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吉农大3号”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性状固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1)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吉农大3号”分蘖率提高,叶片数增加,生育日数增加;(2)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吉农大3号”的穗数,粒数差异明显,而株高,粒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栽培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玉丰”产量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玉丰”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性状因子进行研究分析表明:1.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玉丰”叶片数增加,分蘖率提高,生育日数增加。2.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玉丰”的穗数、粒数、粒重差异明显,而谷草比、经济系数基本趋于稳定。3.“玉丰”最适栽培密度为17穴/m2,即:30cm×19.8cm,产量可达9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中插秧形式对分蘖生产力的影响。设置了30cm×26.4cm、40cm×20cm和(50+30)cm×20cm三种不同插秧形式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等密度条件下,30cm×26.4cm形式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40cm×20cm形式的单垄宽行有利于增加1穗粒数,(50+30)cm×20cm形式的双垄宽行有利于增加千粒重。因此,水稻超稀植栽培的插秧形式要考虑土壤肥力,即窄行稀植(如30cm×26.4cm)适于低肥力土壤,以便增加穗数;;宽行稀植适于肥力较高的土壤或增肥田,以便增加穗粒数或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以茄子材料67158、08900、95675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下对种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50cm×90cm、65cm×90cm、80cm×90cm三种密度条件下,对植株高度、种子产量、单株结果数、单果采种数、千粒重、发芽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材料单株种子产量和结果数有明显提升,对植株高度和发芽率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II优728生育指标及构成产量因子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II优728分蘖率提高;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II优728的穗数、粒数差异明显,而株高、粒重趋于稳定;II优728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0cm×14.29cm,产量可达到9t/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吉农大3号”(穗数型)、“吉农大13号”(穗重型)的一些生育性状及产量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为:1、分蘖力、有效分蘖穗数“吉农大3号”明显高于“吉农大13号”;2、抽穗前地下部分单穴干物质及抽穗后叶龄指数“吉农大13号”均高于“吉农大3号”;3、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吉农大13号”比“吉农大3号”合理;4、“吉农大13号”产量构成主要以结实率和单穗粒数为主,在栽培技术上主攻结实率。“吉农大3号”产量构成主要是以每穴穗数为主,在栽培上保持有较大的分蘖力为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两品种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3个直立株型杂交稻组合的分蘖力、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各个组合的分蘖力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中期降低;在合理的栽培密度下,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下3个组合的理论产量与穗实粒数呈显著正相关;3个组合均以16.5cm×26.4cm, 13.3cm×26.4cm两个密度栽培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对水稻新品种牡丹江19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降低,牡丹江19的分蘖率提高;在不同栽培密度环境中,牡丹江19的穗数、穗粒数、粒重差异明显,而谷草比、经济系数趋于稳定;牡丹江19的最佳栽培密度为10 cm×26.7 cm,产量可达1.05万kg/hm2.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提升优质稻米品质。以甬优7872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栽插密度(30 cm×24 cm,30 cm×21cm,30cm×18cm,30cm×16cm,30 cm×14 cm),测定甬优7872的 产量及品质。试验结果显示栽培密度的增加,生育期缩短,分蘖力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减弱,产量对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栽插密度为30 cm×24cm时,甬优7872稻米综合品质最好。栽插密度30 cm×16cm时,甬优7872平均亩产最高。甬优7872的优质高产稳产,栽插密度30 cm×18cm更加适宜。  相似文献   

10.
齐穗后疏株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光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群体光照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 30cm× 6 .7cm密度下 ,直穗群体光照状况较好 ,在 30cm× 13 .3cm和 30cm× 2 0cm密度下直穗群体优势不明显 ;直穗群体中午前后光分布较均匀 ,弯穗群体早晚光分布较均匀 ;直穗群体的反射率较弯穗群体为低 ,漏射率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区以四季王白菜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菜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白菜的株高、球茎长、球茎粗、单重逐渐降低;栽植株行距为35 cm×30 cm下白菜产量、效益最高。因此,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区白菜适宜种植株行距为35 cm×30 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扦插密度对生产马铃薯脱毒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适合马铃薯脱毒苗扦插密度。[方法]设4 cm×3 cm、6 cm×3 cm、6 cm×5 cm、8 cm×5 cm、8 cm×7 cm、10 cm×7 cm 6种不同密度进行扦插,考察脱毒马铃薯产量、合格薯率及植株性状。[结果]密度4 cm×3 cm、6 cm×3 cm、6 cm×5 cm 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结果通过合格薯率折算后,密度6 cm×5 cm处理小区马铃薯合格薯产量最高,为249.6粒/m2;脱毒苗植株的高度随着密度减小而降低,马铃薯植株的茎粗随着密度减小而变粗,脱毒苗植株的分枝数与密度变化没有关系。[结论]建议在网棚内生产马铃薯原原种,采用密度6 cm×5 cm进行扦插。  相似文献   

13.
在育苗移栽条件下,研究了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株距对玛咖种子产量及其产量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20 cm×30 cm、30 cm×20 cm、30 cm×30 cm、20 cm×2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较理想,分别达230.0、221.5、203.5、199.0 kg/hm2,40 cm×40 cm行距和株距组合的种子产量最低,为80.5 kg/hm2;随着株距与行距的增加,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显著降低,单个枝条上的结荚花序数则呈显著递增的趋势,千粒重呈增加趋势,荚果数/100结荚花序、种子数/100荚果变化不明显。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枝条密度(枝条数/m2)、种子数/100荚果、荚果数/100结荚花序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香菊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菊花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在大田按不同株行距设置处理,分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株行距分别为30 cm×30 cm、40 cm×40 cm、50 cm×50 cm、60 cm×60 cm、70 cm×70 cm。测定香菊花的产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花中绿原酸、总黄酮、挥发油的含量。[结果]在株行距40 cm×40 cm~50 cm×50 cm时,香菊花的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趋于稳定。[结论]综合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因素,在进行香菊规范化栽培时可选择株行距为40 cm×40 cm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藏红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藏红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藏红花各生长阶段的发生时间和株高差异不大;开花期的花梗长度、花朵直径、叶片数及叶长差异不显著。行株距12 cm×10 cm处理的柱头和雄蕊干重均最高,花瓣干重也较高,建议在生产上藏红花的种植密度以行株距12 cm×1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栽培密度对黄常山生长特性的影响,确定其适宜的栽植密度。[方法]通过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密度(50 cm×50 cm、40 cm×40 cm、25 cm×25 cm)对黄常山各项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密度下黄常山株高、分枝数、叶面积、叶片SPAD值、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总干重等生长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栽培密度为50 cm×50 cm时,黄常山叶片形态指标最优,适合作为观叶观花地被植株栽植;栽培密度为40 cm×40 cm时,黄常山单位面积内生物量产出最大,适合作为药用植物栽植。[结论]试验结果为黄常山的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东农04-18品种,在穴间密度为36.3 cm×16.5 cm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穴内密度为2棵苗处理在茎孽数、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方面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穴内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伊犁河谷新稻46号的栽培密度,为提高其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6个插秧密度水平对新稻46号生育期、分蘖动态、经济性状、抗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行距相同情况下,株距越大越有利于分蘖的形成。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的密度处理有30 cm×10 cm、30 cm×12 cm、25 cm×12 cm和25 cm×14 cm,其中25 cm×12 cm密度处理行距相对较窄,通风相对较差,抗病性较差;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密度处理水稻的群体结构与个体能得到很好的协调,有利于夺取高产。[结论]机插条件下,伊犁河谷新稻46号适宜的栽培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  相似文献   

19.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20.
脱毒对芭蕉芋生长发育、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自行研制的脱毒宝500~1500倍液对芭蕉芋种进行浸种脱毒处理后,以3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行距×穴距:60cm×60 cm、80 cm×50 cm、100 cm×50 cm)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以1200倍脱毒宝处理的芭蕉芋增产幅度最高,比清水浸种(CK)增产14.6%~19.1%;经不同浓度的脱毒宝处理后,以80 cm×50 cm处理的芭蕉芋平均产量和平均纯收益最高,其平均纯收益比CK增加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