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0~15 cm)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收后复种饲料油菜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PHA)、纤维素酶(CEL)和脲酶(URA)的活性,与休闲熟化地(CK)比较,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32.15%,35.61%,78.66%和127.36%。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与复种饲料油菜的播种量和施氮量有关,随播种量的增加土壤CAT、CEL和URA活性表现为逐渐递增态势,而土壤APHA表现为先增后减,播种量为11.5 kg/hm2时,APHA活性可达0.7888mg/g。在油菜生长的苗期,土壤APHA、CEL和URA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CAT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呈单峰曲线;在生长后期(收获期),低氮量有利于土壤APHA活性的增加,中氮量有利于土壤CAT和CEL活性的增加,高氮量有利于URA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针对陇中黄土丘陵沟壑雨养农区的现状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区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并结合当前农村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种生产模式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态区8种芸芥根系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管栽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生态区8个芸芥类型(高抗旱类型的会宁芸芥、陇西芸芥,中抗旱类型的张北芸芥、Varomin芸芥、兴和芸芥、和田芸芥,低抗旱类型的西凉芸芥、四川芸芥)的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芸芥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层次分布模型可用多项式y=a bx cx2 dx3描述;会宁、陇西、兴和、西凉芸芥与张北、和田、Varomin、四川芸芥的各参数值(a、b、c、d)总体相差较大且根系总生物量、各层次的生物量和根/冠比前者均低于后者;各层次根系生物量的百分含量也呈现不同的垂直变化规律。无论是总的还是各层次的根系生物量,强抗旱芸芥类型的趋于中等大小,中抗芸芥类型的有大也有小,低抗芸芥类型的均较大。  相似文献   
4.
植物角质层蜡质是一类覆盖于植物表层的疏水有机化合物,在保护植物免受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角质层蜡质在夏季绿肥作物抗逆性中的作用,选择柽麻(Crotalariajuncea)、田菁(Sesbania cannabina)和竹豆(Phaseolus calcaratus) 3种夏季豆科绿肥作物,鉴定茎和叶蜡质组分,并分析蜡质总量、各组分含量及碳链分布特征。共鉴定出8类化合物,包括脂肪酸、初级醇、醛、烷烃、烷基酯、二醇、萜类和固醇类化合物,其中前4种以同系物形式存在且为所有植物茎和叶共有成分(柽麻茎中未检出脂肪酸),说明烷合成和醇合成途径是主要的2种蜡质合成途径。田菁茎中鉴定出二醇化合物,其结构初步解析为1,18-30烷醇和1,16-30烷醇。3种绿肥作物茎和叶蜡质总量存在显著种间及部位差异,其中柽麻茎蜡质总含量为16.33μgcm^-2,显著高于田菁茎(6.45μg cm^-2)和竹豆茎(0.72μg cm^-2)。就茎和叶比较,柽麻茎显著高于叶片,其他2种植物茎和叶之间无显著差异。柽麻茎蜡质中,烷烃为优势成分,占蜡质总量的57.38%;叶片以初级醇为优势成分,占蜡质总量的50.12%。田菁茎、叶蜡质中的优势成分均为初级醇,分别占总蜡质的30.12%和71.21%。竹豆茎、叶蜡质中的优势成分均为烷烃,分别占总蜡质的40.79%和39.27%。各组分优势化合物的碳链长度在不同物种、不同部位也存在一定差异,说明参与蜡质合成的基因在物种、器官间有所不同。这些结果为今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角质层蜡质参与夏季绿肥作物抗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油菜的生态适应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油菜(渝油20、陇油4、陇2-1、青油331-2)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根系活力、生物产量、抗氧化物酶(SOD、POD)活性以及叶细胞膜透性的测定分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油菜生态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4种不同基因型油菜幼苗的MDA含量、叶细胞膜透性以及SOD和POD活性均逐渐增加,而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减小,4种不同基因型油菜幼苗的根系活力和地上生物产量均逐渐提高,但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不尽一致,这反映了油菜对水分胁迫适应性反应途径的多样性。4种不同油菜基因型品种综合抗旱生态适应性强弱为:青油331-2最强,陇2-1、陇油4次之,渝油20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6.
麦茬复种饲料油菜的播种量对其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麦茬复种条件下,不同播量的油菜株高、鲜重、干重、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麦茬复种油菜地上生物产量的累积规律为幼苗期缓慢,蕾薹期最快,开花后减缓,基本符合“S”型生长曲线。高密播种能极显著提高复种油菜地上部干重、鲜重及其日生长量,以播量11.5kg/hm2处理为最优。增加播种量能明显提高复种油菜叶面积指数以及群体同化率。不同播种密度下,油菜生长期与其生长指标数学方程拟合为:干重y = k/(1+ae-bx),叶面积指数y = a+bx+cx2,其它指标均为y = a+bx+cx2+ dx3,其拟合度均达极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表征土壤肥力主要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从土壤的生物活性、化学、物理性质等3个方面,总结阐述了国内外土壤肥力主要表征指标的研究动态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展望了土壤肥力指标在农学、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籼型杂交水稻品种西农优17,在相同条件下培育成0~6.2叶龄的秧苗,同期移栽于人工气候室(箱)内,昼温/夜温为25/20℃和20/15℃,自然日照,研究不同秧龄对生育初期发根、出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另外一部分同期移栽于自然环境下,研究对孕穗、抽穗开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后7d,反映发根力的5个指标,新根数、最长新根长、平均新根长、总新根长和新根质量,都随移栽叶龄增加和发根节位上移而增加;反映叶片生长的出叶速度(叶/d)和叶片伸长速度(cm/d)呈现出相反趋势,移栽叶龄愈大,叶片长度随叶位上移逐渐延长,出叶速度愈小;叶龄增加量愈小,而叶片伸长速度愈大,抽出叶片(身)长度愈大.2栽后7d内,新根数与叶龄增加量呈负相关,与叶片抽出长度呈正相关.3用栽后0~3d的出叶速度作为植伤指标,随移栽叶龄增加出叶速度减小,植伤加重,芽苗没有观察到植伤;栽后8~16d,移栽叶龄增加出叶速度恢复愈快.4栽后21d各项指标都随移栽叶龄增加而增加,用各叶龄值/6.2叶龄值进行比较,叶龄差距最小,根数次之,干质量差异最大.5 25/20℃的高适温与20/15℃的低适温相比,促进了各项生长指标的增加.6随移栽叶龄减少,主茎总叶数减少,大田移栽至孕穗、抽穗的生育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地区现代农作制度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西部地区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现代农作制度的7种主要发展模式,即:节水型农作制度、设施型农作制度、保护型农作制度、循环型农作制度、特色型农作制度、绿色型农作制度和观光型农作制度;并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磷胁迫对油菜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华协1号为油慕供试材料,试验设有磷和无磷2个处理,在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油莱幼苗,用CH2Cl2浸捉、减压、浓缩.然后进行GC-MS检测、分析,研究对油幕不同生育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根分泌物中有烃、酸、苯、醇、酯、酮、胺、醛、醚、噻唑、酚、菲、萘、醌、蒽、萸等有机化舍物,其中酞醢二丁酯、二十八烷、二十九烷、十六酸-β-丙三醇酯、二十四烷、β-二十二烯氧胺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2,55%,18.00%,17.64%,16.38%,11.20%,10.89%,其他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相同磷水平下.油幕根分泌物种类和数量20d显著多于60d,而在磷胁迫下,其根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亦明显增加,并且油菜苗期能分泌出大量强化感效应有机物(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而中后期其分泌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