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变黄中期湿球高低及稳温时间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为优化密集烤房烟叶烘烤提供参考。[方法]在变黄期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只调整38和42℃湿球温度和稳温时间,对粤烟97品种中部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中部烟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5.5℃、稳温25 h,42℃湿球控制35.5℃、稳温13 h的T2处理,变黄期失水协调性较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颜色橘黄鲜亮,色度、油分较好,总糖、还原糖、糖碱比较高,烟碱、含氮量较低,评吸得分最高,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提高烟叶的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高低及稳温时间长短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评吸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中温、中湿,38℃稳温时间较长的T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散烟密集烤房的关键技术。[方法]采用4因素2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烘烤环境对散烟密集烤房初烤叶等级质量的影响。[结果]烘烤环境对散烟密集烤房杂色烟比例的影响主要在烘烤的中前期,降低变黄期的湿球温度,适当扩大变黄期与定色期的湿球温度差,可以减少初烤叶的杂色烟比例。变黄期与定色期的湿球温度差对烟叶颜色转变的影响最大,适当扩大两者的差值有利于烟叶颜色向桔色方向发展。[结论]变黄期湿球温度35.6~36.2℃、定色期湿球温度37.0~38.0℃、干叶温度51.9~53.8℃且干筋期湿球温度37.9~39.8℃时,初烤叶的杂色烟比例小,桔色烟比例大。  相似文献   

3.
《天津农业科学》2017,(7):66-69
研究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高温逼熟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高温逼熟烟叶密集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广东烟区高温环境条件下成熟上部烟叶为材料,明确不同工艺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含碳和含氮化合物的变化,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密集烘烤变黄和定色阶段拉长烘烤时间和提高湿球温度,烟叶淀粉和可溶性蛋白降解量提高,还原糖和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增加,烤后烟叶质量改善。研究认为,在南方三段式烘烤工艺变黄和定色阶段稳温时间基础上分别拉长10,14 h,并提高湿球温度0.5℃能提高高温逼熟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4.
不同湿球温度对中部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降低江西吉安烟区烤后烟叶的光滑僵硬烟比例,促进烟叶内部物质转化协调,提高烘烤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3组不同湿球温度对其进行处理(T1为变黄期中湿,定色期低湿烘烤工艺;T2为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CK为传统三段式烘烤工艺),分析烘烤工艺对烤后中部烟叶的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前期37℃,后期35℃;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7℃;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8℃)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最好;主要经济性状,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化学成分,烟碱、总氮、钾含量较协调;香气物质,烟叶中的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总量较另外两个烘烤工艺有显著提高,香气物质总量无显著提高;感官评吸质量,香气质、燃烧性、灰分、使用价值均较CK有显著改善。T1次之;CK较差。总之,利用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对江西吉安烟叶进行烘烤,对烟叶的各个评价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应优选同步预热低湿变黄烘烤工艺。  相似文献   

5.
以中烟100为供试品种,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阶段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质量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湿球温度(35℃)条件下的烤后烟叶质量显著优于较高湿球温度(36℃)条件下的烤后烟叶,具体表现为色度强、挂灰杂色少、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含氮化合物含量较低、糖碱比和氮碱比适宜、中性香气物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确定烤烟烘烤各阶段最优的温湿度及各个温度所维持的时间,优化云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烘烤质量.[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整个烘烤阶段设置3种烘烤工艺处理,分析烘烤工艺对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35℃,维持8h;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维持12 h;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8℃,维持10~12 h;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8℃,维持18~24 h;干球温度37℃/湿球温度38℃,维持18 ~24 h;干球温度50℃/湿球温度39℃,维持6h;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40℃,维持8h;干球温度60℃/湿球温度42℃,维持10~12 h;干球温度65℃/湿球温度42℃,维持10 ~ 12 h)烤后烟叶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分析的48种致香物质中有28种含量高,其余20种致香物质受烘烤工艺影响不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利用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确定烤烟烘烤各阶段最优的温湿度及各个温度所维持的时间,优化云南烟区密集烘烤工艺,提高烘烤质量。[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在整个烘烤阶段设置3种烘烤工艺处理,分析烘烤工艺对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干球温度36℃/湿球温度35℃,维持8 h;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维持12 h;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8℃,维持10~12 h;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8℃,维持18~24 h;干球温度37℃/湿球温度38℃,维持18~24 h;干球温度50℃/湿球温度39℃,维持6 h;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40℃,维持8 h;干球温度60℃/湿球温度42℃,维持10~12 h;干球温度65℃/湿球温度42℃,维持10~12 h)烤后烟叶感官评吸整体得分高,分析的48种致香物质中有28种含量高,其余20种致香物质受烘烤工艺影响不明显。[结论]综合分析认为,利用多阶梯中温中湿烘烤工艺对烟叶进行烘烤,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和致香成分含量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普洱烟区气象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烟叶生理特点及烘烤特性,在密集烤房中开展烘烤工艺研究,找到一种有效降低烟叶烘烤损失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暖湿气象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烟叶,用气流下降式4层密集烤房烘烤时,减少干球温度低于38℃的低温变黄时间,延长38~42℃高温变黄时间,并将此阶段湿球温度保持在34~35℃(正常范围内的低值)范围内,能够较好实现烟叶在变黄中期颜色变化与干燥程度协调同步;在烟叶变黄后期,干球温度为41~42℃阶段,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5~36℃(正常范围内的低值)范围内,使烟叶既达到黄片青筋的变黄程度,又达到失水45%~50%的干燥程度,之后再转入定色阶段,能够明显减少黑糟烟、青烟、挂灰烟比例,烤后烟叶外观更为鲜亮,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密集烤房温湿度环境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尤其是湿度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设计了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的不同干球温度烘烤处理。结果表明,在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变黄前期干球温度高变黄快,变黄后期干球温度高的变黄慢;各处理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中部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逐渐降低;高干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较差;建议中部叶烘烤各阶段干球温度控制在37~38、41~42、47~48、53~54℃,上部叶各阶段干球温度以36、38、46、5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四川烟区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研究了密集烘烤中不同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中性香气物质、酸性香气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0.5℃)稳温24 h、42℃(37℃±0.5℃)稳温20 h、45℃(38℃±0.5℃)稳温24 h、54℃(39℃±0.5℃)稳温20 h的组合烤后烟叶香气物质总量以及评吸质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及工业可用性,以一次性采收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变黄期不同干湿球温度差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变黄期干球温度为38℃,干湿球温度差为1.5℃时可以增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致香物质含量,明显改善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促进烤后烟叶各项经济性状上升,从而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密集烤房湿球温度对烟叶香气和评吸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烟97的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烤房湿球温度对烤后烟叶香气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集烤房条件下,当变黄末期干球温度为42℃、湿球温度为37℃,定色末期干球温度为54℃、湿球温度为39℃时,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类西柏烷类和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含量均最高,并且评吸质量总分最高。  相似文献   

13.
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对烟叶特色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中上部烟叶的烤后品质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试验采用密集烤房研究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对云烟87中上部烟叶烤后外观质量、颜色值、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部烟叶,以T3处理(湿球温度39℃),在外观质量、评吸质量、风格彰显程度、化学成分评价分值得分最高,经济性状较好,烤后烟叶综合质量依次为T3处理(湿球温度39℃)T2处理(湿球温度38℃)T1处理(湿球温度37℃)。随着定色前期湿球的提高,代表红色的a值有提高的趋势,鲜干比逐渐略有增大,说明有利于物质转化,加深烟叶的颜色,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2)上部烟叶,以T2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主要表现在外观质量、评吸质量分值得分最高,经济性状最好,颜色桔黄鲜亮,成熟度、叶片结构、油份较好,颜色饱和度较好,正反面色差较小,化学成分协调性好;T3处理居中,表现颜色偏深偏暗、油分略差,化学协调性差,评吸质量亦有所降低,呼吸消耗较大;T1处理综合表现较差。从风格彰显程度来看,随着定色前期湿球温度提高,浓香型风格特色有提高的趋势。因此,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定色前期湿球温度中部烟叶以39℃、上部烟叶以38℃,有利于提升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伯军  张文平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329-1331
针对近年来密集烤房应用中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2009年以云烟87为试材,在重庆市武隆县进行了密集烤房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能耗、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球温度42℃和54℃分别稳温12 h,烤后烟叶的综合质量较好,能耗较低,投入与产出比较高.在42℃稳温时间过短,烟叶变黄和凋萎不充分,烤青烟比例增加;稳温时间过长,导致干物质降解过度,烟叶在定色期失活早,酶促棕色化反应加重,影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烟叶在54℃保持相对长的时间可改善烟叶的颜色和色度,有利于香气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与酶解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上部叶淀粉颗粒结构、特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为合理调控上部烟叶淀粉含量、提高上部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理化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淀粉酶活性、酶解力与颗粒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中淀粉含量变化主要在变黄期,淀粉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淀粉颗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鲜烟叶中淀粉颗粒主要为圆球形和长圆柱状,个别呈不规则形状,颗粒表面有明显的凹槽内陷和层状结构;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大量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层状结构,长圆柱状淀粉颗粒大量减少;烘烤结束,烤后烟叶中几乎没有长圆柱状淀粉颗粒。鲜烟叶颗粒长轴平均粒径为3.21 µm;烘烤过程中淀粉颗粒长轴平均粒径整体上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8℃和42℃增加明显,42℃结束淀粉颗粒粒径增幅60%以上,47℃以后变化差异不明显。烟叶中淀粉的酶解力在烘烤过程中的变化是先增大,在38℃时达到峰值,然后降低。【结论】密集烘烤过程中变黄期是烤烟淀粉降解、颗粒结构、特性变化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控变黄期的烘烤环境条件对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键温度点不同湿球温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兆佳 《山西农业科学》2014,(4):338-339,352
采用自控温湿度电烤箱,研究了关键温度点不同湿度控制处理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大烘烤时在干球温度42℃时,需要湿球温度配合37℃左右的,干球温度54℃、湿球温度39℃的烤后烟叶质量较好,在一定范围内能改善烤后烟叶的可用性,对改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方面效果明显,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吸食质量可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不同装烟量与烟叶不同凋萎程度的烘烤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装烟量与烟叶凋萎程度的烘烤效应不同,有一定差异。轻度凋萎密集装烟(T2处理)与未凋萎半密集装烟(T1处理)相比,综合烘烤效应较好,烤后烟叶内在质量有所提高,烘烤成本明显降低。中性香气成分总量(新植二烯除外)有所增加,其中二氢-2-甲基呋喃酮、糠醇、2-环戊烯-1,4-二酮、香叶基丙酮含量分别增加154.64、107.14、66.67、92.08个百分点;上等烟比例提高8%,装烟重量增加77.07%,单位干烟叶耗煤量降低36.42%。  相似文献   

18.
烘烤变黄环境对上部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二因素最优回归设计,研究烤烟品种K326烘烤变黄期温度和相对湿度对上部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上部叶烘烤变黄过程中蛋白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变黄温度和相对湿度范围内低温和中湿有利于维持上部叶蛋白酶活性在较高水平。从提高上部叶蛋白酶活性的角度考虑,上部叶烘烤的变黄恒定温度为34.0℃左右、相对湿度88.0%(即干湿差1.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