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增加获得选择糖果鸢尾优良单株的机率,推进糖果鸢尾的育种进程,对其开花结实相关性状遗传进行分析,通过对亲本野鸢尾(Iris dichotoma)和射干(I.domestica),杂交后代群体F1和F2,回交群体BCIDos(F1作母本与射干回交)和BCIDis(野鸢尾作母本与F1回交)的单朵花开闭方式、时间、花葶分枝和整株开花量进行观察和测量;采收成熟的果实,测量不同群体种子的长、宽以及千粒重。结果表明:糖果鸢尾在花朵开闭时间、方式、花期、种子千粒重和种子外形方面分化大,尤其在F2代和BCIDos中。推测糖果鸢尾可以通过不断自交和与射干回交的方法获得更丰富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射干又叫寸干、乌扇、金蝴蝶,属鸢尾科植物,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利咽的功能.其根茎中含有次野鸢尾黄素、射干酮等成分,有抗炎解毒、抗病毒、利尿和抑制宫颈癌细胞等作用.射干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浙江、福建、陕西、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也有分布. 射干喜温暖,气温在20~25℃、土壤湿度为50%时,种子开始萌动;当气温在25~35℃、光照时间长、土温高、雨量充足时,射干生长旺盛;射干耐旱、耐寒,在气温为-17℃的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射干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地势较高、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植株生长良好.土壤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低洼积水地根茎易腐烂.  相似文献   

3.
野鸢尾染色体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花色的野鸢尾进行核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32,其中白色花的核型类型为2A型,紫色花为2B型,并明确了两者间不存在倍性的关系,推测白色花野鸢尾可能是紫色花野鸢尾的一个种内变异。通过分析野鸢尾与射干属植物射干以及与其同亚属植物中甸鸢尾的核型差异,从细胞学角度探讨了野鸢尾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市几种宿根花卉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合于哈尔滨市园林应用的4种宿根花卉千屈菜、松果菊、黄花鸢尾及射干的引种、栽培及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层菜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最适生增为水湿地,在旱地也可正常生长。可在春季采用分株方法繁殖;松果菊抗性强,在哈尔滨市生长良好,可不加保护安合露地越科,分株及播种繁殖均可;黄花鸢尾抗性强,花期早,可在春、秋季分株繁殖;射干适生于肥沃的沙质壤土,亦耐瘠薄,花期7~8月份,可采用分株及播种进行繁殖。在明确4种宿根花卉生态学习性及繁殖方法的基础上,对其园林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射干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射干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射干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除化合物7属于双苯吡酮外,其他化合物均属于异黄酮类。在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鸢尾苷元(tectorigenin)、鸢尾甲黄素A(tectorigenin A)、野鸢尾黄素(irigenin)、鸢尾甲黄素B(iristectorigenin B)、次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白射干素(dichotomitin);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mangiferin)、鸢尾甲苷A(iristectoridin A)、鸢尾苷(tectoridin)、鸢尾甲苷B(iristectoridin B)、野鸢尾苷(iridin)。[结论]该研究结果涵盖了异黄酮和双苯吡酮类成分,为射干药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药射干毒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药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的化合物成分。用70%乙醇提取,减压浓缩至浸膏,水溶解后得滤液和沉淀,滤液由大孔吸附树脂AB-8纯化,沉淀由乙酸乙酯溶解,用聚酰胺薄层层析、Sephadex LH-20等方法进一步提纯各组分,利用核磁共振鉴定结构。结果表明:该射干经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野鸢尾黄素(irisflorentin)、鸢尾苷元(tectorigenin)、鸢尾苷(tectoridin)、草夹竹桃甙(androsin)、鸢尾甲苷A(iristectorin A),其中草夹竹桃甙为毒性成分,首次在射干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长葶鸢尾是贵州省的新分布种,具有耐寒、繁殖力强等优点,观赏价值高,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湿地植物。本文阐述了长葶鸢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繁殖栽培技术,并介绍其在切花市场以及湿地造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鸢尾属植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繁殖和繁殖技术方面对我国鸢尾属植物进行了论述,概述了我国鸢尾属植物的研究状况及其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并针对打破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合理开发利用、育种等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从生物学特性、分类、繁殖、种质资源多样性以及遗传育种等几个方面概述了鸢尾属植物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鸢尾属植物在我国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并对今后鸢尾属植物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条件下2年生鸢尾科植物鸢尾和射干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仪对鸢尾和射干的光合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鸢尾和射干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10:00和16:00,存在明显的"午休"现象,射干和鸢尾的净光合速率(Pn)下降,气孔导度(Gs)也下降,胞间CO2浓度(Ci)则在增大,可以推断射干和鸢尾的光合"午休"现象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射干的蒸腾速率(Tr)大于鸢尾,说明射干的吸收和运输能力比较强。相同生长条件下,鸢尾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射干的1.46倍,说明鸢尾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射干。相关性分析表明,射干的净光合速率(Pn)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Gs)与相对湿度(RH)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Ci)与空气温度(Ta)呈显著负相关,空气温度(Ta)与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正相关;鸢尾的空气温度(Ta)与相对湿度(R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播种繁殖在北方,文竹种子一般在12-2月成熟。种子繁殖需要随熟随采,随采随播,也可用细网袋吊于温室,当年播于盆、箱中。播前先搓去浆果外皮,取出种子,播于浅盆中,盖土厚度以淋水后种子不露出土面为宜。  相似文献   

12.
柚木为马鞭草科柚木属落叶或半落叶高大乔木,具有材用、药用、观赏等多种用途。简要介绍柚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现状,综述柚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组织培养技术及栽培管理的研究进展,展望其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引进筛选出的4个德国鸢尾新品种笛声、青年蓝、梦醒、再享天福进行常规及组培繁殖技术研究,研究德国鸢尾常规及组培育苗的有效途径,为德国鸢尾种苗繁殖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方法】研究4个德国鸢尾品种在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分株繁殖的成活率、萌芽率及对开花的影响;研究各品种在组培快繁中外植体的诱导、继代及生根培养基最佳激素水平及集成各环节技术建立各品种的快繁体系。【结果】德国鸢尾的常规繁殖,最佳分株繁殖时间是根系活动结束后或开始之前,即秋季休眠后或春季萌芽前,分株最好带2~3个芽进行移栽,单株移栽对植株开花影响较大,开花率较低,分株带5个芽的要优于带3个芽的开花率。德国鸢尾的组培繁殖,以其花器官中的花茎节作为外植体,用MS+BA 3.0~4.0 mg/L+NAA 1.0mg/L培养基进行诱导,可直接得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带芽量为4~5个时,其增殖率为300%多;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带芽量为4~5个时,接种15 d,其生根率为100%;移栽基质以进口的粗草炭土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结论】德国鸢尾的常规繁殖,最佳分株繁殖时间秋季休眠后或春季萌芽前,分株带2~3个芽进行移栽,单株移栽对植株开花影响较大,开花率较低。德国鸢尾的组培繁殖,用花茎节接种在MS+BA 3.0~4.0 mg/L+NAA 1.0 mg/L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可直接得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移栽基质以草炭土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魔芋产品富含纤维素,能预防多种疾病,是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我国魔芋栽培历史悠久,但大面积栽培和规模化繁殖的历史短,生产中尚存在各种技术问题.目前有关魔芋繁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无性繁殖,针对种子繁殖与育种、组培繁殖的报道较少.该文概述了魔芋的种子繁殖及育种、组培繁殖及其他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魔芋繁殖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魔芋的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射干生长分布、药理作用、种子活性及抗性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现代生产中射干种子发芽率较低、发芽不整齐及不同产地的射干产量差异大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及对未来射干生产的展望,为培育优质高产的射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深圳市梧桐山乡土植物毛棉杜鹃的分布调查、物候观察以及种子、扦插和高空压条繁殖试验,了解掌握了毛棉杜鹃的生长环境、习性和繁殖方法.梧桐山分布有野生毛棉杜鹃3万株左右,主要集中分布海拔500米以上,属于低海拔的高山杜鹃;每年1月份开始开花,3月份为盛花期,5月份花朵基本全部凋谢,集中开花时间10天左右;用种子、扦插和高空压条繁殖方法进行了繁育试验,对种子发芽率、插条和压条的生根率进行观察记录,试验结果以上三种方法均可繁育苗木,如果是大规模繁殖,建议用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鸢尾、芍药和荷兰菊等3种常见的园林花卉植物的生长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山茱萸繁殖技术,包括种子繁殖法、嫁接繁殖法、压条繁殖法、扦插繁殖法等方面内容,以提高山茱萸繁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杜仲是名贵的中药材.栽植杜仲,先要繁殖好苗木.繁殖杜仲苗除用种子育苗、扦插育苗等方法外,还可采用以下3种新的育苗方法.新方法具有繁殖周期短(当年春季繁殖,秋、冬即可移栽),苗木根系发达,易栽易活,生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野鸢尾和射干种间杂交F_2代主要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花色和花瓣彩斑的遗传由不同基因调控,但都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野鸢尾×射干F2代群体的花朵直径、花朵数量、花葶长及花色变异丰富,利于大花、多花、花葶矮生和奇异花色的优良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