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2003-2012年中国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公海的生产统计数据,基于GIS的地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智利竹■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不同年份空间分布趋势变化明显,2003与2004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78°~85°W的东北部水域,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2005、2006及2007年,分布情况与前两年类似,但变化梯度较以前缓和;2008与2009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散乱,无明显规律;2010年,整体上资源密度呈西高东低的趋势,高值区多分布在93°W以西的水域;2011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水域;2012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28°~38°S的西北部水域,由西北部向东部递减。热点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结果一致,它们之间可相互印证。智利竹■鱼资源密度高值点均分布在45°S以北。  相似文献   

2.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䇲鱼资源渔场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3—2011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评价等数理方法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资源和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80°W~95°W、40°S~45°S范围内,随着月份的增加逐步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从8月份渔场开始分为两个区域,其渔场重心逐渐向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偏移,到10月份逐渐偏移到最北端。在产量比重上,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渔场分布纬度处于最南端,变化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80°W~95°W、40°S~45°S区域内;冬季渔场纬度逐渐北移,春季渔场处于最北端,且变化范围较大。这种变化与渔场重心的分布相一致。经度上集中分布于79°W~101°W区域,纬度上集中分布于30°S~45°S区域。79°W~101°W和30°S~45°S这一区域作业次数也相对较高。灰色关联度表明,9年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的资源状况较好,研究竹■鱼的资源时空分布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是目前全球已知的最大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03-2016年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竹夹)鱼渔捞日志资料,结合Niñ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分析智利竹(竹夹)鱼渔场资源丰度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智利竹(竹夹)鱼渔场重心变化与ENSO现象存在着显著相关性,Niño 3.4区SSTA与经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700,与纬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726,与CPUE月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520,与CPUE年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703。厄尔尼诺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西北移动的趋势,其CPUE高于正常月份平均值;拉尼娜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其CPUE低于正常月份平均值。  相似文献   

4.
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是目前全球已知的最大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03—2016年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捞日志资料,结合Ni■o 3. 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分析智利竹■鱼渔场资源丰度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智利竹■鱼渔场重心变化与ENSO现象存在着显著相关性,Ni■o 3. 4区SSTA与经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 700,与纬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 726,与CPUE月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 520,与CPUE年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 703。厄尔尼诺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西北移动的趋势,其CPUE高于正常月份平均值;拉尼娜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其CPUE低于正常月份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智利竹筴鱼渔场海表温度及叶绿素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15年3月~7月大型拖网加工船"开富号"在智利外海东部智利竹筴鱼渔场(38°~47°S、78°~93°W)得到的生产调查数据及通过NOAA卫星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对该海域调查期间的竹筴鱼资源与海表温度(SST)及叶绿素浓度分布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整个调查期间平均日产量为146.33 t,其中以4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2)平均CPUE为10.49 t/h,其中以7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3)随着季节从秋季进入冬季,智利竹筴鱼渔场总体从南向北移动,秋季(3~5月初)的渔场由东向西移动,而冬季(5月末~7月)的渔场则突然向东转移;(4)智利竹筴鱼渔场主要分布在SST为10~18℃的海域,其中又以13~14℃的渔获率较高;(5)智利竹筴鱼渔场主要分布在叶绿素浓度为0.12~0.26 mg/m~3的海域,其中又以0.14~0.18 mg/m~3的渔获率较高;(6)随着秋冬交汇,智利竹筴鱼鱼群明显分裂成两片渔场进行聚集,其中西部渔场大规格个体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开展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的时空分布研究,根据2011—2018年间4—8月中国大型拖网渔捞数据和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盐度(SSS)、叶绿素a浓度(Chl-a)和海表面温度异常值(SSTA)数据,采用系统聚类和神经网络对智利竹筴鱼集群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2011—2017年相同月份集群重心的平均值,确定出每月的固定集群重心,随着月份的增长,固定集群重心呈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SSTA指数升高时,集群重心呈现向西北偏移趋势,SSTA指数降低时,呈现向东南偏移趋势;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出2018年4—8月的集群重心,产量验证结果显示,4、5月集群重心范围内的实际产量分别占整个渔场总产量的82%、79%,6月、7月和8月智利竹筴鱼密度降低,占比分别为60%、56%、48%.研究表明,近年来智利竹筴鱼渔场位置发生了新的变化,集群重心由西北向东北方向移动,SSTA指数在经度上与集群重心呈现显著负相关,在纬度上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我国大型加工拖网远洋船队集中北太平洋生产,造成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经过连续三年的探捕活动,我国于2003年开始正式在东南太平洋公海捕捞生产智利竹笑鱼,而此区域处于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CPPS)的管辖范畴。为此简要介绍了智利竹笑鱼渔业状况、CPPS渔业管理趋势。分析了这些趋势对我国发展智利竹笑鱼渔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确保渔船遵守《执行协定》和《框架协议》的规定;(2)加强与智利方面的沟通;(3)健全情报体系,加强船员培训。  相似文献   

8.
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密度分布与渔场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探捕所获资料,采用效能比方法,对茎柔鱼资源密度指标CPUE值进行了估算.分析表明,整个探捕海域均有茎柔鱼分布,且资源密度较高,但不同区域资源密度有所差异.南部区域(78°30'~84°W,37°30'~41°S),CPUE范围为0.4~10.3尾/线·h,平均2.8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79°~79°30'W、40°~40°30'S附近.北部区域(76°~78°W,28°~30°S),CPUE范围为1.0~5.6尾/线·h,平均3.1尾/线·h,高CPUE(5.0尾/线·h以上)区域分布在28°30'S、77°W附近.南部和北部区域的温盐结构差异显著,南部区域各层的水温和盐度均低于北部区域相应水层.经分析,南部区域CPUE与上层(25~75 m)水温和深水层(300~325 m)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北部区域CPUE与深层水温(150~250 m)和盐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我国大型加工拖网远洋船队集中北太平洋生产,造成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经过连续三年的探捕活动,我国于2003年开始正式在东南太平洋公海捕捞生产智利竹笑鱼,而此区域处于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CPPS)的管辖范畴。为此简要介绍了智利竹笑鱼渔业状况、CPPS渔业管理趋势。分析了这些趋势对我国发展智利竹笑鱼渔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确保渔船遵守《执行协定》和《框架协议》的规定;(2)加强与智利方面的沟通;(3)健全情报体系,加强船员培训。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9年7-12月我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34°S ~37°S、90°W~110°W)作业期间采集的样本,选取17个站点146尾智利竹鱼肌肉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显示扩增条带中共检测到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51个,多态位点占所有扩增位点的98.08%。群体的Shannon’s 多样性指数为0.520 2±0.181 3,Nei’s 基因多态性指数为0.350 0±0.144 0, 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31 1。结果表明该海域智利竹筴鱼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较高,但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1.
东南太平洋公海智利竹筴鱼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智利竹筴鱼是一种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对其生活史关键过程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根据2006年5-8月在智利公海采集的智利竹筴鱼样本,利用其中963尾智利竹筴鱼耳石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估算了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关系以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耳石重量(OW)与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最大年龄9龄,最小年龄2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71.5%)。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方程参数a、b分别为0.000 03和2.801 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为738.4 mm,k为0.107,t0为-1.08。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关系(r=0.74,P<0.001),表明耳石重量可用于智利竹筴鱼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2.
智利竹筴鱼是一种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对其生活史关键过程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根据2006年5-8月在智利公海采集的智利竹筴鱼样本,利用其中963尾智利竹筴鱼耳石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估算了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关系以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耳石重量(OW)与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最大年龄9龄,最小年龄2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71.5%)。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方程参数a、b分别为0.000 03和2.801 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为738.4 mm,k为0.107,t0为-1.08。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关系(r=0.74,P<0.001),表明耳石重量可用于智利竹筴鱼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3.
毛里塔尼亚海域日本鲭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7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12个站点的调查数据,研究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78%的站点数据建立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的关系模型, 并利用剩下22%的站点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根据分位数模型,计算日本鲭的栖息地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对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合双尾检验检验其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IHI与CPUE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表面温度对日本鲭CPU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温盐的交互作用和海表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对其无显著影响;(2)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皆无显著性差异;(3)IHI模型对CPUE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4)IHI分布较高的海域为17°25′W-17°45′W,20°15′N-20°45′N。根据上述结果,建议我国渔船在下半年作业时,作业范围应集中在这一区域,以提高渔获产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系统的澳洲鲐太平洋群系资源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95—2014年日本中央水产研究所提供的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太平洋群系资源量与渔获量数据,结合索饵场和产卵场的海表面温度以及黑潮指标等,建立6种基于灰色系统的澳洲鲐资源量预测模型。建立的模型包括不考虑任何环境因子的GM(1,1)模型,分别基于索饵场(140°E~160°E,35°N~50°N)海表面温度SST1、产卵场1 (130°E~132°E,30°N~32°N)海表面温度SST2、产卵场2 (138°E~141°E,34°N~35°N)海表面温度SST3和黑潮潮位差TR的GM(1,2)模型,以及综合以上4个因子的GM(1,5)模型,6种模型的平均误差分别为6. 72%,3. 73%,4. 41%,4. 78%,29. 56%,19. 38%。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索饵场、产卵场海表面温度因子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对澳洲鲐太平洋群系资源量预报精度较高,可应用于后续渔业生产中。对GM(1,5)模型的灰色参数值a、b分析可知,所有因子中SST2和SST3对模型的制约影响最高,即对资源量的影响最大。产卵场温度与资源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合最适温度,可推测在该适宜温度范围内资源量随着产卵场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可见,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可能对澳洲鲐资源波动存在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5—2016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温台渔场开展的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综合调查采集的生产数据,采用正态分布函数分别构建海水底层温度(sea bottom temperature, SBT)、海水底层盐度(sea bottom salinity, SBS)和水深(depth)与相对资源密度的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求解,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采用基于不同权重的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weighted model, AWM)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检验模型精度。研究发现:各环境因子与SI间均呈现明显的正态关系;小黄鱼的最适栖息地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HSI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次为秋季和冬季,春季高值区位于122°30′E以东,28°30′N以北海域,夏季高值区呈带状南下,秋季高值区位于122°00′E,28°00′N附近海域,冬季高值区北上,位于123°00′E,29°00′N附近海域。研究结果表明:在HSI模型中考虑权重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温台渔场小黄鱼栖息地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公海自主休渔对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资源的养护效果,研究根据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我国远洋鱿钓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等方法,对休渔前后的渔获量、捕捞努力量(作业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及作业渔场重心的时空分布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休渔后(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总体CPUE平均达6.34 t/d,相比休渔前(2016年12月至2020年8月)增加显著(p<0.05),除渔汛初期的12月外,休渔后1-8月各月CPUE均比休渔前同期有提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2017-2021年各年度在经度上CPUE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739,0.761,0.697,0.721和0.892,在纬度上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656、0.799、0.621、0.721和0.803,休渔后(2021年)CPUE状况较休渔前有所好转。研究表明,休渔前后的作业渔场重心有明显差异,休渔后作业渔场的重心大幅向西偏移,高产海域由休渔前的114°W~118°W扩大为休渔后的95°W-118°W。研究表明,为期三个月的公海自主休渔对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资源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研究为短生命周期种类的渔业资源管理和科学养护提供了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