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新时期我国社会矛盾主要发生在民生领域、绝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特点,以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应该秉持和谐理念来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确立以实现和谐为处理社会矛盾的目标导向,坚持以和谐的方式和手段来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化解和防范社会矛盾冲突的和谐调节机制,营造减少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和谐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高校农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人才需求强劲与生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毕业生综合素质与企业要求不匹配的矛盾,以及毕业生艰苦奋斗精神缺失与行业特殊要求的矛盾,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制约了农科专业的发展。通过分析三个矛盾存的原因,提出了必须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学生就业观念更新为基础,以学生就业技能提升为突破口,以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就业市场建设为主攻方向的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丘陵冬水田区在連續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冬水田面积比例縮小后,生产上反映出一系列矛盾,矛盾集中表現在水、肥、劳力三方面,这些矛盾阻碍生产进一步提高。初步分析认为,解决当前矛盾既经济而又見效快的措施是恢复和发展冬水田以水稻生产为中心的合理栽培制度。 合理的农作物栽培制度,应具有区城性特点,南方水田区有以水稻生产为中心的栽培制度,北方旱地区有以高粱、玉米等为中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这里耕地与林地交错,农林矛盾日渐冲突,导致围绕林农矛盾的上访事件频发,干扰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下面以滑县为例,谈一谈对解决豫北地区林农矛盾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视角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生命。表面重视与实际轻视的矛盾、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矛盾、科学研究与实际教学的矛盾、内在认知与外在行为的矛盾,无不凸现出以功利为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在多年的农村工作中,大胆创新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办法,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喻人为工作理念,使大量繁杂棘手的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情为首,以情动人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万事以"情"为先。仔细观察,村民之间很多矛盾都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但如果这些矛盾不及时解决,就可能酿成大祸。因此我们在处理农村矛盾纠纷问题时,要从情入手。  相似文献   

7.
沂蒙山区的沂源县立足于从源头化解社会矛盾,在村级探索建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家族调解员、村民小组调解组、村(居)调解委员会“三层”调解网络,建立完善“五项”工作制度,实现了村内矛盾纠纷化解的无缝隙覆盖,基本实现了“家庭矛盾不出门、邻里矛盾不出组、社会矛盾不出村”的目标,筑牢了维护农村稳定、社会和谐的坚强防线.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8):158-159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功能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以研究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为中心,围绕人民调解制度与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进行讨论。研究目的是在人民调解制度和行政纠纷解决的农村实践和认识中,找出现有的困难,为建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9.
朱明  李智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468-12469,12472
云南省作为我国西部最为典型的山区省份之一,人地矛盾不断突显。该研究以土地利用变化为核心,构建人地关系评价体系,对云南省人地关系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旨在为协调云南省人口、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豫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这里耕地与林地交错,农林矛盾日渐冲突,导致围绕林农矛盾的上访事件频发,干扰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正常发展。下面以滑县为例,谈一谈对解决豫北地区林农矛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研究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其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依据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按照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对天津市2000—2014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隶属度值呈上升趋势,承载力等级从超载状态上升到可承载状态。其中,压力层、响应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稳步上升,分别在2009和2010年达到可承载状态;状态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呈波浪式变动,虽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但也有所好转,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制约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关联度大,耦合作用极强。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胁迫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约束的主要因素,以及2个系统间功能相互耦合的主要关系,最后说明了关联度和影响作用较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矿区生态捆绑发展模式——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小星  延军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092-6094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难境地的解决途径。结果表明,在榆林矿区实施生态捆绑发展模式是实现矿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有效方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余凤鸣  杜忠潮  周杜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24-21227
[目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方法]首先构建了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对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并针对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呈稳定上升趋势,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但2005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各子系统间的发展速率差异比较明显,经济效率和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活力发展较慢,并呈现不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西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俊霞  王宁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6-10807
秦汉农业开发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西部开发,其开发规模及开发程度史无前例,秦汉时期农业开发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又引发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从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关系概况、秦汉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业开发举措与生态环境关系三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与回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生态乡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居住环境建设,生态文化推广4个方面来构建理想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一大限制性因素。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哈尔滨市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问题将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哈尔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朱军  张海燕 《北京农业》2011,(36):126-127
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吉林省通化县兴林镇曲柳川村经济社会发展及优美村屯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兴林镇曲柳川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问题被愈发地重视起来,在综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内涵进行梳理分类,探究了影响其发展的经济理论以及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研究中了解到当前国内外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以及时空差异,对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实现路径进行总结,发现当前对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研究集中于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耦合协调模型,由于分析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国内外研究有一定差异,当前国内研究还存在一定缺陷,如无法突破数据限制,忽略生态环境对城镇化的反馈作用,很难深入问题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