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蒋慧  于磊  鲁为华  蒋文生  曾全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3-6224,6232
应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对昆仑山西段天然草地18个优势植物种共153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χ2检验有16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4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而秩相关表明,有4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35个种对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也就是说,大多数种群之间关系松散。种群之间正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相似的要求;而种群之间的负关联主要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对生境有不同的适应性或存在相互竞争,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2.
采用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11种乔木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种对中,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少,多数种对间关联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林场多数乔木树种间关系不紧密,未形成明显的总体联结性,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种间关系分析中,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比χ2检验、Ochiai关联度和pearson相关分析的结果灵敏度要高;依照分析结果,结合植物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适应特征,将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中11种乔木树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同一生态种组内物种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联结紧密,而不同组间联结较为松散。  相似文献   

3.
汲文宪  陈丽华  郭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4):176-179,182
采用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乔灌木的种间联结和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种对中,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少,多数种对间关联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林场多数树种间关系不紧密,未形成明显的总体联结性,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种间关系分析中,χ2检验和Ochiai关联指数结合使用准确度较高,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比χ2检验和Ochiai关联度的结果灵敏度要高;依照分析结果,结合植物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适应特征,将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群落中主要树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林下草本层植物种间联结性,以承德县人工油松林林下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了35个物种595个种对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种间关联方面,Spearman秩相关分析较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灵敏度高;3种检验方法的一致结果为:负相关的种对数远多于正相关,而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种对数所占比例较低,大多数种间关系松散,独立性相对较强,群落还处于演替之中;种对间的正相关是由于它们的生态适应性相近,是生态位重叠的表现;而种对间的负相关正是生态位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北京凤凰岭岩生植物优势种群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北京凤凰岭岩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χ2检验、Pearson 相关系数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凤凰岭岩生植物群落有维管束植物91种,隶属于43科73属,重要值>0.010的植物有25种;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结果较为一致,尤其是χ2检验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检验,三者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85、0.40、0.78,极显著及显著关联种对占总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8.67%、5%、8.33%,群落整体上关联性较弱,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绘制χ2半矩阵图、Pearson 相关系数半矩阵图、Spearman秩相关系数半矩阵图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星座图;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种间关系将优势种群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结合χ2检验,可将其合并为3个生态种组;关联性较强的种对可在配置中使用,有利于形成较为稳定的人工群落,为岩生植物的园林应用和植物配置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桂西南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其种群间的共生关系,为桂西南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样方调查,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测定桂西南喀斯特山地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种间联结和种间相关性,并结合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排序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蚬木群落优势种群的总体关联性呈不显著正关联(P>0.05),种群间联结性较弱;X2检验有51种对呈正关联,50种对呈负关联,4种对无关联,正负关联种对数比值为1.02;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呈负相关的种对数分别占68.60%和62.70%,正、负相关种对数比值分别为0.46和0.58,表现为负关联趋势;15个优势种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间关系多数呈正相关.[结论]桂西南蚬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较松散,物种分布格局相对独立,其优势种可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组内物种对相同生境具有趋同适应性,组间物种具有不同的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7.
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种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方差比率(VR)、2×2列联表的Fisher精确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rp)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rs)检验研究了门头沟区煤矿废弃地自然恢复群落的种间关系,分别测定了26种植物总体关联性和325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性。研究表明:1)多物种种间关联值大于1,对统计量的检验为显著,说明现阶段该地区自然恢复群落多物种间表现为共存互利。2)2×2列联表的精确检验共有20个种对为正关联,6个种对为负关联(p0.05或p0.01);Pearson相关系数有21个种对为正相关,没有种对出现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有28个种对呈正相关,6个种对呈负相关。3)与Fisher精确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相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4)依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半矩阵图将26个物种分为3个生态种组,从不同生态种组分析结果来看,该区的自然植被经过演变,植物种的组成发生较大的变化,由以1年生草本为主的群落结构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优势种群种间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2列联表、Х^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下16个灌木优势种和14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对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的响应是导致该群落物种分布和种间关联格局的主要原因,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多是由于相似的生活习性,或一种植物为另一种植物创造了适宜的小生境。冷杉林下植被群落种间多呈不显著关联,正负显著关联比远远大于1,可以判定色季拉山冷杉林下植被群落处于较为稳定的演替状态;以基于2×2列联表分析的Х^2检验和基于重要值数量数据的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为主要依据,以Pearson相关系数和Ochjai指数作为对照和补充,所得结果较为理想,将30个优势种群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与现实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生态位及种间关系是研究群落结构的主要方法,为研究太行山南段油松林火烧迹地不同恢复期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  方法  本文以恢复13年(S1)、7年(S2)、6年(S3)和1年(S4)的4个火烧迹地草本植物优势种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不同恢复阶段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关联特征,计测其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同时通过总体相关性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研究其种间关系,并划分生态种组。  结果  大披针薹草、小红菊和白莲蒿在各个恢复期的优势度、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均较大。总体相关性检验表明,S1为显著正关联,S2和S4为显著负关联,S3为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表明,S1、S2、S3和S4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2.33、0.69、0.84和0.63。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表明,S1的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而S2、S3和S4的正关联种对数小于负关联种对数。生态种组划分表明S1、S2、S3的优势种基本可以划分为以大披针薹草 + 小红菊、白莲蒿以及其他优势种为代表的3个生态种组,S4的10个优势种所划分的3个生态种组则主要以大披针薹草、小红菊和白莲蒿为代表。  结论  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研究表明,太行山南段火烧迹地草本植物群落在恢复13年时稳定性最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火烧迹地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共存、分布等相关机制,同时可为火烧迹地规划管理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灌丛群落物种种间关系分析对于深入认识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动态,探讨喀斯特灌丛物种共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对桂西北典型喀斯特灌丛群落的30个木本植物优势种进行了种间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结合冗余分析(RDA)进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用来检测VR值偏离1的显著性W=195.31χ2 0.05(100),说明群落总体间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中种对间正负关联比为1.38,反映群落种间联结性较强。种间相关分析中,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种间相关显著率分别为42.99%,51.03%,说明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的灵敏度最高,更能反映群落种间相关性。根据30个优势种的环境适应性和主导生态因素,结合RD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分别为黄荆生态种组,米念芭、三脉叶荚蒾生态种组,小芸木生态种组。在喀斯特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的实践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习性和喀斯特生境的独特性,利用种间关系合理选择同一生态种组物种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1.
云顶山草本植物功能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功能群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植物功能群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和演替规律,同时,可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野外样方的调查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优势种的植物功能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表明,有46个种对正关联极显著(P<0.01),有5个种对负关联极显著(P<0.01);有24种对正关联显著(P<0.05),有10个种对负关联显著(P<0.05);有996个种对关联不显著(P>0.05)。2)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72个种对正相关极显著(P<0.01),有9个种对负相关极显著(P<0.01);有33种对正关联显著(P<0.05),有8个种对负关联显著(P<0.05);有959个种对相关不显著(P>0.05)。3)经Fisher精确检验关联不显著(P>0.05)的种对(996)占总种对的92.14%,而经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相关不显著(P>0.05)的种对(959)占总种对的88.71%,这意味着草本植物优势种间的生态位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4)综合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云顶山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划分为5个功能群:亚高山草甸植物功能群、中山草丛植物功能群、低山草丛植物功能群、森林和灌丛植物功能群和森林植物功能群。云顶山植物功能群与植物群落类型、生境、植物生活型和生态位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林植物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Shannon-Weaver指数和Petraitis指数,研究了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林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包括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侧柏林36个优势种中,乔木中侧柏生态位宽度最大(3.56)、白皮松次之(3.12);灌木中荆条生态位宽度最大(3.43),黄刺玫(3.09)和多花胡枝子次之(3.09); 草本中披针苔草和山蒿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分别为3.39、3.03),主要是由于这些种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宽度与物种分布频数呈正相关(r=0.941, P<0.01), 这说明物种的分布范围越广,它的生态适应性越强,因而生态位就越宽。36个优势种群并不存在完全普遍重叠,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异质性较大和物种之间的生态互补性所致。在36个优势种中,表现出生态位重叠的有1099个种对,占总种对数的87.22%。侧柏与大多数种的重叠值较小,这意味着与其他种相比,在对资源利用的竞争中侧柏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对群落的适应性要优于其他植物。   相似文献   

13.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玛珂河林区的草本植物对寒温性针叶林的早期演替和生态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文通过χ2统计量检测、共同出现百分率和联结系数方法,对40块寒温性针叶林样地中的22种优势草本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31对优势草本组合中,有118对呈现正联结,其中有8对呈极显著正联结(P0.01),6对呈显著正联结(P0.05);负联结有112对,仅有2对优草本物种呈显著负联结(P0.05);完全独立的有1对。可见,玛珂河林区寒温性针叶林中,超过一半的草本物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相似,表现为正联结,并且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时也有接近一半的优势草本物种之间竞争有限的环境资源而产生竞争和排斥。   相似文献   

14.
以黄土区典型土坎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筛选25种草本优势种,采用方差比率法,结合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5个草本优势种的种间关系,为重力侵蚀治理、固沟保塬的植物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1)方差比率法的检验结果表明,25个草本优势种总体上种间关系呈现显著正关联;2)χ2检验结果表明,正关联种对数(163)高于负关联种对数(135),且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6.67%;3)大部分种对间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都不高,种对间的相关性较弱,联结关系松散,群落仍处于长期的发展过程中;4)根据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25个优势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5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方差比率法、2×2列联表的χ2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闽楠天然次生林重要值较高的15个主要树种进行联结性分析,同时对目的树种闽楠不同生长期与其他乔木层树种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间总体关联性检验表明15个树种总体种间呈不显著正关联,种间联结较为松散,树种的分布有一定的独立性;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为0.91,检验显著率为9.52%。(2)林分中闽楠大树(20 cm≤DBH)、中树(10 cm≤DBH20 cm)、小树(5 cm≤DBH10 cm)与其他乔木层树种所形成的105个种对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0.86、0.76和0.69,其检验显著率分别为11.43%、8.57%和5.71%,均表现为大树中树小树,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处于不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突脉青冈天然林乔木层种间联结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联结系数AC,x2统计量度量,计算宁德市支提山8块突脉青冈天然林样地的28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关系、种间联结系数和x2值,并对各种群的联结性进行模糊聚类.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天然林多物种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正相关,AC值计算出正联结种对有152对,负联结170对;x2统计量检验结果未呈现显著的正联结,12对呈现极显著的负联结,93对呈现显著的负联结.  相似文献   

17.
甜槠天然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2联列表,综合运用方差分析、联结系数AC、X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等测度方法,计算了周宁县天然甜槠林乔木层35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关系、种间联结系数和X2值.研究结果表明:周宁县甜槠林的种间联结测定使用上述系列技术效果很好.运用方差分析可揭示出多物种总体联结性,X2检验表示出各种对联结的量着性程度和性质,Ochiai指数、Dice指数和Jaccard指数能够表征种对的联结程度和相伴随出现的机率.同时表明:天然甜槠林种间联结较复杂,多物种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负相关,AC值计算出正联结种对有150对,负联结298 对,其余完全独立;X2统计量检验了595对,其中0对呈现显著的正联结,2对呈现极显著的负联结,3对呈现显著的负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