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珠江河口区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浮游微藻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至1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海鸥岛对6口罗非鱼河口养殖池塘的微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共检出微藻7门157种,其中绿藻67种,蓝藻34种,硅藻18种,甲藻5种,隐藻3种,裸藻28种,金藻2种.各池微藻优势种种类丰富,但不同门类优势种单胞体积差异较大,其中:数量优势种多为蓝藻类的威利颤藻、点形平裂藻、褐色念珠藻、圆胞束球藻、坚实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等和绿藻类的蛋白核小球藻、镰形纤维藻、空星藻等;生物量优势种多为裸藻类的鱼形裸藻、秋鳞孔藻、琵鹭扁裸藻、扭曲扁裸藻、糙膜陀螺藻和甲藻类的加顿多甲藻、多纹膝沟藻以及隐藻类的啮蚀隐藻、具尾蓝隐藻等;卷曲螺旋藻既是数量优势种又是生物量优势种.微藻数量和生物量在养殖前中期增加较快,物种多样性丰富,后期多呈较低水平,物种多样性也逐渐下降.养殖前中期各池微藻数量范围为(0.59~72.85)×107 ind·L-1,生物量范围为1.12~114.14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98;养殖后期微藻数量范围为(16.29~67.37)×107ind·L-1,生物量范围为6.57~67.76mg·L-1,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78.各池微藻数量或生物量多与COD、DIN等营养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罗非鱼也可通过滤食作用有效影响池塘微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6月对长江源沱沱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59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9种(属),占83.1%,其次是蓝藻门6种(属),占10.2%,绿藻门4种(属),占6.7%。浮游植物常见种有蓝藻门的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席藻(Phormidium sp.);硅藻门的针杆藻(Synedr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等;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衣藻(Chlamydomona sp.)。浮游植物平均密度68.04×10~4cells/L,平均生物量0.34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3.2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0.84,Marg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值1.02。浮游植物各项评价指标表明长江源沱沱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封闭式虾池水质环境因子季节变化对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虾池水体的温度、p H、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测试,分析同期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变换,解释在没有外来水源干扰的情况下微藻群落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养殖池塘水温和总磷(TP)含量从4月至9月底逐渐上升,10月起开始下降,至次年1月达到最低;p H先下降后升高;总氮(TN)和叶绿素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养殖初期(4~5月)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和四尾栅藻(S.quadricauda);中期(6~7月)为衣藻(Chlamydomonas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四尾栅藻、多芒藻(Golenkinia radiata)和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中后期(8~9月)为微囊藻(Microcystis)、假鱼腥藻(Pseudanabeana)、小球藻和四尾栅藻;后期(10~12月)为微囊藻、假鱼腥藻、颤藻(Oscillatoria sp.)和小球藻;末期(12月后)为小球藻、多芒藻和四尾栅藻。优势微藻种群演替与环境因子变化密切相关,在低温、氮磷营养较低且N/P较高和有一定盐度的早期水体中以硅藻和绿藻为主;随着温度回升、水体完全淡化和氮磷营养的积累,以绿藻为优势种群;高温和富营养化状态下的中后期蓝藻成为强优势种群,其中也有喜高温和耐污染的绿藻;后期以蓝藻为绝对优势,水温下降后变成以绿藻为优势种,池中浮游微藻生物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放养鲢鳙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13年6 ~ 10月对该水域进行5次采样调查,并对浮游植物进行种类鉴定与数量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71种,绿藻门最多,共26种,其次是硅藻门18种,蓝藻门14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均为2种,黄藻门1种.浮游植物数量为5.83×106~ 1.57×107 ind/L,平均数量为1.05×107 ind/L;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66 ~2.74 mg/L,平均生物量为1.63 mg/L.多样性指数H为1.40~2.55,平均值为1.82;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9 ~0.47,平均值为0.43.根据TLI(∑)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评价,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水质属于轻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上海世博园白莲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白莲泾生态环境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区的重点建设项目.2006年3月至9月对白莲泾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浮游藻类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共检出浮游藻类181种,隶属于7门82属,主要优势种为水华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湖泊鞘丝藻、巨颤藻、小席藻和扭曲小环藻;浮游藻类密度年平均值为21.03×104 ind./L,生物量年平均值为4.027 mg/L;浮游藻类的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为0.94~2.47,丰富度指数为0.58~2.75,均匀度指数为0.39~0.78;涨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17.60×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0.775 mg/L;落潮时生物密度均值为24.78×104 ind./L,生物量均值为1.569 mg/L.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南省养殖水体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特征。[方法]于2016年4月选取琼海市、万宁市部分养殖水体,采集浮游藻类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浮游藻类种类数为68种,隶属于7门57属,绿藻门的种类最丰富,为34种,其次是硅藻门19种。浮游藻类细胞密度为1.01×10~8 cells/L,主要组成为绿藻门、蓝藻门和隐藻门,分别占77.14%、8.80%和8.23%。浮游藻类优势种主要为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等,指示水质状态为α-β-中污染。浮游藻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在0.05~1.78,平均值为0.72;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02~0.69,平均值为0.28。利用多样性指数评价养殖水体水质处于中污染到重污染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为养殖水体浮游微藻调控技术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2013年对元荡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11种,隶属7门,72属,其中绿藻门为主要类群,35属48种,占浮游植物总物种的43.24%。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13 mg/L和842.80×104cells/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列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bia)、灿烂颤藻(Oscillatoria splendida)、小空心藻(Coelastrum microporum)、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等。蓝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春、夏、秋季,绿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冬季,黄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秋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为1.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均值为1.13,藻类综合指数全年均值为6.00,元荡湖水体呈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整个养殖周期地膜对虾养殖池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探索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整个养殖周期,浮游植物共8门46种,绿藻门15种,硅藻门9种,蓝藻门9种,隐藻门2种,裸藻门2种,黄藻门3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4种。养殖前期优势种多为绿藻和硅藻;养殖中后期优势种多为蓝藻和绿藻;个体数量呈螺旋式上升,中期达最大,变化范围为3.01×107~1.45×108cell·L-1。浮游动物共4类28种,原生动物16种,轮虫类8种、桡足类2种,其他浮游幼虫2种。养殖前期优势种多为原生动物、轮虫类及桡足类;养殖中后期优势种多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0.49×103cell·L-1~10.4×103cell·L-1。浮游生物空间分布: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水平区域分布差异显著(P0.05),且个体总数大小排序是:D区(中心区)C区(近中心区)B区(近边缘区)A区(池塘边缘区)。虾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较低:浮游植物分别为1.69~1.76和0.36~0.44,浮游动物分别为1.39~1.46和0.3~0.34。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间接体现了对虾地膜养殖池中水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虾塘放苗前 “肥水”阶段,是对虾养殖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探明“肥水”水体微藻群落结构变化,对杭州湾口南岸虾塘“肥水”前后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共检出水体中微藻2个门18种,其中硅藻17种 , 甲藻1种。“肥水”前后水体微藻平均密度分别为1.05×103 ind?L-1和5.29×105 ind?L-1,微藻群落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为3.09和1.90,“肥水”后微藻优势种为新月菱形藻和菱形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产养殖中常用的4种海洋微藻在粗放培养过程中所伴生的主要细菌。[方法]采用平板涂布的方法成功分离到5株可培养的海洋细菌,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通用引物对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扩增,所得PCR产物经测序和Genbank比对后,采用邻位相接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其种属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表明,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α-proteobacteria和γ-proteobacteria两大类别。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种属关系分析,5株海洋细菌分属于Porphyrobacter、Devosia、Ponticoccus、Marinobacter和Roseobacter5个属。根据其相近种的生理生化特征推断,这些伴生细菌在分解微藻胞外产物为微藻提供无机营养盐和分泌促生长因子促进微藻的生长等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在实际的微藻饵料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保留这些有益的伴生细菌。  相似文献   

12.
微藻应用广泛,微藻生物燃料是近年研究热点.深圳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微藻的生长,具有丰富的微藻资源.从深圳湾水域3个不同位置分别采集了表层和深层(5 m)的水样,利用Soil extrat培养基和Kuhl培养基对水样中的微藻进行分离.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扩大培养后提取其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放大18S rRNA,利用内切酶st Ⅰ和TaqⅠ对PCR产物进行双酶切反应以筛选不同的菌株.将不同菌株的PCR产物测序后通过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比对,确定微藻品种.共得到微藻菌株71个,分属于16个不同的属,利用MEGA 5软件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同时,初步建立了深圳本地微藻种质资源库.  相似文献   

13.
2种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球等鞭金藻和纤细角毛藻间的化感作用。[方法]利用交叉培养和添加胞外滤液萃取物2种方法,确定2种微藻间的化感作用。最后,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两种微藻细胞及胞外滤液萃取物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球等鞭金藻滤液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仅当滤液浓度为100%时表现抑制作用。纤细角毛藻滤液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滤液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球等鞭金藻(或纤细角毛藻)胞外滤液萃取物对纤细角毛藻(或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近似于其胞外滤液对纤细角毛藻(或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这暗示着2种微藻培养液中的化感物质可以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结论]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笔者认为球等鞭金藻对纤细角毛藻的化感作用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混合物共同作用引起;而纤细角毛藻对球等鞭金藻的化感作用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引起。  相似文献   

14.
4株淡水微藻的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及其细胞组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4株微藻(多芒藻Golenkinia sp.SHOU-F56,绿球藻Chlorococcum sp.SHOU-F93,月牙藻Selenastrum sp.SHOUF119和绿球藻Chlorococcum sp.SHOU-F124)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在适宜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下4株微藻细胞的生化组成。结果表明:多芒藻,绿球藻SHOU-F93,月牙藻和绿球藻SHOU-F124的最适温度条件分别为29.5、19.3、21.5和24.3℃;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35.5、8.3、22.5和19.2μmol/(m2·s)。绿球藻SHOU-F93的色素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占细胞干重的3.26%和20.90%,蛋白质较高的为绿球藻SHOU-F93和月牙藻,分别为32.64%和33.91%,月牙藻的总脂含量最高(23.74%)。4株微藻主要的脂肪酸为16∶0、18∶1n-9、18∶2n-6和18∶3n-3。依据4株微藻的细胞组成特点,后续可作为淡水饵料微藻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人们的目光逐渐从陈化粮、木质素、动物油脂等转向微型藻类,因其具有可养殖、可再生、生长周期短、分布广泛、可进行光合作用、环境适应能力强、产量高等突出特点,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科研和产业人员的目光。通过综合现有的微藻油脂生产的相关报道,从当前研究报道的产油微藻的种类、影响油脂积累的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分析,结合油脂含量检测的方法对微藻油脂含量进行评估,对比得出布朗葡萄藻藻和部分链带藻的产脂能力更具优势,其油脂含量能达到细胞干重的60%以上,另外,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基因手段干预等措施可以获得高产油脂的微藻,其产油能力要比野生株提高20%以上,并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微藻产油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的研究计划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纯种的分离培养是微藻产品开发尧规模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遥微藻易受其他生物污染袁又无法低温保存袁导致其分离培养面临困难遥比较了不同浓度的3种农药和3种抗生素分别对微茫藻18A8袁小球藻CE14和亚心形扁藻袁小新月菱形藻生长的影 响袁确定它们用于藻种分离的最佳浓度为百菌清25 mg/L尧水合霉素25 mg/L尧绿邦200 mg/L尧卡那霉素25 mg/L尧氨苄西林25 mg/L和制菌霉素1.25 mg/L遥采集含有微藻的淡水尧海水水样先后培养在混合添加了3种适宜浓度的农药和抗生素的培养基袁最终抑制了微藻中其他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袁实现了微藻的藻种纯化遥  相似文献   

17.
不同型号酵母浸粉及补糖对异养微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在FM802、FM902和FM760 3种不同型号的安琪酵母浸粉配制的培养基中进行异养生长,培养条件为28℃、200 r/min的摇床中进行暗培养,培养过程中补糖1次,每隔24 h取样20 mL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补糖情况下,型号为FM802的酵母浸粉比FM902培养微藻的效果稍好,FM760培养效果稍差;补糖有利于微藻干物质重的增加;在pH值为4.2~5.5的培养基中,微藻仍能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畜禽养殖废水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微藻培养的废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利用废水中的营养元素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质产品,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要概述微藻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碳、氮、磷、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重点综述了微藻藻种、废水预处理方式、培养条件、培养系统类型、藻-菌共生系统等因素对微藻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高效藻种的筛选和开发力度,力争筛选出更多具有应用潜力的藻种,丰富微藻种质资源库;应针对不同类型废水开发出对应的复合藻-菌剂产品;应注重微藻下游产品开发,实现畜禽养殖废水到生物质产品的转变,形成绿色循环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海洋酵母培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洋酵母(Rhodotorula sp.)作为单细胞藻类的替代饵料培育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浮游幼体。从生长速度(G)、浮游期成活率(SRP)、变态成活率(SRM)、特定生长率(SGR)和40%樽形幼体出现时间(T)等5个指标比较了海洋酵母组(Z9)与不同种类和比例单胞藻混合饵料组(8个组合,Z1~Z8)的投喂效果;并确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海洋酵母的最佳投喂组合。结果表明:海洋酵母能够促进刺参幼体的正常发育和变态。ANOVA分析表明,不同饵料组间的生长和变态率等指标差异显著,Z2和Z9两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其他单胞藻混合组。投喂不同数量的海洋酵母对浮游幼体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