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滩涂盐生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生物、土壤酶有关联,研究表明,盐城滩涂盐碱土营养成分较脱盐种植的水稻田中少,盐分明显偏高。水稻田土壤酶活性与盐生植物生境土壤的相比,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较高,氧化酶活性较低。盐生植物生境土壤中脲酶活性大小是芦苇>互花米草>盐地碱蓬,磷酸酶活性大小顺序为互花米草>芦苇>盐地碱蓬,氧化酶活性差异是互花米草>盐地碱蓬>芦苇,活性差异与酶代谢特点、植物环境差异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减施,通过与不施底肥和羊粪底肥进行对比,研究番茄、辣椒秸秆堆肥与化肥配施还田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蔬菜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比不施有机底肥对照,在100%化肥水平下,羊粪、番茄和辣椒秸秆堆肥还田处理均能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且番茄和辣椒秸秆堆肥处理肥效更佳;化肥减量施用,使得番茄和辣椒秸秆堆肥处理的果实综合品质得到提升,产量显著增加,以辣椒或番茄秸秆堆肥+50%化肥处理产量最高(6662.53、6333.24 kg/667 m2),综合品质最优,因此在宁夏地区日光温室番茄夏秋茬栽培中,利用番茄或辣椒秸秆堆肥与50%化肥配施,肥料生产效率高,产量和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3.
小麦秸秆添加量对羊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研究小麦秸秆添加量对羊粪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寻求羊粪高温堆肥时与秸秆的最佳配比,旨在为羊粪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羊粪高温堆肥时添加小麦秸秆可以缩短进入高温发酵期的时间,减少氮素损失,加快C/N降低速率,减少有害物质产生;羊粪和小麦秸秆质量分数9∶2处理在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堆肥初期下降幅度最小,分别为33.67%和14.10%,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堆肥初期提高幅度最大,分别为13.84%、8.40%、24.82%、31.34%和5.47%。若以种子发芽指数80%作为堆肥腐熟的评价指标,羊粪和小麦秸秆按质量9∶2堆肥的腐熟速度比纯羊粪提高了1倍,28d即可腐熟。在实际应用中,羊粪与小麦秸秆按质量9∶2进行堆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对宁夏引黄灌溉平原地区秸秆还田项目区内土壤物理性状进行监测,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较还田前显著降低(P0.05),降低比例达到18.6%,较上年同期减少10.9%;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P0.05),较秸秆还田前增加12.99%,较上年同期提高7.29%;土壤含水量也有显著提高(P0.05),较还田前提高16.2%,较上年同期提高4.95%.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围垦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种群扩张的影响,借助无人机航测技术,观测了2017年5月—2018年7月江苏盐城滨海湿地条子泥围垦大堤内外互花米草种群面积的年季变化,并结合实地监测数据,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度、生长地高程、地表水位对互花米草生长和种群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垦显著降低了互花米草的扩张速度,观测期间堤内面积增幅为21%,而未围垦的堤外增幅超过400%,且互花米草扩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堤内和堤外快速扩张的季节分别为秋季和夏季;围垦区土壤含水率和盐度分别较围垦区外平均降低25%和50%;互花米草植株高度与生长地高程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互花米草种群的扩张距离与地表水位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围垦工程阻断了互花米草海水传播的途径,改变了围垦区土壤水盐条件,进而抑制了互花米草的扩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肥力及其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阐明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对南方桑园土壤肥力及健康的影响机制与应用前景,为构建稳定高产、可持续发展的桑树栽培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非秸秆覆盖还田桑园)2个处理,其中,秸秆覆盖还田处理是将水稻秸秆切碎、自然堆沤50~60 d后覆盖于桑树根系两旁,覆盖45 d后分别采集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的土壤样品,利用传统的测定方法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桑园土壤生物学性状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β-葡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桑园土壤(P<0.05,下同);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的菌群Chao1和Shannon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桑园土壤.在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优势细菌门分类数量均为11个,但二者的优势细菌门分类组成比例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对照桑园土壤,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急剧增加,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Verrucomicrobiota的相对丰度急剧下降.在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和对照桑园土壤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优势细菌属分类数量分别为23和24个;与对照桑园土壤相比,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中虽然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假双头斧形菌属(Pseudolabrys)、Dongia、Candidatus_Udaeo-bacter和norank_f_JG30-KF-AS9等优势细菌属部分缺失,但富集了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norank_f_Methyloli-gellaceae、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微枝形杆菌属(Microvirga)等特有优势菌属.秸秆覆盖还田桑园土壤的特有细菌属为199个、特有细菌种为390个,分别是对照桑园土壤特有细菌属和细菌种的3.75和2.52倍.[结论]秸秆覆盖还田不仅显著提高桑园土壤肥力,还改变桑园土壤优势细菌不同(门、属)分类水平的组成比例,形成更丰富多样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而有助于维护桑园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1株高效水稻秸秆降解灰略红链霉菌(S.griseorubens)JSD-1为研究对象。制备该菌的固体菌剂(1010cfu/g),并以1.0%的比例接种到水稻秸秆(水稻秸秆:猪粪=10:1),经测定接种菌剂的堆肥处理高温期的最高温度71℃高于自然堆肥处理的65℃,且整个发酵周期缩短约30%。秸秆堆肥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秸秆堆肥不仅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肥、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而且提高土壤纤维素酶、硝酸盐还原酶、蛋白酶及脲酶等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且接种JSD-1的处理J效果好于自然堆肥处理N;但添加秸秆堆肥抑制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后通过BIOLOG和PCR-DGGE分析施用不同秸秆堆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证实添加秸秆堆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与结构均有较大改善;接种菌剂处理J作物(青菜)产量最高,较自然堆肥处理(N)和对照处理(CK)分别提高31.1%和106.7%。综上,灰略红链霉菌JSD-1在实现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相对秸秆焚烧,秸秆还田不但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更重要的是秸秆还田可以有效调节土壤水、肥、气、热,提高土壤孔隙度、提高水分渗透率、增加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有效养分(N、P、K等)、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强各种土壤酶的活性,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各种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从经济效益来讲,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提出应该加大对新的还田技术与方法理论以及秸秆的加工技术的研究,以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益和效率,减少其负面效应.总之,因地制宜地利用秸秆可以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枯落物流入滨海滩涂系统后对底栖动物生境及自身生长的影响,设置试验观察克氏原螯虾在混入互花米草和芦苇的枯落物的土壤基质中的生存状态及对微生境的偏好,并增设添加EM菌干预以提高生态利用价值.结果表明,螯虾对不同土壤基质的选择存在时空格局变化.对于微生境选择,白天作为对照的清水组选择量最高.夜晚时,互花米草组和泥土组选择量显著最高;2周后日间的选择量无显著变化且夜晚的泥土组选择量仍最高,但互花米草组选择量大幅下降,明显低于芦苇组,提示互花米草枯落物的腐解改变了生境土壤状况.在存活率方面,添加EM菌的互花米草组的克氏原螯虾8周后的存活率显著高于芦苇组和单互花米草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的体质量增长率也显著提高,但存活率仍低于空白对照的纯泥土基质.一定程度上证明EM菌能部分改善腐解所造成的生境恶化现象.鉴于试验中互花米草枯落物及其快速腐解产生的累积效应,未来将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微生物制剂加快互花米草腐解,改善互花米草生长区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提高生境土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苏北沿海滩涂地区,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大麦生长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可使大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中4 500 kg/hm2秸秆还田水平下大麦产量较高;(2)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氮、微生物碳含量显著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呼吸量也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3)秸秆还田量越大,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越大,碳源代谢活性越强。土壤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E)增大,优势度指数(Ds)值减小。表明高秸秆还田水平的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高于低水平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发掘互花米草耐盐、水稻高产种质资源,创制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方法]于2009-2011年开展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研究,采用海涂互花米草与水稻属间远缘杂交育种方法,同时采用四选一突破结合技术--海涂种植筛选、细胞学检测筛选、回交表型筛选、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结合技术,寻找海涂粮饲兼用耐盐水稻新种质。[结果]2009~2010年实际远缘杂交成功率为1.39%。7C14、中香1号2种水稻母本与互花米草(H)父本远缘杂交材料进行RAPD分子鉴定,发现RH-1-10K205-7C14×H、RH-2-8K157-7C14×H、RH-13-9H5-中香1号×H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水稻7K339母本与互花米草父本远缘杂交材料经RAPD分子鉴定,杂交种RH-5-10K215、RH-6-8K48、RH-12-9H9、RH-14-9H8、RH-16-9H28具有与互花米草亲本相同的条带,而同时在水稻亲本中缺失的情形,表明以上远缘杂交种具有互花米草亲本遗传成分。其余杂交种与互花米草亲本和水稻亲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结论]育出耐盐优质饲料稻新品种,不但解决了沿海开发、盐碱地治理中急需解决的耐盐作物品种问题,而且解决了草食动物精粗饲料问题,同时对于资源利用、农业增效、粮食安全、耕地战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群落类型(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分析,试图解释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土壤学机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增加了土壤密度,降低了土壤pH值和含水率,减少了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闽东滨海湿地土壤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密切关系,蔗糖酶与全氮、全磷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脲酶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全磷、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理化因子无相关性。本研究为治理互花米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王港海岸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江苏王港海岸从岸向海的4种不同土地类型(农田、鱼塘、米草滩和河口粉砂细砂滩)的沉积物进行柱状取样,对样品进行了粒度、主要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碳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以粉砂为主,并且从陆向海粒径变粗,砂的含量逐渐增多:除了鱼塘之外,都出现表层富集重金属元素,其中农田因为人类耕种以及成土作用,重金属元素向下先减少再增多;鱼塘因围垦后环境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米草滩因为沉积环境和植被的影响,出现表层富集,向下迅速减少;河口粉沙滩因水动力较强,各种元素向下波动减少。通过与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农田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相关较低,而米草滩重金属含量主要受沉积物颗粒和有机碳控制。根据与江苏沿海平原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王港海岸带的4个位置出现较为严重的Pb污染;在农田、米草滩以及河口光滩出现一定的Cu污染,这种空间污染状况是当地人类活动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李佳枚  石贵玉  韦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74-2176,2182
[目的]探讨重金属镉对互花米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oisel.)为材料,通过河沙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对互花米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镉浓度的增大,互花米草的外部生长指标株高、叶长和叶宽和茎粗均在不同程度上与对照间存在显著差异。膜透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均在镉浓度为0.3 mmol/L时存在低剂量效应,其后随镉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镉浓度的增加也发挥到最大程度。[结论]为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互花米草盐沼和对应光滩的土壤微生物16S rRNA的特征检测,分析了外来种互花米草的侵入对潮间带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中采集了江苏滨海不同季节光滩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的土壤,直接提取法分离得到其中的土壤微生物DNA,并采用Sepharose 4B吸附柱对DNA进行纯化,有效地去除了腐殖酸,得到纯度较高的DNA样品模板。通过选取特异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序列,得到了较清晰的结果:有差异的16S rRNA扩增片断通过DGGE被分开,形成可见条带;不同的样品由于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扩增出的条带数量及其在凝胶上的相对位置都有一定的差异。结果显示:互花米草盐沼与光滩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皆较低,二者在互花米草生长初期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总体来说,外来种互花米草的种植较明显地改变了滩涂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此外,滩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保护区中互花米草结实器官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位于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21°28′N,109°43′E)。该区属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年均日照时数为1796~1800h,年均气温23.4℃,气温年变化幅度不大,仅13.8℃,≥10℃年均积温7708—8261℃;年平均降水量1500~1700nm,约有一半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蒸发量1000~1400mm,平均相对湿度为80%。  相似文献   

17.
鉴于多种技术被用于控制崇明东滩互花米草的蔓延,为了选择更好的互花米草控制技术,首先比较不同控制技术作用下湿地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以分析土壤中总有机碳的输出能力,进而分析土壤总有机碳的保留能力.结果表明,经过刈割/翻耕、刈割/翻耕/水位调节、刈割/生物(芦苇)替代等控制措施后,湿地土壤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可培养微生物菌落数、土壤转化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均高于对照,而通过DGGE技术对微生物种群进行分析后发现,修复后的湿地土壤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在几种不同的控制技术中,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由于增加了土壤的滞水时间,其土壤微生物活性相对较低,有机碳含量较高,表明采用该修复技术后土壤的碳代谢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该修复技术更有利于湿地土壤有机碳的保留.相对其他控制技术而言,刈割/翻耕/水位调节模式可在控制互花米草蔓延的同时有效地保留土壤有机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9年上海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土壤酶全年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特征。依据海三棱藨草植被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研究了海三棱藨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植被混合区以及对照区域光滩4个不同区域土壤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不同:脲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光滩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光滩区;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值有光滩区>海三棱藨草区>混合区>互花米草区;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有混合区>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光滩区;(2)混合植被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低于单一植被区,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脲酶蔗糖酶酶活性,降低了海三棱藨草湿地的土壤肥力;(3)不同植被类型区域土壤酶活性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决定了土壤肥力进而影响了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The difference in the stable sulfur isotope ratios of sulfate and sulfide in marsh pore water was used to verify the uptake of hydrogen sulfide by the salt marsh cordgrass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 a North Carolina salt marsh. Most of the plant sulfur derived from pore-water sulfide was recovered as sulfate, an indication that the sulfide had been oxidized within the plant. The analysis of the sulfur isotope ratios of other coastal halophytes may be a useful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sulfide is taken up by plants in saline wetlands.  相似文献   

20.
无瓣海桑对互花米草的生态控制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珠海淇澳岛河口湿地人工种植无瓣海桑后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随着无瓣海桑红树林种植年限的增加,互花米草生长状况受到影响,表现为株高变矮、盖度减少、多度降低、频度较小、茎叶比增加、青干比增大、生物量减少.说明种植无瓣海桑可以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的滋生蔓延,并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