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指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反映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民勤梭梭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解剖结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C、N、P、K含量等,分析梭梭同化枝δ13C随年代变化规律及其与解剖结构、生理指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同化枝δ13C值的变化范围在-0.156 5%~-0.138 5%,随着年代的增加,梭梭同化枝δ13C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峰值。2)除角质层和导管孔径,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解剖结构指标差异显著(P<0.05),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19%~21.53%;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值与解剖结构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值与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叶片δ13C值可以反映植物生长环境及本身水分的亏缺程度;N含量显著影响民勤不同年代梭梭同化枝δ13C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针叶树种对光合碳同化产物在器官-土壤中的分配规律。【方法】以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iana)5 a生幼苗为试验对象,通过盆栽实验,利用脉冲标记法对处于生长期的幼苗进行4次13C同位素脉冲标记,以期揭示粗枝云杉和四川红杉光合碳同化产物在器官-土壤中的分布规律。【结果】两种幼苗各器官和土壤δ13C值在标记前后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标记后13C富集量表现为:四川红杉>粗枝云杉。标记后四川红杉根、枝、叶和土壤的δ13C值范围分别为:25.33‰~171.64‰、36.68‰~206.84‰、79.40‰~230.91‰和-16.49‰~-11.28‰,具体表现为叶>枝>根>土壤;粗枝云杉根、枝、叶和土壤的δ13C值范围为-23.02‰~63.97‰、-23.72‰~18.52‰、-20.09‰~14.09‰和-20.27‰~-15.71‰,表现为根>叶>枝>土壤。【结论】基于  相似文献   

3.
五种灌木种源试验与苗期生长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对沙拐枣等5种灌木11个种源区的苗期生长进行了种源定点试验。同时对5个树种苗期生长的差异也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在92、94年进行两个重复观测,通过对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t检验的结果表明:各树种最佳种源分别是:花棒、(磴口、民勤);羊柴:(榆林);柠条:(民勤、凉城);梭梭:(磴口);沙拐枣:(民勤)。各树种高生长的种间排序为:花棒>沙拐枣>羊柴>梭梭>柠条。地径生长排序为:沙拐枣>花棒>羊柴>梭梭>柠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5种典型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荒漠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5种典型群落,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荒漠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5个群落的丰富度指数(Ma)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白刺、柽柳、沙拐枣、梭梭;优势度指数(C)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梭梭、白刺、柽柳、白梭梭;群落多样性指数(D)从大到小依次为白梭梭、柽柳、白刺、梭梭、沙拐枣;均匀度指数(Jsw)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沙拐枣、柽柳、白刺、白梭梭。[结论]同时提高荒漠植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可以提高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 10种荒漠植物叶片超氧物歧化酶 (SOD)活性 ,其活性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梭梭、霸王、泡泡刺、珍珠、白刺、狭叶锦鸡儿、沙拐枣、籽蒿、锦鸡儿、红沙。研究表明 ,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高低与植物所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植物体内超氧物歧化酶的活性越高 ,其抗旱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植物叶片13C碳同位素指示了其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通过叶片13C碳同位素了解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对研究沙地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修复中的物种选择有参考价值,本文取样测定了宁夏主要沙地植物的叶片δ13C,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及立地条件对叶片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沙地C3植物叶片δ13C变化范围为-29.31‰~-24.37‰,与北方其他区域的同类植物相近,C4植物梭梭的叶片δ13C为-12.04‰±0.76‰,显著高于C3植物;相同立地条件下C3植物物种间叶片δ13C差异显著,叶片δ13C可能更多地受遗传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植物生活型对叶片δ13C影响不大;不同立地条件柠条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差异,生长于风沙土、灰钙土等干旱区域的柠条水分利用效率比生长于黄土和苗圃地的更高,表明柠条通过提升水分利用效率适应干旱严苛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金塔沙漠不同类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样方调查法,对金塔沙漠不同类型的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金塔生态环境脆弱,人工林植被群落物种组成简单,共有植物种26个,分属10科24属,主要以胡杨、沙枣、梭梭、花棒、假苇拂子茅、黑沙蒿、小果白刺、骆驼刺、沙拐枣、柽柳为优势种,反映了沙漠植被的特征。2)金塔沙漠人工林有乔木林和灌木林2种类型,乔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胡杨(柽柳、芦苇)×沙枣(花棒、黑沙蒿)群落、胡杨(假苇拂子茅)×沙枣(芦苇)群落,灌木林植被群落类型为柽柳(花花柴)×小果白刺(骆驼刺)群落、梭梭(河西菊)×沙拐枣(芦苇)群落。3)乔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物种组成稀少,其物种丰富度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均高于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比灌木层的小,呈现出乔木层、草本层物种的集中程度较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灌木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也较低,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比草本层的小,Simpson指数比草本层的大,反映出灌木层物种的集中程度偏高、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利用Model1000植物水分压力室,测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沙漠植物园引种的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当年定植幼苗小枝的水势日变化特征,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这4种植物水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天中,4种植物最低水势为梭梭<西伯利亚白刺<多枝柽柳<花棒,说明梭梭抗旱性最强,西伯利亚白刺次之,而多枝柽柳和花棒抗旱性较差。多元回归表明:水势相对较高的花棒和多枝柽柳与平均总辐射的相关性最强(p<0.01),而水势较低的西伯利亚白刺和梭梭则与冠层温度的相关性最强(p<0.01)。西伯利亚白刺较适合作为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的更新树种,促进沙漠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乌兰布和沙漠地区9种灌木的抗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乌兰布和沙漠地区9种灌木品种的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值法对9种灌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柠条的水分饱和亏、束缚水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其它灌木;通过聚类分析将9个灌木试验材料聚为3类,强抗旱灌木为沙木蓼、柽柳、柠条;中抗旱灌木为沙拐枣、白刺、花棒;弱抗旱灌木为籽篙、乌柳、河柳;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9种灌木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9种灌木的抗旱性由强到弱顺序依次为:柠条>柽柳>沙木蓼>沙拐枣>花棒>白刺>籽蒿>乌柳>河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部位羊肉中碳氮稳定同位素差异,以及对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肉羊产地溯源鉴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IRMS)测定不同部位脱脂羊肉中δ13C和δ15N值,进而比较不同产地来源(新西兰和中国宁夏、甘肃、安徽)的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中δ13C和δ15N值,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线性判别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确定碳氮稳定同位素对肉羊产地的溯源能力。【结果】后腿、排骨与胸叉、腹腩、脖子中δ13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δ15N值在后腿、胸叉、排骨、腹腩和脖子5个部位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产地(宁夏、甘肃、安徽和新西兰)的脱脂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中δ13C和δ15N值差异显著(P<0.05),其中脱脂羊肉对产地溯源判别效果最佳,原始判别正确率为84.9%,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82.4%。全骨粉与骨胶原对产地判别正确率达65%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脱脂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与骨胶原中δ13C、δ15N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骨胶原与脱脂骨粉、全骨粉中碳同位素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和0.866。【结论】稳定同位素可有效鉴别不同产地来源的肉羊样品,羊肉、全骨粉、脱脂骨粉及骨胶原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肉羊进行产地溯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比较了生长于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光合特性、叶片同位素组成以及元素含量等生理生态特征,探讨2种锦鸡儿对毛乌素沙地区域环境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的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 Gs )、蒸腾速率( Tr )和胞间CO2浓度( Ci )显著高于柠条锦鸡儿,但是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WUEi )和叶片稳定碳同位素(δ13 C)显著低于柠条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的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 Fv′/Fm′)、电子传递速率( ETR)、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在高光强下显著高于中间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的叶片氮含量(N%)显著高于柠条锦鸡儿,但是稳定氮同位素(δ15 N)却显著低于柠条锦鸡儿。结果说明在毛乌素沙地环境下2种锦鸡儿的主要叶片性状存在明显差异,中间锦鸡儿通过较高的Gs、 Tr 和Ci以及较高的固氮能力维持更高的光合速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而柠条锦鸡儿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及较强的光能利用能力,有助于其适应更为干旱的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2种锦鸡儿的地理替代分布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探讨沙区适生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适应性,为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以9种沙区适生灌木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控水梯度,测定供试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光响应特征及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9种灌木总光合速率(Pn)对太阳辐射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即受干旱胁迫时光响应曲线显著降低。在中度干旱胁迫下,9种灌木Pn下降幅度为33.7%~69.2%,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m(μmol·m-2·s-1)柽柳(10.53)、沙木蓼(10.44)、沙柳(9.74)适应性较强;重度干旱胁迫时,Pn下降幅度为75.4%~87.9%,其中Pm(μmol·m-2·s-1)沙柳(4.35)、小叶锦鸡儿(4.11)、中间锦鸡儿(3.91)适应性较强。由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变化来看,在中度干旱胁迫时,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黄柳、沙柳通过提高对弱光的利用来适应干旱;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对弱光的利用较为稳定,表现出对干旱的长期适应性。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表现为柽柳、黄柳、小叶锦鸡儿受光抑制影响较大,沙木蓼、互叶醉鱼草、蒙古莸受光抑制影响较小。在内蒙古中西部沙化地区造林时,沙柳、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为首选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蒙古莸、华北驼绒藜、互叶醉鱼草等应避开严重干旱区域或季节,同时避免过强光照。  相似文献   

13.
牦牛肉中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牦牛肉中稳定碳、氮、氢同位素组成,以及它们受地域、牧草和饮水的影响,为其产地溯源及真伪鉴别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青海省海北、海南、玉树3个不同地域采集牦牛肉、牧草及水样品,利用GPS定位采样地的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利用元素-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分析样品中稳定碳、氮、氢同位素比率。【结果】牦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3.99±0.25)‰和(-28.77±0.50)‰;脱脂肌肉中的δ15N和δ2H平均值分别为(4.04±0.91)‰和(-107.99±11.08)‰。牦牛肉中δ13C、δ15N值主要受其食用的牧草影响,地域对牦牛肉中的δ13C值也有一定的影响,即牦牛肉中δ13C值有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青海省海北、海南、玉树3个地区牧草和水中的δ2H值均有极显著差异,牧草中δ2H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南>海北>玉树,水中δ2H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北>海南>玉树。牦牛肌肉中δ2H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海南>海北>玉树,与牧草中δ2H值的地域变化顺序一致。说明牦牛肉中的δ2H值与牧草、饮水密切相关,均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牧草对牦牛组织中氢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可能大于水的影响,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牦牛肉中稳定同位素指纹与高海拔地区的牧草、饮水、地形密切相关,具有独特的指纹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对甘薯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方法】采用人工旱棚和旱池模拟薯块膨大高峰期(100—120 d)干旱胁迫,结合 13C标记方法,研究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α-萘乙酸(NAA)和脱落酸(ABA)3种外源激素对甘薯干旱胁迫的缓解效应。测定甘薯叶片 13C积累量和分配率、内源激素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光合荧光特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RDA分析。【结果】与正常供水相比,干旱胁迫导致甘薯产量下降了18.76% (P<0.05),而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显著降低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薯减产的幅度(P<0.05),喷施6-BA效果最佳,其次分别是喷施ABA和NAA。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功能叶光合效率,从而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的合成。其中,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10.93%,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增加了20.00%。干旱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瞬时 13C积累量和向块根的分配率,6-BA处理分别提高了75.68%和27.68%,促进了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的转移和分配。此外,喷施生长调节剂可提高叶片碳代谢酶活性,喷施6-BA、NAA和A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SS酶活性分别提高29.59%、19.25%和13.03%。喷施生长调节剂可以缓解因干旱引起的ZR和IAA含量下降,喷施6-BA与喷清水处理相比,ZR和IAA分别增加了18.72%和10.97%。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碳代谢酶活性和内源激素是调控薯块膨大高峰期光合产物( 13C)分配的关键指标(R=0.997);通径分析表明,对甘薯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中转移与分配的影响直接作用系数较大的是Pn、SPS、ABA、ZR、SS和Fv/Fm。RDA分析表明,喷施6-BA与甘薯 13C总积累量、块根 13C分配率、ZR、Pn、Fv/Fm、SS和SP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干旱胁迫下,喷施生长调节剂能提高内源激素含量和SPS、ADPGase为主的碳代谢酶活性,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薯块膨大期光合产物( 13C)由叶片向块根转运,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肠酶对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猪饲料原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大肠酶条件下非淀粉多糖(NSP)组分与DMD和体外总能消化率(GED)的关系,为完善体外模拟胃-小肠-大肠三步消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4个处理,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饲料原料胃和小肠消化后,分别使用对照组(去离子水)、纤维素酶、Viscozyme酶和仿生酶(由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组成)模拟大肠阶段的消化。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分别测定玉米、大豆粕、小麦麸、玉米DDGS、苜蓿草粉和大豆皮的DMD、GED和EHGE。并使用乙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6种饲粮原料NSP含量和组分。分析饲料原料NSP组分与DMD及GED的相关关系。 【结果】(1)在对照组中,玉米的DMD最高,达到了81.51 %,相应的EHGE为15.39 MJ·kg-1,而大豆皮的DMD最低,只有10.60 %,相应的EHGE只有2.42 MJ·kg-1。(2)3种模拟大肠酶均显著提高了玉米、大豆粕和大豆皮的DMD(P<0.01),提高了大豆粕和大豆皮的EHGE(P<0.01)。但纤维素酶作用下苜蓿草粉、玉米DDGS的DMD和EHG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Viscozyme酶作用下小麦麸、玉米DDGS的DMD和EHG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仿生酶显著提高了6种饲料原料的DMD(P<0.01),显著提高了除玉米DDGS外的其他5种饲料原料的EHGE(P<0.01)。(3)不同的大肠酶对不同饲料原料体外消化率的提升程度不同。在6种原料中,纤维素酶对小麦麸的DMD和EHGE提升程度最高,分别达到了5.89 %和1.03 MJ·kg-1,而只使大豆粕的DMD和EHGE提高了1.26 %和0.36 MJ·kg-1;Viscozyme酶对大豆皮体外消化率的提升程度最高,分别使其DMD和EHGE提高6.01%和1.02 MJ·kg-1。仿生酶对小麦麸的DMD和EHGE的提升程度最高,达到了6.59%和1.37 MJ·kg-1。(4)6种饲料原料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的含量均低于不溶性非淀粉多糖(INSP),玉米的总非淀粉多糖(TNSP)含量最低(8.59%),大豆皮的TNSP含量最高(75.72%),各原料的NSP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但不同原料中4种单糖含量存在差异。(5)6种饲料原料的SNSP、INSP以及TNSP含量与DMD、GED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仿生酶作用下DMD与TNSP含量的相关性(R 2=0.95, P<0.01)高于纤维素酶(R 2=0.94, P<0.01)和Viscozyme酶(R 2=0.93, P<0.01)。同时,仿生酶作用下GED与TNSP含量的相关性(R 2=0.89, P<0.01)也高于纤维素酶(R 2=0.86, P<0.01)和Viscozyme酶(R 2=0.81, P<0.01)。【结论】仿生酶在体外模拟猪大肠消化过程中,对饲料的消化作用优于纤维素酶和Viscozyme酶,可作为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体外模拟猪消化中大肠阶段的模拟消化酶。  相似文献   

16.
以野生、抗旱、耐盐性较强的草木犀、柠条、银合欢、伞房决明、刺槐、沙冬青、白刺、二色补血草、柽柳、白沙蒿、沙枣、樱桃、续随子等13种植物的实生幼苗为试材,通过比较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离体叶片细胞相对膜透性的变化,分析这些植物的耐盐性。结果显示,6种豆科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柠条银合欢刺槐草木犀沙冬青伞房决明;5种灌木类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柽柳白刺柠条沙冬青伞房决明;4种乔木类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银合欢刺槐沙枣樱桃;4种草本植物的耐盐性依次为:二色补血草续随子白沙蒿草木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乌鲁木齐的荒山绿化植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刺叶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为材料,幼苗生长90 d时停止浇水,叶片枯蔫后再恢复浇水。研究了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刺叶锦鸡儿在干旱处理后第12天叶片大量枯黄,另外2种锦鸡儿在第18天叶片枯黄。正常水分条件下,3种锦鸡儿的脯氨酸含量较低,在0.002~0.005 mg/g之间。干旱处理后期快速增加,浇水后含量下降。叶片枯黄时,柠条锦鸡儿的脯氨酸含量最高,为(0.970±0.004)mg/g。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脯氨酸相似。正常水分条件下,刺叶锦鸡儿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柠条锦鸡儿的丙二醛含量呈M型曲线变化,白皮锦鸡儿始终保持较低水平,刺叶锦鸡儿在处理后期含量较高。干旱期间,3种锦鸡儿的叶绿素含量持续下降,恢复浇水后上升。[结论]刺叶锦鸡儿的抗旱能力较白皮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弱。  相似文献   

18.
以青藏高原地区各地分布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等20种灌木树种为试验材料在苗圃培育,通过测定其生物量、根冠比、叶片瞬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及碳同位素组成δ13C,对比灌木树种间生物量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并综合评价灌木树种抗旱性。结果表明,灌木树种间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取值范围分别为根冠比0.11~0.80、叶片蒸腾速率3.24~6.61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1.85~4.43μmol·mmol-1和δ13 C-26.09‰~-30.22‰。植物的抗旱适应机制主要包括叶片旱生形态型、节水型、高根冠比型和高水分利用效率型,不同属植物和同属不同种植物之间抗旱性均有明显差异,其中沙棘属植物总体抗旱性较差。此外,灌木抗旱性与原产地有一定的联系,其中青海地区灌木总体抗旱性优于西藏和甘肃地区。综合分析抗旱性生理指标发现,金露梅、蔷薇、尼泊尔锦鸡儿、三颗针和胡颓子抗旱性能较好,总体上属于低耗水、高生产效率、抗旱性强树种,在干旱地区造林时可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9.
以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模型法分析了福建将乐林场粗叶榕、檵木、厚叶冬青、建润楠4种灌木生物量与地径(D)、株高(H)、冠幅(C)、植冠面积(A)、DH、D2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DH、D2H为参数构建的w=a+b(DH)+c(DH)2+d(DH)3W=a+b(D2H)+c(D2H)2+d(D2H)3模型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灌木的生物量与各形态因子的相关关系;同时,拟合灌木层混合生物量模型,其整株生物量模型为W=35.4+4.19×10-2(DH)+2.03×10-3(DH)2+1.08×10-6(DH)3(R=0.921,SEE=0.921)。  相似文献   

20.
对植物叶片含水量进行快速、准确和无损检测有助于诊断植物缺水程度。以10种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平行板电容传感器,改进电阻测量方法,对叶片电容和电阻进行检测。采用SPSS 19.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组内相关系数分析,验证数据的可靠性。将叶片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用Excel软件对训练集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叶片含水量与电容、电阻的拟合模型,并利用拟合模型对测试集叶片含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0种植物叶片电容测量值可靠性良好,红叶石楠和杨梅叶片电阻测量值可靠性良好,女贞、无患子、紫荆和桂花叶片电阻测量值可靠性一般,珊瑚树叶片电阻测量值可靠性较差。经Excel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为0.978 8,调整R2为0.977 4,P=7.85×10-37,拟合方程为Z=86.0897-628.471X-1-11.1753Y+117.2954Y·X-1,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利用该模型对测试集叶片含水量进行预测,与烘干法比较误差值为-2.53%~1.46%。因此,该模型可以作为该10种植物叶片含水量预测的通用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