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以盆栽弯蒴杜鹃(Rhododendron henryi Hance.)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4个开花过程及花瓣和雌雄蕊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成分;萜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有26种;花蕾期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其他3个过程和花瓣以酯类化合物为主,雌雄蕊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盛开期花朵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最多,有33种;花蕾期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最少,只有9种。花蕾期芳樟醇相对质量分数最高,达55.47%;其他3个过程以苯甲酸甲酯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36.54%、38.23%、37.22%。花瓣和雌雄蕊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有24种和32种,以苯甲酸甲酯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分别达43.16%和17.70%。弯蒴杜鹃4个开花过程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芳樟醇、苯甲酸甲酯和罗勒烯是弯蒴杜鹃特征香气成分,花瓣和雌雄蕊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弯蒴杜鹃花香给人舒适的感觉,适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杨梅Myrica rubra果实在储藏过程中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变化,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DS-GC-MS)测定了储藏过程中东魁杨梅Myrica rubra‘ Dongkui’果实释放VOCs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释放的VOCs中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其他烃等6类,其中,石竹烯是杨梅果实释放VOCs的主要成分,其相对含量占VOCs总量的47.06%;在储藏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变化较大,在储藏4d时达到最高(95.91%),石竹烯相对含量占萜烯类总量的62.74%;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采摘当天最高,其中糠醛和正己醛含量较高,是醛类的主要成分,随后不断下降;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在储藏6d达到最高,为5.80%.  相似文献   

3.
广佛手不同成熟期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佛手不同成熟期的鲜果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萃取及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含量成分及变化.结果表明:从花后160~200 d的5个成熟期共鉴定出25种成分,各成熟期成分的种类、数量基本相同.挥发性物质成分以烯类为主,占含量的96%以上,其中又以柠檬烯和松油烯为主,分别占含量的44%和27%以上.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之和先上升后下降,在花后180 d达最高值,说明花后180 d应为佛手采收最佳期.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开发利用荷花,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荷花不同花期、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整个荷花花朵在盛开期共含有的化合物种类为73种,其中烃类占74.04%;花蕾期含有84种,烃类占77.50%。对荷花的不同部位而言,花丝的挥发油组成成分最复杂,盛开期和花蕾期的挥发油成分差异最大,盛开期花丝挥发油含有28种化合物,花蕾期花丝挥发油含有38种化合物。花丝的最佳药用时期在花蕾期,而花瓣和花托在不同花期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植物花期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采集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紫藤Wisteria floribunda不同开花时期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紫藤鲜花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萜烯类、酯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等34种化合物;其释放量在花蕾期较少(229.68峰面积单位),初开期逐渐增加(378.16),盛开期最高(605.57),其中萜烯类数量最多(10~12种),其相对含量花蕾期为69.0%,初开期50.0%,盛开期59.0%,在各阶段的总峰面积依次为159.26,189.43,355.61。罗勒烯、乙酸叶醇酯、柠檬烯、α-蒎烯等是日本紫藤鲜花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提取锯缘青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提取的风味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锯缘青蟹中共发现67种挥发性成分,蟹肉和蟹黄中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差异较大。蟹肉中含有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物质4种,酮类物质1种,醇类成分5种,苯基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11种,舍氮化合物1种,酯类化合物1种。其中烷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总量的45%左右。蟹黄中共鉴定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物质18种,酮类物质2种,醇类成分5种,芳香类化合物3种,烷烃类5种,含氮化合物1种,类化合物1种,其主要成分为醛类物质,占总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FE—CO2)萃取法,对自熟期、半红熟期及全红熟期的金丝4号枣果实提取挥发性风味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金丝4号枣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共53种,主要为酯类、酸类和酮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分及含量差异很大。金丝4号白熟期枣样品共检测出13种香气成分,半红熟期38种,全红熟期27种,酯类物质在3个成熟期的含量分别占香气成分总含量的7.92%、25.21%和16.32%,酸类物质分别占香气成分的6.45%、21.16%和21.88%,酮类物质种类较少,其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机溶剂对露蜂房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并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和测定各化舍物在挥发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露蜂房中分离了68种成分,其中鉴定了28个,占挥发性成分的41.18%。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化合物和高级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占检出成分的71.43%,高级脂肪酸及酯类化合物占检出成分的25.0%,其中二十八烷的含量高达8.9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赣南早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明确与纽荷尔脐橙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为早熟脐橙果实风味形成机理、品种与品质鉴定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对照)在开花后110、140、170、200和235 d的果皮挥发性成分,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脐橙果皮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两个脐橙品种果皮共分离出5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4种.赣南早脐橙果皮中特有挥发性成分4种,分别为正庚醇、榄香醇、乙酸芳樟酯和异丁酸异戊酯,而纽荷尔脐橙果皮中特有挥发性成分15种,主要包括β-柏木烯、金合欢烯、辛醇、香芹酮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赣南早脐橙挥发性成分中烃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高于纽荷尔脐橙,而醇类和酯类物质低于纽荷尔脐橙;其中,赣南早脐橙果皮的烃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开花后200 d时达最低值(93.925%),醇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在开花后200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3.910%和2.119%.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两个脐橙品种果实发育期果皮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有10种,分别为巴伦西亚橘烯、(E)-3,7-二甲基-2,6-辛二烯醇3-甲基丁酸酯、辛醚、诺卜醇、金合欢醇、辛醛、香芹醇、β-石竹烯、荜澄茄烯和马鞭草烯醇.[结论]果实发育过程中,赣南早脐橙和纽荷尔脐橙果皮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且均各具特有成分,这些差异形成了两个品种各自独特的风味,可作为品种鉴定的重要特征,同时为赣南早脐橙挥发性成分的综合利用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藤茶(显齿蛇葡萄)和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并对两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旨在为优质藤茶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分离出藤茶(显齿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8个,鉴定出28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3.68%,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醛类、有机酸、醇类及甾醇类等化合物;分离出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4个,鉴定出2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9.41%,主要成分为烷烃类、有机酸类、酚类、醇类及甾醇类化合物。虽然两种植物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穿贝海绵甾醇(≥30%),但其他高含量成分大多数不同。  相似文献   

11.
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头香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不同开花期紫藤Wisteria sinensis鲜花的头香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量分析紫藤鲜花的头香成分,鉴定出芳樟醇、2-壬酮、反式罗勒烯、2-十一酮、3-[4,8-二甲基-3,7-壬二烯基]-呋喃、2-十三酮、4-丙酮基环庚酮、α-蒎烯氧化物、异草蒿脑和α-金合欢烯等47种化合物;同时考察了紫藤鲜花在不同开花期头香成分的变化情况:随着紫藤花开放进程,挥发性香气成分浓度逐渐增大,盛开期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SPME-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开花期鲜花香气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比较膨化相关法及逐步回归对福建龙眼主产地的鲤城区(原泉州市)32a(1961-1992年)的生产统计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16个与龙眼气象产率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并结合10a滑动相关分析对各因子与龙眼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依据岭回归系数及按生育期将筛选出的因子组成为7个生育期气象综合因子,应用主成分分析因子负荷率计算方法得出这些因子对龙眼气象产率的负荷率依次为:(1)夏梢生长期(0.3459)>(2)花期(0.2095)>(3)秋梢生长期(0.0850)>(4)花穗形态迅速分化期(0.0832)>(5)花芽生理分化期(0.0711)>(6)前期生理落果期(0.0543)>(7)第二次生理落果期(0.0218).其中夏梢及秋梢结果母枝或结果母枝基枝生长期负荷率之和约占总负荷率的50%,对翌年的龙眼生产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3.
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阶段鲜叶和不同等级成品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从3种都匀毛尖茶鲜叶和4种成品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5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将7个样品的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试验.【结果】7个样品共检出12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相同成分18种.3种鲜叶茶共检出7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40种.4种成品茶共检出9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35种.7个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除一芽一叶初展外,其余6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加工对都匀毛尖茶的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等级茶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差异.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及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了解文心兰香气的形成及释放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测定香水文心兰不同花期和花朵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对其中的变化进行探讨.[结果]香水文心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7种,始花期有...  相似文献   

15.
叶林奇  江波  王庆  周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043-4044,4046
[目的]初步分析涪陵榨菜酱油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其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采用乙醚萃取法提取榨菜酱油中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结果]鉴定出30多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是醇类、羧酸类、酯类、酮类、酚类以及杂环化合物(如呋喃类、吡嗪类、吡咯类)和一些含硫化合物等,它们对涪陵榨菜酱油的风味贡献较大。[结论]GC-MS分析方法明确了涪陵榨菜酱油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可以辅助用于其内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蕾期、半开期、盛开期山矾Symplocos sumuntia花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3个花期的山矾花分别鉴定出35,39,42种挥发物,属于醇类、酮类、酯类、醛类、芳香族类和酸类化合物,各时期最主要的花香物质是醇类和酮类。蕾期相对含量高的物质是芳樟醇(20.19%),双花醇(19.45%),反式-氧化芳樟醇(12.68%);半开期的是β-紫罗兰酮(33.38%),3,4,5-三甲氧基甲苯(15.29%),桉油醇(11.90%);盛开期的是β-紫罗兰酮(19.14%),桉油醇(18.17%),双花醇(13.09%)。因此,山矾花的主要香气成分为β-紫罗兰酮、桉油醇、双花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芳樟醇和3,4,5-三甲氧基甲苯,其中,β-紫罗兰酮对半开期花香贡献最大,而盛开期的香气是由多种物质共同贡献。结果为山矾花香利用及昆虫传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图3表1参39  相似文献   

17.
为探寻夜冷短日对草莓花芽分化、物侯期以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红颜’草莓为试材,设置5个夜冷短日处理,处理时长依次为20 d、15 d、10 d、5 d、0 d(CK),进行花芽分化镜检,记录不同时期花序显蕾以及顶果成熟株数,调查阶段产量。结果表明:进行夜冷短日20 d的处理,其植株最为一致的进入花芽分化肥厚后期,10月17日,65%的植株第一花序显蕾,较CK提前7d,12月18日,形成第一个产量高峰,较其他处理顶果成熟高峰提前30 d;然而,夜冷短日处理对第二序顶果成熟期、顶果重、以及第一、二序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西安地区‘红颜’草莓在定植前进行20d低温夜冷处理可有效促进第一花序花芽分化,提前第一果序采收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2种主要食用姜的化学成分,比较2种姜品质的差异。[方法]采用GC/MS的方法对云南农贸市场上的2种食用姜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一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姜,简称"姜",一种是罗平的小黄姜,简称"罗平姜"。[结果]姜挥发油中检测出56个成分,鉴定了5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4.800%)、2-十一烷酮(12.648%)、莰烯(12.349%)、香叶醛(8.361%)、龙脑(6.985%)、柠檬烯(6.342%)、香茅醇(2.895%)、β-红没药烯(2.842%)、α-蒎烯(2.824%)、6-甲基-5-庚烯-2-酮(2.598%)等。罗平姜挥发油中检测出67个成分,鉴定了60个成分,主要化学成分是β-水芹烯(10.832%)、莰烯(8.317%)、香叶醛(8.301%)、桂酸乙酯(6.799%)、1,8-桉叶素(5.795%)、龙脑(5.357%)、柠檬烯(4.643%)、香叶醇(3.650%)、别芳萜烯(2.940%)、乙酸香茅酯(2.675%)、芳香姜黄烯(2.318%)等。[结论]对2种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发现,两者主要香气特征成分大致相同,罗平姜的香气层次更丰富、更柔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我国主栽苹果品种根据亲本构成可分为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分析不同族系果实的香气特征和遗传特性,为果品品质研究和香气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4个族系的50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不同族系间香气物质的显著性和特征。结果 50个品种共检测出146种香气成分,酯类(38种)、醛类(29种)和醇类(19种)为主要香气物质,共占总含量的72.82%,其中酯类在数量和含量上变异系数均大于醛类和醇类。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总香气成分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P<0.05),酯类物质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P<0.05),醛类和醇类物质的数量在不同族系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以香气值大于1为标准确定出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其中8种成分在40个品种以上均被检测出,是苹果的典型香气成分。对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8个主成分,结合香气成分的嗅感特征将50个不同品种划分为4个代表不同香型的区域,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在4个区域均有分布,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主要分布在青香型和淡香型区域,浓香型区域主要为元帅族系,甜香型区域主要为富士族系。不同的选育方式对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影响更大,表现为杂交品种的相似系数、与对照共有的香气成分占比显著低于芽变品种(P<0.05);在所有族系中,芽变选育品种出现超亲现象的香气数量均多于杂交品种。结论 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果实风味更加丰富,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的果实风味分别表现为甜香型、浓香型、青香型和淡香型;杂交能够提高后代香气成分的含量,并增加香气构成的复杂性;芽变对后代的香气成分种类影响较小,对香气含量的影响更大,其超亲现象多于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20.
梅花花朵香气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梅花香气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以‘三轮玉蝶’梅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个阶段的花朵及不同花器官释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梅花开花的5个阶段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乙酸苯甲酯、丁子香酚和乙酸己酯是构成‘三轮玉蝶’梅花朵香气的重要成分。在梅花开花过程中,花香化合物释放存在4种趋势,乙酸苯甲酯呈现低—高—低的动态趋势,苯甲醛呈现高—低—高的趋势,α-蒎烯、莰烯、柠檬烯和樟脑4个单萜类化合物呈现高—低的趋势,丁子香酚呈现低—高的趋势,梅花复杂的花香调节模式致使不同开花时期的香气成分和含量产生变化。从梅花不同花器官中检测出27种化合物,不同的部位释放的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很大的差异。花瓣主要释放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衍生物,雄蕊主要释放芳香族化合物,花萼、花盘和雌蕊群释放的化合物类型较广,单萜化合物在此部位检测到。在开花的第4阶段,花萼、花盘和雌蕊群释放低含量的丁子香酚和高含量的乙酸己酯可能是引诱蜜蜂觅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