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经济转型、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山西省提出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战略,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通过基尼系数、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泰尔指数、水平梯度的测量和计算,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上呈现出相对差异逐步缩小、总体旅游经济在空间上趋于分散的均衡发展趋势。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性分析,新阶段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应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以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协调,缩小区域差异,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形象与区域旅游吸引力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青海黄河上游沿岸旅游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认为,青海黄河上游沿岸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面临很好的机遇,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系统(TDIS),对青海黄河上游水上游览带旅游形象进行了塑造。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森林公园的发展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运用Eviews5.0从地区旅游需求、森林公园供求和旅游投入等3个方面对河北省森林公园旅游发展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环保投入、游道总数、旅游收入等因素对分异规律影响显著,并建立数学模型,以期为河北省森林公园的旅游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差异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诊断能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以山西省各县(市、区)为基本单元,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效率三方面指标对山西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作出总体评价,并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分析方法揭示2000-2013年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并呈减弱趋势,县域经济差异在2000-2013年间先扩大再缩小,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地级市辖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县域,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及晋北、运城等传统农业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山西省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西低、中部高,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和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居住空间在房价和社会经济差异的作用下呈现出新的特点,不同阶层的家庭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需要、偏好等自由选择住房,结果导致不同收入、职业、文化的居民在住房选择上趋向于同类相聚,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的状态。南充市作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近年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初显,并显现出阶层分化的迹象。以南充不同类型小区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南充当前居住空间分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正在不断演化的居住分异现象,思考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保德油枣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山西省保德、河曲及陕西府谷等县黄河沿岸一带。忻州市现有枣树1.6万hm2,年产枣815万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和2012年安徽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对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相对值、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等进行测定,运用SPSS19.0相关性分析法和空间错位分析法实证分析安徽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空间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呈弱负相关;旅游资源优势度等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存在空间错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障旅游经济稳定发展;把握空间错位规律,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湖南省域、脱贫县、一般县3个范畴分析了2015—2020年湖南101个县市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研究发现,2015—2020年湖南县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贡献也较大,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的年均同比实际增速高于湖南省域和一般县,转移净收入成为其农村居民收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农村居民收入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在县域尺度上为空间正相关关系,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及其周围县域,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湖南西部。湖南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分异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社会与政策投入是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把乡村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瑜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7):174-174
在陕西榆林市黄河沿岸进行了低产枣园技术改造试验,结果表明: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旱地红枣产量,增加了枣农收入,提高了农民栽种枣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马晓路  许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64-7966
介绍了海螺沟的自然环境条件,指出受山区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其旅游资源沿垂直高度呈梯度分异的现象,针对这一梯度分异规律具体分析了文化遗迹旅游区、地热资源旅游区、森林植被旅游区、冰川资源旅游区的资源内容和特色。在分析海螺沟景区旅游资源梯度分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海螺沟景区旅游的开发对策,强调应巩固吸引点的品牌效应、完善新开旅游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大对灾害地貌旅游景观的开发,对研究我国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异及演化机制具有实践意义,同时还可为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县域城市具有衔接大城市与广大农村的重要功能,研究其用地规模空间分异规律对于理解城市地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在ArcGIS10.0平台支持下,提取湖北省2010年各县市县城面积及县域总面积数据,结合各县市的社会经济等信息,利用GIS手动分级法对全湖北省各县域城市的空间分异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县域城市土地城市化空间分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相协调,即区域内土地城市化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以武汉市为中心,在长江沿岸平原区和重要铁路沿线县城面积与县域面积占比都较大,在经济边缘地带的鄂西和边远山区县城面积与县城面积占比都很小,而鄂中大部分县市占比比较大,鄂北和鄂南地区县市占比处于居中位置.  相似文献   

12.
正记者从山西省旅发委获悉:2018—2020年,山西省将在"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打造3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山西省优先支持示范村的旅游公路、旅游风景道、乡村绿道等的建设。同时,支持贫困县建设功能较为完善的县级客运站,示范村建设招呼站(牌)并开通客运班线。另外,加快环境整治、改厨改厕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建  相似文献   

13.
北京沟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与优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军  陈俊红  杨巍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9):216-219
沟域经济增长不仅伴随着产业结构变化,也发生着经济空间上的分异.分析沟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现状和空间分异规律,可为完善沟域开发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依据.采用调研数据,分析了典型沟域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并构建空间分异指数,对空间分异程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沟域间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禀赋存在差异,除第三产业外,其他各产业产值水平的空间分异程度不大.按照经济发展地域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北京沟域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增长极的辐射效应,以点带线、以线及面,并在不同层级阶梯式地推进点-线-面发展模式,最终形成沟域经济发展的网络结构,带动山区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瑞景  余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73-16475,16510
以湖北省17个市为研究的区域单元,以2002~2006年各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分析了省内旅游经济存在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湖北省外汇旅游经济差异和国内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扩大。研究阐述了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并提出了缩小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变动,反映了旅游生产力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影响着区域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本文以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最近10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最后提出了山西旅游经济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任爱瑜 《现代农业科技》2014,(5):194-194,196
陕北黄河沿岸是枣树的适生区,红枣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提高枣树栽植成活率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总结了在栽植枣树苗木时提高成活率的有效途径,包括注重苗木的质量标准、苗木调运、施肥、灌溉、覆膜、定干、保墒、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以期达到枣树的丰产优质,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黄河沿岸各大灌区的正常引水确保了沿岸农业丰产增收,并能有效的抵抗旱情,保障粮食供应稳定。位山灌区作为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为灌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水资源补给,改善着区域生态环境,有效控制了地下水位下降态势。同时,还在旅游业、工业方面发挥着经济建设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探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关系可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分析和Tobit模型,选用2005、201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和统计数据分析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8年山西省县域耦合协调度水平显著提升,耦合协调变化由不合理转向合理.(2)2005—2018年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水平地域分异特征明显,整体呈现出"东西低,中部高;平原高,山地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水平县域在平原区小规模集聚,低水平县域在山地区大范围集中.(4)山西省县域"三生"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是国家宏观管制、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将熵值法、系统聚类法与GIS相结合,从经济、人口、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山西省96个县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聚类,并从产业结构、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差异、空间分异格局明显的原因,提出了调节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将熵值法、系统聚类法与GIS相结合,从经济、人口、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构建了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山西省96个县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聚类,并从产业结构、农业科技、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差异、空间分异格局明显的原因,提出了调节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