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百合隶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球根观赏花卉,是世界上重要的切花种类之一,因其花期长、花大艳丽、姿态优美和色香各异等优点而备受欢迎。目前,危害百合的主要害虫种类较多。例如,危害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法,探讨不同施磷水平、不同程度干旱对大豆蚜种群发生及大豆结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处理下,大豆蚜种群增长最快.与中磷和高磷处理相比较,低磷处理下的大豆单株有效结荚量和非正常结荚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低磷处理下的大豆植株有效结荚量最多.于旱胁迫处理下大豆植株上发生的蚜量低于正常供水处理(CK),单株有效结荚量在此2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者处理下的单株有效结荚量为3.4个,后者为8.8个;单株非正常结荚量在2个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4、2.7个/株.  相似文献   
4.
蚜虫行为包括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等,本文概述了蚜虫取食行为、排蜜行为、繁殖行为。指出通过对蚜虫取食、排蜜、繁殖行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行为发生机制和方式等,为蚜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甘肃省甘南州和祁连山区是我国牦牛的主要产地,牦牛及其肉品畅销国内外,深受欢迎。可是人畜共患的住肉孢子虫病在牦牛群的流行情况,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保障人畜健康,提高市场信誉,1986年10月我们对肃南县食品公司屠宰的牦牛进行了住肉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研究证实,新生驹同种溶血病(NI)是由母马产生的抗体所引起,这种抗体能粘附在马驹红细胞的抗原上。其特点为:母马在同马驹红细胞抗原或在输血和输入血浆期间同输入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时能产生抗体;在同自体组织制备的菌苗中存在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反应时也能产生抗红细胞(RBC)抗体。这种抗体在马驹摄食的初乳中被浓缩,并通过驹肠道吸收入血,粘附到红细胞抗原上。马驹的红细胞由于免疫反应而被破坏,引起贫血、黄疸和一些马驹的死亡。因为马驹只是通过初乳接触到抗体,所以,此病可用马驹停食初乳的方法而得到予防。据某些血型研究者报道,引起 NI 的抗体通常对马 Aa 和 Qa 型血抗原有特异性。在少数情况下,对其他一些血型抗原有特异性的抗体也能引起这种病,然而,这种情况似乎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选用健康绵羊11只,采用人工置核、注射不同菌型E.coli等模拟措施,并通过对施术动物不同时间引流胆汁的理化指标及胆囊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的检测和观察,探讨人工培黄技术中有关模拟措施对胆囊内环境的影响及该环境的改变与牛黄形成的相关关系。实验发现,在培黄期间胆汁pH、粘度升高,胆固醇含量升高,而胆汁酸含量下降;同时施术动物胆囊表现为程度不等的粘膜上皮变性、脱落,粘膜下腺体增生或腺上皮变性、毁坏。结果表明,植入适宜的载体是形成牛黄的基础,注入E.coli造成胆囊适度感染在人工培黄中必不可少,而培黄动物胆囊壁固有层内腺体的增生及炎症反应是胆汁内粘蛋白增多、胆汁粘度升高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绿盲蝽在辽沈地区茄子上的发生时序、习性、为害特点及防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若虫为害茄子的幼嫩部位,各虫态历期长;成虫、若虫受惊扰易于飞跑,应注意田间观察,抓住发生初期,及时选择合适的农药,间隔7 d连续2次施药,可有效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0.
小麦产量提高的同时,氮肥用量也不断增加,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探讨通过结合种植方式和优化氮肥用量以稳定产量,同时减少氮肥使用。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3—2014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农学试验站以20 cm+40 cm沟播和30 cm等行距平作种植方式为主处理,3种施氮量为副处理(纯氮量分别为N0:0;N1:112.5 kg/hm~2;N2:225.0 kg/hm~2)。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相同氮量处理下,20 cm+40 cm沟播较30 cm等行距平作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旗叶光合速率(P_n)。沟播提高了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沟播光能截获率比等行距平作高23.65%(N_0)、27.18%(N_1)、31.26%(N_2),产量比等行距平作高6.32%(N_0)、14.37%(N_1)、2.38%(N_2)。在112.5 kg/hm~2(N_1)下,沟播产量优势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施氮112.5 kg/hm~2结合20 cm+40 cm沟播能优化群体结构、减氮稳产、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