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了吉林市6种绿篱植物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的滞尘能力。结果表明,树种不同,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差异,金山绣线菊和金焰绣线菊滞尘能力较强,同种植物的滞尘能力为夏季>春季;在达到饱和之前,随着时间的延长,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增加,雨后第10天滞尘量对总滞尘量的贡献最大,雨后14 d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影响因素,在晋中地区山西农业大学选取20种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洗静置法测定叶片滞尘量,并分析叶片形态参数及叶表微结构对滞尘能力的影响,揭示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种植物按滞尘能力分为3类,最强的是冬青卫矛、国槐、水栒子3种,平均滞尘量为1.49 g/m~2,其次是金叶连翘、火炬树、华北珍珠梅等12种,平均滞尘量为0.81 g/m~2,最弱的是鸡树条、望春玉兰、龙爪槐等5种,平均滞尘量为0.50 g/m~2;树种叶片形态(叶片长轴、短轴、平均单叶面积)与单叶滞尘量在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但叶片形态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不存在相关性;树种叶表面具有长短适中的绒毛、宽度和深度均适中的沟槽、突起或气孔等粗糙结构有利于滞尘,且树种滞尘能力与粗糙结构的密集程度成正比。由此可见,不同树种滞尘能力差异明显,且叶片形态、叶片表面结构是影响叶面滞尘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主城区绿化植物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市主城区常见绿化植物的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植物种类、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段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异同,并估算了不同供试植物的饱和滞尘量以及武汉市主城区绿化植物每日总滞尘量。结果表明,在同一区域,不同植物种类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滞尘能力;乔木中白玉兰与悬铃木的滞尘量较高,灌木中法国冬青与红花檵木的滞尘量较高;白玉兰的饱和滞尘量最大,达到27.77 g/m2;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与叶片表面粗糙度及是否有毛有一定关系,与是否革质关系不大;武汉市现有的树种滞尘能力治理降尘还远远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城市不同植物叶片的滞尘规律,对2种环境条件,8种城市绿化树木在春、秋两季的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的变异系数普遍较小,说明叶片滞尘受外界环境干扰不大;同种类植物在校园环境条件下叶片滞尘量明显低于开敞式环境东王庄的滞尘量,说明同一植物的叶片滞尘量会随着环境中粉尘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大部分植物的滞尘量基本呈现出秋季>春季;气象因素中风速对各植物叶片滞尘量影响最大,其次为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5.
长春地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双洋  金研铭  庄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33-7235,7237
对长春市20个常用绿化树种的滞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化树种因其叶片特征、枝叶形态和周边环境影响因子等不同,其滞尘量差异较大。针叶树种、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中滞尘能力较强的植物分别是桧柏、山桃稠李和小叶女贞,其滞尘量分别为13.46、11.15和7.74g/m^2。京桃和东北山梅花的滞尘能力相对较弱,滞尘量分别为0.3675和0.4326g/m^2。同一树种因其栽植地不同,其滞尘量也有较大差异,即在道路上的滞尘能力远高于其在公园内的滞尘能力。  相似文献   

6.
研究昆明市6种常见阔叶树滞尘机理,为城市行道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实验对比对照法,对叶片进行滞尘量测定以及同一倍数下叶表面微结构电镜观察,并从叶表面特征分析差异原因。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滞尘量差异显著;同一树种,在不同高度滞尘能力差异显著,低位叶片的滞尘能力比高位叶片的滞尘能力强;在电镜下观察叶表面微结构,叶表面气孔密度及开口对滞尘能力影响最大。因此,在进行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时,应考虑叶片表面形态对植物滞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方常见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地处山西省晋中盆地的山西农业大学校园为试验区,研究了主要绿化树种单位叶面积(单位叶重)的滞尘能力和滞尘机理以及各树种的植株滞尘量。结果表明:植株间滞尘能力有较大差别。从叶片形态观察的结果可以看出:阔叶树中,叶面皱缩、多毛和具有分泌液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强;针叶树单位叶重滞尘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集生叶片数量不同和叶片的着生角度不同引起的。落叶乔木的植株滞尘量大于灌木。  相似文献   

8.
摘要:对呼和浩特市4种常绿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树种间滞尘能力有显著差异,常绿乔木中,云杉和杜松是优良的滞尘树种,而油松、圆柏的滞尘能力较弱,并对滞尘机理进行了研究。同一树种离地面150cm、200cm和250cm高度的叶片平均滞尘量依次减少;同一树种西侧和北侧的叶片平均滞尘量明显低于同株树木东侧和南侧的叶片平均滞尘量;同一树种外侧叶片平均滞尘量总是小于里侧的叶片平均滞尘量,最大的相差4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树种叶片滞尘特性,为滞尘型绿地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水浸法和图像法,测定吉林市6种常见街道绿化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叶片固着颗粒物粒径组成,分析微结构与叶片滞尘的关系。[结果]1能够较长时间稳定地固着于叶片表面的粉尘以小粒径颗粒物为主,6种树木叶片固着PM_(10)的数量比例均超过97.76%;叶片累计固着PM_(2.5)的数量比例均超过65.33%。2在各树种滞尘量比较中,大粒径颗粒物发挥了重要作用。6种树木叶片固着PM_(10)的体积比例为47.87%~78.22%,体积最大的是金焰绣线菊(Spiraea×bumalda cv.Cold flame),最小的是杏(Prunus armeniaca L.);叶片固着PM_(2.5)的体积比例为4.41%~14.66%,比例最大的是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最小的是杏。36种街道绿化树种叶片滞留颗粒物、PM_(2.5)、PM_(10)总量差异显著,树种滞尘存在特异性,表现在滞尘量及粒径组成两方面。4叶片微结构对较小颗粒物(粒径20μm)滞留具有重要影响。通常,叶片的皱褶、凹凸程度越大,固着颗粒物量越多。[结论]能够较长时间稳定地固着于树种叶片表面的粉尘以小颗粒物为主,固着量和粒径组成与叶片表面微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苏州城市绿地建设的植物选择及净化环境提供参考,于2017年9—12月对苏州市朴树、重阳木和黄山栾树等20种骨干树种,按上、中、下各部位均匀采集叶片,研究其滞尘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间的滞尘能力差异明显,乔木树种的滞尘能力为朴树重阳木黄山栾树无患子鹅掌楸紫叶李杜英珊瑚树榉树榆树二乔玉兰樱花榔榆;灌木树种为八角金盘熊掌木洒金桃叶珊瑚海桐;藤本植物为爬山虎常春藤美国凌霄;不同树种的滞尘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空气质量越差植物的滞尘量越大;相同树种在不同生长环境的滞尘量也有明显差异,车流量较大地方植物的滞尘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城市快速路林带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选择乌鲁木齐市河滩快速路林带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和灌木等12个树种为试验对象,分别从树冠向车道和背车道方向上不同高度处采集叶片,通过测定其滞尘量和采用Hitachi台式TM3000电镜观测叶片显微结构,探讨树冠不同位置叶片的滞尘量及叶表面显微结构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滞尘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12个树种滞尘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樟子松、云杉、榆树、刺槐、黄金树、山桃、水蜡、山楂、丁香、白蜡、红瑞木、火炬树;2)各树种叶面滞尘量在不同生活型之间差异极其显著(P<0.01),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常绿乔木(201.71 μg/cm2)、灌木(83.68 μg/cm2)、落叶乔木(58.97 μg/cm2);3)常绿、落叶乔木树种向车道方向的叶片滞尘量均大于背车道方向的叶片滞尘量,而灌木则相反,对树冠高度而言,12个树种叶片滞尘量在树冠高度由大到小均呈现为:1、2、4 m;4)不同树种叶片微结构的差异均表现在叶面气孔大小、密度、数量、蜡质结构和周围细胞的褶皱度等指标,而这些差异对滞尘量的排序影响较大;气孔分布不规则、粗糙或平滑、有无叶毛等指标对叶片滞尘量的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城市林带对颗粒污染物的阻滞规律、干旱区绿洲城市绿化方案的优化和城市绿化树种的科学选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徵尼    凌雷    仲怡铭    王翠英    吴国宏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235-242
利用手持式环境粉尘检测仪搭载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对兴隆山保护区云杉、油松、辽东栎和华北落叶松4种典型树种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同时对油松、云杉2种甘肃省主要造林树种在不同地区叶片滞尘量进行分析,旨在研究树种滞尘能力差异及影响因子,为探寻北方风沙地区林业建设中基于大气净化功能的树种选择和空间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在兴隆山地区,云杉滞尘能力最强,辽东栎最弱,且云杉叶片单位面积滞纳颗粒物密度约为辽东栎的2倍以上;2)降水后采样间隔时间是影响叶片滞尘量的主要因素,大气背景中颗粒物组分含量能够显著影响叶片滞尘量,对沙尘或浮尘天气频繁的3月,或是风沙较大的定西、祁连山,叶片吸收TSP的量较大,而距离城市工业区越近的地区,如兴隆山和定西,森林滞纳PM10和PM2.5的量越高;3)叶表面特性(褶皱、绒毛和油脂颗粒等)是导致树种滞尘量差异的直接因素,林分结构差异引起的叶表面气孔密度和油脂颗粒形态、大小差异也会显著影响树种滞尘量;4)林分密度、取样时间和地点对树木滞尘量具有显著影响,这是开展区域尺度滞尘量研究取样和试验需重视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春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分析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春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其滞尘量分别为:绿槽毛竹20.04 g/m2、泰竹9.44 g/m2、银丝大眼竹7.95 g/m2、早园竹6.94 g/m2、人面竹5.42 g/m2、斑竹5.14 g/m2、唐竹5.00 g/m2、黄金间碧竹4.37 g/m2、青丝黄竹2.84 g/m2、鼓节竹2.60 g/m2。绿槽毛竹、泰竹、早园竹、人面竹、斑竹、黄金间壁竹和青丝黄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高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鼓节竹则相反,尤以银丝大眼竹2个高度差异较大。各竹种不同方向滞尘量存在差异,这与竹种栽植位置和车辆行驶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对杭州道路常见灌木滞尘能力进行测定,浙大路4种灌木滞尘顺序为: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无刺枸骨;教工路5种灌木滞尘的顺序为:无刺枸骨>金边黄杨>紫薇>红叶石楠>红花继木;丰潭路5种绿化灌木的滞尘顺序为:无刺枸骨>紫薇>金边黄杨>红花继木>红叶石楠;汽车西站4种绿化灌木滞尘能力顺序为:红花继木>紫薇>无刺枸骨>金边黄杨;天目山路5种灌木滞尘能力顺序为:紫薇>无刺枸骨>红花继木>红叶石楠>金边黄杨;所选5种绿化灌木,秋季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顺序为:紫薇>无刺枸骨>红花继木>金边黄杨>红叶石楠,5条道路中,金边黄杨、红花继木、红叶石楠均在汽车西站滞尘能力最强,紫薇、无刺枸骨在天目山路滞尘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临安市常见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及光合响应差异,选择阔叶树和竹子共8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相结合,对其在秋季雨后5、10和15 d的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粉尘污染对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比较不同类型植物对粉尘污染的抗性优劣。结果表明:所选植物均有一定的滞尘能力,且叶片的滞尘能力在相同污染环境下,表现为广玉兰>木荷>毛竹>雷竹>香樟>珊瑚树>苦槠>黄山栾树;珊瑚树和毛竹叶片受粉尘污染后,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相同条件下较其他植物损失小,即抗粉尘污染能力较强;而香樟、雷竹的损失率较大,即抗粉尘污染能力较弱。在选择植物作为行道树时,考虑植物叶片滞尘能力的同时,更要参考其抗粉尘能力,综合评价选择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16.
6种植物叶片的滞尘能力与其叶面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不同绿化树种在单位叶面积上对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及叶表颗粒物粒度分布特性,分析叶表微观结构与滞尘能力的关系,以期为绿化植物选择及降低社区颗粒物污染提供依据。本实验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社区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定量测量了6个常见树种的单位叶表面滞尘能力,并利用Mastersizer 2000对叶表滞留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比较了各树种叶表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树种,在单位叶面积上所滞留颗粒物的能力方面有较大差异,滞留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油松>金银忍冬>大叶黄杨>暴马丁香>洋白蜡>元宝枫,油松的滞留颗粒物能力为元宝枫的44倍。在叶表颗粒物滞留粒径的分布方面,颗粒物主要粒径分布在10~50 μm,按照平均粒径(D50)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元宝枫<暴马丁香<大叶黄杨<洋白蜡<金银忍冬<油松。在比表面积大小方面,植物叶面滞留颗粒物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元宝枫>暴马丁香>大叶黄杨>洋白蜡>油松>金银忍冬。植物叶表的滞尘能力与叶表气孔的数目及气孔是否开放无显著关系,而与植物叶表的气孔大小有关:对于气孔大的树种,滞尘能力相对较强。叶表微观性状对颗粒物滞留能力的影响排序为:分泌物>沟状组织>凹槽>褶皱>条状突起。依据不同绿化树种滞尘能力,提出树种选择建议,为科学合理的选择抗颗粒物污染树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典型火电厂周边5种常见绿化树种白蜡、臭椿、火炬树、山槐、榆树的叶片为对象,并在雨后第1天和第15天分别采用洗脱法分析其滞尘能力,地物光谱仪测定滞尘对叶面反射光谱的影响,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滞尘对光合特征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由大到小表现为:火炬树、臭椿、榆树、山槐、白蜡。光谱反射曲线总体特征是洁净叶片反射率大于滞尘叶片反射率,主要表现在740~1300 nm波段,而在350~680、1500~2500 nm波段,则无一致性规律,存在波动。叶面滞尘量与叶片光谱反射率相关性研究表明对叶面滞尘敏感的波段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700~750 nm)和近红外波段(1390~1500 nm)。滞尘不改变叶面特有的反射特征,但存在增强或削弱效果,且这种增强或者削弱效果存在种间差异。滞尘对叶片反射光谱曲线一阶导数的三边位置没有明显影响,说明三边位置对滞尘的干扰不敏感;三边幅值和三边面积对滞尘有明显的响应,5种绿化树种均表现为洁净叶片大于滞尘叶片。在相同的污染环境下,滞尘会对绿化树种的光合生理特征产生抑制作用,但并非滞尘量越大、光合特征损失率越大,而损失的幅度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异,存在种间差异。综合各树种受滞尘影响的光合特征参数变化,发现榆树和山槐对当地大气降尘污染的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