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适合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山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以南选山黧豆为材料,采用3种播种方式、4种播期和3种播量的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栽培措施组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播种方式、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P0.05)。浅旋耕浸种撒播(A_1)下山黧豆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高于浅旋耕干种撒播(A_2)及免耕干种撒播(A_3)。早播(B_1)时,鲜草产量及各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P0.05)优于晚播(B_3、B_4)。播量在45 kg/hm~2(C_2)水平下山黧豆鲜草产量最高为30 986.4 kg/hm~2,显著(P0.05)高于30 kg/hm~2(C_1)和60 kg/hm~2(C_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栽培措施对山黧豆鲜草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贡献率大小为播量播期播种方式。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并对比各组合实际产量可以得出,早播组合较晚播组合农艺性状好、鲜草产量高,浅旋耕浸种撒播或浅旋耕干种撒播下,播量控制在45 kg/hm~2或60 kg/hm~2都可以得到较高产量。综合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可知,四川丘陵区橘园间作绿肥南选山黧豆宜采用浅旋耕浸种撒播,播期在9月20日,播量控制在4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栽培技术对红麻生长及吸收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麻品种和栽培措施对其农艺性状、经济产量、镉(Cd)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红麻产量并促进红麻Cd吸收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4个因素:品种(A)、播种方式(B)、施肥量(C)和施肥方式(D);各因素设2个水平:A_1:C4P7A,A_2:R11、B_1:条播,B_2:撒播、C_1:中肥,C_2:低肥、D_1:基肥100%,D_2:基肥60%+追肥40%,共16个交互处理。【结果】A_1B_2C_1D_1处理组合的株高、茎直径、皮厚、果序长度等农艺性状均为最优;A_2B_2C_2D_2处理组合经济产量为最高,A_2B_1C_2D_1处理组合经济产量为最低;A_1B_2C_1D_1处理组合的单株鲜茎重和单株鲜皮重为最高;A_2B_2C_2D_2处理组合有效株数最高。Cd含量的总体趋势是叶根茎皮茎,A_2B_1C_2D_2处理组合的叶Cd含量最高,A_1B_2C_1D_2处理组合的茎中Cd含量最高,品种和栽培措施对红麻根、茎皮Cd含量无显著影响。A_1B_2C_1D_1处理组合的单株茎和皮Cd积累量和每公顷Cd积累量均为最高。【结论】对于红麻产量来说,有效株数是比单株农艺性状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而播种方式和施肥方式相对于品种和施肥量,对有效株数有显著影响。对于红麻吸收Cd来说,单株农艺性状是比有效株数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而播种方式和施肥量对单株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对于C4P7A品种,撒播和基肥100%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促进Cd吸收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条播和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密度与钾肥对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斌 《农技服务》2009,26(3):29-30
通过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密度与钾肥对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处理⑤(A_2B_2)即密75 000株/hm~2、施钾150 kg/hm~2组合的产量最高,为29 375 kg/hm~2;处理⑥(A_2B_3)即密度为75 000株/hm~2、施钾300 kg/hm~2的组合次之,产量为29 000 kg/hm~2。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引种燕麦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拉萨市开展引种燕麦不同品种、播期、播种密度和施肥等因素对燕麦全生育期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全生育期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因素影响下最早熟的水平组合为A_4B_5C_5D_3P_3;氮肥施用量对燕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主要因素,不同因素影响下实现籽粒产量最高的水平组合为A_4B_2C_2D_5P_2。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既早熟籽粒产量又高的理论组合为A_4B_5C_5D_5P_3,即燕麦品种青引2号在播期为4月30日,播种密度为210kg/ha,氮肥施用量为225kg/ha以及磷肥施用量为75kg/ha时可实现燕麦在拉萨种植既早熟又高产。  相似文献   

5.
通过氮磷钾不同施肥量不同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探索最优的大豆施肥量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直观分析结果m值及各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得出本试验的最优施肥为施氮量30 kg/hm~2、施磷量150 kg/hm~2、施钾量45 kg/hm~2。根据正交试验的不同处理组合间产量的方差分析得出,处理组合5(A_2B_2C_3)产量最高,其次是处理组合9(A_3B_3C_2),它们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再结合不同因素对大豆产量方差分析的结果,处理组合5(A_2B_2C_3)的施氮量(A因素)30 kg/hm~2为最佳,处理组合9(A_3B_3C_2)的施磷量(B因素)150 kg/hm~2和施钾量(C因素)45 kg/hm~2为最佳量。此施肥量组合可作为大豆施肥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57-59
为探索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调查不同播期播量对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中10月5日(A1)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为8 921.8 kg/hm~2;播量中B4播量(187.5 kg/hm~2)的产量最高,为8 526.1 kg/hm~2;A1B4处理产量最高,达9 220.0 kg/hm~2。可见菏麦21适于早播期大播量栽培,播期和播量对菏麦21具有一定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品种进行晚播替代早熟品种的可能性,于2018年采用裂-裂区设计,在鄱阳湖植棉区分3个时期[4月28日(A_1)、5月10日(A_2)、5月26日(A_3)]和2种密度[6.75万株/hm~2(B_1)、9.00万株/hm~2(B_2)]种植有代表性的中早熟品种赣棉杂1号(C_1)与早熟品种中棉所425(C_2),研究其对产量、产量影响因子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播期2种密度水平下的各处理平均子棉产量为2 513.5~3 072.0 kg/hm~2,其中以A_1B_1C_1和A_1B_2C_1产量相对较高,以A_2B_2C_2产量最低,且A_3播期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对纤维品质有显著影响,播期A_3处理的棉纤维品质均优于A_1和A_2处理。综上所述,在鄱阳湖植棉区,中早熟品种适当晚播(5月底之前),只要密度适宜再加上合理的化学调控,可以通过自身的自动调节机制进行生长发育,能够取得和早熟品种相当的产量,且纤维品质较好,可以代替早熟品种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稻秸秆全量还田为处理,设不同播量,分别为135、150、165和187.5kg/hm~2;不还田为对照,播量为150kg/hm~2。处理和对照并设不同耕作方式即压板和浅耕灭茬播种,探索稻秸秆还田情况下嘉麦1号的最佳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无论是压板还是浅耕耕作方式,稻秸秆还田对嘉麦1号的越冬期及返青期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长势均好于秸秆不还田对照。压板耕作方式下播量165kg/hm~2,嘉麦1号越冬期及返青期长势最好且产量最高;浅耕耕作方式在嘉麦1号生长前期即越冬期长势较慢,明显不如压板播式种植,但到了返青期,播量150、165kg/hm~2浅耕播种已经和播量165kg/hm~2压板播种情况下长势相当。2种耕作方式下,播量150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油菜品种佳油JS-1是以适应机械化种植为目的选育的新品种,高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为是其主要栽培要求。本研究以佳油JS-1为材料,以油菜株高和油菜籽产量作为考察指标,以播期、氮肥施用量、密度为考察因素运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安排试验,对试验结果运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找出高产和适宜机收的最优水平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最优组合为第3号处理A_1B_3C_3或第7号处理A_2B_3C_4,矮杆栽培的最优组合为第7号处理A_2B_3C_4。综合高产和矮杆的要求,第7号处理A_2B_3C_4,即播期9月29日,氮肥施用量15kg/667m~2,用种量250g/667m~2,可作为佳油JS-1的最优栽培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联合收获机的花生适机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花生机械化收获地面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行距(A)、种植方式(B)、肥料用量(C)和追肥方式(D)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同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进行机械收获,测定地面损失率以验证最佳的种植方式。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生籽仁产量效应主次排序为ACBD,以处理6(A_2B_3C_1D_2)的小区平均籽仁产量最高,但根据K均值大小选出的最优组合为A_2B_3C_1D_3,即:花生品种福花8号在沙性土壤中栽培,在基本苗27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以畦宽90cm(含沟30cm),畦面宽55cm、行距33cm,组合交错(7~19cm)种植,全生育期施用纯N 52.5kg·hm~(-2)(N∶P_2O_5∶K_2O=1∶1.2∶0.8,其中P肥全部用作基肥,N、K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花生出苗后13d采取畦边撒施(覆土)的方式追施苗肥,盛花期叶面撒施450kg·hm~(-2)石灰的种植方式为佳。机械收获地面损失测定结果,组合交错种植方式的地面损失率是传统等位等距种植方式的1/6,是等距交错种植方式的2/5。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量对周麦32号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周麦32号增产潜力和效益,对周麦32号的播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周麦32号的主要性状和产量都有影响,且以播量120 kg/hm~2处理周麦32号的产量最高,可达到7 796.10 kg/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科学肥水运筹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6Y-27/银光为母本,陆育1号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育成了常规粳稻新品种陆育4号。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氮肥施用量为主区因素A,水浆管理为副区因素B,研究不同肥水管理对陆育4号机插稻产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水处理,陆育4号的全生育期、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穗实粒数差异不显著。相同氮肥处理,水浆管控由B_1→B_2→B_3变化,全生育期延长,产量显著降低,最高分蘖数、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变化不显著。产量为8733~12 717 kg/hm~2,最高的是A_2B_1处理,最低的是A_5B_3处理。产值最高的也是A_2B_1处理,为33 271元/hm~2,分别比常规栽培(A_1B_3)增产24.7%和增收25.6%。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是A_5B_1处理,比常规栽培高18.5%。综合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好的肥水管理方案是A_2B_1,其次是A_3B_1。[结论]水稻新品种陆育4号低耗高效栽培的肥水处理方案为施氮量(尿素)312~351kg/hm~2,采用干湿交替进行水浆管理。  相似文献   

13.
探明水肥互作对菏麦2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旨为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实现品种高产潜力的充分发挥。采用裂区二因素(主因素为灌水,副因素为施肥)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小麦春季的水肥管理,灌水条件设返青水(W_1,CK)、拔节水(W_2)、拔节水+开花水(W_3)和返青水+孕穗水(W_4) 4个水平,施肥条件设尿素225 kg/hm~2(A_1,CK)、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A_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75 kg/hm~2(A_3)和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A_4) 4个水平,肥料在春季浇第1水时施用,研究了水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W_3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3个指标与W_2和W_4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穗粒数和产量较W_1处理显著增加;A_4处理的产量构成三因素均最大,产量最高,但与其他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所有水肥组合中,W_3A_4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为合理,产量最高,与除W_3A_1和W_3A_3外的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灌水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他2个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均不显著,其中水肥互作的影响程度略高于施肥因素。在保证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的条件下,氮磷钾肥配施,菏麦21产量最高,达到9 762.3 kg/hm~2;仅施氮肥或氮钾肥配施,产量水平(9 596.5~9 617.8 kg/hm~2)也很高。  相似文献   

14.
播种量对小麦新品种鑫麦29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新品种鑫麦296为试材,设置3个播种量处理,即100 kg/hm~2(A1)、116 kg/hm~2(A2)和130kg/hm~2(A3),研究其对鑫麦296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量增加,鑫麦296群体数量随之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拔节到开花期A1、A2、A3处理表现出显著差异,且A2A1A3;叶面积指数越冬、返青、拔节、抽雄期均为A3A2A1,但灌浆期为A2A3A1;随播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而成穗率、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穗长变短,产量和收获指数皆为A2最佳。综合分析,播种量为116 kg/hm~2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优,产量最高,达到7 820 kg/hm~2。因此,在黄淮海地区种植鑫麦296时,播种量以11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山丹县进行了水地春小麦2种播种方式下5个播量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播量下,宽幅精量匀播产量高于传统条播,宽幅精量匀播播量为525 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499.5 kg/hm~2,可在山丹县春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225.0、262.5、300.0、337.5、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17.
在景泰县进行了春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模式下氮、磷、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宽幅匀播条件下,施氮、磷、钾肥对春小麦增产、增收的贡献率排序均为氮磷钾,其中氮肥对增收的作用更加突出。饱和施肥阶段敏感性分析表明,过量施氮的风险最大,钾次之,磷最小。当施肥量为N 225.7 kg/hm~2、P_2O_5 215.8 kg/hm~2、K2O47.8 kg/hm~2时,春小麦产量最高,可达80 24.6 kg/hm~2。当施肥量为N 232.6 kg/hm~2、P_2O_5 159.9 kg/hm~2、K2O 34.2kg/hm~2时,春小麦纯收益最高,为22 014.9元/hm~2,施肥产投比为4.0∶1。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免耕无盘抛秧配套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水稻无盘免耕抛秧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种植密度(X1)、施氮量(X2)、施磷量(X3)、施钾量(X4)为参试因子,优化出在免耕无盘抛秧栽培条件下稻谷产量在11 100 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方案:种植密度17.46万~18.54万株/hm~2,施氮肥(纯N)175.350~184.651 kg/hm~2、磷肥(P2O5)132.15~143.85 kg/hm~2、钾肥(K2O)156.0~175.2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黔油20号的高产优化农艺措施,运用4因素(完全实施)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杂交油菜黔油2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作用的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240.56 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密度7 750~8 494株/667m2,纯氮14.085~15.425 kg/667m2,速效磷10.688~11.888 kg/667m2,速效钾11.855~13.425 kg/667m2。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钾肥用量,设置0 (A_1、CK)、75 (A_2)、150 (A_3)、225(A_4)、300 (A_5)和375kg·hm~(-2)(A_6)6个施钾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钾肥用量对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泉云4号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闽南地区黄红壤中肥力等级春种条件下,施用钾肥可增大马铃薯SPAD值与叶面积,有利于形成碳水化合物;高施钾量处理A_5(K_2O 300kg·hm~(-2))的增产增收效果最好。与不施肥水平(CK)相比,高施钾量处理A_4(K_2O225kg·hm~(-2))以上水平的马铃薯块茎粗蛋白和还原糖含量显著增多,中施钾量处理A_3(K_2O150kg·hm~(-2))以上水平的淀粉含量显著升高,维生素C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闽南地区春种马铃薯泉云4号的K_2O适宜施用量为225~30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