民间文化的反映者,说明了徽派园林的植物景观是融入了人文精神,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园林植物景观。旨在为研究古徽州社会现状、保护徽州古园林,构建新徽派园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秀山县山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于2016年5月在秀山县27乡镇及街道的种山羊场、规模化山羊场和散养山羊场共采血258份,采用阻断ELISA试验对山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山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为84.85%,县级种羊山场和规模化山羊养殖场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较好,部分散养山羊养殖场免疫抗体水平较低,针对免疫抗体水平较低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明清徽州地区是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区域社会,其社会风俗丰富多彩。而家谱在其社会风俗的形成和发扬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以《康熙周氏家谱》为例,对明清徽州"重血缘"、"重品德"、"行孝"之风、"行善"之风盛行的社会风俗进行初步剖析,以此形成对徽州社会风俗的初探。同时,这些社会风俗被记载在家谱中,起到了约束和规范家族成员言行、巩固宗族统治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退化山场土壤系统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提出用土壤系统熵来表征退化山场土壤的退化程度,并对退化山场土壤及化肥培肥后的土壤系统熵值进行了计算。提出向退化山场土壤生态系统中引入负熵流是改良土壤,使退化山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有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