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县榨菜栽培技术已多年停滞不前,为进一步挖掘榨菜生产潜力、完善榨菜生产技术,在榨菜栽培上开展了芸乐收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在榨菜莲座期、瘤状茎膨大始期、瘤状茎膨大中期喷施2~3次芸乐收,可明显促长保叶、增加产量,并能改善瘤状茎的品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易空心的T84-66和不易空心的T84-61两个榨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和瘤状茎品质方面看,4月3日至4月8日为适宜采收期;在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期间,叶片内N、P、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瘤状茎内的含量。N含量较高则瘤状茎的空心率较低,而P和K含量与瘤状茎空心率的关系不明显,瘤状茎空心发生后,IAA水平呈上升趋势,而ZT及ABA含量变化不大;IAA含量与空心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随着植株的抽薹,瘤状茎内的CA3含量迅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采收期对榨菜空心率和氮磷钾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易空心的T84-66和不易空心的T84-61两个榨菜品种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和瘤状茎品质方面看,4月3日至4月8日为适宜采收期;在瘤状茎开始膨大到充分膨大期间,叶片内N、P、K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低于瘤状茎内的含量。N含量较高则瘤状茎的空心率较低,而P和K含量与瘤状茎空心率的关系不明显。瘤状茎空心发生后,IAA水平呈上升趋势,而ZT及ABA含量变化不大;IAA含量与空心率存在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β-1,3-葡聚糖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这与膨大后期T84-61品种β-1,3-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增加有关.瘤状茎中的Ca含量T84-61品种在膨大后期高于T84-66,而Mg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细胞壁中果胶、总糖、Ca和β-1,3-葡聚糖含量的降低,可能与瘤状茎空心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瘤状茎膨大中期叶面喷雾多效唑(PP333,氯丁唑)对冬榨菜植株生长和瘤状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75 mg·L^-1的浓度范围内,PP333对榨菜植株株高、最大叶片长和宽无明显的影响,但显著提高瘤状茎产量;PP333处理对叶片产量的提高不及瘤状茎产量,从而明显提高植株的茎叶比。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瘤状茎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β-1,3-葡聚糖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这与膨大后期T84-61品种β-1  相似文献   

7.
正茎用芥菜是以膨大的茎为产品器官的芥菜类蔬菜,鲜销加工均宜,包括茎瘤芥(榨菜)、笋子芥(棒菜)、抱子芥(儿菜)。主要栽培地区为浙江、重庆和四川等省市。其中,榨菜是以膨大的瘤状茎为食用器官,为中国著名的加工蔬菜,以重庆"涪陵榨菜"和浙江"余姚榨菜"、"斜桥榨菜"最为出名。棒菜是中国特产蔬菜之一,食用嫩茎和叶,但以食用鲜嫩的茎为主。儿菜是以膨大的茎和腋  相似文献   

8.
茎瘤芥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12个茎瘤芥代表品种,进行了7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以各品种的生育特性在备个播期间的变异方差为指标,研究这些品种对光温综合反应敏感程度及其与主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品种、生育期光温综合反应敏感性不同。瘤茎膨大期是光温综合反应最为敏感的时期;参试品种中。营养生长期以96092、96077、96044、98145和96154对光温综合反应最为迟钝。96060、96155最为敏感;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对光温反应以96118、96077、96044、96155较为迟钝,96060、96140较为敏感;瘤茎膨大期对光温反应以96039、96060较为迟钝,以96155、98140较为敏感。②营养生长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呈显著正相关;瘤茎膨大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瘤茎膨大期、株重、瘤茎纵径、营养生长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光温.反应敏感程度与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瘤茎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茎瘤芥(榨菜)具有瘤茎膨大的性状,该特征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状。在前期研究中,我们获得一个可能与瘤茎膨大有关的基因片段,该基因与拟南芥PKS1基因相似。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该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BjPKS1。该基因的mRNA序列全长1440bp,其预测的ORF长度为1131bp,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376aa。多序列比对发现,预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PKS基因家族蛋白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多个区域都高度保守,进化分析显示Bj PKS与拟南芥的PKS1基因关系最近。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茎瘤芥瘤茎膨大发育的过程中表达量明显上升。将该基因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株高和节间都明显缩短。结果表明BjPKS1可能具有其他物种中同源基因相似的分子功能,其在茎瘤芥瘤茎膨大过程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瘤茎膨大期气候适宜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相关性优于仅考虑瘤茎膨大期的分析结果。采取幼苗—瘤茎膨大期以及仅瘤茎膨大期两类参考数据集建立茎瘤芥瘤茎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幼苗—瘤茎膨大期作为参考数据集的计算模型表现更佳,不同起报时间瘤茎产量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2.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0.196;丰歉趋势准确率平均值68.2%。说明幼苗期气象条件对茎瘤芥瘤茎产量形成有一定贡献,考虑幼苗期气象要素的气候适宜指数能够更好地解释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2017—2019年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对产量丰歉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各年度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茎瘤芥产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从茎瘤芥基因组中克隆了全长PHYA基因,构建了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GV3101转化茎瘤芥——永安小叶,得到PCR反应呈阳性的转基因株系.结果发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转基因植株发生了多种形态变异,如植株矮化、花期提前、叶片变大且色泽浓绿、转基因植株茎膨大延缓等.初步推断PHYA基因参与调控茎瘤芥植物茎膨大过程,过量表达PHYA基因可能会抑制茎膨大过程.  相似文献   

12.
榨菜瘤状茎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播种期试验与光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榨菜(BrassicajunceaCoss.var.tu-midaTsenetLee)瘤状茎的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瘤状茎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在杭州(北纬30°)地区,春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7.7—17.7℃,日照长度从11.O小时延长至12.7小时;秋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22.5—5.7℃,日照长度从12.7小时缩短至10.3小时。在适合榨菜瘤状茎形成的生长时期给予连续光照,则能抑制瘤状茎的形成,在杭州地区,无论是长日照或短日照,在旬平均5.4—26.3℃条件下,榨菜一年四季都会进行花芽分化。4月中、下旬播种的,从播种至花芽分化的时间最短,仅36—41天。花芽分化的旬平均温度为19.9℃,日照为13.7小时,长日照具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10月上中旬为榨菜生产上的主要播种季节,花芽分化和瘤状茎形成均在翌春,榨菜瘤状茎充分膨大,三层瘤状物明显突起,花芽分化至始蕾期,标志瘤状茎成熟。榨菜的部分营养生长期与部分生殖生长期交错重叠。  相似文献   

13.
1 症状表现 番茄早衰的症状表现为茎蔓细,生长点瘦小,侧枝少,叶小且薄,颜色发黄,有时叶片上出现瘤状突起,果实不膨大或膨大慢,易出现裂果、空心果和僵果,果实着色不良,果实小,植株抗逆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23份茎瘤芥品种资源为试材,在晚播条件下对茎瘤芥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的大小次序为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茎/叶、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瘤茎纵径、菜皮百分率、叶宽、瘤茎产量、瘤茎空心率、开展度、株鲜重、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株高;瘤茎空心率、茎/叶、菜皮百分率、瘤茎产量等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均较高,在选育群体中进行选择和利用,其选择潜力大,选择有效,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茎瘤芥又名青菜头,以瘤状膨大茎供食用,其腌制品为榨菜。茎瘤芥既是重要的鲜食蔬菜,也是较好的特色加工蔬菜。现将茎瘤芥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立枯病1.发病症状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病苗基部产生暗褐色凹陷病斑,严重时缢缩腐烂,发病初期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以后随病情加重而萎蔫枯死。幼苗初期发病倒伏,中后期发病不倒伏。  相似文献   

16.
以23份茎瘤芥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对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相关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且方向基本一致。瘤茎产量与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瘤茎横径、茎/叶、株鲜重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菜形指数、菜皮百分率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其余性状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瘤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间关系密切,有很好的协同性,分析提出茎瘤芥育种选择熟性晚、瘤茎横径大、茎/叶高和植株个体较大的品种,可实现品种产量高、生态适应性强和瘤茎品质较佳等三者的协调统一。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瘤茎产量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大,对其进行选择可能引起其它数量性状比较显著的变化;而瘤茎纵径、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叶宽、空心率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小,对它们进行选择可获得较稳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党参又名潞党参、大山参、中灵草等。是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根圆柱形,直径1~1.7厘米,顶端有一膨大的根头,具有多数瘤状的茎痕,外皮乳黄色,上端部分有细密环纹,下部则疏生横长皮孔;茎细长多分枝,缠绕;叶互生,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花单生,花萼5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花冠  相似文献   

18.
正国槐瘤锈病是锈病的一种,病原为茎单胞锈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真菌。在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及河南等地均有发生,长期连续种植国槐的苗圃基地发生尤为严重。主要为害国槐、金枝槐、龙爪槐等绿化植物。1发生与为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树干上,叶片和叶柄亦可受害。发病初期树干膨大成梭状病瘤,但树皮不开裂,因而不易识别。发病中期梭状病瘤进一步膨大,树皮开裂,于树皮开裂缝中露出褐色、不规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温和自然温度条件下榨菜瘤状茎的形成及其茎中相应的多胺、RNA及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5℃)明显不利于瘤状茎的形成,且后期植株茎趋向于抽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植株瘤状茎可以形成。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植株茎在前朗积累较多的多胺;多胺中的精胺变化动态与瘤状茎的形成有同步性。瘤状茎形成过程中单位茎切片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RNA则早期上升、后期下降。不形成瘤状茎的榨菜茎中蛋白质和RNA含量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揭示三峡库区特色蔬菜茎瘤芥瘤茎期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与茎瘤芥生长早期叶片光谱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快速、精准预测茎瘤芥食用部分镉含量提供理论指导,以实现在茎瘤芥生长早期阶段掌握瘤茎食用品质。【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镉含量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背景,通过盆栽模拟试验,设置0、0.1、0.2、0.3、1 mg·kg-1 5个不同镉添加浓度处理。于茎瘤芥4个生育时期同步测定叶片光谱反射率、不同部位镉含量等信息,基于Daubechies函数2-8小波基的第5尺度提取茎瘤芥膨大前期光谱高频信息,结合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构建茎瘤芥瘤茎期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茎瘤芥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和瘤茎期食用部分瘤茎对镉均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且随着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瘤茎镉含量与不同生育时期叶片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不同生育时期的茎瘤芥叶片光谱反射率均能较好地响应土壤镉胁迫,尤其是膨大前期对镉的光谱响应最明显;膨大前期的分维系数与不同镉胁迫下叶片镉含量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有较大的预测瘤茎镉含量的潜力。基于膨大前期“db5”尺度构建的预测模型R2达到0.929,RMSE为1.0540,是预测瘤茎镉含量的最优模型。【结论】茎瘤芥对镉有较强的富集作用,能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需要对其食品安全问题特别关注;小波分维方法能较好地提取重金属污染下的叶片光谱弱信息;基于“db5”建立的预测茎瘤芥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的幂函数模型,即Y=-0.029+32.878X-7.656R2=0.929,RMSE=1.0540,P<0.01)是最优的估算模型,在茎瘤芥生长早期能较好地实现对其成熟时期食用部分瘤茎镉含量的预测,为提早掌握其食用品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