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甜叶菊作为低热量高甜度的新型甜味剂,近年来备受人们推崇,我国甜叶菊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甜叶菊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而甜叶菊品种市场混乱、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甜叶菊产业绿色大健康发展。通过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对近年来我国甜叶菊品种发展史进行综合概括,并且展望甜叶菊品种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甜叶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阐述了甜叶菊的生物学特性,从育苗、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介绍了甜叶菊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甜叶菊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甜叶菊中黄酮类化合物,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所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考察了乙醇的浓度、甜叶菊的质量与乙醇体积比(料液比)、超声波辅助提取甜叶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所用的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变化对甜叶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甜叶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控制条件:采用60%的乙醇,甜叶菊的质量与乙醇体积比为1:25(g/m L),超声提取时间20min,提取3次。在上述条件下,甜叶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2.54%。  相似文献   

4.
苏北沿海地区甜叶菊“1+N”复套种模式应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总结甜叶菊"1+N"复套种栽培模式应用栽培技术,包括甜叶菊后茬复套种蔬菜栽培原则及甜叶菊复套种蔬菜(三红胡萝卜、白玉春萝卜、莴苣、糯玉米、秋花菜)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84团自2013年开始种植甜叶菊,随着种植经验及技术的不断积累与总结,甜叶菊种植已经成为团场职工有效的增收渠道。为更好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甜叶菊种植技术,本文根据184团甜叶菊高产种植实践,归纳总结出甜叶菊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甜叶菊在明光市的种植面积居全省前列,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品种质量差及病虫害严重,制约着甜叶菊的发展.今后应搞好产业合理布局,加大科技投入,狠抓种子质量,不断提高品质,确保甜叶菊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引起甜叶菊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年7月从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采集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4种病原真菌分离物,观察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简称NJ)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GAPDH、CHS-1区序列和GenBank中相关病原菌的相应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因此,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叶斑病的致病菌鉴定结果为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目前为止,我国关于甜叶菊病害病原物鉴定方面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首次报道并分离鉴定由炭疽菌引起的甜叶菊叶斑病。  相似文献   

8.
甜叶菊是一种新兴糖料作物。从育苗、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甜叶菊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甜叶菊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实地介绍了黑龙江省甜叶菊从温室育苗、拱棚(或温室)假植、田间定植、田间管理及各时期病虫害防治的全部栽培技术规程,旨在对我省甜叶菊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新疆与黑龙江、甘肃等地是近年来新发展的甜叶菊种植区域,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种植甜叶菊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充分发挥新疆地区优势,在适宜的区域发展种植甜叶菊,对龙头加工企业及当地农民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将会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前段时间笔者专程去新疆进行了实地考察,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充分认识新疆地区发展甜叶菊生产优势1.1日照时间长在甜叶菊生长季节,6~9月新疆日照时数长达  相似文献   

11.
沈农保 《当代农业》2014,(13):50-50
《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甜叶菊种植保险条款》明确了甜叶菊种植保险标的、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与免陪率等标准,对农户甜叶菊生产起到保障作用。种植甜叶菊投保要求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甜叶菊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符合当地普遍采用的种植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要求;种植场所在当地洪水水位线以上的非蓄洪、行洪区;生长正常。投保人应将符合上述条件的甜叶菊全部投保,不得选择投保。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河西走廊甜叶菊生产状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甜叶菊生产现状,分析了甜叶菊产业发展中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积极引导、严把种子质量关、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水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对策,旨在为河西走廊甜叶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甜叶菊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工而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资源稀缺等实际问题,通过机械化的引入与应用,使甜叶菊机械化的应用从无到有,渐而形成了一套甜叶菊生产中应用机械化的技术模式,并应用于甜叶菊育苗和甜叶菊叶采收两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中育苗环节,每亩省工120个,仅为人工育苗用工的1/4,此环节每亩苗床节本18 000元;甜叶菊叶采收环节每亩省工13个,每亩节本2 000元。同时为甜叶菊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甜叶菊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叶菊市场前景好、经济价值高,东台县2008年甜叶菊平均单产3.6t/hrn2,收入5.1万元/hm^2。介绍了甜叶菊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甜叶菊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甜叶菊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青阳镇重岗社区甜叶菊的栽培技术及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在农村广泛宣传和推广,努力探索套种、试种等田间推广模式,促进非农业生产的发展。2008年青阳镇重岗区共种植甜叶菊40余hm2,667m2产量150~200kg、收入2000~2500元、成本约500元,折合667m2纯收入1500~2000元。为了进一步推广甜叶菊的种植面积,不仅需要扩大示范带动、加强宣传引导工作,把甜叶菊生产当作一个产业来做,同时还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广大菊农的种植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甜叶菊别名甜菊、糖草、甜草,为菊科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甜叶菊全株都有甜味,以叶片最甜,含糖苷14%,叶片经晒干粉碎后即可当糖料,其提取物——甜叶菊糖,属于天然无热量的高甜度甜味剂,是蔗糖甜度的300倍,而热量仅为白砂糖的1/300。甜叶菊有提高血糖、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制成保健茶或食品添加剂,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调节胃酸、恢复神经疲劳、预防小儿龋齿等。现将其田间管理技术归纳如下:一、中耕除草及追肥方法与农作物管理相同,因甜叶菊是浅根植物,中耕时注意不要伤根。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甜叶菊成为兴安盟发展的特色经济作物。本文从兴安盟甜叶菊的种植历程、经营模式、种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并对甜叶菊种植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专家点拨     
甜叶菊怎么不“甜”了章学山东省是国内种植甜叶菊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而济宁市作为“中国甜叶菊之乡”,其甜叶菊种植面积和出口量约是全国的70%。多年来,甜菊糖因其价值高、出口销路好成为鲁西南出口的拳头产品。同时农民种植的甜叶菊几年...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甜叶菊生理指标及单株干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甜叶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种质材料甜叶菊生理指标及干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下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甜叶菊单株干叶产量不同。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仅IS-1在T3(停止灌溉15天)略有上升;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相对电导率均出现较平稳的显著增加;IS-1和AL-4叶片MDA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先降低后升高,而QF-1、‘青甜杂4’及JD-1叶片MDA的含量持续升高;SOD与POD的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5份甜叶菊种质材料的单株干叶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相同处理中不同材料的相同指标变化程度不同,说明其抗旱能力不同:其中IS-1最强,QF-1最弱,其他3份材料的抗旱性顺序分别为:AL-4>‘青甜杂4’>JD-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引起甜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分析MeJA在甜叶菊响应链格孢菌过程中的作用,为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取自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的发病甜叶菊植株的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观察菌落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和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7个致病菌株ST1-ST7的r DNA-ITS区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和测序,并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基于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和Gen Bank中相关链格孢菌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利用台盼蓝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链格孢菌分生孢子在甜叶菊叶片上的萌发状态及侵入叶片的方式。通过向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外源添加MeJA分析其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MeJA并接种链格孢菌,观察叶片对链格孢菌的抗性;采用q PCR方法分析JA通路相关基因在甜叶菊叶片接种链格孢菌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甜叶菊发病叶片上共分离到7个菌株,所有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呈近圆形等径辐射生长,气生菌丝较为发达,初期为白色,后期逐渐变为不同程度的灰黑色,分生孢子单生或成链,多为近球形、倒棒状或倒梨形,大小为(20.5—45.5)×(6.5—16.0)μm。将所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甜叶菊离体叶片上,发现7个菌株对甜叶菊叶片致病程度存在一定差异,ST2、ST3和ST7 3个菌株侵染叶片后病斑扩展速度快,致病力较强。3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的r DNA-ITS序列长度分别为569、570和570 bp,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ST2、ST3与菌株KY814634.1、DQ491089.1等(Alternaria alternata、Alternaria sp.,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100%,ST7与菌株HQ402558.1(Alternaria tenuissima,细极链格孢)的相似度达到99%。对接种细极链格孢ST7分生孢子的甜叶菊叶片台盼蓝染色后的观察结果发现,分生孢子可以从孢子的头部、侧面、尾部多个位置萌发,从叶片的气孔和表皮细胞间隙侵入叶片表皮细胞内。外源施加浓度高于200μmol·L~(-1)的MeJA能有效抑制细极链格孢菌丝的生长;甜叶菊离体叶片饲喂100μmol·L~(-1)的MeJA后接种细极链格孢,病斑面积明显小于对照,表明MeJA可增强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JA通路相关基因LOX3和JAR1在甜叶菊接种细极链格孢后上调表达,JAZ1和JAZ4反之下调表达,表明JA通路参与甜叶菊对细极链格孢的响应。【结论】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褐斑病的致病菌为链格孢菌。细极链格孢菌丝可以从叶片的气孔以及表皮细胞间隙侵入表皮细胞。外源施加MeJA能够有效增强甜叶菊叶片对细极链格孢的抗性,在甜叶菊褐斑病的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