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37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以吸取教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结果37例首发症状不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有:不典型头痛、高血压15例,眩晕、呕吐11例,偏瘫4例,癫痫2例,急性视力障碍2例,低热、意识障碍2例,精神异常1例,6例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CT阴性病例脑脊液检查均见均匀血性脑脊液。结论应加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典型症状的认识,对疑诊病例尽早行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临床与CT分型探讨(附2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49例脑梗塞的临床与CT分型作了探讨.其中脑血栓形成233例.CT检查阳性者184例.其中单发腔隙性50例、多发腔隙性57例、大块型13例、中等块型58例、出血性脑梗塞9例.脑栓塞16例.CT检查阳性者15例,其中大块型10例、中等块型5例、出血型(均为大块型)4例.16例均在活动状态下起房且血压均低于21.3/12.0kPa.认为CT检查仍有一定局限性,诊断该病时仍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合性中风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混合性中风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结果及治疗与预后。结果:本病在老年人与高血压患者中发生率高。临床以脑出血表现为主,CT表现以少量出血并腔隙性梗死为主,予脱水降颅压、支持疗法,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殊性,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脱水及支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的深部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所致脑深部小软化灶。CT上其最大直径一般不超过20mm。随着CT的临床应用,腔隙性脑梗塞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急诊就医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我们收集自1993年4月至1996年4月间来急诊科就诊并经CT证实的胜队性脑梗塞病人126例。将其临床表现和CT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30~81岁,平均59.3岁,其中50岁以下19例,50~60岁32例,60~70岁47例,70~81岁28例。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82例,高血脂病史50例,糖尿病史周例,缺血性心脏病史16例。1·2临床…  相似文献   

5.
我院在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 ,于 1 999年 8月以来对 5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 ,成功放置支架 6枚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48~ 52岁 (平均 50岁 ) ,自入院至 PTCA时间平均为 ( 8± 2 ) h。5例中属前壁心肌梗死 4例 ,下壁心肌梗死 1例。 2例有高血压病史。心功能 Killip分级1~ 2级 4例 ,4级 1例 (伴有心源性休克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支以上血管闭塞 ,梗塞相关血管为前降支 4例 ,右冠状动脉 1例。病变特点均为 A型或 B型 ,梗塞血管相关血流 T…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脑梗塞的治疗价值,我们将巴曲抗栓酶与黄芪注射液联用,与对照组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102例为1998年4月至2000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者,病史和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男性67例,女性35例。年龄42~78岁(平均51岁)。10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组,常规治疗组51例中,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岁(42~78)。有高血压史33例,糖尿病史17例,冠心病史14例。经CT检查证实,基底节区梗塞29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2例,小脑梗塞5例;黄芪组51例,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岁(43~75岁)。有高血压史32例,糖尿病史18例,冠心病史10例。CT证实基底节梗塞30例,脑叶梗塞17例,脑干梗塞1例,小脑梗塞6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史、病程及病情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250~500ml每天静脉滴注(静滴)连续5~7天,同时每天静滴巴曲抗栓酶d\-110BU,d\-3和d\-5各5BU,胞磷胆碱1.0~1.5g连续静滴10~14天。黄芪组除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从入院日即给予黄芪注射液,每2ml含黄芪4g,30~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每天静滴1次,连用10~14天。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的CT诊断一般与临床表现是相符的,然而有少数病例CT定位病灶与临床的神经系体征完全不一致,我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底发现脑梗塞42例CT所见与临床表现不符,即临床发现一侧肢体感觉或/和运动障碍,而CT仅见同侧脑半球梗塞,未见对侧有明显病灶.现就此42例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301例中老年人健康检查中除应用常规方法外,加测心,肺功能检查的结果。本文规定年龄大于50岁的共249例为老年组(其中≥60岁者116人),40~49岁52例为中年组。老年组中原自觉健康者83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者39例,有肺结核史者40例,有慢性咳嗽者46例,有冠心病史者37例,哮喘者4例,中年组原健康者21例,高血压者1例,肺结核者11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CT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患者肝脏、胆囊、脾脏、腹腔等部位情况。结果 CT显示肝脏密度减低74例,肝脏体积增大61例,肝内门静脉血管周围间隙增宽37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7例,胆囊增大33例,胆囊壁水肿为18例,脾大13例,出现少量腹水3例。结论 CT不仅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还有助于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的变性、损伤等有关 ,而椎体终板的异常 X线表现是椎间盘变性的重要征象之一。本文是对 72例经 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用 X线检查终板诊断椎间盘变性。1 临床资料1.1 病例本组 72例经 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其中男性 49例 ,女性 2 3例。年龄为 19~ 6 9岁。平均 41.3岁。病程最长 2 2 a,最短 2个月 ,平均 5 .4a。单纯腰痛 16例 ,有腰痛伴腿痛 5 6例。单侧下肢放射状麻痛 5 6例 ,双侧下肢放射状麻痛 4例 ,有跛行 5例。1.2 终板的 X线表现CT检查 72例有 82个椎间盘突出 ,其中 X线平片显示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增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CT的表现和特征,了解CT诊断对该病的意义。方法对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征象作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霉菌性副鼻窦炎CT主要为单侧或双侧多个鼻窦窦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但以上颌窦为主和单侧多见;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呈絮状,平均CT值为55~70Hu,其腔内可见斑点状、云絮状、条带状高密度钙化影,窦壁多呈反应性增厚。部分病例伴有鼻窦骨质吸收破坏。结论病变内钙化影是霉菌性副鼻窦炎CT的主要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为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现将我院儿科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的1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胎龄:<3724例,37周~42周135例,>42周21例,体重:<2500g 30例,2500~4000g 129例,>4000g 21例.有窒息史的126例中,轻度窒息89例,重度窒息37例.顺产81例,剖宫产25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器助产24例,臀位产27例,急产10例,滞产8例,其它5例. 1.2 头颅CT检查结果:CT检查时间:出生1~28天,平均(5.4±3.6)天.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6例,其中110例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硬膜下出血(SDH)11例,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IVH)18例,脑实质出血(IPH)25例.180例中36例混合出血,其中2种出血30例,30例中有11例SDH合并有IPH,16例IPH伴有SAH,3例IVH合并有IPH;3例IVH伴有SAH及IPH;3例IPH伴有SAH、SDH、IVH.混合出血以CT表现最重者为第一诊断.  相似文献   

13.
成人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少见。我院收治经CT证实的脑出血病人有152例,其中PIVH有7例(占4.6%)。现对其临床与CT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40~50岁2例,51~60岁1例,61~70岁2例,71岁以上2例。于活动中起病者4例,激动下起病者2例,睡眠中起病1例。起病至入院时间最短者为2h,最长者4d。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有半年卧床不起史,1例有反复发作性头晕头痛史,余1例无何不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M R I改变。方法:回顾分析91例15~45岁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颅M R I梗死灶部位和数目。结果:31~45岁者占73.6%,15~30岁者占26.4%;腔隙性脑梗死为青年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占38.4%,大动脉粥样硬化次之占22.0%;梗死灶分布最多见于单侧基底节区占47.3%,分布于脑叶的梗死灶次之占24.2%。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和吸烟是青年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因素及危险因素;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及早发现病因并予充分治疗对降低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经CT证实的26例的大块型脑梗塞作了临床分析后认为:大块型脑梗塞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简称SAH)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并发较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诊断本病的依据是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但自CT应用于临床之后,此病已获得早期无损伤性确诊,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是对56例新生儿SAH的CT所作观察和临床分析。1病例和方法1.1病例:收集本院1992年12月至199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的头部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SAH患儿56例,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CT前后对照复查资料作为讨论依据。56例年龄均为生后lh~30d新生儿,…  相似文献   

17.
临床病例:例1,男,78岁.突发右侧肢体无力半天,以"脑出血"收入院.否认高血病、心脏病史.查体:Bp26/16Kpa,神清,吐词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5.0mm,右侧2.0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右,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右侧Babinski's(+).头部CT示左基底节区、左中脑腔隙性梗死.血糖、血脂正常.  相似文献   

18.
卡托普利(Captopril)是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现将本院1992年1月至1996年1月间使用卡托普利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7例的疗效总结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37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7~70岁,平均46.5岁。原发病: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除外)9例,冠心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所有病例经卧床休息、限制钠盐及强心利尿、口服消心痛等积极治疗,心功能无改善,无明显感染因素,诊断为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仍为(NYNA分级)I…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1994年3月~1998年5月期间收治大面积脑梗塞患者54例,经采用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4例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52.7±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h以内16例(29.6%),6~24h28例(51.9%),25~72h10例(18.5%)。住院时间7~90d,平均31d。1.2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伴或不伴意识障碍,检查发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并经头部CT和(或)MRI证实有与临床症状、体征相对应的缺血性病灶。其病灶脑梗塞面积均≥20cm2,梗塞直径≥4.6cm。其中大脑中动脉梗塞39例,大脑前动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对各型胆囊癌的诊断水平及对各期胆囊癌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对2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活检证实胆管癌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胆囊壁局限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6例;(2)胆囊腔内软组织肿块4例;(3)胆囊窝部软组织肿块侵及周围组织9例;(4)胆囊窝肿块侵及周围组织及有远近转移6例。10例可根治性手术切除。CT分期:Ⅰ期3例、Ⅱ期7例、Ⅲ期9例、Ⅳ期6例。结论CT是诊断各型胆囊癌的重要手段,并且是胆囊癌分期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