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1989-2008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变化态势,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发展农业经济提供支持。研究结果显示:1989-2000年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双重富余,经济发展不足;2001-2008年人口承载力富余,经济发展较好;水土资源对于相对承载力贡献较大,经济资源对相对承载力贡献逐渐上升;相对于山东、河南、两湖地区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吉林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人口、经济富余,相比黑龙江,粮食主产区人口承载力相对富余;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承载力呈现出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别以湖南省和邵阳市作为参照区,分析邵阳市及各市县1997-2018年相对耕地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时序演化与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与湖南省相比,近22年来邵阳市相对耕地承载力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并在2013年后呈明显富余状态;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在整个研究期间均呈超载状态.从空间差异上看,邵阳城区相对耕地承载力超载现象最为严重;相对经济承载力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位于北部的隆回县超载最为严重,而位于城区东部的邵东市则呈非常富余状态,可承载人口富余66.84万人;受经济发展差异影响,邵东市综合承载力同样处于非常富余状态,而隆回县和邵阳县的相对耕地承载力已无法支撑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综合承载力则均处于严重超载状态.因此,及时提高该县第二、三产业比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实现人口、经济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新疆1985-2002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新疆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85-2002年,新疆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星下降趋势;③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新疆的资源承载状况较好,呈现富余状态,仅次于内蒙古,而广西、重庆、四川、贵州4省区呈超载状态;④新疆15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差异较明显,并且每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针对新疆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1978-2003年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78--2003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吉林省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吉林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78-2003年,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除了1996--2000年,这种状态呈上升趋势。③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的综合承载力低于黑龙江省和辽宁省。④吉林省9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有较大差异,且每个市州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通过吉林省相对承载力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吉林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析长沙市1996~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沙市的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呈不断增长趋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以全国和湖南省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富余状态;以福州市为参照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呈超载状态,但下降趋势明显.因此,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是保证长沙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市内发展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有效协调市内区际关系保证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长沙市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秦文俊  钱玉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31-17034
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詈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盐城市2004~2008年相对资源承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08年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经济承载力发展不平衡是阻碍盐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盐城市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①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着实提高相对经济承载力。②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③整合区内的优势资源,争取在苏北地区发展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8.
以干旱区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为例,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该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流域内6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差异特征。研究表明:1)以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简称巴州)为参照区域,经济资源和土地资源是承载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开都河-孔雀河流域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相对较弱。2)近十年来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相对资源人口承载状态为非常富余,人口富余度由2000年的7.4%演变为2011年的2.8%;经济承载状态由严重超载转变为超载,经济超载度由2000年的5.1%演变为2011年的2.4%,其中受库尔勒市的经济严重超载度的影响作用巨大。3)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各县市的相对资源综合经济承载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口承载力呈现出各自的差异变化。4)依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匹配类型,将开都河-孔雀河流域6个县、市分为四类区域,并基于不同县、市的发展实际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协调开都河-孔雀河流域的人口流动与经济布局提供决策参考,为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9.
付标  李凌  刘杉  李光  翟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81-1638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体系与计算方法,计算了1996~2008年河南省夏邑县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发展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人口及超载比例,研究结论:夏邑县总人口始终高于综合承载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始终大于经济发展;夏邑县耕地减少速度缓于全国速度,耕地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经济承载力在研究期正向发展与逆向演替波动剧烈,区域经济活动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别以全国、甘肃省作为参照区,选取耕地、水、经济和人口等指标,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动态分析了该区域2003—2012年各种资源的相对承载力以及综合资源承载力。主要结论:张掖市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远低于实际人口数量,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远高于实际人口数量,处于富余状态,应利用好土地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1.
从粮食生产系统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系数法对吉林、河北、黑龙江、安徽、山东和湖北6个粮食主产省(2001—2008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比较性测评和现状分析,进而提出了培育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趋势线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法及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对1949-2016年我国粮食主产区旱灾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降低粮食主产区旱灾风险及灾害损失的措施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除江苏省外,干旱发生率均高于60%,干旱受灾率和成灾率的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2)东北地区各省干旱受灾率和成灾率均呈现增加趋势且通过M-K趋势检验,增加趋势显著;长江流域的湖北和四川省干旱受灾率呈增加趋势,江西和湖南省干旱受灾率呈减少趋势,但均未通过M-K趋势检验,变化趋势不显著;上述长江流域四省干旱成灾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只有湖北和四川省通过M-K趋势检验,增加趋势显著;黄淮海地区除江苏省干旱受灾率呈微弱线性增加趋势外,其他各省干旱受灾率均呈减少趋势,但只有安徽省通过M-K趋势检验,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黄淮海五省成灾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只有河北和江苏省通过M-K趋势检验,增加趋势显著。3)M-K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安徽省旱灾受灾率变化突变点为2002年,之后呈减少趋势;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干旱受灾率变化突变点分别为1977、1970、1983和1977年,之后干旱受灾率呈增加趋势;各省区干旱成灾率突变点如下: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1988、1977、1981和1984年,黄淮海地区的河北和江苏省分别为1961和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和四川省分别为1986和1975年,各省区干旱成灾率在突变点之后均呈增加趋势。综上,粮食主产区干旱灾害发生率普遍较高且年际变化大,东北地区旱灾影响范围、规模以及致灾程度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黄淮海地区的河北和江苏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和四川省虽然干旱影响范围和规模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但是旱灾的致灾程度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干旱受灾率显著期普遍发生在2000年后;干旱成灾率增加趋势显著期普遍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201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3.
陶晓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2-12023,12078
将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作为主要承载资源,按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1986~2006年作为分析期,计算得出华东地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华东沿海地区经济资源是当地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而内陆地区土地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承载力相对比较均衡;②华东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比较大;③华东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仍是粗放式的。  相似文献   

14.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作为粮食主产省,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主力军。玉米是保障吉林省粮食安全的核心,而提升单产水平是玉米增产的必然途径。在梳理建国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良种对单产提升的贡献,并对吉林省玉米单产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当前制约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升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玉米单产,提出应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工作、强化种质扩增改良、开展区域性玉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加快重大自主新品种智能化精准选育、创新黑土地绿色丰产生产技术等发展建议,为加快提升玉米产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5~2005年西藏资源人口承载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西藏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及计算方法,以全国为参照物,选取人口、耕地面积和GDP等指标对西藏20多年来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时空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增长整体上低于全区人口的增长;②以全国对比,西藏实际资源人口承载力远远大于相对资源综合人口承载力,人口处于严重超载的状况等。文章最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缓解西藏人地关系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荣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98-3401
深入剖析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探寻积极、有效的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不仅对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对推动全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探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分析粮食主产区2004—2018年农业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变化,运用Tapio脱钩模型对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进行解析,其次结合“粮食生产水资源投入”这一指标与全局参比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分析了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水资源压力存在时空异质性,总体上北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水资源压力大于南方,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其压力值始终大于1.5; 2004—201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脱钩状态具有阶段性特征,前期以扩张负脱钩为主,中期北方与南方粮食主产区分别以绝对脱钩和扩张负脱钩为主,后期强负脱钩类型的省份范围扩大;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均值为0.719,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且提高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缓解农业水资源压力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结果为理解粮食生产与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关系变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未来在促进粮食稳定生产的同时,应注重通过提高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粮食种植布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等途径缓解农业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