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用动力测试和分析的方法对混凝土平面杆系结构进行破损评估的理论,提出了用残余力向量判定结构破损的部位和用加权灵敏度分析评定结构破损程度的方法,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动,静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证实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三例混凝土工程结构的振动实测结果以及相应的分析,其中包括装配式混凝土楼盖,混凝土吊车梁和分段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连续板桥,实测结果表明,振动测试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所获取的信息量大于静力试验所获取的信息量,可在结构质量检验以及破损评估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调查,分析、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在混凝土破损和钢筋锈蚀后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其将有助于评估服役期内破损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混凝土压弯曲构年的振动特性与静力特性的对应关系和混凝土结构破损评估的振动测试方法,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端带弹簧的试验柱简化计算模型,并构造了简化模型边界支承刚度的识别方法;以实测频率为依据,提出了试验柱刚度识别的单参数法,并同时以静力数据和动力数据为依据,对试验柱的损伤进行了评估,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专家系统的介绍,着重讨论了其在评估钢筋混凝土结构破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阐述用断裂动力学的方法对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破损评估,建立含裂缝单元的刚度矩阵,利用断裂动力特征方程,对损伤部位的裂缝高度进行识别,直观地评价损伤的严重程度。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本体取样法,即一项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新技术。该方法是介于无破损法和半破损法之间的一种检测方法,试件取自结构实体内部,浇注振捣成型及养护条件与结构实体完全相同,所测得的强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将本体取样法得到的混凝土强度与传统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本体取样检验混凝土强度的换算系数。实验结果得出,本工程标养试件强度与本体试件强度的折算系数为1.082,小于规范规定的标养试件强度与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折算系数1.10,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的评估是判断受火建筑的结构损伤程度、剩余承载力的重要依据,设计了一个进化神经网络模型。用遗传算法优化RBF网络的连接权和网络结构,并将其应用于火灾后混凝土强度的评估,介绍了混凝土立方试块经受不同火温后进行回弹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方法.经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证明.所提出的进化算法用于RBF神经网络优化比基于聚类法的RBF网络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9.
回弹法检测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山东泰安地区原材料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HPC)非破损方法的选择和相关关系方程的确定,按照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原理,试验并确定了适宜的配合比,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HPC)7d抗压强度及回弹值推定28d抗压强度的经验公式,并对其适用范围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大量工程鉴定资料对各种环境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碳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种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深度与服役时间的关系模型,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厂房碳化状况有助于评估结构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唐柱云  汪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6):219-220
总结无锡市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针对目前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在环境检测标准、监测能力、科学研究、应急能力及环境司法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模式和立法角度,提出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职能纳入政府职能、加强环境损害评估监管、制定出台环境损害赔偿法等建议,以期推动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程文龙 《现代农业科技》2010,(6):287-288,294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是指在区域尺度上描述和评估区域的环境污染、人为活动或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及其组分产生不利作用的可能性和大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为区域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该文探讨了一种基于景观结构的评价方法及步骤,并提出了该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田生态环境损害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重要类型,主要涉及非法占地、非法采矿、污染排放等类型。现有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规范从总体要求、不同环节、不同要素维度提出了鉴定要求,但在与现有损害鉴定评估标准的兼容性、技术标准规定的简便性以及损害调查指标和方法的系统性、因果关系判定的严密性、评价标准的全面性、费用和价值测算方法的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充分整合现有标准,形成与现有国家标准相衔接且简单实用的农田损害鉴定评估标准,并推动重点领域技术方法突破,逐步完善以农田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产品价值评估为核心的农田损害价值量化技术体系,保障农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的关键节点,总结提炼了鉴定评估实践中突出的几个问题,包括损害范围确定缺乏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识别、损害程度确定缺乏合理的农业生态环境基线、损害溯源确定缺乏足够的现场监测数据支撑、损害修复确定缺乏可行的恢复/替代方案、损害数额确定缺乏科学的核算参数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破解对策,以提高农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意见的可靠度与采信度。  相似文献   

16.
完整性管理是储气库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储气与注采气系统是盐穴型储气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并实施储气与注采气系统的完整性管理对保障盐穴型储气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在盐穴型储气库储气与注采气系统完整性管理中风险评估和完整性评价两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在风险评估方面,识别出了风险因素,建立了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失效后果估算方法及风险评估方法;在完整性评价方面,分析了井筒损伤因素及其类型,提出了储气库溶腔稳定性评价、含缺陷套管完整性评价以及注采气管的疲劳寿命和冲蚀寿命预测方法。(图8,表1,参10)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冷害、热害综合风险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长过程中的冷害、热害发生情况,对种植区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和区划,以期科学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生产。【方法】利用长江中下游双季早稻种植区1961—2012年气象资料、1981—2010年农业气象资料及气象灾害和社会统计资料,以发育期为时间尺度,为早稻生长季综合灾害发生情况构建危险性评价模型,为承灾体的脆弱性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为承灾体的暴露性构建暴露性评价模型,为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构建防灾减灾评价模型。依据灾害风险形成机制,采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方法结合上述4要素构建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对种植区进行风险区划。【结果】用灾害指标值、发育期权重系数、灾种权重系数构建各发育期危险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湖南南部和江西东南部危险度很低,冷害和热害都很少发生,是优良的双季早稻种植区。湖南、江西腹地危险度在0.3左右,是由于灌浆期热害较强导致危险度略高。湖北地区危险度东高西低,种植条件略差,其中阳新和蕲春分别受分蘖期冷害和孕穗期冷害的严重影响,危险度较高。浙江除分蘖期危险度低之外,其他各发育期的危险度都比其他省高,特别是灌浆期高温热害严重影响早稻产量,是双季早稻种植的高危险度区。以产量变异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脆弱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东部、江西中南部、湖北种植区脆弱度较低,湖南宁乡、茶陵等地脆弱度较高,江西北部脆弱度最高,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年份当地产量波动较大。以植被覆盖度为评价指标构建暴露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湖南中东部和江西地区暴露度最高,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最高达85%,而浙江和湖北双季早稻种植区暴露度较低。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化肥施用量作为指标构建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全省防灾减灾能力最高,湖南中部、湖北西部地区和江西南部防灾减灾能力较强,其他地区防灾减灾能力都偏低。以危险性、脆弱性、暴露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要素作为风险评价因子共同构建风险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浙江中西部、江西东北部、湖南中部、湖北东部基本为高风险区,湖南南部、江西东南部和浙江东部大致处于低风险区,其他地区为中等风险区。【结论】长江中下游4省分别需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双季早稻种植风险:浙江中西部调整播期,江西加大资金投入,湖南调整产业结构,湖北改善种植条件。  相似文献   

18.
森林火灾经济损失评估只制定了烧毁乔木林的评估体系、方法,而在生态脆弱的青海地区灌木林所占比重大,灌木林火灾损失的评估却一直是个空白,本文依据乔木林火灾损失评估方法简要提出灌木林火灾损失评估方法,旨在引起相关研究,制定规范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污染事故后生态环境损害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伟  张卫东  王飞  卢培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47-17049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污染事故损害评价的相关进展情况。以环境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理论基础,构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指标体系。根据现有的环境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指标进行量化方法的筛选和匹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8年初极端低温胁迫对广西香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为启示,针对各地香蕉寒冻害危害情况调查标准不统一,对寒冻害造成损失的评估存在差异等问题,将香蕉寒冻害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等级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综合灾损,最终完成了广西香蕉寒害冻害等级指标及其灾损评估标准的制定。对广西各地可能发生寒冻害的时间和概率进行具体分析,统计情况表明,广西香蕉主产区开始发生1级、2级寒害的时间分别为11月上旬和12月上旬,平均发生概率达到50%以上,并造成10%~20%的综合灾损;12月下旬至1月下旬期间还可能出现3至4级的严重冻害,综合灾损大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