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麦茬复种不同饲料作物经济效益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在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进行的麦茬复种大麦、大豆的试验概况,分析了麦茬复种不同饲料作物的经济效益,深入探讨了麦茬复种饲料作物有关技术问题,根据对青、干饲料的不同需要筛选出了最佳复种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2.
辽西北地区麦棉菜套复种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广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07-1008
[目的]提高小麦(粮食)产量,利用棉花及麦茬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方法]试验设麦棉套种麦茬复种白菜、小麦清种麦茬复种白菜、棉花清种3个处理,研究各作物的生育进程及表现。[结果]最佳麦棉套种模式:设2.6m一带,麦畦宽1.6m,种10行;棉垄1.0m,种双行;麦茬根据市场需求复种适宜夏种秋收的蔬菜。[结论]这种栽培模式既增加了麦、棉的纯面积产量,又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靖远县开展的不同前茬复种蔬菜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种小麦相比,单种针叶豌豆的产量略低,但产值较高、成本投入较低,是比较理想的复种前茬。针叶豌豆茬的蔬菜产量普遍高于小麦茬,其中大白菜增产15.33%,青萝卜增产23.55%,甘蓝增产15.21%。豌豆茬较小麦茬复种大白菜增收54.02%,复种青萝卜增收36.25%,复种甘蓝增收55.19%。豌豆茬复种蔬菜比小麦茬既增产又增收,是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
天农青饲1号高梁-苏丹草杂交种麦茬复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粱与苏丹草种间远缘杂交的方法选育的天农青饲1号高粱一苏丹草杂交种,是粮、饲、糖兼用作物。在无霜期145d的地区,进行麦茬复种栽培,可有效缓解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争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粮食安全与饲料安全,是促进农牧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水平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麦茬复种饲料油菜不同生育期株高、鲜重、干重、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该种植模式推广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麦茬复种油菜不同生育期地上生物产量的累积规律为幼苗期缓慢,蕾薹期最快,开花后减缓,基本符合“S”型生长曲线。增施氮肥能极显著提高复种油菜地上部干重、鲜重及其日生长量,以1000kg/hm^2施氮处理为最优产量施肥设计,干重、鲜重与其日生长量的累积规律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967)。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或改善复种油菜株高、叶面积指数、相对生长率以及群体同化率和生长率,高氮肥水平更有利于油菜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形态结构建成,达到适时丰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大豆高产,2016—2017年项目组对春麦茬后复种大豆品种进行了筛选研究,筛选出水砂田麦茬后复种大豆品种铁豆82号,该品种在平川砂田麦茬后复种适应性最好,产量表现最佳,两年平均产量2 300.1 kg/hm~2,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29.58%,可作为今后生产中优选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7.
麦后复播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光、热、水资源及作物品种、品质的制约,多年来,北疆农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一年一熟制。近年来,124团在加大滴灌小麦种植力度的同时,以增加职工收入和作物复种指数为切入点,大面积推广麦后复种"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大力推进麦后免耕复种技术。麦收后,利用麦茬地和原有滴灌带及时免耕精量播种青贮玉米,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正>萝个素有小人参之称,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主要应市品种之一,根据嫩江县伊拉哈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的多年来生产和指导经验,以下措施有利产量的提高。一、合理选茬。萝卜属于十字花科作物,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时,病虫害严重,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茬,陇东主要以麦茬复种的方式种植,小麦茬复种萝卜,土壤利用率高,病虫害发生轻,有利产量提高。二、合理选种。萝卜品种较多,各品种适应性及丰产性相差很大,秋萝卜播种时应注意选择耐热、抗病性强的品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设计主要是在麦茬后复种胡麻,结果表明:秋季后期积温绝对值不能满足胡麻发育所需;胡麻是夏作物,一生所需温度与秋季温度不相吻合。复种胡麻播期刘川7月12日,平川7月5日,两地10月底未出现霜冻,胡麻单株成熟率刘川为22.0%,平川为19.8%;胡麻蒴果成熟率刘川为60.6%,平川为51.1%。  相似文献   

10.
用高粱与苏丹草种间远缘杂交的方法选育的天农青饲1号高粱-苏丹草杂交种,是粮、饲、糖兼用作物。在无霜期145d的地区,进行麦茬复种栽培,可有效缓解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争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粮食安全与饲料安全,是促进农牧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选地整地、配方施肥等九个方面介绍了麦茬复种大豆的栽培技术要点,为进一步提高复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邳州市北部地区夏播大豆的优质高产,几年来,我们对夏播(麦茬复种)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小麦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夏播作物。大豆是麦茬复种的良好作物。在提高复种指数方面大豆起了重大作用。当前,辽宁省的麦茬豆主要是从黑龙江省引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品种混乱,没有充分发挥麦茬大豆的生产力。本文拟将几个生产潜力较大的大豆品种作一报道。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系)为龙辐81—9825、北丰5号、九丰3号、89—2、龙辐86—623和辽豆9号。小麦收获后及时播种(7月7日),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76%,全氮0.100%,全磷1.100%,碱解氮114mg/kg 土,有效磷89.8mg/kg 土,有效钾105mg/  相似文献   

14.
麦茬地复种育苗移载鲜食玉米,可以充分利用和静地区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自然光热资源,实现一年二熟的目标。春小麦收获后,麦茬地复种的鲜食玉米"超甜603"能够在秋季收获,可供秋季直接食用,或速冻后在冬季"抢鲜"上市。  相似文献   

15.
1轮作、连作的概念及对作物病虫害和土壤的影响 11轮作、连作概念 轮作是指同一块地上有计划地按顺序轮种不同类型的作物和不同类型的复种形式称为轮作。同一块地上长期连年种植一种作物或一种复种形式称为连作,又叫重茬;两年连作称为迎茬。  相似文献   

16.
王晨 《河南农业》2011,(3):47-47
一、轮作倒茬 芝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倒茬,前后茬作物都能增产,又能有效地预防病虫害,一般间隔3年以上种一次芝麻,防病效果最好。夏芝麻一般5月底至6月初播种。9月上中旬收获。前茬多为小麦、油菜、大麦茬,早茬作物较少,因而小麦茬种夏芝麻必须小麦、芝麻均选用较早熟的品种。夏芝麻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方式:  相似文献   

17.
稻田不同复种制度土壤肥力演变规律的定位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田几种复种制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大麦/春玉米-晚稻“两旱一水”复捉制全年每公顷粮食总产达16.42t,比对照绿肥-双季稻增产39.8%;裸大麦-双季稻“一旱两水”复种制每公顷粮食总产达17.74t,比对照增产51.0%;油菜-双季稻复种制在每公顷产油菜籽1.56t的前提下,仍产粮食14.03t,比对照增产19.5%。麦/玉-稻和油-稻-稻复种制除速效磷(P2O5)略有提高外,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K2O)均比对照略有降低;而裸大麦-双季稻复种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这与采用秸秆还田有关。试验得出,稻田在多熟制条件下,必须增施有机肥,或采用作物秸杆还田,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量进行平衡施肥,才能达到高产高效、土壤永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白菜移栽是在从充分利用早麦茬或早小葱、早玉米和马铃薯在7月中旬前收获的作物上经过细整地的基础上,抢夺当年的有效积温.根据品种间的生育天数,充分利用地力和肥效,水利等条件,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巧夺积温,探索出北方寒地一年两茬,二年三茬的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春麦茬地复种育苗移栽鲜食玉米栽培技术,解决了阳高县龙泉镇"一熟有余、两熟不足"的问题,实现了"一年两熟"的目标。该文从播前准备、春小麦栽培、鲜食玉米育苗移栽等方面介绍了该复种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耕地复种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一个区域的粮食总产受作物单产、耕地面积与复种3方面因素影响,通过缩小实际复种与潜力复种之间的差值(即复种差)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可行的。【方法】文章从复种的理论基础出发,以"复种差概念—实际复种研究—潜力复种研究—复种差研究"为主线,系统梳理当前复种差研究的进展与问题。【结果】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大多利用复种指数描述复种情况,且认为"复种差=潜力复种指数-实际复种指数"。复种指数体现的是区域的平均情况而非地块的特定情况,因此,基于复种指数估算复种差,无法针对特定地块提出具体的复种差利用策略。实际上,地块尺度复种差与(区域)生育期长度(LGP)、(作物)成熟天数(DTM)以及种植方式等因素有关。文章进而从LGP利用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地块复种差研究的可行模式,认为"复种差=(LGP-现实作物DTM)/潜在作物DTM"。【结论】地块尺度复种差研究能为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