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平  王朝海  王朝贵  顾尚敬  白永生  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46-20347,20350
[目的]探索马铃薯移栽脱毒苗合适的剪尖次数。[方法]对移栽后的马铃薯脱毒苗分别进行01、2、3、4、、5、6次剪尖处理,考察脱毒马铃薯产量、合格薯率及植株性状。[结果]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加,马铃薯合格薯产量降低,不剪尖处理合格薯率最高,为90.5﹪,产合格薯246.0粒/m2;剪尖1次产合格薯239.5粒/m2,不剪尖处理比剪尖1次处理增产2.84%,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剪尖处理与剪尖2次及2次以上处理产量差异极显著。地上部植株高度、茎粗、分枝数均是随着剪尖次数的增多而降低。[结论]在网棚内生产马铃薯原原种,对脱毒苗可以进行不剪尖或1次剪尖扦插。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生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健全和完善高效低成本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繁育体系。[方法]以有根、无根的瓶苗和扦插苗为基础苗,以分析纯试剂营养液和农用普通肥料营养液为雾培营养液,优化雾培法生产马铃薯微型脱毒种薯的体系。[结果]扦插苗的结薯个数和粒重明显优于原始瓶苗。采用20 cm长的无根扦插苗,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节约了生产成本。两种雾培营养液对薯苗的生长和结薯均无显著影响。配制1 000 L营养液,使用普通农用肥料的生产成本为17.63元,比使用分析纯试剂降低了90.2%。[结论]采用20 cm长的无根扦插苗提高了微型薯的生产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使用农用普通肥料营养液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宁夏马铃薯原原种种薯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普遍推广,有效的控制其退化,特别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的应用,不但减轻了病害,而且提高了产量,改善品质,为了提高原原种的产量和质量,节本增效,开展了多项生产技术研究即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原原种种薯生产的影响、试管苗和扦插苗生产原原种比较和生产马铃薯原原种蛭石铺覆厚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膨大素、矮壮素、多效唑三种)对马铃薯原原种种薯生产的影响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植株徒长,并起到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的作用,但施用多效唑的效果最佳;试管苗和扦插苗生产原原种比较试验表明,扦插苗单薯重比试管苗高36.27%,而试管苗的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结薯数、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扦插苗提高;蛭石铺覆厚度试验表明,合理的蛭石厚度对原原种的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基础厚度6cm为界,低于6cm时在薯苗生长过程中,匍匐茎窜箭问题严重,高于6cm时匍匐茎窜箭问题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在数量上却无明显提高,反而增大了投入,因此,基础蛭石厚度应以6cm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无土栽培的马铃薯脱毒苗扦插植株进行剪头再扦插可以增加脱毒苗繁殖系数,降低生产成本。但剪头导致了光合面积的减少,使剪头后脱毒苗植株所结微型薯的产量降低。实验采用4种处理水平的KH2PO4,对剪头后的马铃薯脱毒苗植株进行了追施KH2PO4试验,结果表明,追施KH2PO4不但能弥补剪头所造成的减产影响,还表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以90.00 kg/hm2的施肥量增产效果最明显,微型薯产量较CK增加36 %。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脱毒微型薯高效节俭、低耗低成本生产模式,以洛马铃薯8号脱毒苗为材料,进行脱毒苗扦插快繁成本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单株成活率高于试管苗,扦插苗比试管苗单株生产合格微型薯平均增加0.65个,合格率增加193%,扦插苗生产成本是试管苗的1/1.88,利润为试管苗的1.28倍。  相似文献   

6.
早熟马铃薯脱毒扦插苗喷施赤霉素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铃薯早熟品种脱毒扦插苗喷施 5、2 0、10 0、15 0 mg/ L 赤霉素溶液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试验设计范围内喷赤霉素溶液的处理具有刺激植株延长生长期 ,防止早衰的效果 ;其中以喷 10 0 mg/ L 赤霉素溶液的效果最好 ,其单株结薯粒数为 1.80粒 ,每盘粒数为 72 .0粒 ,合格薯率为 6 9.9% ,平均单盘产量为 10 7.5 g,较对照增产5 3.8%。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马铃薯脱毒种薯在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陇薯3号和LK99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脱毒世代陇薯3号和LK99的生育期、病害情况、植株性状和经济性状、地上干物质含量与产量、种薯品质。[结果]陇薯3号和LK99的生育期均随种薯世代的增加而缩短。随着脱毒世代的增加,陇薯3号和LK99感病率和腐烂率增加,商品率下降。陇薯3号和LK99原种的分枝数和株高均极显著高于原原种,而其他各级种薯随脱毒世代的增加而减少。陇薯3号和LK99原种和原原种间产量与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与其他各级种薯差异极显著。陇薯3号干物质和粗淀粉含量较高,Vc含量较低。[结论]在生产上,应用马铃薯脱毒原种或一级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在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进行,选用垦薯1号马铃薯品种,采用大垄双行,整薯播种,随机区组设计。3个行距,每个行距下3个株距,即3个种植密度。比较各行距下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大中薯率、小薯率及产量影响,旨在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马铃薯主茎数、结薯数、小薯率和产量随种植密度减小呈递减趋势,大中薯率呈递增趋势;各行距下主茎数、结薯数、小薯率和产量均是种植密度为121 200株·hm-2最高,大薯率均是种植密度为72 700株·hm-2最高;总体来看,不同种植密度间对主茎数、结薯数、产量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121 200株·hm-2小薯率较高,适合生产种薯,其中以株行距为15 cm×20cm最适合生产种薯;种植密度72 700株·hm-2大中薯率较高,适合生产商品薯,其中以株行距为25 cm×20 cm最适合生产商品薯。  相似文献   

10.
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品种、定植期、定植密度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品种、定植期、定植密度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主效互作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费乌瑞它品种,该品种3月10日试管苗定植,株行距为5cm×7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水稻产量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氮素来源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在30cm×30cm和40cm×40cm栽培密度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无显著差异,但是它们都显著地高于50cm×50cm栽培密度下的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水稻氮素吸收量在112.3-162.7kg/hm2范围内变化。水稻吸收的氮素有1/3来源于当季所施肥料,2/3来源于土壤。水稻吸收、土壤残留和损失的15N-肥料分别占总施肥量的16.3%-26.1%,17.0%-20.9%和53.0%-66.7%。大量的15N-肥料在水稻生长期间损失。[结论]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保护,四川丘陵区水稻合理的栽培密度为30cm×30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移栽期、种植密度、施氮量与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烟叶香型的关系。[方法]结合烟株农艺性状指标、抗病性、原烟外观质量、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产量、产值等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在植烟区开展烤烟不同移栽期(4月25日、4月30、5月5日)、种植密度(120 cm×40 cm、120 cm×50 cm、120 cm×60 cm)和施肥量(45、90、135 kg/hm2)的探索研究。[结果]不同移栽期、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十分显著。4月25~30日移栽的烤烟产质量好,尤其以移栽期为4月25日最好,种植密度为120 cm×60 cm和施氮量为135 kg/hm2的种植条件比较适合植烟区的烤烟生产。[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定向栽培提供更好的生产技术方案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和密度4因素及其互作对脱毒甘薯豫薯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4因素与甘薯产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依次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氮、钾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氮、密度互作,氮、磷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随着产量的提高,脱毒甘薯对钾的需求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豫薯7号的最高产量为53.0 t/hm2。[结论]脱毒甘薯产量在45.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施N 63.42~74.73 kg/hm2,施P2O567.76~82.24 kg/hm2,施K2O 106.70~127.71 kg/hm2,密度4.6万~5.3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卓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684-7686,7702
[目的]研究栽培措施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间筑小田埂,并覆盖地膜,排灌分开,每个小区面积是14 m2,栽插规格是20 cm×20 cm,每丛插4本。共进行播栽期试验、栽植密度试验、不同N肥水平试验、N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不同播栽期对佳早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大,在不影响晚稻安全齐穗的前提条件下,佳早1号的播栽期可比当地正常时期推迟10 d左右。不同栽植密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栽植25、30和36丛/m2处理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比21.43、18.37丛/m2处理增产显著或极显著;以获取最大效率的高产为目标,现行适宜的栽植密度为25~30丛/m2(19.8 cm×16.5 cm至19.8 cm×19.8 cm)。不同N肥水平现行适宜的施N量为150~195 kg/hm2;比较各处理的产量构成看出,适量施N量的处理穗多穗大,单位面积总粒数多,结实率高;施N偏少的处理,穗数较少,单位面积总粒数少,引起减产;施N偏多的处理,虽然穗也多,单位面积总粒数多,但由于结实率偏低而减产。基蘖、穗粒肥比8∶27、∶36、∶4各处理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从平衡施肥的角度出发,现行适宜的基蘖、穗粒肥比例可选7∶3。[结论]该研究可为佳早1号在宁德市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对间套作半夏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雁萍  杨志刚  洪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1-5043
[目的]为半夏GAP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8个处理,2次重复,研究玉米间套作半夏时不同密度下半夏的生长及产量状况。[结果]随着密度的升高,半夏的出叶总数升高,密度为20 cm×6 cm的出叶总数最高(156%),株块茎总数、主块茎径、鲜干块茎重下降,阴干率微有下降,产量、中粒数、中粒重先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大粒数、大粒重先缓慢升高后快速下降,以20 cm×7 cm的实收鲜重和大粒数最高,分别为735 g/小区和115粒/小区,小粒数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玉米间套作半夏时,20 cm×7 cm和20 cm×6 cm(每窝2粒)是较理想的半夏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水稻秀水12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秀水128适宜的播期和栽种密度。[方法]设计4个播期和3个栽种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栽种密度对秀水12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24.7g),产量也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以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最高。播种期对秀水128产量的影响比栽种密度大。[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产量以6月5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种密度20cm×20cm的最高,其次是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荣维国  刘道敏  郝睿  陈发宏  何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29-12830
[目的]分析不同栽培密度对皖油29(Brassica napus L.)经济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油菜产量寻求科学种植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0个栽培密度处理,分别为12.0万、19.5万、27.0万、34.5万、42.0万、49.5万、57.0万、64.5万、72.0万、79.5万株/hm2。[结果]栽培密度对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栽培密度为42.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含油量随着栽培密度增加先增后降。[结论]直播油菜适宜栽培密度在34.5万~64.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秧播种量75、100 g/盘时产量较高;宁粳7号机插秧中播种量100 g/盘,配合移栽株距11 cm时产量最高。[结论]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机插秧移栽行距固定为30 cm时,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移栽株距11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