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的绿地建设类型、绿地树种配置和绿地建设模式,体现了“古、绿、水、文、秀”的地域生态景观特色,为生态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定量评价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复层林地模式生态环境效应优良:减噪效果较好、滞尘能力强、抑菌功能显著。  相似文献   

2.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生态环境效应测试表明,绿地树木对空气微尘有着显著的阻挡、截留和吸滞作用,复层林分的滞尘效应优于园路、优于草坪.绿地群落可较硬质园路区降低噪音约7 dB,可较草坪区降低噪音约4 dB.落叶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量显著高于常绿树种,且常绿乔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乔木的71%,常绿灌木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是落叶灌木的67%;不同类型树种的平均固碳释氧能力,总体趋势为: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常绿灌木.  相似文献   

3.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模式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兼顾景观”的基本原则,探讨生态观光型、生态保健型、生态环保型及人文景观型模式的规划原理、结构功能和植物配置,营建乔、灌、草(地被)复合的生态环境林模式,改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古、绿、水、文、秀”特色的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生态环境林。  相似文献   

4.
1989~1996年间对扬州城市绿地的16个代表性观测点上的植物长势和景观作了持续8年的观察,在对7种不同生境园林绿地植物构成、选择、比例、配置方式、季相变化、生长状况等景观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扬州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文化和审美价值而忽视生态和功能作用的偏向。在确定植物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供扬州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时选用的11类植物材料近400种。  相似文献   

5.
针对扬州古运河风光带营建的生态保健型和生态环保型两种城市森林模式,进行噪音、风速、光照强度及滞尘量等环境指标的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的绿地类型在降低噪音上具有显著差异;代代×夹竹桃 云南黄馨、枇杷×珊瑚树 探春、石楠×狭叶十大功劳等林地模式减噪效果均明显优于草坪及硬质园路。林分内不同高度的光照强度由林冠上层逐步向林地表面递减;国槐×海桐 瓜子黄杨、琼花林、雪松×珊瑚树 小蜡等林地模式对粉尘的吸滞作用均显著高于草坪和硬质园路。林地对风速的阻碍作用也大于草坪和裸地。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代征绿地政策以来,代征绿地对北京市绿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阐述了代征绿地的概念和作用、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并提出推进代征绿地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城市植物景观分析及植物材料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 ̄1996年间对扬州城市绿地的16个代表性观测点上的植物长势和景观作了持续8年的观察,在对7种不同生境园林绿地植物构成、选择、比例、配置方式、季相变化、生长状况等景观要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扬州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文化和审美价值而忽视生态和功能作用的偏向。在确定植物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供扬州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时选用的11类植物材料近400种。  相似文献   

8.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树种固碳释氧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分析了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组成植物的固碳释氧效应。对19个树种单株单位土地面积的日固碳释氧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3类:单株日固碳释氧量>65,26~58和<8 g.m-2.d-1。金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的单株日固碳释氧量最高,分别为115.012和83.638 0 g.m-2.d-1,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的固碳释氧量均较高;桃Amygdalus persica,夹竹桃Neriumindicum,金钟花Forsythia viridissima,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也具有较好的固碳释氧能力;香橼Citrus medica,日本珊瑚树Viburnum awabuki,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等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较弱。图1表4参9  相似文献   

9.
水岸是古运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水岸各要素对城市运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以镇江市古运河中段水岸设计为例,首先总结剖析了古运河中段水岸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设计对策;其次对古运河中段水岸特征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解读,找出水岸景观塑造的优势和劣势,提出设计建议;最后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运河中段水岸线设计、岸型设计、种植设计和雨水生态排放设计,在创作优美运河景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运河水岸的生态效益,并引入文化理念实现生态与文化的融合来彰显运河古韵,从而探索城市古运河景观水岸生态设计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长沙市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分析,总结了长沙市园林绿地存在绿地面积不足、景观功能单一、防灾避险功能缺失、养护管理落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长沙市园林绿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常春  高桂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97-15199
选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京杭大运河扬州段1986~2008年水质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20多年来,主要污染指标呈一定下降趋势,表明扬州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水质为Ⅲ~Ⅳ类,但水体富营养化仍然比较严重。预测出未来CODMn为4.19mg/L,NH3-N为0.88mg/L左右,呈上升趋势,生化需氧量为1.78mg/L,有所下降。水污染治理的任务仍然艰巨长远。建议在今后水污染治理方面除了执行政府的宏观政策外,重点应在生物-生态修复方面大力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扬州古运河风光带营建的生态保健型、生态环保型林地模式的环境效益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栽培模式在改变光照度、降低噪音、吸滞粉尘等环境效应上差异显著。林分内不同高度的光照度由林冠上层逐步向林地表面递减,林地模式的减噪功能与林冠的枝叶构成相关,林地树木的滞尘作用与叶幕的组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通州区京杭运河河段以其浓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以及重要的交通运输和景观观赏作用,使得运河滨河绿地的功能尤为重要。通过实地调查,对通州区滨河段的4大块绿地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等进行了记录和统计。通过分析发现:该地区使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偏少;使用的园林植物绝大多数为乡土植物,对外来种的引种和使用也很少,植物景观较为单调;滨河绿地的不同地块常绿树种占总树种的比例在14.81%~20.00%之间,常绿植物种类偏少,不同地块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的比值在0.81~4.00之间;群落的层次不够丰富,这与地被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关系;滨水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水泥驳岸使得景观生硬无趣。基于这些现状,提出了改造通州区滨河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分析京杭大运河城市滨水景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景观标识系统"的概念和苏州城区段景观标识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分析并提出了景观标识系统的概念,然后结合景观标识系统的功能,以景观标识系统设计的原则、组成和设计内容为依据,从形象标识、信息标识、导向标识和管理标识的角度出发,最终完成了京杭大运河苏州城区滨水空间景观标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通过京杭大运河景观标识系统的建立,帮助游玩者顺利地完成游览活动,并获取可信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漕运停止以后,它依然在区域物质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大运河其他河段依然可以通航,南运河却因水源不足而断航。南运河航运衰落的因素很多,表面上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河道干涸,其实是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过度开发南运河流域地区水资源,打破了流域内水环境的平衡,水环境的变迁直接导致南运河衰败。所以,南运河航运衰落是生态环境和社会因素共同演变的结果,而社会机制的演变是推动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动力。从这一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管窥当时国家开发水资源的运行机制与人民对待生态环境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京杭大运河山东地区SPOT全色和多光谱融合后的遥感数据,应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对其进行地物分类,并和传统的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精度高、效果好,可以满足对京杭大运河保护规划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明确了地被植物概念的基础上,对京杭大运河通州段公园绿地地被植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表明该地区共采用地被植物41种,其中主要为矮生灌木类和宿根草本类植物,缺少野生乡土地被植物的采用。地被应用形式基本以片状丛植和灌木色块修剪为主,较为单调和生硬。针对此现状,作者提出应用乡土地被植物、注重多种地被植物的组合配置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京杭大运河(徐州铜山段)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路线上,利用GC-ECD检测了该段河流7个断面上的沉积物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主要检测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六氯苯等.结果表明,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是57.80~236.65 ng·g~(-1),其中HCHs、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2.19-43.08 ng·g~(-1)和3.29~135.08 ng·g~(-1),从蔺家坝到解台闸沿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显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物可能主要来自于农田壤的残留,并且近期无新的污染源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