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铁锰复合氧化物对铅离子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Pb2 在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特征,溶液pH 值、离子强度、温度对吸附过程的 影响及反应的热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率最大可达 97.56%;等温吸附以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最佳,Freundlich方程次之.在相同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pH 值在 4.0~8.0范围内,随着pH 值的升高,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最大吸附量Qmax增大,吸附力常数K亦呈增加的趋 势.在相同pH 值和温度下,当离子强度从0增加为0.01mol/L时,铁锰复合氧化物对Pb2 吸附量增加;但当离 子强度从0.01mol/L上升为0.1mol/L时,其对Pb2 的吸附量呈减小的趋势.热力学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 高,Pb2 在铁锰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量减少,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温度有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黄壤、棕壤对Cr(VI)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土壤对Cr(VI)的吸附量远高于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黄壤、棕壤对Cr(VI)的吸附量增加。土壤本身理化性质不同,其对Cr(VI)的吸附量有很大差异;土壤吸附Cr(VI)量与游离铁铝氧化物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及土壤pH值呈负相关。供试土壤等温吸附Cr(VI)量表现为黄壤>棕壤。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Cr(VI)的等温吸附平衡浓度下降,对Cr(VI)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黄河表层沉积物与稀土元素La~(3+)的交换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黄河表层沉积物与La^3 的交换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反映La^3 在沉积物表面上的等温吸附过程,但以Langmuir方程拟合程度更好,黄河表层沉积物对La^3 的吸附强烈地受控于pH值在2-12这一宽广的pH范围内,La^3 黄河表层沉积物的交换吸附呈现随pH的增加而增大的总体趋势,在pH为2-7的范围内,随pH的增大,La^3 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并在pH为6-7时达到最高值;当pH>7时,随Ph的增大,La^3 的吸附量基本保持恒定,沉积物去除有机质后吸附能力下降了12.71%,与颗粒物中稀上元素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4.
pH 对土壤及其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综述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大量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及其组分对镉的吸附随pH增大而增加,pH通过影响Cd2 水解、Cd2 与H 交换作用、吸附表面类型和吸附表面电荷等影响镉的吸附,pH与镉的吸附量间存在密切关系。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对镉解吸的影响因提取剂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趋势,单一无机盐或无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随pH增大而降低,无机盐加有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量变化趋势又因pH值和有机酸浓度以及有机酸与镉的络合能力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综述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大量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及其组分对镉的吸附随pH增大而增加,pH通过影响Cd2+水解、Cd2+与H+交换作用、吸附表面类型和吸附表面电荷等影响镉的吸附,pH与镉的吸附量间存在密切关系。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对镉解吸的影响因提取剂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趋势,单一无机盐或无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随pH增大而降低,无机盐加有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量变化趋势又因pH值和有机酸浓度以及有机酸与镉的络合能力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振荡平衡法研究黄壤、棕壤对Cr(Ⅵ)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土壤对Cr(Ⅵ)的吸附量远高于碱性条件下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黄壤、棕壤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土壤本身理化性质不同,其对Cr(Ⅵ)的吸附量有很大差异;土壤吸附Cr(Ⅵ)量与游离铁铝氧化物及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质及土壤p H值呈负相关。供试土壤等温吸附Cr(Ⅵ)量表现为黄壤棕壤。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Cr(Ⅵ)的等温吸附平衡浓度下降,对Cr(Ⅵ)的吸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调控机理。给予性腺发育高峰期(Ⅲ~Ⅳ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注射不同浓度17β-E2(10-3mg/g、10-4mg/g和10-5mg/g),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Ⅲ期~Ⅳ期间,17β-E2有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性腺指数增大,卵母细胞发育快,卵母细胞直径增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在实验30d后有明显的下降,外源17β-E2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中华绒螯蟹卵巢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的发育而迅速降低的特点,外源注射17β-E2仅对15d时的卵巢中17β-E2含量有影响,表现为随外源17β-E2含量的提高,卵巢内17β-E2含量降低。对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的含量与性腺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性腺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17β-E2能促进卵巢发育,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而降低Ⅲ期1卵巢内17β-E2含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2)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以及内源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阐明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调控机理。给予性腺发育高峰期(Ⅲ~Ⅳ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注射不同浓度17β-E2(10-3mg/g、10-4mg/g和10-5mg/g),结果表明:在卵巢发育Ⅲ期~Ⅳ期间,17β-E2有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性腺指数增大,卵母细胞发育快,卵母细胞直径增大。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发育逐渐降低的趋势,尤其在实验30d后有明显的下降,外源17β-E2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中华绒螯蟹卵巢中17β-E2含量有随卵巢的发育而迅速降低的特点,外源注射17β-E2仅对15d时的卵巢中17β-E2含量有影响,表现为随外源17β-E2含量的提高,卵巢内17β-E2含量降低。对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的含量与性腺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血淋巴和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性腺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外源17β-E2能促进卵巢发育,能明显增加血淋巴中17β-E2含量,而降低Ⅲ期1卵巢内17β-E2含量。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可溶性有机碳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择代表性的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实验材料,采用平衡吸附和动力学吸附法研究了紫色土对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吸附-解吸特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与DOC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对DOC的吸附容量呈以下顺序: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对DOC的解吸率明显高于酸性、中性紫色土,其迁移淋失问题值得重视.紫色土对DOC的吸附过程包括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阶段,0~0.5 h内吸附速率最大,随后吸附速率逐渐减小,4~6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土壤pH值、有机质、粘粒和活性铁铝氧化物含量是影响土壤DOC吸附量与解吸率的重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DOC吸附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铝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对DOC解吸率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活性铁含量>粘粒>有机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土壤对DOC的吸附及解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土壤组分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对抗生素吸附行为的影响,通过批量吸附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环丙沙星(CIP)在黑土(BS0)以及连续去除有机质(BS1)和去除铁氧化物(BS2)组分上的吸附行为,同时考虑了pH值、Cu~(2+)和Ca~(2+)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土样(BS0、BS1、BS2)对CIP的吸附能力为BS0BS1≈BS2,pH 6条件下最大Kd值分别为9008、5063 L·kg~(-1)和4583 L·kg~(-1),说明土壤有机质对CIP持留的贡献最大,其次为黏土矿物,相对而言铁氧化物的贡献最小。CIP在黑土表面的吸附以阳离子交换以及与有机质配合作用为主,土壤溶液p H值对CIP的持留有强烈影响,低pH更有利于CIP的吸附。金属离子Cu~(2+)和Ca~(2+)对CIP吸附的影响不同:Cu~(2+)表现为随pH值升高先竞争抑制后络合促进,Ca~(2+)主要为竞争抑制作用,这源于金属与CIP之间的配合能力的不同;另一方面,CIP的存在可促进Cu~(2+)在酸性条件下的吸附,可能由于形成"土壤-CIP-Cu"三元表面络合物所致。  相似文献   

11.
以黄河包头段上游清洁河段的沉积物为吸附剂,以苯酚、苯胺和氯苯3组分体系为吸附质溶液,开展了多组分体系中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苯酚、苯胺和氯苯在该段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均属非线性的,吸附等温线受吸附剂浓度影响,相互间存在吸附竞争.表层沉积物对苯酚、苯胺和氯苯的吸附量受pH值、溶液离子强度、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莠去津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探讨有机质和pH值等因素对莠去津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与莠去津的吸附量呈正相关,是有机污染物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pH值与莠去津的吸附量呈负相关,随pH的升高莠去津的吸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可溶态有机质对乙炔基雌二醇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E2(17a-乙炔基雌二醇)是具有极强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的人工合成雌激素,为预测EE2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污染状况及环境风险,本研究通过摇床实验研究了EE2在我国北方2种不同土壤(黑土,潮土)和1种沉积物表面的吸附特征,以及猪粪及其堆肥DOM(可溶态有机质)对EE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EE2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吸附热力学特征可通过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R20.94,P0.05)描述,EE2在土壤和沉积物表面均呈非线性吸附,吸附系数Kf介于19.76~35.43,并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质是土壤和沉积物中吸附EE2的主要组分;猪粪及其堆肥DOM的加入对EE2在沉积物和潮土中的吸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EE2在黑土中的吸附有促进作用。猪粪农用时,可能增大沉积物和潮土中EE2向地下水和地表水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驯化获得的铁锰氧化混合细菌制备生物铁锰氧化物(BFMO),采用比表面积测定仪(BET)、扫描电镜(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所生成的BFMO进行表征,通过考察投加量和pH值对Mn(Ⅱ)吸附性能的影响,探究了BFMO对Mn(Ⅱ)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BFM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79.22 m~2/g),孔体积为0.15 cm~3/g,表面含有许多含氧官能团,有利于Mn(Ⅱ)的吸附。SEM-EDS进一步表明生物铁锰氧化物中既含有铁锰氧化物,也有微生物菌体生成的细胞类物质。BFMO对Mn(Ⅱ)的去除效果较好,在pH值为7.0、投加量为2 g/L、固液比为1 g∶500 mL时,吸附量为16.43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属于多层吸附。  相似文献   

15.
水土比、pH和有机质对沉积物吸附四环素的复合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更深入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迁移过程中受沉积物吸附影响的特征和规律,选取典型抗生素之四环素(TC)为代表,研究了不同水土比、pH及有机质对九龙江沉积物吸附TC的复合影响。通过在不同水土比条件下进行改变pH的吸附实验考察水土比和pH的复合影响,又以去除有机质前后的沉积物为吸附剂,在不同水土比、pH条件下对初始浓度范围为20~100 mg·L~(-1)的TC溶液进行等温平衡吸附试验,研究有机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沉积物吸附TC的影响。结果显示pH的影响规律为:沉积物对TC的吸附率总是在酸性条件(pH=3~5)下出现最大值,并且吸附率总体上会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水土比的影响规律为:水土比的变化会使达到最大吸附率的pH位点和最大吸附率值都发生改变,如:水土比为0.125和0.25时,吸附率在pH=3时达到最大,分别是96.8%和95.3%;水土比0.5时,达到最大吸附率的pH值为5,且最大吸附率值降低至82.82%。这可能是吸附方式由阳离子交换转变为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的综合作用导致的。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机质不是单一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是在TC形态和沉积物的主要吸附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其促进和抑制作用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16.
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括了土壤pH、有机质、粘粒矿物、温度、竞争性阳离子和共存阴离子等性质对土壤锌吸附过程的影响,总结了土壤对锌的吸附量随pH值、有机质含量、粘粒矿物类型、温度和土壤溶液中伴随离子种类变化而变化的机理,指出了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带性土壤磷吸附特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疆南、北疆地带性土壤灰漠土和棕漠土的土壤磷吸附特性及磷最大吸附量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新疆地带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的主要土壤性质。【方法】采集新疆北疆灰漠土和南疆棕漠土样品,进行磷等温吸附试验。【结果】灰漠土和棕漠土的磷等温吸附曲线都很好地拟合了Langmuir等温吸附曲线。北疆灰漠土最大吸磷量随着土壤pH值、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棕漠土的最大吸磷量随着土壤pH值、Ca CO3含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种地带性土壤吸附固磷能力与土壤游离氧化铁、全磷、速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影响灰漠土和棕漠土的吸附固磷能力的土壤性质包括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碳酸钙含量及pH值。棕漠土碳酸钙含量高达20%左右,pH值也高于灰漠土,导致棕漠土比灰漠土具有更强的吸附固定磷的能力,供试南疆棕漠土最大吸磷量平均为1 087.59 mg/kg;北疆灰漠土平均为820.77 mg/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祁连山南坡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沿剖面(0~50 cm)垂直变化特征及空间变异性。[方法]对祁连山南坡5种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进行采样,通过单因素方差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的垂直分异,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大外,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减小趋势。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性,研究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pH值、含水量、有机质和电导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性较小,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电导率的变异性逐渐减小。[结论]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较肥沃;土壤pH呈弱碱性,符合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大多呈碱性的特征;土壤电导率较低,未出现盐碱化现象。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及电导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而土壤pH值具有弱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9.
几种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场采集河底表层沉积物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邻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2,4-二硝基苯酚、2,4-二氯苯酚、五氯酚等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邻硝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对硝基苯酚和邻硝基苯酚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增加;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吸附量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溶解分配过程在黄河水体沉积物吸附酚类化合物中起重要作用;当表面活性剂SDBS存在时,酚类化合物在黄河水体沉积物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SDBS在所测定的浓度范围内(小于CMC),酚类化合物的沉积物-水分配系数均增大,分配系数的增大倍数与它们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土壤pH、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对镉、铅竞争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采用一次平衡法(振荡16h)研究了土壤pH值、有机质和含水氧化物(以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为代表)对Cd^2+、Pb^2+在水稻土上竞争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土壤吸附Cd^2+、Pb^2+的主要因素,土壤对金属离子Cd^2+、Pb^2+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土壤pH值为5.0和6.5时,对Cd^2+、Pb^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最大。当土壤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Cd^2+、Pb^2+的吸附均降低,与对照相比,分配系数Kd,cd、Kd,pb西分别下降54%~64%和36%-52%;土壤去除非晶质氧化铁后,Kd,cd、Kd,pb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32%~45%和15%~33%。有机质和非晶质氧化铁对Cd^2+、Pb^2+的选择性为:Pb^2+〉Cd^2+.当土壤晶质氧化铁和非晶质氧化铁均去除后.土壤吸附Cd^2+、Pb^2+不但未降低,反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Kd,cd、Kd,pb西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