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生态冲突是指耕地、建设用地对生态用地的占用,包括耕地冲突、建设用地冲突和综合土地利用生态冲突3类。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安全视角,对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生态冲突进行强度测度、进行分区并提出分区调控对策,以期为研究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冲突强度分为重度冲突、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轻度冲突4级,耕地冲突强度大致以长江干流为中心,冲突强度呈现出由河流向周边递减的趋势;建设用地冲突强度以重庆市市中心为圆点,冲突强度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圈层式递减分布模式;整体上来看,三峡库区(重庆段)大部分区域属于轻度与中度冲突,重度与高度冲突所占面积较小;(2)采用主导标志法、二阶聚类分析法等把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分为2级:得到4个一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和9个二级土地利用生态冲突区。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利用冲突判别矩阵,研究了云南省红河县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耕作适宜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叠加可以将红河县的耕地分为潜在冲突区、耕作优势区和建设优势区3种类型,潜在土地利用冲突主要发生于潜在冲突区,该区耕地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5.78%,说明红河县发生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可以分为高度冲突、中度冲突和低度冲突3种类型,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9.04%、31.01%和5.73%,说明红河县发生中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的风险较高;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提高耕地的质量和控制农村居民点规模、控制水土流失分别是3类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区降低土地利用冲突发生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小方差法研究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可以分成七大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即耕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其它农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主导均衡类型区和耕地主导均衡类型区等.这不仅揭示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也为全省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制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京  胡贤辉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397-2401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熵值法分析湖南省土地利用结构分异规律,测度了湖南省及所辖14个市州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协调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用地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稳中有升;长株潭城市群对于湖南省的土地利用结构熵值起到主导作用;湖南省土地利用结构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高低受到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协调人地关系、促进耕地资源保护,突出湖南省粮食主产区特色以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转移矩阵、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基于1990和2008年2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对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下降速度不同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除建设用地数量增加外,黄淮海平原区的其他地类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各地类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分区具有一定规律性,城镇用地的动态度最大,表明其扩张速度最快;3)各地类的相互转化中,耕地向其他地类转化是主要的转化方式,快速下降区最为突出。耕地是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4)水田动态度与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呈负相关,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动态度与之呈正相关,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扩张对地下水位下降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建议在不同地下水位下降程度区域内,对土地利用类型和强度进行适宜的调整、优化,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结合实际情况,将浙江云和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并提出了具体的土地利用协调措施:即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公示制度;制定优惠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等。  相似文献   

7.
丰都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倩  刘秀华 《山西农业科学》2014,(11):1225-1229
基于丰都县2009—2012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使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从数量结构、区域特征等方面分析丰都县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原因;借助GIS技术分析,采用转移矩阵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来源和去向。结果表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在研究时段内,耕地、林地、园地、未利用地呈现下降趋势,而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农用地增幅较大,林地、耕地转化为城乡建设用地,耕地转化为交通水利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2012年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245.34,说明丰都县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乡镇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规划视角,探索适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县级对乡级土地利用的调控模式,缓解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尖锐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法]以系统论为依据,初步提出土地利用调控体系框架,并对塔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定性分析土地利用方向,划分主体功能区,定量分解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结果]该调控体系在塔城市得到良好运用,能够合理配置市域土地,统筹城乡发展.[结论]功能分区、方向分类和指标分解的“三分”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以安福县为例,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别从高程、坡度与坡向三个方面,对研究区内的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和自然保留地五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空间格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形因子不同级别下的主导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区域不同,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级别下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将有助于实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布局,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SS的长三角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围绕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以长三角各市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为主导因子,充分考虑各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结合区域发展战略,确定了区域土地利用分区原则、分区依据、分区指标体系。应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土地利用分区进行了初步探讨,把该区域划分为6个土地利用区。通过分析各区的土地利用特点及问题,提出了各区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清楚、透彻地认识LUCC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核心领域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在回顾国际LUCC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LUCC的内涵、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再将LUCC对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等四大自然要素的环境效应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对今后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重视遥感与GIS研究手段的同时,加强其他方法的应用;重视学科交叉,加强综合研究;环境效应的微观机理及反馈机制研究有待加强;将多尺度融合问题及构建普适模型作为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以商城县18个乡镇数据为基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3种方法对乡镇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得到3种单一评价结果,在3种单一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协和系数一致性检验和平均值法组合评价,从而得出一致性较高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995年和2004年两个时段的Landsat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GIS技术,分析扎龙湿地1995~2004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动态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结果表明,扎龙湿地耕地变化是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扎龙湿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人口数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空间数据框架基础,结合农业部门现有的土壤普查和样点调查分析资料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相比目前我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中以1∶50 000为基础进行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本研究方法的评价结果耕地分布的空间定位更正确、更切合现状,评价单元的划分更合理、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更加精细,能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评价的精度。本研究方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上的应用,有利于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详细的基础信息和科学管理耕地,更好地满足精准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施肥管理对耕地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Global consequences of land use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Land use has generally been considered a local environmental issue, but it is becoming a force of global importance. Worldwide changes to forests, farmlands, waterways, and air are being driven by the need to provide food, fiber, water, and shelter to more than six billion people. Global croplands, pastures, plantations, and urban areas have expanded in recent decades, accompanied by large increases in energy, water, and fertilizer consumption, along with considerable losses of biodiversity. Such changes in land use have enabled humans to appropriate an increasing share of the planet's resources, but they also potentially undermine the capacity of ecosystems to sustain food production, maintain freshwater and forest resources, regulate climate and air quality, and ameliorate infectious diseases. We face 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trade-offs between immediate human needs and maintaining the capacity of the biosphere to provide goods and services in the long term.  相似文献   

16.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土地评价领域的体现。全而回顾了国内外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主要趋势,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优化、选择方法以及现代“3S”技术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层次的分区体系。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制城镇扩张,经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城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用地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对浙江省湖州市3种天然林和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三者相比,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针阔混交林其次,马尾松林地相对较弱,5种人工商品林地中,早竹和毛竹林土壤抗蚀能力最强,接近或超过马尾松林地;杉木和青梅林地土壤抗蚀能力最弱,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应加强防治措施;茶园土壤抗侵蚀能力也不够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3表2参1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万州区1990~2000年LUCC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分析及其主要地类变化预测,确定了土地整理的目标、重点,选择了土地整理区域以及制定了土地整理宏观政策,从而利用LUCC对土地整理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改变了万州区LUCC,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景观多样性指数提高、优势度降低。据此认为土地整理改变着LUCC,并进而对其优化调控,同时为保障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又需要LUCC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害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宁夏盐池县北部风沙区为案例,研究其近20 a以来的土地沙化、建设用地、植被变化等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其对人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沙化加大了该区人居环境改善的难度;路网密度增加为人们出行提供便捷;公共用地布局合理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居环境改善的进程及成果;植被变化特别是天然植被的变化也是影响人居环境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