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福美双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美双用于棉花拌种防治苗期病害 ,在棉花植株中降解较快 ,在土壤中半衰期为 2 5~ 3 6天 ,施药后 14~ 2 1天 ,降解 90 %。每 10 0kg棉种用福美双 16 0g和 2 40g(有效成分 )拌种 ,收获期土壤、棉叶、棉籽中均未检出福美双。  相似文献   

2.
一、种子处理病虫害常潜伏或混杂在西瓜种子上或苗上,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杜绝部分病害的传播,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烫浸种和药剂处理两种。温水烫浸种:西瓜种子一般用50%~60%温水浸5~15分钟,浸种时应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药剂处理:可采用0.01%硫酸铜,0.1%高锰酸钾或300倍的福尔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防治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1998,(7)
为控制种传病害的传播,减少或杜绝病害的发生,必须加强对种子的消毒处理。目前,国外对种子的化学处理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种子化学药剂处理的特点种子化学药剂处理,因施药集中,因此省工、省药剂,效果好。种子经化学药剂处理后,除能直接杀死或抑制种子上的病原微生物及某些害虫外,有的药剂还能增强作物生长势,提高作物对土传病害的抵抗能力,进而增加产量。据试验,用化学药剂处理麦类种子,一般可提高发芽率3%~4%;用药剂处理玉米种子,不但可提高发芽率,还可增强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正>一、包衣棉种育苗苗床土壤是否还要消毒?现在我国棉花生产选用的种子,大多数为毛棉籽经过泡沫酸脱绒后再用包衣剂处理的棉种,简称包衣棉种。包衣剂中的药物可杀死依附在棉籽上的病菌,但苗床土壤中潜伏的各类土传病菌还需施用杀菌剂进行杀灭或抑制。如果忽视这个环节,哪怕长得很好的棉苗也可能感染立枯病、炭疽病、茎枯病等苗期病害。因此,整制棉花营养钵苗床时,对苗床土壤仍应施药防病。可选用的药剂很多,如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受气候异常、耕作栽培方式调整以及农机跨区作业等因素影响,小麦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黑穗病、全蚀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在部分地区发生种类增加、程度加重趋势明显。实施小麦种子药剂处理是有效控制种传、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促进小麦全苗壮苗,实现农药减量的重要举措。种子药剂处理技术:一是正确开展种子药剂处理。纹枯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发生区:可选用6%戊唑醇FS 5 m L,加水200 m L拌种或包衣10 kg麦种;或选用30%苯醚甲环唑FS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由种子传播的主要病害有恶苗病、干尖线虫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水稻肥床旱育技术的应用和单一防治恶苗病药剂的推广,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呈上升态势,一般年份对水稻产量的损失达10%~30%,严重田块高达50%。采用复合药剂浸种,可有效防治种传病害,且高效、无  相似文献   

8.
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经种子传播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减产可达10%~30%,从病症、病原、发病特点、发病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药剂浸种是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棉花育种和科研实践中,棉籽交换频繁,棉花枯黄萎病随棉籽散发而侵染各地。而常规药剂浸种消毒办法太繁锁,并受天气影响,易损失发芽能力。为此,我院植保所1982~1985年用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进行真空熏蒸消毒试验,以溴化甲烷、环氧乙烷杀死种子枯、黄萎病菌,获得良好效果。熏蒸4小时能完全杀死黄萎病菌,熏蒸8小时能完全杀死枯萎病菌。1987年我们对17个品种(系)棉籽作熏蒸试验,以明确这一消毒方法对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一、小麦播种期(10月上中旬)小麦播种期是预防控制根茎部病害、地下害虫的关键时期,要综合实施种子处理、土壤药剂处理等技术,重点防控全纹枯病、根腐病、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一)小麦纹枯病麦播期预防纹枯病,主要采用种子药剂处理方法,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2%~0.3%)拌种,或用6%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药剂用量为种子质量的0.05%~0.07%)拌种,拌后堆闷  相似文献   

11.
高贵涛 《河北农业》2010,(12):10-10
<正> 一、种子处理。西葫芦播种前,最好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或温汤浸种,便于消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原菌。种子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1、药剂浸种。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防止种子传播病害,可用药剂浸种。防治不同病害所用药剂各不相同:①为了防治病毒病的发生,可  相似文献   

12.
张西银  刘发明  董勤成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108-108,179
由于连年重茬种植,药剂选择和使用方法不当,田间症状鉴别困难,对药剂敏感等原因,导致保护地菜豆病害种类达20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的有锈病、花叶病、细菌性疫病等7种,发生频率均在10%以上,病情指数在5以上。主要通过气流、雨水和流水及农事活动传播。采取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实施高垄栽培,加强田间管理,进行种子和土壤消毒等措施,发病初期,辅之以药剂防治,则能将病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棉花种植一直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缺乏良种繁育、良种加工和良种推广系统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良种加工系统在我国基本上是空白。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棉花新品种的推广和植棉新技术的实施,影响了棉花生产的发展。为此,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农产品加工室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泡沫酸脱绒工艺,经过几年的努力,研制出了“1吨/小时棉籽泡沫酸脱绒及精选设备”,1987年12月通过农业部科研鉴定。经生产试验考核和专家鉴定认为,主要性能及技术经济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水平。一、成套设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生产率:1吨/小时(原籽残绒量6—10%)2.酸绒比:>1∶4.8(H_2SO_4浓度96—98%)3.酸水比:1∶10左右(H_2SO_4浓度96—98%)4.耗发泡剂:2公斤/吨棉籽5.耗液氨:≯3公斤/吨棉籽6.残酸量:≯0.2%(不含自身游离酸)7.残绒量:≯1%8.破碎率:不大于原籽1%9.加工后棉种不低于原始发芽率10.吨棉籽加工成本75—90元  相似文献   

14.
<正> 试验于1987~1988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农作一站盆栽试验场进行,供试品种为秦棉一号,试验以土壤含水量占土壤最大持水量的百分比为标准,设6个处理,10次重复。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棉籽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种子体积增长、干物质积累、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明显影响。当土壤湿度为40%时,棉籽发育慢,日增长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生防细菌与化学杀菌剂复配效果,筛选出有效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配方组合处理种子,为棉花病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棉花枯萎病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平板对峙试验筛选拮抗细菌,含毒介质法对化学杀菌剂进行毒力测定,相容性测定筛选出与生防细菌协同使用的化学杀菌剂;评价盆栽试验防病效果。【结果】6种生防细菌对尖孢镰刀菌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56.69%~79.53%,其中枯草芽孢杆菌KXZ-33对其抑制率最好,为79.53%。化学药剂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福美双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15.840 1、18.018 0、12.794 0 mg/L。KXZ-33与20 mg/L的甲基硫菌灵的相容性最高为90.46%,活菌数为2.18×107 cfu/mL。KXZ-33与10 mg/L多菌灵在7 d防治效果最高为90.5%,28 d下降为27.0%;KXZ-33与10 mg/L甲基硫菌灵协同防治棉花枯萎病7 d防效为87.7%,28 d防病效果为43.7%。【结论】枯草芽孢杆菌KXZ-33种子处理与喷施50%甲基硫菌灵10 mg/L防治棉花枯萎病可以起到提高防效,弥补生防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效不稳定的同时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种子丸粒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种子丸粒化技术对棉花出苗率、苗期病害、保苗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种子丸粒化处理出苗率高出供试种衣剂处理4~16个百分点,苗期发病率低于供试种衣剂处理1.94~7.54个百分点,苗期死苗率低2.87~9.41个百分点,棉花苗期相对保苗效果高44.0%~150.4%;棉花苗期病茎长度低于供试种衣剂处理0.21~0.44cm;单株伏前桃数较供试种衣剂处理增加0.59~1.46个,吐絮期提前4~6d。  相似文献   

17.
<正>棉花花铃期正处在7~8月份的高温多雨季节,棉株高大,枝叶繁茂,田间小气候正适合各种病虫的发生危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现重点介绍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确保棉花高产、高效、棉农增收。棉花烂铃是在适宜条件下由多种病原菌综合侵染造成的。烂铃是棉花生长后期的主要病害,一般年份烂铃在10%左右,严重时高达30%~50%以上。烂铃对棉花产量和品质以及棉籽发育有严重影响,所以防治烂铃是实现棉花增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棉籽在油脂、饲料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且影响纤维产量和品质。为发掘棉籽性状遗传位点与候选基因,利用419份具有丰富遗传变异的棉花品种资源构成的自然群体,在2个年度鉴定其棉籽性状,结合群体重测序SNP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供试群体棉籽长度、宽度、长宽比、面积与周长等性状存在较大遗传变异,变异系数3.91%~9.55%;有7个SNPs在2年同时被检测到与棉籽大小和形状关联,有23个SNPs在1年与3个以上棉籽相关性状关联,其中D11染色体D11∶50561153在2年与粒宽、面积和周长关联,D12染色体D12:56031535在2年与粒长、面积和周长关联;同时,D05染色体在2年检测到4个与籽粒长宽比显著关联SNPs,A07染色体检测到10个与粒长、周长和面积关联SNPs,且单倍型间相关性状差异极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关联位点附近存在21个候选基因随棉花胚珠发育进程表达量呈现增加趋势,其中Gh_D05G0148编码乙烯调控反应的EBF蛋白(EIN3-binding F-box protein),该基因在棉花开花后1~35 d的胚珠中优势表达,且以开花后10 d表达量最高;同时,候选基因Gh_D05G0144编码胚珠发育相关YABBY转录因子,该基因在棉花开花后20~35 d的胚珠中表达量较高,推测与棉籽后期发育有关。以上结果为棉籽多性状同步改良提供了选择标记与基因,为实现纤维和棉籽性状同步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97~1998年,农5师进行了锦华种衣剂试验,1999年开始大面积推广,职工普遍反映,使用锦华种衣剂比常规拌种好处多,促进棉苗生长,提早出苗1~2天;降低苗期病害,立枯病发生率为10%~30%,死苗率6.5%~11.5%;增加产量,增产率达到5%~10%。在低温多雨的情况下,特别是用在易烂种、烂根而缺苗断垄等的老棉田、下潮地效果更好。保证了全师棉花一播全苗、壮苗、齐苗,保苗株率达到90%以上。2002年我师棉花100%使用锦华种衣剂,烂种不到5%。89团5连一个承包户播种到地边时包衣种子  相似文献   

20.
高梁丝黑穗病是我省高梁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目前,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地块可达70~80%,给高梁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此,研究寻找新的高效拌种药剂仍是防治此病的一项迫切任务。一、试材与方法(一)试验药剂与处理方法1.40%拌种灵:1981年为种子量的0.5%、0.8%。2.40%拌种双:1982年为种子量的0.5%、0.3%,1983年为0.5%。3.50%禾穗胺:1981年为种子量的1.0%、1.6%,用量偏高,1982年改为0.5%、0.3%,1983年为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