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鲜食型甘薯QZ2-2为材料,研究不同扦插期、生育期对其鲜薯产量、单株结薯数、地上部鲜重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扦插期对其生长发育影响极显著,在衢州地区其最适宜扦插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在适宜扦插期内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生育期115 d时收获,每667m 2鲜薯产量可达2197.39 kg。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的收获期试验,来研究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收获的方法对6个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油分分析,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表明,收获期对大豆油分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从初熟期开始,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各品种油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6个品种的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37-0.87个百分点,每个品种都有一个最佳的收获时期以获得最高的油分含量,但油分含量变化情况和品种的生育期相关性不大,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播期对产量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四个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黑农44、垦农19、合丰48号和合丰47号产量变化较.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两个早熟品种的产量变化较小,不显著,产量变化总体趋势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收获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在稻田免耕直播条件下,研究了播种量对赣油杂1号生育期、植株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赣油杂1号生育期影响不大,该品种全生育期193d左右,适合于稻田免耕直播;但稀播有利于改善油菜植株的经济性状,不同播种量处理的菜籽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播种量为2040g/hm^2时油菜产量最高,达到了1960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地区对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统一繁育种薯,并在盆周山地、平坝浅丘、盆地平原设3个不同光照试验点,种植‘黑美人’、‘川芋彩1号’和‘蓉芋紫5号’等3个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品种,测定其花青素含量和主要品质指标。【结果】小金县(海拔3000 m)繁育的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生产种薯,在金堂县(海拔452 m)种植后,商品薯的花青素含量降低11.62%~33.66%;而马铃薯品种‘川芋彩1号’同一批原种分别在小金县和新都区(海拔472 m)种植,所繁育的生产种薯块颜色差异极显著。不同生产季节影响马铃薯花青素含量,将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春马铃薯季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原种,在光照条件较差的秋马铃薯季播种,收获的生产种花青素含量分别降低34.24%和30.48%。【结论】不同光照地区影响秋作紫色马铃薯花青素含量,盆周山地强光照区(北川试点)收获的‘黑美人’和‘蓉紫芋5号’生产种,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成都平原弱光照区(游仙试点和温江试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方式对韭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温室内采用3种不同的无土栽培方式和常规土壤栽培方式进行了津引一号韭菜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韭菜3种无土栽培方式的株高和第1次收获时的产量均极显著 地高于土壤栽培,其3次收获累计产量均高于土壤栽培,无土栽培浇施1号营养液处理、无土栽培浇施Ⅱ号营养液处理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3次收获累计产量比土壤栽培分别提高了61%、49%和35%,3种无土栽培方式的韭菜产品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土壤栽培,其中有机生态型无栽培和硝酸盐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大棚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育苗栽培比芽块直播处理植株生长旺盛,生育期短,早熟,马铃薯品种"吉高"提早收获24 d,"富金"提早收获23 d。育苗栽培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高于芽块直播。  相似文献   

7.
以乌桕不同品系容器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变色过程中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分析光照、土壤及其相互作用对乌桕叶片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含量则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土壤、光照、土壤与光照互作效应在不同时期对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山地红壤和全光照下各品系在叶片色素变化上表现为最优,叶片内叶绿素a+b降解幅度分别为0.77、1.19 mg/g,花色素苷含量分别高于稻田土+50%遮阴处理6.47倍、1.34倍。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a、叶绿素b与叶绿素a+b含量均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乌桕在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在全光照和山地红壤条件下更利于叶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水稻吸收和转运C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受到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影响.随着生育期的延长,两种水稻(YD6和NK57)根表铁膜形成量均呈下降趋势.与分蘖期相比,YD6和NK57根表铁膜量孕穗期分别减少82.9%和44.4%,成熟期分别减少85.2%和82.52%.两种水稻根系和茎叶Cd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YD6籽粒Cd含量显著高于NK57.Cd在水稻植株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率随着不同品种和生育期产生较大变化.YD6品种从根表铁膜和根系向籽粒转运Cd的能力显著大于NK57.水稻成熟期,根表铁膜量与茎叶和籽粒Cd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说明根表铁膜形成可抑制Cd向水稻地上部转运.研究结果暗示可通过不同生育期的管理调节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减少Cd向稻谷中转运,从而降低Cd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机械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收获是油菜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影响油菜籽粒产量、品质及效益。通过人工模拟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方式,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籽粒关键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机械收获方式选用及配套参数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含油量不同的2个中熟油菜品种,在湖北黄冈和襄阳设置联合收获不同收获时期(终花后20—44 d(黄冈)和终花后23—47 d(襄阳),每隔3 d收获1次)以及分段收获不同割倒时间(终花后20、26和32 d(黄冈)和终花后23、29和35 d(襄阳))和后熟时长(3、6、9和12 d)试验,测定千粒重、含水量、品质等关键指标。【结果】联合收获两试点、两品种均在终花后38 d左右达籽粒生理成熟期,所需积温约1 100℃,千粒重和含油量最大。终花后46 d左右,籽粒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可快速降至最适点,为机械化联合收获适宜时期。籽粒含水量降幅与日均温及大气压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降幅与日均温极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与D1、D2相比,分段收获在D3条件下(终花后33 d左右)割倒后熟,籽粒千粒重、含油量、出油率、整齐度及油酸含量均值最高,叶绿素含量、亚油酸含量及含水量均值最低;后熟天数对籽粒含油量、出油率、千粒重、整齐度、油酸、亚油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后熟6—9 d时籽粒叶绿素与含水量可快速降至最适点,为适宜捡拾脱粒时期。籽粒含水量降幅与太阳辐射量极显著正相关,与降雨量极显著负相关。【结论】终花至收获期间,平均日均温19—22℃、降雨量1.0—3.5 mm,大气压1.45—1.75 kPa条件下联合收获在终花后46 d左右(生理成熟后8 d左右)收获,分段收获在终花后33 d左右(即生理成熟前5 d左右)割倒;平均相对湿度64%—80%、降雨量0.7—3.1 mm、太阳辐射量10—13 MJ·m-2条件下分段收获后熟6—9 d捡拾脱粒最为适宜。此条件下,籽粒含水量均可降至15%左右、叶绿素含量均可降至10 mg·kg-1以下。且2种收获方式在籽粒千粒重、含油量、出油率及整齐度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与联合收获相比,分段收获籽粒油酸、亚油酸含量更高,籽粒和油脂品质更佳。  相似文献   

10.
普洱茶氟与粗纤维和主要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普洱茶作为试验样品,测定样品可溶性氟、粗纤维、铝、铁、钙、铜、锰、镁等几种元素含量,并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这些物质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不同茶样的粗纤维含量变化较大,范围从8.19%~14.50%。可溶性氟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66。不同茶样的铝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从245.43~991.95mg/kg。铝元素含量与可溶性氟含量和粗纤维含量之间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65和0.8620。样品中铁、钙及锰元素的含量与可溶性氟含量和粗纤维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铜、镁元素含量与可溶性氟含量和粗纤维含量都呈极显著负相关。样品的干茶嫩度、叶底嫩度得分与可溶性氟含量和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陈亮  夏晓芬  侯忍  马玫瑰  梅芳芳  蔡力  周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81-18483
[目的]筛选金叶女贞中熊果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解法提取金叶女贞中熊果酸,以5%香草醛及高氯酸作为显色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显色的最佳条件,在波长55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熊果酸的含量。[结果]最佳显色条件为:0.3 ml浓度5%香草醛、1.0 ml高氯酸、温度60℃,此条件下女贞花中熊果酸提取率达2.037%。[结论]正交试验表明,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熊果酸的提取率比较理想;提取试验表明,在金叶女贞不同器官中,果实中熊果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枇杷叶及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药枇杷叶及其药渣中的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并建立了HPLC!PAD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3.9mm×3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8∶12),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乌索酸线性范围:2.28~15.96μg,线性回归系数0.99999;齐墩果酸线性范围:1.18~8.26μg,线性回归系数0.99997。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3%;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9%(n=5)。结果表明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均高于枇杷叶原料,用HPLC法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可用于评价含有乌索酸和齐墩果酸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开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775-3775
为了确定提高纤维素酶对乌索酸提取率的最佳条件,采用纤维素酶预发酵处理与不加酶直接提取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枇杷叶为原料,前者用温水湿润后,加入原料干重0.5%的纤维素酶制荆,于室温发酵处理48 h,再用乙醇提取;后者则直接用乙醇回流提取.结果显示,加酶组的鸟索酸提取率明显高于不加酶组(P<0.01).这表明用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枇杷叶中鸟索酸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通过酸碱处理的方法初步纯化白花泡桐叶提取液中熊果酸的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熊果酸含量,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碱化pH值、酸化pH值、稀释倍数对熊果酸转移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白花泡桐叶中熊果酸的初步纯化最佳工艺为:碱化pH=10、酸化pH=4、稀释倍数为1.5倍;在此工艺条件下,转移率达到了90.23%,纯度也达到了26.48%。[结论]该工艺简单易行,为泡桐叶中熊果酸的纯化找到了一条适合大工业生产的路线。  相似文献   

15.
陆英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动态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邹盛勤  陈武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4):642-643,666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陆英叶、茎、根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ShieldRP18柱(3.9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体积比,65∶35∶0.1);流速为1.0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乌索酸线性范围0.096~2.304μg,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9,检出限为0.3mg/L(3σ);齐墩果酸线性范围0.098~2.352μg,线性回归系数大于0.9997,检出限为0.2mg/L(3σ)。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5%;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1.2%(n=5)。该方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适于对含有该成分的药物和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黄宏伟  邹盛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09-4409,445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泽兰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以NUCLEODUR C18RP柱(250 mm×4.60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水(88∶12)为流动相,加磷酸调pH值至3.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25℃。乌索酸进样量在0.368~7.360μg,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00~4.000μg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在该色谱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下,可以准确测定泽兰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辅助提取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芳  安广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41-10942
[目的]探索从夏枯草中有效提取熊果酸的有效方法。[方法]以夏枯草为原料,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研究在微波辐射下提取夏枯草熊果酸的工艺条件;探讨夏枯草熊果酸的提取条件,对微波功率、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从夏枯草中提取熊果酸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夏枯草在90%乙醇溶剂液中,采用功率350 W,提取时间260 s。此条件下夏枯草中熊果酸提取得率为0.54%。[结论]微波法提取熊果酸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密集烘烤条件下浓香型烤烟各部位烟叶的成熟采收标准,以中烟10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下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下部烟叶提前5d采收,能提高橘色烟比例,经评吸,香气量足,杂气、刺激性稍小,余味好;常规采收的烤后烟叶糖类物质含量高,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中部烟叶常规采收,烟叶油分好,色度强,糖类物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提前7d采收降低10.8%,糖碱比(9.95)、氮碱比(1.02)比较适宜,化学成分协调,经评吸,香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减轻、余味较适。上部烟叶推迟9d成熟采收,烟叶油分足,色度浓,总糖、还原糖、烟碱含量较高,总氮、蛋白质含量较低,淀粉含量最低(5.46%),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分别降低22.00%、21.33%,糖碱比适宜,还原糖/总糖分别较提前9d采收和常规采收提高11.69%和14.67%,经评吸,香气量较足,劲头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下部烟叶的采收时间应掌握在提前5d到常规采收之间为宜,即适当早收;中部烟叶的采收时间掌握在常规采收到推迟7d采收为宜;上部烟叶应较常规采收推迟9d充分成熟后采收。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药刺五加中的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并建立HPLC-PAD法测定了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 C18(3.9 mm×300 mm,4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88∶12),流速为0.8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乌索酸线性范围为0.136~1.224μg,线性回归系数为0.999 5;齐墩果酸线性范围为0.052~0.468μg,线性回归系数为0.999 4。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1.1%(n=5);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7.5%,RSD为1.0%(n=5)。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刺五加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吴梨  赵伟  杨瑞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39-1440
[目的]研究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及纯化方法。[方法]以新鲜采摘的枇杷叶为试材,采用乙醇水溶液对其熊果酸物质进行提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乙醇重结晶技术对熊果酸进行纯化。在纯化中,比较X-5树脂与D101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对熊果酸纯化效果,研究乙醇重结晶技术对熊果酸的纯化效果。[结果]粗提的熊果酸,经过X-5树脂和D101纯化后含量分别提高了28.60%和30.21%,D101树脂的纯化效率优于X-5树脂。在重结晶纯化中,随着重结晶次数的增加,样品中的熊果酸纯度越来越高,在经过5次结晶后,熊果酸的纯度达到了95.30%,比经过D101大孔树脂纯化的样品提高了约2.6倍。[结论]该研究为熊果酸的提取纯化提供了高效绿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