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通过陕西省安塞县阳安沟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营建,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对位配置优化模式各林种所占比例为:荒坡水土保持林27.4%、固坡林18.8%、沟头防护林15.0%、梁峁顶防护林13.8%、沟底防冲林12.6%、梯田地埂林6.2%、沟边固岸林6.2%。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分平衡的黄土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对黄土残塬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降雨、地形与小流域侵蚀泥沙的来源及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基于林水平衡,体现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水土保持体系高效空间配置原理与技术.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配置模式为:①当坡面的坡度<25°时,营造农地防护林,坡面防护林,农林复合经营,复合农林业经营模式包括隔坡梯田、隔坡水平沟、水平梯田.隔坡面以经济树种为主,隔坡长与田面宽应根据生态经济原则确定,坡面防护林以防止地表股流的冲淘侵蚀为主.②当坡面的坡度>25°时,应发展林牧业,采取林草复合,封山育林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治理模式.③沟谷地配置固沟拦沙滤水林模式,降低流速,减少冲力,拦沙滤水.采取林草复合,封山育林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防护林体系应基于小流域的水分生态环境合理分布.防护林体系在不同地貌部位的合理配置应遵循不同立地的生物量允许值,林水平衡,适度造林,达到合理的植物配置模式和稳定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3.
AHP法在防护林体系优化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结构与配置优化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主要林种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的比例分别为411%、31.9%、19.1%、7.9%。可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提供优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防护林体系配置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定位和半定位研究方法,分层次探讨防护林体系的保土功能,研究表明:不同地类及用地方式,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林龄阶段,土壤侵蚀差异较大。农耕地是林地的5~10倍,是荒山灌丛草地的1.32倍。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土壤侵蚀减少83.57%~99.9%:流域森林覆盖率由7.5%上升到15.1%时,产沙量减少34.58%:山丘区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可减少29%的泥沙  相似文献   

5.
对长江中游防护林体系灌沟集水区内的栓皮栎林、板栗林、灌木丛和坡地农田等4种植被类型的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被类型土壤的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0.96%~48.20%,渗透速度变化为7.44~10.58mm.min^-1;地表径流、土壤以及K,N,P的流失量均为坡地农田〉栓皮栎林〉灌木丛〉板栗林。  相似文献   

6.
程继辉 《北京农业》2011,(12):156-157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积极发展以干鲜果品为主的水土保持兼用林,建成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我县被省上列入渭北旱塬南坡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项目范围。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分析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要素和步骤,研究了小流域尺度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构建了调整分期内的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调整的0--1整数规划模型。该模型选择一组需要进入调整分期的小班,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防护林体系的防护效益为目标,经营成本和改进现有的空间配置为约束,生成可供决策者参考的调整方案。该研究充实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关于现有状态调整的理论研究,同时对于防护林管理部门的生产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原理,以山西省隰县雁沟垣示范区为示例,建立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通过对区域进行系统辩识、诊断及灰色关联分析,得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区域性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进而建立系统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获得优化的产业结构.以优化的上地利用结构为基础,进行林种,树种的合理定位配置,使示范区的产业结构由单纯型转为综合型,防护林体系由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从而形成稳定、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优化规划的方法,把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视为一个系统,以生态、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以塬(坡)面和沟道之间的水沙联系为纽带,把塬(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统一起来,建立了小流域整个工程防治体系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淳化县泥河沟小流域为例对工程体系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实践和优化结果的相互印证说明该优化模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0.
根据渭北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体系配置的特点。结合农业灌溉要求,将沟道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利工程中的小型水库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系统工程优化理论的方法,建立了该地区小流域沟道工程体系配置的优化数学模型式。最后,以淳化县泥河沟流域沟道工程体系配置优化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及其生态防护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巴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白龙江中游、嘉陵江上游和汉江源头地区滑坡、泥石流均很发育.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除基岩裂解严重,地形陡峻,暴雨频繁外,主要是植被破坏严重,大面积陡坡垦耕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当前在陡坡耕地不能完全退耕的情况下,可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以森林为本底,以耕地、道路、沟渠、河流、村庄、塘堰等作为斑块,森林的面积应占到小流域面积的50~70以上,并将上述各种斑块镶嵌于本底之中,用森林将斑块包围起来.对易受侵蚀部位如山脊、小梁、道路、渠道、河流等的两侧应保留或营造50~250 m宽的防护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降雨产流量的阻滞作用,从而揭示其保育土壤的能力。结果表明:在0.80~0.85 mm/min降雨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的产沙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封育荒草坡、油松幼龄林、已封育荒草坡、油松中龄林、虎榛子阳坡灌丛、白桦幼龄林、白桦中龄林、油松近熟林、虎榛子阴坡灌丛、白桦近熟林;在0.60~0.65 mm/min降雨强度下则为,未封育荒草坡、油松幼龄林、已封育荒草坡、白桦幼龄林、油松中龄林、虎榛子阳坡灌丛、虎榛子阴坡灌丛、油松近熟林、白桦中龄林、白桦近熟林。同一植被类型枯落物层、土壤层滞水量及保土能力均与模拟降雨强度呈反比,不同植被类型保育土壤能力由大到小为,白桦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荒草坡。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沟道分布进行遥感监测,并解析影响其发育的主控因素,选择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村为研究区,通过对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的目视解译判读和空间分析,量化汇水区面积、坡长等12个变量,结合对264条切沟与等高线分布关系的地貌学分析、统计分析和野外详查,解译地表径流和机耕道作用等6种情形,对典型黑土区小流域切沟发育主控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面积大小不能直接控制切沟发育,林地内活跃沟长占活跃切沟总长的46.2%。小流域汇聚坡是切沟发育的典型地形,沟长占总长的68.1%,汇聚坡导致地表集中径流,沟长占总长的63.0%。汇水区面积和坡长是影响沟长的最主要因素,而小流域坡度是影响沟密度的显著因素。同时,切沟侵蚀多伴生于农田机耕道路一侧,机耕道旁沟长约占其总长的23.3%。研究表明,黑土区切沟侵蚀主要与机耕道促进地表径流的作用密切相关,侵蚀沟综合治理必须考虑小流域景观布局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应将农田机耕道路周边大型活跃切沟防控作为黑土区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张家河、麻地沟流域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枯落物量随立地条件的变化趋势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数表现为阴梁峁坡>阴沟坡>峁顶>阳梁峁坡>阳沟坡,Margalef指数表现为阴梁峁坡>阴沟坡>阳沟坡>阳梁峁坡>峁顶,物种数和Margalef指数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在阳坡由坡下到坡上呈减少趋势,在阴坡由坡下到坡上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阳沟坡>阴沟坡>阳梁峁坡>阴梁峁坡>峁顶,不同立地条件的差异不显著;枯落物量表现为阳沟坡>阳梁峁坡>峁顶>阴梁峁坡>阴沟坡,阳沟坡分别与阴梁峁坡、阴沟坡差异显著;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地上生物量、枯落物量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紫色土区地形因子的具体分布特点,基于ASTER GDEM(30 m分辨率),利用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等工具,提取并分析紫色土区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LS因子)、沟壑密度等地形因子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区15°的陡坡占比达58%,其中秦巴山山地区陡坡占比最大,达80%;坡长在0~40 m范围内占比达60%,主要集中在川渝山地丘陵区; LS因子值15的陡坡占比达55%,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山地区与武陵山山地丘陵区,与坡度分布一致;区域尺度的沟壑密度为0.69 km/km2,其中川渝山地丘陵区沟壑密度最小(0.57 km/km2),低于区域尺度沟壑密度均值的17.39%。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区水土流失评价、土壤侵蚀预报及生态修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影响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森林分布的空间分异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坡位中、土壤厚、坡位上、斜陡坡、半阳坡和半阴坡是影响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森林分布的主要空间因子。此结果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森林沿空间因子的分布情况相一致,说明主要空间因子的确定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陈铁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77-15778
[目的]为了把握资源发展情况,调查分析2011年福建省尤溪县的造林类型及造林树种。[方法]对2011年尤溪县造林情况汇总,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共造林面积14 589.5 hm2,其中荒山造林、采伐迹地更新占主要,面积分别占38.0%、33.9%;在小班个数上,以荒山造林、坡耕地造林、采伐迹地更新为多,分别为51.3%、19.5%、15.8%。坡耕地在2011年造林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造林树种有46种以上,以一般用材林占多数,面积为85.5%。一般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面积分别为7 035、5 253 hm2,占48.2%、36.0%。油茶、阔叶树类、茶叶、竹类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比例分别占6.2%、3.7%、1.8%、1.7%。混交林面积有大的增加,面积达4 914hm2,比值占33.7%。[结论]政府在树种选择上应加强指导,做到适地适树,并加强荒山造林的管理,进而更好地发挥造林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陕北黄土区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测定分析陕西吴起合沟流域原状坡、塌陷、切沟、缓台、浅沟及陡坎6种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N、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84~8.36、0.40%~0.90%、27.86~45.24mg·kg^-1、0.31~0.53g·kg^-1、4.66~9.55mg·kg^-1和152.52~198.0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微地形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碱解N和全N含量逐渐降低,有效P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速效K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除陡坎外,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切沟表层(0~20cm)土壤肥力指数为1.996,达到肥沃水平;原状坡、塌陷、缓台和浅沟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224、0.992、1.148和1.365,均处于一般水平;陡坎土壤肥力指数则为0.695,处于贫瘠水平。各微地形在20~100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差异较小,基本均处贫瘠水平。综合而言,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切沟表层土壤肥力最好,陡坎最差,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是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水土流失现状和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岷江上游茂县,汶川一带的干旱河谷是优质苹果的生产区。目前该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表现为:沟蚀强烈,片蚀普遍,滑坡频繁,泥石流时有发生,河谷底部风蚀作用强。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植被稀疏,河谷幽深,土层松散,乱砍滥伐与陡坡垦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