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甘肃灌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中部的兰州、白银等18个县(区),灌区有较大面积的冬(春)小麦、啤酒大麦等麦类作物,2009年麦类作物播种面积为97.3万hm^2。近年来由于种植小麦的效益较低,农民压粮扩经、压夏扩秋以提高收益,导致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北方食用最广的细粮作物。在河北省粮食作物中小麦占首位,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5%,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0%左右。做好小麦病害防治工作,对于确保河北省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1998-2002年全国资料统计,按农作物、经济作物和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等3个系列将我国各省市区种植结构变化分为三增、一增二减弱减、一增二减强减和三减等4个类型。根据产量,将各省市区分为总产单产双增、单增和双减3个类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我国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24个省市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25个省市区经济作物产量得到提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中,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波动较大,单产稳步上升;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提高;糖料作物播种面积有一定波动,单产提高较快,种植重心向广西、云南转移;麻类飞速发展,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都明显提高,种植布局向黑龙江、新疆、湖南集中;烟叶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缓慢提高,种植区域向云南、贵州、河南等产区集中;全国所有省市区药材播种面积迅速提高。发展快速。经结构调整,棉糖烟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分别下降了3.0、1.5和0.7个百分点;油麻药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5、0.4和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近26年的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为源数据,研究播种面积和单产是如何影响粮食总产的,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首先分析其分布变化趋势,并采用逐步回归对各种作物单产和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辽宁省近26年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受气候条件影响呈波动式增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平均单产均显著影响着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并且粮食平均单产的变化对总产的影响要大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各种作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变化都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但各种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方式不同,其中玉米、水稻、高粱和小麦主要是通过单产的变化影响粮食总产量,谷子、玉米和小麦则是通过播种面积的改变来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焦作市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持续改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全市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焦作市粮食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hm2左右,总产量稳定在200万t以上,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为520 kg,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GIS技术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主,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北方粮食产量增幅大于南方。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变化,北方粮食生产地位已超过南方,目前在全国的占比达56%。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和单位播种面积产量在波动中实现大幅增长;从播种面积来看,北方小麦播种面积呈减少趋势,玉米面积增加明显,水稻面积增加不显著。反映了过去几十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点,主要是小麦的种植比重下降而玉米种植比重上升。也从单产的提升潜力和后备耕地与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北方不同区域粮食增产的限制性因素,认为未来粮食安全保障应在稳定华北播种面积的同时,以拓展东北的生产能力为主要发展方向,而西北干旱区和中部半干旱区则主要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优先。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区域布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结合农业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以基于GIS的中国耕作制度分区为基础,系统分析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区域变化,为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区域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即各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域变化趋势为:水稻主要产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和华南区,虽然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且在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分别占各区总播种面积的60%-70%,作为首要产区的长江中下游区的区位生产系数有所下降,东南区和华南区的区位系数呈上升趋势;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区和西北区在作物总播种面积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尤其黄淮海区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区位系数2000年上升为1.0616;玉米的主要产区为东北区和黄淮海区,东北区的玉米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在该区播种面积比例仍然最大,占总播种面积的40%左右,东北区和黄淮海区的玉米产量在全国占绝对的优势地位,但两区的玉米生产区位系数有下降的趋势;大豆也以东北区为主要产区,播种面积比例最大,2000年占总播种面积30%.该区大豆总产量也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区位生产系数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压采地下水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平原是我国农业主产区,长期以来,该区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大量抽取地下水维持,区域的水资源安全乃至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当前为实现地下水压采,该区域提出了以节水为核心,着力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量、低耗水作物的农业措施,而小麦又是该地区的主粮作物,同时也是高耗水作物,因此,在优化农业灌溉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方面明确小麦生产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对于实现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对小麦产量、耗水量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生产方式对小麦产量以及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分析认为各地在推进压采地下水措施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节水模式或节水技术,而不是简单地调减小麦种植面积乃至退出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灌溉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节水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94.7万hm2,其中灌溉地春小麦种植面积22.3万hm2,约占小麦总播种面积的23.5%;平均单产5 790 kg/hm2,是旱地小麦的2.2倍。灌溉地春小麦虽占不到全省小麦面积的1/4,但总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的40%,对甘肃粮食安全起到十分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临沧市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60万亩,占全市夏收粮豆作物播种面积的42.3%,总产占夏收粮豆作物总产的40.5%。通过回顾小麦生产历史,结合生态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认识、稳定面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加快良种选育和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加强栽培模式创新、提高耕作管理水平,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培育龙头企业提质增效,确保粮食安全是促进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孟连陆稻间玉米的二元种植结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南部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是多样化的,但保证粮食安全的要求是一致的。孟连县芒糯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全村没有任何水田,粮食生产主要以陆稻和玉米的二元种植结构为主。在对芒糯自然村社会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用0.179 hm2耕地保证农民能够达到"每年人均428 kg的稻谷、180 kg的玉米"粮食安全需求;通过优化粮食作物的二元结构种植模式,采用15行陆稻间2行玉米的间作方式,即可达到粮食安全需求,同时比传统的净作玉米或净作陆稻户均可以节约0.2 hm2耕地用于发展其它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2.
气象因子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南充市是四川东北部重要的小麦生产区域,小麦是南充第二大粮食作物,对成渝经济区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1998—2019年气象数据和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数据,较为系统地分析日照、温度、降雨三大气象因子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和降雨是影响川东北冬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子,该结果可为使用栽培和育种手段调控川东北地区小麦的生长发育使其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食物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兼用型农作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和较长的产业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可利用冬闲田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其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缓解中国食物安全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种植业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优势、生产规模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拉萨市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小麦、油菜籽、蔬菜和青饲料,山南地区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小麦、青饲料、油菜籽、豆类,日喀则地区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作物依次是豆类、青稞、蔬菜。除粮食作物外,其他作物空间布局尚未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但粮食种植比例偏高,作物间种植比例有待调整。提出未来几年种植业发展应该以提高粮食品质和生产效率为突破点,压缩发展粮食作物,适度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饲料作物。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中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玉米粮经饲兼用。近年玉米消费呈刚性增长,种植面积与产量逐年递增。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对确保国粮安全、促进农牧业发展、提速粮食加工业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迫在眉睫。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农机农艺互动,社会化服务促动,梯度推进带动,多项技术联动。主要措施:加大收获机械购机补贴力度,深入种植制度改革,创造机械化生产优质条件,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示范推广,积极培育玉米机械化作业市场,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玉米装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它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在西藏种植面积较大,总产量高的主要粮食作物。林周县由于选择品种不当、播种期不适、耕作粗放、田间管理跟不上等原因,导致春小麦的亩产量不高。对此,本文提出栽培技术一些要点,供林周县农牧民参考,进一步提高全县春小麦的单位亩产量,提高春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宋宇 《农业考古》2020,(1):123-131
油脂分为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脂,油脂不仅是人类的主要营养品和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人类很早就利用油脂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动物脂肪首先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照明、润滑、仪式活动、艺术等方面。汉代以来,随着油料作物的广泛种植,植物油品种不断增多,生活用油更加多元化。中国古人非常重视油料作物的栽培,在榨油工具方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生产技艺,油脂的应用也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梳理并总结目前古代油脂研究的成果,对减少油料进口、实现粮食供给安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杂粮在黄土高原旱作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杂粮是黄土高原旱作农区传统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自古以来一直在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球气候干旱趋势加剧,粮食日益紧缺,小杂粮必将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居民膳食结构改善及区域粮食基本自给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同时,小杂粮营养丰富,医食同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小杂粮生产,促进其产业开发,是黄土高原旱作农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快速城市化下人均粮食安全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指出城市化给区域耕地-人口-粮食带来了一定压力,表现为区域人均粮食安全指数的波动.[方法]运用人均粮食安全指数算法、Cobb-Douglass生产函数,以乡镇为单位,基于耕地-粮食-人口系统动态分析.[结果]2000 ~ 2009年,库尔勒市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但粮食播种面积呈降低趋势,人均粮食安全系数整体上呈基本稳定→缓慢降低→递增的变化趋势,Cobb-Douglas生产函数表明,播种面积降低、人口增加将成为未来粮食总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库尔勒市在现有耕地和粮食产量条件下,要依靠高科技技术和增加投入,来提高耕地生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611-1621
 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作者超高产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周年产量>21 t•ha-1)技术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糖粒比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促进物质运转提高收获指数。关键栽培技术为:应用Stanford公式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依据叶绿素测定仪(SPAD值)或叶色卡(LCC)读数确定主要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分生育阶段依据低限土壤水势或土壤埋水深度进行精确定量灌溉。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稻麦周年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