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还田机械化是保证秸秆还田作业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也是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的基础。总结了东北、华北、西北和南方四大农业种植区的秸秆还田机械化主要技术模式及工艺现状,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和秸秆整秆还田3种机械化秸秆还田方式的定义、特点,以及相关配套机具的工作原理与典型机器;并对秸秆还田机械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小麦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设置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且不接种蚯蚓(对照)3种处理,探讨了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加快了秸秆腐熟速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夏玉米的营养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基部第1、2节间直径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增加了棒三叶叶面积;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1%、7.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还田提高14.5%、5.2%。说明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建议引导农民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以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是一项省时、高效、环保的先进技术.秸秆还田主要靠秸秆还田机来完成,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秸秆还田的效率、还田质量和还田效果.为帮助机手用好秸秆还田机,充分发挥其效能,现将秸秆还田机的使用、保养知识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物秸秆还田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秸秆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土壤性状的影响和影响还田秸秆腐解的主要因素,以及秸秆还田的负面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苏州市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现状,总结其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分析秸秆机械化还田取得的成效,并提出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赵海英  高龙华 《农技服务》2012,29(7):857+859
以山西玉米丰产方建设试验区农户的调研资料和对试验区的土壤、玉米籽粒、玉米秸秆进行分析测试的数据为基础,对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氮肥与磷肥施用比较合理,秸秆还田很好补充了土壤中的钾含量,虽然试验区进行了秸秆还田,但秸秆还田提供给土壤的有机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试验区还必须大量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和化肥合理配施才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当务之急。秸秆还田没有严格按照秸秆还田的技术规则进行,只有严格按照秸秆还田技术规则,秸秆还田才能起到有效作用。秸秆还田成本较高,农民不易接受,国家应加大补贴力度,把秸秆还田项目坚持下去,才能逐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体系下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秸秆设高留茬还田(WH)、粉碎还田(WC)和不还田(WN)3种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设深松还田(MM)、旋耕还田(MC)和不还田(MN)3种还田方式,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9种秸秆还田模式,分别为WH-MM、WH-MC、WH-MN、WC-MM、WC-MC、WC-MN、WN-MM、WN-MC、WN-MN,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其变异系数最高,达32.38%,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秸秆还田后其自身所含有机碳矿化以CO_2形式释放于大气,进入土壤较少,因此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为5.3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可知,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WH-MC)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达0.751 0,其小麦籽粒和秸秆产量较高,土壤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综合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WH-MC是关中地区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理解秸秆还田对低丘柑橘园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微区方式开展2年试验,设对照(不施用秸秆)、覆盖还田、浅层还田、深层还田和全层还田等5个处理,比较研究了不同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碳库及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类秸秆还田方式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有机碳含量、肥力指标和酶活性,但它们对不同深度土层的影响有所差异。秸秆覆盖还田只能改善表土最上部分土壤的理化性状,且对表层水分条件的改善优于其他还田方式;但其对深层土壤的影响不明显。秸秆翻耕还田兼具翻耕本身的松土作用和增加有机质输入,同时改善不同深度土层的物理性状与有机质和养分的积累,其对土壤性状的改良作用强度大于秸秆覆盖。总体上秸秆深层还田和全层还田对土壤改良作用的影响范围大于秸秆浅层还田,特别在增加深层土壤有机碳和水分的贮存方面秸秆深层还田效果尤为显著。研究认为,秸秆深层还田与地表覆盖相结合可全方位改善柑橘园土壤性状,新建果园前期可考虑以深层还田为主,后期逐渐转变为浅层还田或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际情况出发,详细论述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状况的改善与提高,并阐述了影响秸秆还田的关键因素,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发展趋势,阐述并指出了秸秆还田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华北平原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4个处理。结果表明:从冬小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情况和产量、产值来看,多数性状表现为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秸秆还田免耕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为24.48%,其次为秸秆还田翻耕,再次为秸秆还田旋耕,对照的劳动生产率为最低;从产投比来看,秸秆还田旋耕处理的经济效益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的积极作用,总结了其关键技术,并提出了麦秸秆机械还田工作对策,以期促进秸秆机械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秸秆资源极为丰富,其利用方式也不同,目前秸秆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直接还田。适量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肥力,增加产量,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玉米秸秆还田的作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Zea mays L.)产量的影响,设4种秸秆还田方式,分别为秸秆不还田(S1,CK)、秸秆混拌还田(S2)、秸秆深翻还田(S3)、秸秆覆盖还田(S4),研究其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相比,秸秆混拌还田使0~20 cm土壤容重下降3.9%,孔隙度增加2.0%,玉米产量增加2.81%;秸秆覆盖还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但降低了苗期耕层的土壤温度,降低了玉米成穗数、穗粒数及百粒重,使玉米产量减少3.87%;秸秆深翻还田处理增加了20~30 cm的土壤孔隙度,使土壤容重降低5.4%,增加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提高了玉米成穗数、穗粒数及百粒重,使产量增加8.24%。综合来看,秸秆深翻还田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效益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试验中,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秸秆还田)、T1(秸秆覆盖还田)、T2(秸秆粉碎直接还田)、T3(秸秆过腹还田),并研究不同处理下玉米产量、效益、土壤的化学性质以及酶活性。【结果】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处理均能有效提升玉米的产量,其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8.17%、14.18%、18.61%,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经济效益,其经济效益的平均增加率分别为27.72%、20.48%、34.11%。另外,长期秸秆过腹还田还能够提升土壤内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有效钾含量,而长期秸秆粉碎直接还田能够提升土壤内全氮含量、全钾含量、有效氮含量、有效钾含量,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可提升土壤内有效氮含量以及有效钾含量。长期过腹还田可提升土壤内蔗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而长期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可提升土壤内蔗糖酶活性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结论】长期秸秆还田可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及效益,对其大力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秸秆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道路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该文结合蒙城县小麦秸秆还田的实际,从小麦秸秆还田的途径、实现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对农机具的要求、小麦秸秆还田带来的社会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小麦秸秆还田的可行性,并对小麦秸秆还田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即在摘穗以后应用秸秆还田机把作物秸秆粉碎撒在田地上,然后耕翻到土中,还能使其腐烂当作底肥。同以前的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省去了很多道工序,如:砍、捆、运等。秸秆还田不仅是一项很好的农机化技术,还能够获得显著地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想要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就必需应用到秸秆还田机,并且这种机械的性能将会影响到还田的效果以及质量。所以,一定要重视还田机的使用以及维修和保养。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历年统计数据和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作物秸秆及其养分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黄淮海地区秸秆资源数量达到2.1亿t,秸秆N、P2O5、K2O、C养分资源产生量分别在189.8、60.0、298.2、8944.8万t.从秸秆资源利用来看,2006年秸秆还田比例较2000下降6.1%,其中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上升16.7%,河南和山东两省秸秆还田比例分别下降13.6%、12.6%.从主要作物秸秆还田比例分析,河北省秸秆还田比例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还田比例历年平均分别达到65.1%、53.0%;河南和山东分别为56.5%、57.1%,44.8%、18.1%.作物秸秆养分还田情况表明:各种秸秆养分中,N、C养分还田比例较低,只有不到50%,大量损失到环境中去;P2O5、K2O养分还田比例较高,平均在60%以上,这与假设的秸秆作燃料和饲料养分的还田率有关,估算中假设大部分畜禽排泄物和秸秆燃料的灰分能够及时还田.因此,加强畜禽粪便和灰分的管理,增加其还田比例,是提高养分循环利用率和减少秸秆养分利用过程中损失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青海省农作物秸秆还田的必要性及优缺点、分析了青海秸秆直接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人们对秸秆直接还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青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秸秆直接还田、青海农业的地域性明显、东部农业区是典型的立体农业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实施的难度增大。提出了提高青海秸秆还田面积的途径:青海的秸秆还田要重视秸秆还田技术的细节、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发挥政策对"秸秆还田"工作的导向作用、加大"秸秆还田"奖补资金扶持力度、加大秸秆还田的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秸秆腐化为基础,设计一种与已有谷物收割机配套的秸秆腐化还田机,其集作物收割、秸秆粉碎和秸秆腐化还田操作于一体,以加快秸秆还田后的腐化,在解决作物秸秆处理难这一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土壤肥力和农业生态环境。实验表明,经改进的作物秸秆腐化还田机,能使秸秆腐化分解腐化时间缩短,产量比单一秸秆粉碎方式略高。  相似文献   

20.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0  
 研究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直接或过腹还田 )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 ,秸秆过腹还田对提高耕层土壤速效 N贡献较大 ;耕层土壤速效 P含量主要与化肥施用量有关 ;耕层土壤速效 K含量与秸秆直接还田有关。该试验条件下 ,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本保持平衡。产量统计分析表明 ,化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影响 ,其次为秸秆直接翻压还田。适宜的秸秆直接还田量、秸秆过腹还田量与化肥 N配比 (试验中每公顷用量分别为 60 0 0、1 50 0和 1 0 5kg) ,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 N的利用效率较高。研究为该区玉米秸秆作为饲源和有机肥源的合理再分配利用 ,秸秆、牛粪与化肥平衡配施 ,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贡献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