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取食韧皮部汁液昆虫的最大群体,蚜虫由于其独特的生存适应性而使其成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本文主要从蚜虫的体色、口器、翅型、生殖方式、报警行为及与蚂蚁共生6个方面阐述了蚜虫的生存适应性,以期促进人们对蚜虫生存适应性的认识,从而做到对蚜虫的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2.
从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种类、建立刺探电位波形与刺探和取食行为对应关系的方法、各种波形的名称和生物学意义等方面,概述了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在植物组织内部刺探、取食行为的方法,讨论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蚂蚁行为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蚂蚁的人工采集,饲养和行为观察等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经印楝素处理后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5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斜纹夜蛾5龄幼虫24h内发生的取食活动和取食间间隔的次数减少,平均每次取食活动和取食间间隔持续的时间延长;在每次取食活动中,用于取食的时间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在每次取食活动中,取食内间隔的次数增加了,并且取食内间隔的时间也延长。所有上述有关取食行为的指标,处理虫与对照虫之间存在显  相似文献   

5.
周东升  龙九妹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50-13351
[目的]研究烟青虫幼虫的可塑性行为,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行为试验双选法和切除味觉感受器研究了不同取食经历烟青虫5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的味觉可塑性行为。[结果]正常人工饲料饲养幼虫对取食抑制素十分敏感,切除了侧栓锥感受器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的反应与正常幼虫相似,切除了中栓锥感受器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不敏感。而用含有低浓度取食抑制素的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对取食抑制素不敏感。[结论]中栓锥感受器中含有对取食抑制素敏感的味觉神经元,不同取食经历的烟青虫幼虫对取食抑制素具有行为可塑性。  相似文献   

6.
人工饲膜被广泛应用于昆虫营养生理、共生菌、毒理与杀虫性物质生物测定以及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人工饲膜作为一个成分固定和可重复的昆虫取食对象,通过EPG技术记录分析棉蚜在人工饲膜上的取食波形,辨识比较这些波形和棉蚜在植物上取食波形的异同,可以为研究单一化学因子对昆虫的取食行为影响提供基础。本研究使用人工配制的溶液模拟植物细胞环境,分析在加入丹宁酸后棉蚜取食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丹宁酸对棉蚜在人工饲膜上的取食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使棉蚜的平均穿刺持续时间和总的取食时间都极显著地缩短,不穿刺的时间和次数极显著地增加,可能的试食行为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茶尺蠖幼虫在茶叶和人工饲料上的取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尺蠖五龄幼虫的取食活动是不连续的,在室内无昼夜节律。此文对取食行为作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区分出两种类型的取食间隔,证明了取食的开始与终止不是随机的,并提出了取食行为的动机模型,以解释取食行为和与之相关的的某些行为的发生。幼虫在人工饲料上与在茶叶上的取食行为表现出相似的时间模式,但在一些具体的指标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社会性昆虫,也是一类食用和药用资源昆虫.从分类研究文献、区系分布调查、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食用和药用价值以及蚂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论述中国蚂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概述了蚜虫取食行为、排蜜行为、繁殖行为。指出通过对蚜虫取食、排蜜、繁殖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论文旨在明确山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monticola)和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对小地老虎的捕食特性,丰富小地老虎生物防治技术手段,降低小地老虎防治成本与化学农药用量。【方法】在猎物被土壤覆盖和裸露两种自然条件下,观察并统计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在1、6、12、24和48 h内对不同虫态小地老虎的捕食选择性、捕食方式以及捕食致死率;在室内,利用两种蚂蚁的试验种群开展捕食行为序列特征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明确两种蚂蚁捕食行为差异及控害特点。【结果】日本弓背蚁对小地老虎卵的致死率较低,48 h累计致死率仅为12.67%;山大齿猛蚁不取食小地老虎卵。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幼虫和蛹的控制效果超过49%,最高达98.67%,且控制效果随小地老虎龄期增长而降低。山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捕食行为序列存在一定差异:两种蚂蚁对小地老虎低龄幼虫均以直接搬运为主;对体型较大的小地老虎高龄幼虫,日本弓背蚁具有试探、攻击、召唤同伴、猎物切割、群体搬运等行为,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行为;而山大齿...  相似文献   

11.
试验表明橙皮油对所有的昆虫都具有同样灭杀效果。根据不同试验处理表明,柑桔油能消灭蚂蚁、黄蜂以及活动在猫、人类和其它动物上的跳蚤。 试验中包括取食柑桔接触过的和没有取食在网中的昆虫,都发生有死亡现象。如果昆虫直接触及柑桔油剂时,那么就会死得更快。  相似文献   

12.
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奉贤区申亚生态园围栏内4只狗獾(1雄3雌)的行为和夜间活动节律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IKENO/OK-203ND)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狗獾夜间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其中21∶30~23∶00和1∶30~3∶00为狗獾活动的高峰期,整个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各行为时间分配方面,整个夜间狗獾取食和挖洞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警戒、移动等行为在夜间发生的较为随机,只是在活动高峰期出现较小波动;雄性个体整个夜间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其他,而雌性个体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挖洞,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推测为性别因素导致上述差异;晴天狗獾在取食、移动、挖洞和其他行为上的时间分配都高于雨天,但仅取食(P=0.028)和移动(P=0.040)行为的差异显著,天气因素对狗獾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06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藏北黑颈鹤Gins nigicollis繁殖前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详细观测。结果表明:①黑颈鹤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种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比大小依次为:取食43.69%,警戒21.78%,保养21.69%,运动7.57%,杂项3.18%,繁殖2.09%。②各种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在雌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差异。雄鹤的警戒和运动行为比雌鹤高,且警戒行为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4种行为雌性较高。③黑颈鹤的各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11:00以前,各种行为活动相对稳定,11:00之后依次出现了3个取食高峰和1个保养高峰,且呈上升趋势;其他4种行为无明显峰值,并呈下降趋势。④雌雄鹤的取食、警戒和保养行为在不同时段上表现出同步性和异步性。雄鹤取食高峰集中在中午(12:00~14:00),雌鹤的取食高峰分散在一天中的早(8:00),中(12:00,14:00)和晚(17:00)3个时期。讨论了繁殖前期黑颈鹤性别间的行为差异,并与黑颈鹤东部种群以及其他鹤类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图2表1参35  相似文献   

14.
以分布在高黎贡山大脑子的白尾梢虹雉群体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直接观察其取食行为,用样方法研究其春季取食地特征,以探讨野外白尾梢虹雉的取食习性。结果表明:天气会对白尾梢虹雉取食行为产生影响,晴天其取食行为多发生在晨昏,而雨雪天气时则多在雨雪停歇后取食;取食地点偏好选择草坡和裸地,而避开箭竹林,尤其是箭竹密度超过20株/m2的密集林;在草坡和裸地取食时,60%的觅食地点在距离林缘2 m内的范围;取食地多选择坡度较大的地带;水源对白尾梢虹雉取食地点选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对日本弓背蚁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的损害,重点观察通过个体交流传递杀虫剂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觅食情景,观察农药处理对日本弓背蚁觅食能力的影响;通过Y形管试验和EAG(electroantennography)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亲系识别能力的影响;通过攻击行为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异种蚂蚁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农药直接处理和通过个体交流获得的间接处理,均导致蚂蚁招募行为的丧失; 2种处理对同巢蚂蚁的识别能力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影响对异巢蚂蚁的识别能力;在对异种蚂蚁的攻击行为和巢穴保护方面,仅直接处理组出现显著影响。[结论]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可以直接影响日本弓背蚁的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而且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农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传递给其他未直接接触到药剂的蚂蚁,从而影响日本弓背蚁的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16.
蓝马鸡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为更好地保护和繁殖蓝马鸡,文章从行为节律、取食行为、社群行为、繁殖行为等方面综述蓝马鸡行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刺吸电位技术在植食性盲蝽取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简称EPG)是昆虫电生理学发展的技术之一,主要用于研究刺吸式口器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取食行为。通过电子转换,将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中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取食波形显示出来。本文综述了刺吸电位技术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和植食性盲蝽的取食特点以及不同盲蝽取食行为中的EPG波形变化,同时概述了EPG应用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开发背景昆虫的取食行为取决于从化学感受器传送的感觉信号的输入。有研究认为,昆虫各种不同取食行为特征受大脑神经肽控制。昆虫化学感受器是昆虫识别寄主植物的主要工具。昆虫借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通道对植物及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进行编码内导,最后通过神经中枢的综合和解码,并根据遗传所形成的模版和生理形态,对植物的取舍作出选择。昆虫的取食行为多样,但取食过程大致相似。如植食性昆虫取食一般要经  相似文献   

19.
对蚂蚁排序行为进行了分析,根据蚂蚁排序行为规则,给出了计算模拟程序框图和功能程序表述,并给出了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植物的叶表角质膜外,覆盖着一层由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沉积而成的蜡质薄层,简称为叶表蜡层。近年来研究发现,叶表蜡层中的化学物质作为信息物质对植食性昆虫的取食、产卵等行为有着十分微妙的关系。本文就部分高等植物中的叶蜡含量与昆虫的取食行为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